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汉室宗亲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三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第三十三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蔡邕酒醒之后,察觉不对,连番追问之下,蔡琰也不好瞒着蔡邕,反正迟早都要让蔡邕知道,再者到时候劝说蔡邕的非是蔡琰,而是刘循。

    老爷子气得暴跳如雷,蔡邕活了大半辈子,因穷困潦倒卖儿卖女的见过,合着外人算计老父的还是头一回见。蔡邕心疼蔡琰,也知道自己女儿若是没人撺掇,决计不会如此,哪个撺掇的,蔡邕自然心知。

    砰!

    马车门被蔡邕一脚踹开,老爷子多年未动武,今日倒是让人开眼界了。孟超赶紧勒紧缰绳,停住马车,让怒气冲冲的蔡老爷子下来。

    刘循、司马懿早就听到前面动静,这会也下了马车,刘循恭恭敬敬的站在蔡邕面前,任君处置。蔡邕眯着眼,笑着说道:“这不是名誉河洛的刘循刘小公子,劳烦小公子在这荒郊野外的与小老儿说话,小老儿惭愧啊。”蔡邕说得是笑眯眯的,司马懿在一旁听得是心惊胆战,头皮发麻,蔡邕若是破口大骂,反正都被骂习惯了,可是蔡邕如此,还是初见,估计蔡邕已是气坏了。

    “不过些许薄名,竟然传到老者耳中,刘循实在愧不敢当。”刘循做了个稽,顿了顿继续说道:“既然老者知此地乃是荒郊野外,如今世道不靖,还是速速离去。”蔡邕的脾气,若是顺着他来,今日此事恐真不可罢休,刘循死撑着脸,干脆与蔡邕对着来。

    蔡邕眼皮跳了跳,大概也没想到刘循如此不要脸,当真借杆就网上爬。却还是依旧笑着道:“既然世道不宁,小公子为何不平之?小公子乃是少年智者,为何还要弃天下于不顾。”其实蔡邕开始就未真正打算自己能被刘辩重用,不过是想着为刘循、司马懿等人铺好路,早日在朝堂结交些势力,不至于日后这些皇子侍读形单影孤。为了刘循等人,蔡邕可谓是用心良苦,这些,刘循又怎会知晓。

    其实也是蔡邕关心则乱,司马懿出身河东司马氏,曾祖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在朝多年,怎会没有通好之人,司马懿日后篡魏泰半可说是老谋深算,自身多年布局,然而其中也脱不了司马氏的人脉。刘循、刘晔皆是宗室子弟,自幼与天子侍读,若是受用必是受重用,更何况刘焉如今虽离开洛阳,人脉仍在。

    “刘循在洛时,也曾拜会某鸿儒,此公每日设宴于府,所谓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乃是循自此公处所知。高朋满座,皆是公卿,不知民生艰苦,唯有丝竹乱耳,不见案牍劳形,唯有投壶之乐。

    循初至此公府上,欲要请教治国安民之道,平定天下之术。哪知此公嗤之不以为然,曰圣人学说方是正道,少年当有志于皓首穷经,而非小道。

    此公名誉天下,也是只知空谈,不知务实之人,循不过些许薄名,如何能与此公相较,不如早早离去,在吴会寻一清静之处,待天下皆知我刘循之时,再图后事。“刘循说话狠,明嘲暗讽的把蔡邕说得一无是处。

    蔡邕脸气得通红,甩袖道:“老夫穷就儒学数十年,还未受如此侮辱,今日倒是受教了。”冷哼一声,转过身子,不愿在理会刘循。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老夫身未修,家未齐,又何谈治国平天下。

    孔夫子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老夫不能兼济天下,亦不能独善其身,当真是皓首穷经,却是一事无成。“蔡邕神色黯淡,回想自身一身坎坷,心中也不禁有灰然之意。

