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华夏风云五千年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七章 商鞅得到秦孝公信任,准备变法

第三十七章 商鞅得到秦孝公信任,准备变法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要说秦国,先说秦人,要说秦人,那就要追溯到商朝了。秦人的祖先,原为商朝驻守西戎的大将,商朝灭亡之后,顺应大势,归顺了周朝。可在接下去的选择中,站错了队伍,在纣王之子的唆使下,反了。反了就反了吧,还失败了,这下代价可大了,一族人都被迫西迁,罚做了奴隶。

    悲催的秦人祖先,几年之内,就从将军到了奴隶,从骑马的变成了放马的。他们没有放弃,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名堂,很快就成为最厉害的放马家族。到了周孝王时期,秦人先祖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专用马倌,此后秦人世代为周王养马,并在西边对抗西戎。

    之后的岁月里,周王朝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秦人在西部的势力,却越来越大。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犬丘之地。

    公元前771年,熏烟点火逗老婆乐的周幽王被杀,秦襄公率兵救周的壮举,让周平王深深记住了他。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有了名分,又有了地盘,秦人终于可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折腾了。攻打西戎扩大地盘,苦练内功,发展生产,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已经具备了称霸的能力。

    不知道是底气不足,还是过于憨厚,晋国几次发生危机,秦穆公都鼎力相助,几位晋国国君都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上台的。到了重耳投奔之时,秦穆公本意,是想拉拢这位年过六旬的流浪汉,以便晋国依附自己。但是他低估了六旬老汉的能量,上台后的晋文公,几十年积攒的能量一下爆发,晋国光芒险些晃瞎了秦穆公的眼睛,只好暂避锋芒,把老汉熬死。最终,秦穆公还是打败了晋国,会和了诸侯,成为一方霸主,秦国达到了一时巅峰。

    之后的岁月里,秦国和诸侯们总是打打和和,日子就这么不温不火的过着。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了,当然了,这还是小事,大事是,秦孝公继位了。您没猜错,这位就是后来重用商鞅的那位。

    秦孝公这孩子比较命苦,继位之前,魏国就曾经狠狠的揍过秦国,还把秦国的河西地区抢了过去。秦国打不过人家,只好擦干眼泪,和人家讲和,结果是割地换和平。老爹秦献公努力了一辈子,就是想把河西地区再抢回来,最后还是把这个梦交给儿子接着做。

    所以说,秦孝公是咬着牙坐上秦王宝座的,上台之后,秦孝公就以恢复秦穆公霸业为己任,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论功行赏。还在国内颁布了求贤令,只要有本事让秦国强大起来,不管你是谁,无论你来自何方,我都会以笑容相对。

    商鞅,吴起之老乡,卫国人,少有壮志,欲建功立业,觉得祖国太小,抱负难以实现,就来到魏国找机会。当时魏国人才济济,李悝变法,吴起治军,商鞅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大学校,自己最佳的选择就是好好学习。于是就投到公叔痤门下,做了一个门客,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学习知识。

    时光如箭,日月如梭,时间在流逝,商鞅的才华在增长。公叔痤临终之时,对魏惠王留下遗言,商鞅年轻有才,可以为魏国相国。看着魏惠王疑惑的眼神,老头一转口风,大王如果不想用他,也要杀了他,不要让他为别国所用。

    被人欣赏,是一种赞扬,被人恐惧,更是一种肯定。可能是公叔痤临终前的表现太过夸张,魏惠王没有相信他,商鞅没有升职,也没有丢掉脑袋。公叔痤死后,商鞅没了伯乐,在魏国是看不到希望了,他打算到外面走走了。这时,秦孝公向天下颁布了招贤令,商鞅大喜,马上离开魏国,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临走之前,他带上了一本李悝的《法经》。

    来到秦国之后,商鞅才发现,秦孝公没那么容易见到,排了好久的队也没拿到入场券,最后还是受人指点,给一个宠臣送上礼物,这才被引荐给秦孝公。机会难得啊,商鞅做足了准备,一见秦孝公的面,马上就开始推销自己主张,大王应该如何如何,像三皇五帝一样,气贯如虹,闪耀古今。讲着讲着,商鞅的口水都讲干了,忽然听到了打鼾之声,定睛一看,秦孝公睡着了,嘴角还流着香甜的口水。商鞅一停下来,秦孝公也惊醒了,马上就把商鞅轰了出去。

    秦孝公虽然不高兴,商鞅更是不甘心啊,二次送礼,又买了一张入场券。这次他改变了风格,向秦孝公推销王道,希望秦国能一统天下,取代周朝,把天下的户口本都扣上秦国的章。这回秦孝公没有流口水,可还是从睡梦中惊醒了,得,入场券又浪费一张。

