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十五章 公治长第五(1)

第十五章 公治长第五(1)

    第一章有些奇怪,因为蹲过监狱和是不是他的过错,和是不是要把女儿嫁给他,这几件事真是有些挨不着边,唯一让人能“感觉”到的就是可能那个时候冤狱太多。

    第二章又是“以…之子妻之”,因为这个南容大概挺可靠的,有道时,不会被罢免,说明他才能不错,而无道时,他也不会被刑戮,即不致让妻儿受苦,这里翻译成“不能免遭刑罚”,大概不太对。

    第三章的推理也有些意思,看到子贱是个君子,就想到他所在的环境应该是君子的环境,所以才会出这样的君子,其实也强调或暗示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和孔子对这种氛围这种社会或这种制度的由衷地心中向往。

    第四章又提到器,常听说小器,这个器的原意大概也在此,器有多种,只是其中一种当然不够,但是这其中一种如果还是小器的话当然更不够。

    第五章阐述了孔子对于“御人以口给”的态度:就是感觉有些皱眉,这一点其实值得参考,会说不代表什么,只是代表会说罢了,一定不能将会说和其它的能力划上直接等号甚至约等号,应该看的是他说的是什么,而不是说的速度和长度。

    第六章说到了孔子高兴,其实是孔子听了漆雕开的话明白漆雕开心中真正思考过什么是真正的为仕,怎样才能为仕,怎样才是为仕的真正应该具备到的能力,所以,他能大概是沉思了一会后作出了这样的回答,而孔子对自己的学生不说了如指掌但至少知道他具备哪些能力和具备这些能力的程度,所以这里其实也说明了漆雕开的诚实,所以,至少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孔子才感到“说”。

    第七章是孔子先有一个要“乘桴浮于海”的“想法”,然后想到了可能只有子路一个跟随,子路听了很高兴,因为能得到老师的信任,但是孔子仍然可以说对他概叹道“……”,这样的话如果子路听进心中去了,应该对子路来说是受益非浅的,而且也说明了孔子没有因为子路跟随着自己就对他有所谓的另眼看待,这些都是隐含在这些话中的。

    第八章又是说子路的,还有冉求,这里可见孔子作为教育家的真正的大师水准,能非常详细地知道两个学生能做什么,而且问到他们是否具备“仁”时,只是说不知道,一个方面说明具备“仁”的难度比方说需要时间和生活经历或各种经历外,也说明孔子全面地从外到内地来能非常清楚了解到自己学生的情况,即这里的话外音就是“他们还需要成长”,这句话的大师风范应该说毕露无遗。

    第九章是另一个学生子贡,这里问的是如不如的问题,两个人对话挺有意思,学生说比不上,而且说出比不上的原因,而老师又重复了一句“我赞成你说的你比不上他”,这里其实除了说明子贡比不上颜回外,也是对子贡的赞赏,即他的诚实和不但了解自己,而且对其他人能了解得这样清晰,而且说自己不如,没有一点妒忌之心在心内,即坦诚以待,所以可能孔子心中对他的赞赏比对颜回还更多。

    第十章是说宰予是“朽木不可雕也”,而且,孔子并不生气,而且也并不去怎样责备他,因为是“朽木”也,而且得出一个其实比较通俗但当然是很正确的道理,就是对于一个是不是值得信任,便是“听其言观其行”,其实这里的更重要的意思就是不能“听其言而信其行”,这里宰予好象是一个“牺牲品”,其原因是“昼寝”,这在现在来说就有点勉强了,但是应该是宰予说了与他的行为完全相反的话,而且孔子相信了他,但是宰予的应该是比较长期的言行不符,让孔子叹道“朽木不可雕也”,但是有一句“还能责备他什么”,这一句其实挺“惹眼”,因为,孔子对人的尊重真的是相当进步的呢,而且他自己不因此而生气,可见他对人的了解也是挺深入的呢,因为七十二弟子,出一个“朽木”不值得生气啊,而且宰予应该又没有在其它品行上表现恶劣,而可能只是对孔子说不会昼寝而几乎天天昼寝,因为说不定他晚上在好好学习甚至在昼寝时也在思考着什么问题呢,而且孔子能这里得到这样的道理,可见孔子也是随时在思考和学习的,因为,能得到这样的道理应该是一件挺好的事。

    第十一章孔子说没有见到坚强不屈的人,但是有的人说申枨是一个,而孔子马上指出申枨私欲太多,不可能做到坚强不屈,这里要注意的一个是“或对曰”即“有的人说”,这“有的人”显然是看人十分地片面而且本身认识深度应该是比较浅的人,可能这个申枨在与他交往时在某一个时间做了一件事看起来好象是“坚强不屈”,但是显然与孔子所认为的真正的“坚强不屈”差之甚远甚至根本就挨不着边,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得比较多,比方说一些年轻人自己的一些认为,这还算是正常的,因为这是成长中可能或很可能出现和要经历的某个过程,所以更严重的是一些私欲太多的人的一些认为,这些可能就会是有害的了。

    第十二章是子贡的一些应该是他认为“美好”的想法,因为不希望别人把事情强加到自己身上,所以也不打算把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孔子听了大概是笑了笑,然后说:这是你做不到的。因为,孔子知道,这样的事不但子贡做不到,连孔子自己也是做不到的,当然,强加,无论是别人加到自己身上,还是自己加到别人身上,不好的,就不接受,不好的,就不要做,但是有许多的好的“强加”,虽然表面上不是强加,但是如果“深刻”去“分析”去“穷根究底”的话,嘿,好象是强加呢,最简单的比方,象在学校读书,自己心中不“喜欢”的知识,必须要去学,这不是“强加”是什么,就象必须要受教育,嘿,这不是“强加”又是什么,所以,孔子应该是笑了笑,然后应该是十分慈祥地说了这句话,因为,他了解子贡说这句话的意思和情绪,即强加会导致心情不好,特别是象子贡这样可能比较善良而且应该也是有个性的人,无论是别人强加给自己还是自己强加给别人心中都会“不舒服”,但是这种想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显然是有些幼稚的,所以孔子才会可能是慈爱地看着他笑着说着“赐啊,这并不是你所能做到的啊”,因为再举个相反的例子的话,对于违法犯罪,惩罚的强加是多么必要,不过,对于相对比较成熟的人来说,如果真是强加,无论是坏的还是好的,可能最好能让人自己来自觉思考自觉来接受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