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梦回二十一 快点 八
““宝玉往上房去后,谁知黛玉走来,见宝玉不在房中,因翻弄案上书看,”,这仅是辅助的一句,也可看出黛玉的兴趣所在, ““可巧翻出昨儿的《庄子》来。看至所续之处,不觉又气又笑,”,《庄子》黛玉肯定是看过的,而且以黛玉的天份和对几乎每本对于她有价值的书恐怕都会深深领会,因此恐怕远比宝玉当时要领悟得多得多, 而宝玉不过随手看到其中一篇而结合自己当时的愁绪发泄发泄或说发发牢sao而已,虽然也为他八十回后彻悟迈出了极微小的一步, ““不禁也提笔续书一绝云: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黛玉当然会毫不客气,首先就指明宝玉之“无端”,虽然宝玉认为自己是“有端”的,但那个“端”与庄子几乎毫无干系,更与宝玉所写之文毫无干系,因此,才道是“无端”, 而按之前脂批说作者也喝醉了乱续庄子的逻辑,脂批这里是不是会批黛玉在批曹雪芹呢?(外人注:哈哈,有趣有趣)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妙哉!黛玉不但不客气,而且直指宝玉最弱之处,即宝玉写这“仿文”的内容,首先要从自身去找原因,不要总是说别人怎样怎样, 否则就只会“将丑语怪他人”,而其实归根结底只是自己“无见识”而已!(外人注:哈哈,这几乎是不少人的一个通病!) 比如说,如果有人非咬定了红楼梦只是写儿女情长的小说,那这人几乎百分之百就是这“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之人! ““【庚辰侧批:不用宝玉见此诗,若长若短亦是大手法。庚辰双行夹批:骂得痛快,非颦儿不可。真好颦儿,真好颦儿!好诗!若云知音者颦儿也。至此方完"箴玉"半回。庚辰眉批:又借阿颦诗自相鄙驳,可见余前批不谬。己卯冬夜。庚辰眉批:宝玉不见诗,是后文馀步也,《石头记》得力所在。丁亥夏。畸笏叟。】”,这些脂批之穷酸真是酸掉牙! 首先“不用宝玉见此诗,若长若短亦是大手法”,倒是看得挺仔细,因为至少前八十回,宝玉之后竟然确实没见过黛玉所续此诗, 而这里可能是一个疑案,即存在一种可能:即曹雪芹忘记在后面交待了宝玉是否看了黛玉这首诗了 而以曹雪芹的严谨和绝对已经完成全本红楼梦,当然存在另一种更可能:即宝玉之续是续在庄子书上的,而黛玉也是续在庄子书上宝玉所续之处, 于是,逻辑性极强的地方出来了! 即,宝玉在前八十回恐怕没有再看过这本庄子!于是,他当然看不到黛玉所再续, 那么,在八十回后宝玉看过没有呢?几乎肯定是看过的! 以曹雪芹真正伏线千里的写法之一,而八十回后宝玉肯定看到了黛玉此处所续,而且极可能是在黛玉逝后! 那!脂爷们强调“不用宝玉见此诗”,几乎是在说八十回后关于宝玉又翻庄子看到黛玉的这续的情节原文被我删了!(外人注:哈哈,妙极了!) 那,脂爷们为什么要删掉宝玉再看庄子的文字呢? 这里便可能更重要的推论便出来了! 其一,宝玉在八十回后只可能越来越认识到更多人事物的本质,越来越心明眼亮! 而这个是篡改者们或说脂爷们要极力抹煞的! 而恐怕有一个情节是宝玉再看庄子,从中又“悟”出了不少内容,而这些内容的聪慧是篡改者们也要抹平的,于是自然删掉, 其二,脂爷们能在此处记得八十回后删掉了宝玉曾看过黛玉的续的文字,足见那部分内容甚至是相当重要的! 恐怕正是其中的“不悔自己无见识”给了黛玉逝之后的宝玉当头一喝! 即宝玉由此句,联想到黛玉之前对宝钗的甚至是极不待见,再联想黛玉为什么会这样,恐怕会想出原来很可能是宝钗故意在接近自己! 而宝玉再进行推论,宝钗为什么会如此,而且最后竟然还成功了! 于是,宝玉恐怕会想到这应该不是宝钗一个人的想法,而会先想到薛姨妈,而再一想,薛姨妈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于是,和薛姨妈最亲近的是谁,就是王夫人! 于是,“王氏集团”这个概念恐怕就会在宝玉脑中生成! 而最怕的,最最怕的,就是“怕”宝玉会最终联想到黛玉之逝! 因为,如果宝玉将以上王氏集团的存在与黛玉之逝以及现在自己与宝钗成婚的结果“联系”起来,宝玉恐怕当时就会昏厥! 当然,自此,宝玉恐怕便会主动去寻找证据!他当然是很希望事实不会如他所想的,但极显然,宝玉在八十回后得到的证据恐怕都会指向他心中的以上推论! 甚至还会发现出更多的事来! 当然,仅黛玉这一件事就足以让宝玉彻底背叛整个贾府! (外人注:如之前所说的,千万只能将曹雪芹往更复杂去想!因为,你以为已经很复杂了,其实还不到曹雪芹复杂程度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其次,又猛“夸”黛玉,但夸的主要内容是骂宝玉“骂得痛快”!好个借力打力,一下将宝玉和黛玉两人都打了! 黛玉是在“骂”宝玉吗?当然不是! 首先,如果是黛玉在“骂”宝玉,说明黛玉之“凶”,其次,如果宝玉挨“骂”,则又能“说明”宝玉该被骂!因此,脂爷们之恶毒已经足显! 