    要说这商鞅还真是一条好汉,卖掉行李,又搞到一张入场券。这回他讲的是霸王之道,大王您该如何如之何,才能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像您祖宗秦穆公那样,成为一方霸主。这回秦孝公没有睡觉,更没有流口水,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明天就不要买票了,回去再好好准备准备。

    这时候的商鞅已经摸透秦孝公的心思了,他回去准备了最后一次,也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一次的演讲稿。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商鞅这次和秦孝公讲的从天上到了地下,告诉秦孝公,秦国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富国强兵,要想富国强兵,必须要从如下1234等等等做起。秦孝公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别说睡觉,连饭都顾不上吃了,直到商鞅的肚子咕咕叫起来,才打断了二人的谈话。

    在之后的日子里,商鞅和秦孝公整天都腻在一起,谈不完的天下事,说不尽的秦国情。在把商鞅的心思和才干摸透之后,秦孝公决定重用此人,实行变法。

    秦孝公要变法的消息一经传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变法这个东西,听是听过,肯定也刺激,但要是从自己身上动刀子,那就都得掂量掂量。秦穆公觉察到了大家的心思,虽然自己是赞同变法的,但是搞一言堂,又怕日后多生事端,干脆,把大家都召集在一起,开了一场辩论赛。

    反方代表甘龙上场了,法不能变,现在的法,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你让我们习惯右手吃饭的人,改用左手,别说当官的不习惯,老百姓也不习惯啊。

    正方代表商鞅整了整衣冠,第一次登上秦国的历史舞台,我有点激动啊,甘龙,你刚才说什么?以前留下来的法不是能变!以前和现在都过去多少年了,荒山都变成了树林,河滩都变成了田地,事物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不适合时代的东西就要是改变。你不变法,国家怎么富强?你不变法,百姓怎么幸福?你不变法,秦国怎么能不再挨揍?

    甘龙退下,反方二号代表杜挚登台,杜挚有点激动,涨红了脸,大声喊道,我只说一句话,现在的法是祖宗留下来的,变法对不起祖宗!

    商鞅轻蔑的看了看杜挚,祖宗制定的,是适合祖宗时代的法,我们自己的时代,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法,你要是这么尊敬祖宗,干嘛不追随祖宗而去啊?

    反方完败。

    秦孝公看大家都没话说了,趁热打铁,拜商鞅为左庶长,全权负责变法事宜,谁要是再反对变法,严惩不贷。

    商鞅变法开始了,首先,在《法经》的基础之上,结合秦国实际情况,增加一人犯法,全家遭殃的条款。开展严打活动,小罪也要判大刑,制定了《秦律》,从此秦国人民有了新的行为准则。

    第二,废除贵族公卿的子继父业制度,想要当官拿高薪,咱们战场上看军功,并且明码规定,立多大功劳,有多少好处。

    第三,鼓励农业生产,种地好的有奖励,对于开垦荒地种地的,要重奖,粮食生产多的

    布匹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和赋税,打击投机倒把,做买卖要有经营许可证,有了经营许可证,还要多多交税。

    第四,老百姓家里不要乱藏书,特别是儒家书籍,要看书去公共图书馆,没事都给我留在家里,不要随便逛荡。

    第五,家里子女成年后,麻利的给我分家,分家之后,各自交各自的税,各自服各自的兵役。

    这次变法,效果显著,国力增强,打败韩国,与楚联姻,会盟魏国。

    讲个变法过程的一个小插曲,法令是已经制定好了,策略也是要昭告天下,(又看到了子产的身影),可秦国国情比较特殊,由于秦国居民一直和西戎杂居,生活习惯也都比较粗犷,很多事情也都不在乎,可法令这个东西比较特殊,它的目的是约束人,不是整治人,为了让法令能不出手就不出手,就先要让老百姓信服法令,官府就要先立信于民,出于这个考虑,商鞅就和秦国人民做了个游戏。

    一天,都城的南门口多了一根木头,三丈多长,木头边上有一告示,谁有力气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赏钱十金。一会功夫,木头周围就围满了人,大伙议论纷纷。

    张哥啊,这是怎么回事啊?

    我也不知道,小刘啊,你猜哪?

    我猜啊,要么就是这木头有问题,要么就是发告示的左庶长有问题。

    是啊,是啊。

    大伙就这么看,愣是没人动,又过了一会,告示升级了,赏金增加到五十金。大伙还是围观,这时,一个精壮的汉子拨开人群,走上前去,边走嘴里还边嘟囔,管他那,老子试试看。

    木头没问题,壮汉轻松就把它扛到了北门,左庶长也没问题,当场兑现赏金。大伙都惊呆了,很快这事情就传遍了秦国,每天都会有不少人守在南门等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