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马腾天下在线阅读 - 第197章 马腾续说竺玄空

第197章 马腾续说竺玄空

    话说上回说到,马腾教之竺玄空,可在传教中以佛祖喻为中国之神仙,竺玄空不以为然。

    于是,马腾只好说道:“这是权宜之计,方便之门!

    中国人知道有神仙,崇拜神仙,但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佛!

    你以此为切入点,等他们信到一定程度,所谓佛祖啊,神仙啊,不都无所谓了吗?

    再说,尽管佛祖与神仙有很大的区别,不过为了传教之需,将佛祖一时说成是神仙,也不会有多大的罪过吧?”

    竺玄空若有所思地说:“这倒也是。佛祖在一些重大的法会前,为了增强信众的信心,有时也是会使用神通的。”

    马腾道:“这不就结了!

    看来,你是一时没转过弯来,把大汉当成你们天竺了,仍然沿用你们原来在天竺的传教方式和思路,这可不成。我还是这么跟你说吧。

    假如,我们说假如啊,假如佛祖当年没有诞生在天竺,而是诞生在了中国。我们中国也有一个圣人,名曰孔子。孔子你知道吧?”

    竺玄空点点头。

    马腾继续说:“假如这两位圣人易地而生,我想请问你,悉达多在中国还会成就为释迦牟尼吗?孔丘在天竺还会成就为孔子吗?”

    竺玄空毫不迟疑地说:“圣人还是圣人,佛祖还是佛祖。不论他们降生在哪里,都会成就他们的无上功德。”

    马腾叹了一口气,心说这个费劲哟!但若不把他心中的这个弯扭转过来,自己当初心里的那些设想很有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于是耐心地说:“在我们中国有个说法,叫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意思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为橘子,是甜的;而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为枳了,是涩的。

    这说明了什么?

    同样的一颗种子,在不同的土壤环境条件下,可能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

    孔丘在中国为什么会成就为一个高山仰止的圣人?

    他的学说,核心的东西是仁义礼智信。而这套学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崇拜信仰的东西,因此,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推广。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总结提高,因此,他在中国被遵称为圣人。

    同样,悉达多在天竺,当地的人们相信因果,相信五道轮回。

    他的理论和学说与天竺人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只是他达到了前人所未曾有的高度,所以被称作佛祖,称为圣人。

    你看,佛祖的这些学说和理论,在天竺当地很容易被人所接受,然而到了中国传教之难,你也体会到了吧?

    如果说孔子的学说到了天竺,传播起来恐怕也会是相当的不容易。

    因为两地的土壤不同,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

    改变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可能不会是太难,只要环境和条件变了,一切都会变;但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怕是难上加难!

    我费心费力地说这些话,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四个字:因地制宜。

    既然是上天给了你这样一个使命,来大汉进行传教,你的思路,你的方式,包括将来你传教过程中的一些辅助手段,都要进行变革、转换甚至是改造。

    由原来天竺的一些东西,转换为中国的一些东西,这样你才能行得通,才会被当地的人们所接受。”

    竺玄空道:“将军,我想我有点明白了。”

    马腾心想,你可能只是有点明白,还早着呢!

    于是继续说道:“今年我到贵寺的时候,晚上去向多勒大和尚请教几个问题。你猜他是怎么回答我的?”

    竺玄空饶有兴趣地问:“噢,怎么说的?”

    马腾说:“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用中国人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向我详细解说了关于道的问题。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从他对道的解释和说明中,我也领悟到了一些关于佛的要旨和意趣所在。

    我后来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方便之门吧?

    如果大和尚一上来就跟我说因果,说轮回,而我又没有那么大的慧根,我一时能够接受吗?

    如果说这次我不接受,那以后我还会再踏进寺庙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多勒大和尚真是学究天人。

    他的潜台词告诉我,其实所谓的佛,所谓的道,都是一码事,名相不一样罢了。

    天下的真理,没有许多,只有一个,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

    就好比你现在外面穿的这件衣裳,你们在天竺称作什么?”

    竺玄空道:“袈裟。”

    马腾说:“在天竺称袈裟,在大汉知道你是僧人的,可能会称作僧衣;

    不知道你是僧人的,可能就会称作长袍,也会有别的叫法,但不都是这件衣裳吗?

    因此,不必要固执一些名相。

    我说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你,你今后若想顺利地传教,就要认真地研究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把佛家的一些理论,用中国人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就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

    比如,你们的佛经,是用你们的文字写成的吧?”

    竺玄空点点头,说:“是梵文。”

    马腾道:“梵文?我想在中国恐怕没人会认识梵文吧?当然你们会把它翻译成汉文。

    我的意思是,不能简单地进行翻译。

    要把佛祖的学说,用中国人习惯的方式,或者说变成中国人平常说的话,也或者说变成中国人习惯的观念,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再用来传教,就容易的多了。

    不过在此之前,你得好好地研究一下中国文化才行。”

    竺玄空说:“我在研究。

    我来中国二十多年了,说实话,我对中国文化很着迷。

    你们的老祖宗太伟大了,就说易经,用那么两个最简单的符号,就能把天下的事情解说得那么精辟透彻!

    我敢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都做不到这一点!”

    “一阴一阳之谓道嘛。”马腾说了一句。

    “噢,将军也懂易经?”竺玄空好像是找到了两人共同的话题,感兴趣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