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红楼115 文字迷宫 三
““众人一见两个宝玉在这里,都来瞧看,说道:“真真奇事!名字同了也罢,怎么相貌身材都是一样的。亏得是我们宝玉穿孝,若是一样的衣服穿着,一时也认不出来。””如同观赏动物,以后可以买票参观了,(外人注:哈哈) ““内中紫鹃一时痴意发作,因想起黛玉来,心里说道:“可惜林姑娘死了,若不死时,就将那甄宝玉配了他,只怕也是愿意的。””这种凑字数,已经将紫鹃“贬”成痴呆者了,虽然有一点点“趣味”, 不过也确实难为这位作者了,把“参观动物”和紫鹃痴呆都能想出来凑字数,总比之前那些篡改者的味同嚼蜡又颠倒黑白甚至极尽污蔑之能的篡改文要有趣得多了! ““正想着,只听得甄夫人道:“前日听得我们老爷回来说:我们宝玉年纪也大了,求这里老爷留心一门亲事。””很好,这也是这位“作者”应该能想出来的凑字数的“重大情节”! ““王夫人正爱甄宝玉,顺口便说道:“我也想要与令郎作伐。我家有四个姑娘:那三个都不用说,死的死,嫁的嫁了。还有我们珍大侄儿的妹子,只是年纪过小几岁,恐怕难配。倒是我们大媳妇的两个堂妹子,生得人材齐正。二姑娘呢,已经许了人家;三姑娘正好与令郎为配。过一天,我给令郎作媒。但是他家的家计如今差些。””这一段也能初显“作者”的逻辑力是不差的, ““甄夫人道:“太太这话又客套了。如今我们家还有什么?只怕人家嫌我们穷罢咧。”王夫人道:“现今府上复又出了差,将来不但复旧,必是比先前更要鼎盛起来。”甄夫人笑着道:“但愿依着太太的话更好。这么着,就求太太作个保山。””就算退一万步要求亲,曹雪芹只需要一句话便可交待,哪里会浪费如此多的文字!只要参见一下之前的婚事配娶,几乎都是一句话的事,要么从哪个嘴里说出,要么就直接述过,这里却象两个村姑甚至媒婆七七八八说一些杂七杂八的事,什么“嫌我们穷罢咧”和“必是比先前更要鼎盛起来。”都说了出来!实在太有损两人的“情商”和“身份”! ““甄宝玉听见他们说起亲事,便告辞出来,贾宝玉等只得陪着来到书房。见贾政已在那里,复又立谈几句。听见甄家的人来回甄宝玉道:“太太要走了,请爷回去罢。”于是甄宝玉告辞出来。贾政命宝玉、环、兰相送,不提。”而这里就罗罗嗦嗦前后中加了这么许多文字! ““且说宝玉自那日见了甄宝玉之父,知道甄宝玉来京,朝夕盼望。今儿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闷闷的回到自己房中,也不言,也不笑,只管发怔。宝钗便问:“那甄宝玉果然象你么?”宝玉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蠹。”宝钗道:“你又编派人家了。怎么就见得也是个禄蠹呢?”宝玉道:“他说了半天,并没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这样人可不是个禄蠹么?只可惜他也生了这样一个相貌。我想来,有了他,我竟要连我这个相貌都不要了。””这却就是宝玉的心里话!但在此时说出却仍然显得“怪怪的”,因此,这话如果放在八十回后前几回,而且要么和黛玉说这番话,要么和袭人说这番话,才是最恰当的时候和位置!(外人注:嗯,我认为和袭人说的可能性更大) ““宝钗见他又说呆话,便说道:“你真真说出句话来叫人发笑,这相貌怎么能不要呢!况且人家这话是正理,做了一个男人,原该要立身扬名的,谁象你一味的柔情私意?不说自己没有刚烈,倒说人家是禄蠹。””这话里的语气和文字实在是象极了袭人!