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帝国再起在线阅读 - 第041 连环计(一)

第041 连环计(一)

    “依先生的意思?”

    “臣的意思,通敌实出权宜,自强乃为本计,恳乞严谕使臣无伤国体,更祈大诫疆臣急修武备事。”阮大铖没有直说联虏平寇不对,毕竟这是皇帝亲下圣旨定下来的国策,否定联虏平寇,就是否定皇帝,有损帝王颜面,直言进谏不是他的风格。

    朱由桦点了点:“那我朝该如何自强呢?”

    阮大铖侃侃而谈道:“自东虏叛逆以来,兵帑不解几三十年,国中虚耗,实为祸本。

    流贼与东虏,国家事力难支两敌,而与东虏会师杀贼,为我朝先帝先后报仇,虽蓄谋难测,而执词颇正。与之通好,以便并力于西,全力平贼,此亦谋国之苦心也。

    然仅凭此远不够,祖宗之地诚尺寸不可与人,然从来开疆辟土,必当以兵力取之,臣未闻求而可得者也。

    如唐人用回纥之师,之所以能中兴大唐,源在大唐有信臣精卒如李光弼、郭子仪等诸良将,朔方、陇右之精兵依为后盾。

    若专恃他人之力,如宋人借金以灭辽,借元以灭金,终玩火自焚,已致亡国。

    以臣愚计,联虏平寇之际,陛下当密敕江北,武昌诸将奋同仇之气,大整军旅。等到秋冬之时,闯逆被东虏牵制于三晋,陛下则趁势调遣江北四镇,进取河南,兵临山陕。

    再令武昌左镇出兵以入武关,令川中良将如秦良玉者协同左镇,或攻闯逆之胁,或拊闯逆之背,使闯逆挡其一面,而我军攻其三面,到时不仅逆贼可以一举荡灭,而灭贼大功不必全出于东虏,则大明之威尤在,以之震慑东虏,如此方能保得久安,是故取为第一义。进取不锐,则守御必不坚。”

    长篇大论过后,阮大铖微微调息,查看皇帝的神色,却见皇帝低头沉思,许久不言。阮大铖不知皇帝心中在想什么,是喜是怒,又回想起自己刚才说话慷慨激昂,指点方遒间大异平日的小心谨慎,心中不免有些揣揣。

    时光好似就此停止,正在不安之间,皇帝终于开口道:“先生适才纵论军政颇有见解,朕心甚悦,然今大明纲纪废弛,君威不振,不仅某些枢臣恣意妄为无人臣礼,各地守将也有跋扈不遵号令者,先生之计再妙,不能付诸行动终为镜花水月啊!”

    阮大铖闻言心中一喜,知道皇帝认可了他刚才的话,他抚须回道:“臣以为‘治乱世必用重典’。北都沦陷,先帝殉国,可为非常之时。

    当此时,陛下更应赏罚分明,重立纲纪:对清廉爱民、忠君报国者不惜重赏;而对贪酷害民、跋扈无人臣礼者则应严惩不贷,务必使天下文武臣工知国法、明赏罚,不敢玩忽职守。如此政令畅通,大事可为。”

    朱由桦闻言苦笑道:“这些道理朕何尝不知?奈何掣肘缠身啊!朕这几日颇感心力异常交瘁呢!”

    直到此时,阮大铖终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这掣肘是什么,他很清楚,想到昔日那些东林复社子弟对他的欺辱,他仇恨之余也是感同身受。

    “天子受辱,此人臣之过也!臣不能分君上之忧,真是罪该万死!”

    阮大铖起身俯首而拜,双目渐赤,感同身受之下很自然的滚落了几滴眼泪。

    “先生快快起身。”

    阮大铖被朱由桦扶起后,语气哽咽的道:“陛下且宽圣怀,微臣不才,愿效死力!”

    朱由桦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他回身入座,沉声道:“先生大才朕已知之,如今党人势大,钳制君上,殊为可恨!”

    一旁的小使宦官们闻言吃了一惊,知道这是机密大事,偷偷地打量着皇帝的面部表情和他手上的动作,但是他们没看见皇帝的任何指示,不敢自动地回避出去。

    终于,他们看到皇帝下巴微微一摆,这些宫女和宦官们便逃也似地蹑着脚退了出去。

    现在偏殿里只剩下朱由桦和阮大铖两个人了,朱由桦正襟危坐:“不知先生可有良策教朕?”

    阮大铖放低声音道:“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陛下,可知此计?”

    “是连环计!症结是,该如何使出呢?”

    “内阁中的东林们之所以如此强势,全仗着首接史可法之势,史可法在东林中德高威重,党人皆愿听其指挥,如此沆瀣一气,上下串通,陛下势难抵挡。

    所谓蛇无头不行,为今之计,首要的便是将史可法调离内阁首接之位,先断其首,以削其势。”

    “首辅无过而贬,恐党人再掀纷争,局面难以收拾啊!”

    阮大铖神秘一笑,道:“明贬不行,不妨利诱之!”

    “何解?”

    “次辅马瑶草本镇守中都,节制江北各镇兵马,如今已然入阁办差,江北便缺了一位镇守大员。史可法有名士情节,向来忧国忧民,陛下不如趁势让他去镇守江北。如此一来,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不妥不妥!”朱由桦闻言,下意识的摆了摆手,皱眉道:“如今党人在中枢已经势大难制了,再让党人之首的史可法节制四镇兵马,得了兵柄,岂不大大坏事?”

    阮大铖道:“不如此怎能让其动心?陛下且放宽心,让其督军江北不过是权宜之计,等陛下掌控了内阁,夺得了用人之权,再调其回京待命听勘还不是一道旨意的事儿?

    何况江北诸镇俱是跋扈难制之徒,先帝在时,尚且对诸将无可奈何,史可法一介书生,短时间内有何本事能让他们俯首听命?

    所以臣大胆猜测,史可法即便去了江北,也不过是个空架子,断断无谋反之能!只要他去了江北,陛下便可即令马阁老承首接之位,破党人围堵之势,到时候陛下的处境必有改观!”

    “这法子好是好!只是……万一史先生不从呢?”朱由桦有些犹豫的道。

    “自然不能直接调他走。陛下可暗令心腹写一份奏疏,荐举与党人有龌鹾之臣总督江北军务,史道邻定然不会应允,且觉得这个一个拿到兵柄的机会。

    他定会荐举党人出任,不论他举荐谁,陛下只需径直驳回,依制,票拟若被驳回,首接便需请辞,但此刻,史道邻只怕不会如此,难得有党人掌握兵柄的机会,史道邻曾任本兵之职,理过兵部曹务,熟悉兵务之事,十有八九会自告奋勇,前往江北督师,陛下便顺水推舟,准了他,这却是他自己要去,不是陛下逼他,谁也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