    “蔡公此言差矣,满朝公卿,谁又是修其身,齐其家之人?品德不佳,心性不检之人比比皆是。蔡公高风亮节胜之远矣,举世皆浊我独清,不过是不容于世尔。

    郑公康成乃是当世儒宗,即为儒家之宗,当已修其身,为何不见郑公有治国之愿,平天下之策?蔡公名望不及郑公,学识亦不及郑公,未能有建树理所当然,又何必纠结。“既然得罪蔡邕了,又在乎什么,刘循本身也瞧不起那些只会之乎者也,满嘴圣人曰的腐儒。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却还要说得如此冠冕堂皇,骗得虚名在世。

    “你!”蔡邕气得也不顾什么感概半生坎坷,指着刘循说不出话来。

    司马懿在身后偷偷扯了扯刘循衣角,示意不要再多言,若是让刘循再说下去,恐怕儒家会被说的一无是处。刘循丝毫没有理会司马懿的小动作,朗声道:“为儒者,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循观当今之儒,唯有康成公勉强算为为往圣继绝学,其余之人,不过尔尔!“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天平!

    乃是后世北宋理学家横渠先生张载之言,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蔡邕、司马懿等人心神大震,万万没有想到最是不满儒家的刘循,能说出此番话来。司马懿喃喃自语,声音低不可闻:“伯杲,这就是你的道么?为万世开太平?可是我的道,远不及你啊,伯杲!

    为何你就要如此智计高绝,为何你要心存远志,我不如你,可我的道,却被你阻了。伯杲,若是我不能成就我的道,那么,就让我司马仲达,助你为万世开太平!“

    蔡邕面色死灰,皓首穷经竟不如十岁小儿看得透彻,失落的道:“罢了,罢了,老夫不如你,随你去吧,不过老夫也有老夫的道,老夫是不会离开洛阳。”刘循彻底无语了,自己狠话说了大堆,却反而更坚定蔡邕的决心了。

    “蔡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sao数百年。蔡公已老,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朝野不能只依靠老人,唯有人才辈出,才是繁荣昌盛之道。若是后人不如前人,由此以往,汉室何以为继?天下何以为继?”蔡邕若是决意返回洛阳,蔡琰必定也会跟随,刘循不敢保证日后不在洛阳,能护住蔡邕平安,若是真应了董卓征召,那蔡邕离死路也不远了。

    “我等四人,皆是年幼无知,经验不足,若是能得蔡公指点,也免得误入歧途。再者,若是我等皆只知在洛阳,天子脚下,如何能听闻百姓疾苦,游学天下,亦是为日后开万世太平。”刘循没有在刺激蔡邕,此时蔡邕心神失手守,不若说些中意的。

    “罢了,老夫这把老骨头,还能教你什么?老夫飘零一生,别无所长,唯独擅于经学,这些可又是你之所愿?”蔡邕黯然摆了摆手,说道。刘循心愿,为万世开太平,蔡邕自然是能听出,虽蔡邕也希望刘循能真的能为往圣继绝学。刘循所学,皆是务实之道,荀悦善于史,而蔡邕善于经,刘循只拜荀悦为师,由此就可以预见。

    “正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也,刘循自知世道艰险,若是无蔡公保驾护航,循岂敢未出游学。若是有不及,为jian人所害,循岂不是枉费蔡公栽培。”刘循再稽首,再拜道。

    “好一个老而不死是为贼!既然伯杲执意让老夫与你携道同游,如此下作计两都已使出,老夫却之不恭了。”蔡邕不知为何,没有再拒绝。诚然,蔡邕如今心思,皆是在刘循等人身上,若是无人照看,就这么独自游学,蔡邕定然是不会放心的。护犊之心,蔡邕更甚于刘焉,这也是为何刘循虽有时不怎么给蔡邕面子与其争论不休,却依旧对此公恭敬有加,并非是敬其才学。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哈哈!子干,我等却是俱往矣,这大汉江山,还看今朝啊!”蔡邕突然放声笑道,笑声中满是沧桑、无奈,还有希冀。(小子跪求推荐求收藏,下周恢复两更,有个宗亲群,诸位大大有兴趣加一下,在作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