再次,“又借阿颦诗自相鄙驳,可见余前批不谬”,又将曹雪芹拿出来批一顿! 即脂爷竟然真的认为曹雪芹在借黛玉来鄙驳自己! 天啦,苍天啊,脂爷们能荒谬、神经到如此程度,而且还能道“可见余前批不谬”,真是枉称人类!(XX注:那称什么?(外人注:可能某种杂交类?(XX注:…))) 最后,“宝玉不见诗,是后文馀步也,《石头记》得力所在。丁亥夏。畸笏叟”,如此欲盖弥彰,几乎是在告诉众人:宝玉不见诗,是后文我们删掉了(外人注:哈哈,妙妙妙!), 而且竟然还批成“《石头记》得力所在”!如果他说是“后方馀步,宝玉最后又看到了诗”,倒还真可以说是“《石头记》得力所在”,但他明显是在说宝玉确实之后没见到此诗! 因此,这里几位脂爷同一口径,只能是“欲欲欲欲盖弥彰彰彰彰”! ““写毕,也往上房来见贾母,后往王夫人处来。”,很显然,黛玉是不会告诉宝玉她写了这首诗的, ““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这里有一个似乎是红楼梦的比较明显的“误笔”,即大姐和巧姐, 但在第四十二回说得很明白:“凤姐儿道:“正是养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老老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做巧姐儿好…” 即大姐是凤姐儿女儿之前的名字,比较正式的名字是之后刘姥姥起的,即大姐和巧姐就是一个人, 就算有的抄本有大姐、巧姐同时出现的文字,但并不一定是曹雪芹的笔误,而很可能是抄者的笔误, 即,曹雪芹在前八十回,包括八十回后的所有原文中,除了年龄和某些时间采取了模糊处理外,是基本没有什么低级逻辑错误的,而有的几乎是极多又极其复杂但又极其严谨的逻辑! ““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忙遣人问:"可好不好?"医生回道:"病虽险,却顺,【庚辰侧批:在"子嗣艰难"化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庚辰双行夹批:几个"一面",写得如见其景。】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贾琏只得搬出外书房来斋戒,【庚辰侧批:此二字内生出许多事来。】凤姐与平儿都随着王夫人日日供奉娘娘。”,这里也十分写实,除了大夫的“吉利话儿”,还有接下来非常详细的当时治这种小儿天花病的几乎所有流程和细节, 而且,传说曹雪芹的小儿就是染此病而夭,于是,这里恐怕又出来一个悬案, 即如果曹雪芹写这个病是为纪念自己的小儿,那也许曹雪芹的小儿恐怕在写红楼梦前八十回中途就已经夭折, 那,曹雪芹晚年是否是因为小儿染天**折而抑郁而终便恐怕会成问题了! 而也恰好与之前所推论的曹雪芹之逝的险恶相证! 即首先是曹雪芹因小儿早夭而抑郁而终,这个理由太过牵强,曹雪芹是十分坚强,而且十分豁达之人,小儿早夭他当然会十分伤心,但恐怕不至于到了伤心欲绝的程度! 尤其是如果此时曹雪芹还在写红楼梦的情况下,更不可能抑郁而终! 因此,曹雪芹如果写完了整本红楼梦,而以脂爷们、篡改者们、幕后们如此疯狂和甚至灭绝人性地作假和腰斩红楼梦,曹雪芹恐怕是不能全身而退的! 即曹雪芹恐怕真是被这些脂爷们、篡改者们、幕后们害死的! 而对外却传说曹雪芹是因为小儿夭折而抑郁而终! 因为虽然似乎有记载曹雪芹的小儿何时夭折,而之后不久曹雪芹就去逝,但这之间恐怕没有必然联系, 而且一个是曹雪芹的小儿不一定是那时早夭,二个是曹雪芹也不一定就是那时去逝,因为曹雪芹的生卒年份不详,生还好,但卒为什么不详,因为,恐怕,曹雪芹是有可能是“失踪”了的! 即,如果要彻底篡改八十回后,不但要销毁八十回后的原文,还必须要控制曹雪芹! 否则,曹雪芹恐怕还能“默写”出八十回后的内容,甚至只是写一个大致提纲,如流传于世,自然是脂爷们、篡改者们、幕后们完全不愿不能见到的! 于是,便可能有如此逻辑:脂爷们、篡改者们、幕后们看到曹雪芹八十回后原文后,在八十回后原文流传之前,控制了所有原稿也好甚至极少量抄稿也好! 而同时,必须控制住曹雪芹!那曹雪芹的唯二的可能,一个是被软禁,一个是被下狱, 而,继续联想或推论下去,起初恐怕会有让曹雪芹按照幕后们的意思“重写”八十回后,但曹雪芹肯定不同意,于是,曹雪芹的结局便会很惨,即,曹雪芹,也许真是逝于软禁或狱中的! (外人注:就等这个完整逻辑!) 且先到这。” (外人注:紧张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大白纸你后面思维有些快,虽然我越看越想你再快点) “快点好呀。”小戒笑道。 “嗯,再紧张也希望越快越好。”小猴笑道。 “不算快,之前已经‘慢’了一年了。”老沙呵呵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小唐道,“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