(外人注:我就说是!)而如果是宝钗说出这样的话和语气来,宝钗几乎是在“自降身份”,而这是宝钗儿出于她的本能几乎绝不会做的, ““宝玉本听了甄宝玉的话,甚不耐烦,又被宝钗抢白了一场,心中更加不乐,闷闷昏昏,不觉将旧病又勾起来了,并不言语,只是傻笑。宝钗不知,只道自己的话错了,他所以冷笑,也不理他。岂知那日便有些发呆,袭人等怄他,也不言语。过了一夜,次日起来,只是呆呆的,竟有前番病的样子。”这段话却写得挺有些妙,即虽然是说宝玉又犯病,但恐怕宝玉是心中已经拿定主意要与这个家族决裂,但这样写的话太过隐晦,曹雪芹写宝玉和黛玉,其实都是毫不吝啬手中的笔墨来进行深入的!就算之前时常会说到宝玉之呆宝玉之痴,但那都是建立在坚强的内心、强大的逻辑以及高人的精神和灵魂来写的,而这里的文字,几乎“隐晦”到宝玉已经是个痴呆人了! 而八十回后,宝玉的全部反应应该都是对贾府内幕的无情揭露以及鞭挞! 因此,写成这样的原因也许就出来了,即就是要让宝玉“痴呆”着离开贾府而出家,而将所有“责任”全部推到宝玉一人身上! 但“作者”应该是保留了以上宝玉说的一些或不少原话的!因此,也再次足见“作者”的努力以及无奈! 但作者借这件事情来让宝玉“痴呆”却是做得几乎滴水不漏,即几乎看不出来这段话应该是八十回后的前几回出现的,因为恰好承接宝玉之前因娶宝钗因黛玉逝而所犯的痴傻之病! 而这段话当然如前所说是伪文,如果宝玉仅仅因为见了甄宝玉一面而且被宝钗抢白几句便陷入如此之“深”的痴傻状态,那宝玉喝口水打个喷嚏都有可能变痴傻! ““一日,王夫人因为惜春定要铰发出家,尤氏不能拦阻,看着惜春的样子是若不依他必要自尽的,”这句话却极象原文!即正合之前所说,惜春最后出家必须要经王夫人同意,而尤氏最多尽义务地劝一劝,因为知道惜春的性格,因此肯定不会多说,而惜春出家的坚定如果她想让王夫人等知道而不得不同意,“自尽”恐怕是最后的手段, ““虽然昼夜着人看守终非常事,便告诉了贾政。贾政叹气跺脚,只说:“东府里不知干了什么,闹到如此地位!””这也是贾政的极其正常的反应,因此,“作者”被迫不得不删掉的是惜春出家的真正的原因,而添加上了自己的关于惜春的在八十回后的几乎所有文字! 而象这里的结果的文字却引用了原文!也当然正合之前所说“作者”会努力保留所有“可以”保留的原文的! ““叫了贾蓉来说了一顿,叫他去和他母亲说:“认真劝解劝解。若是必要这样,就不是我们家的姑娘了。””如何?贾政是把这件事当家门不幸的事来看待的,这里原文的痕迹相当明显!而且,这里出来了贾蓉!更几乎是原文了!即贾蓉应该是被几乎完全隐藏的!但这里“无意”中出来贾蓉,而这里的贾蓉却完全可以不出现的, 因此,只能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作者”抄原文时“顺便”或“无意”将这句原文抄了下来,二个可能是“作者”如前所说,当然是“有意”将尽可能的原文尤其是这样的“不经意”但很能说明问题的原文留下!而当然,第二种可能几乎是唯一的可能! ““岂知尤氏不劝还好,一劝了,更要寻死,说:“做了女孩儿,终不能在家一辈子的。若象二jiejie一样,老爷太太们倒要cao心,况且死了。如今譬如我死了似的,放我出了家,干干净净的一辈子,就是疼我了。况且我又不出门,就是栊翠庵原是咱们家的基址,我就在那里修行。我有什么,你们也照应得着。现在妙玉的当家的在那里。你们依我呢,我就算得了命了;若不依我呢,我也没法,只有死就完了!我如若遂了自己的心愿,那时哥哥回来,我和他说并不是你们逼着我的;若说我死了,未免哥哥回来,倒说你们不容我。””这段话逻辑相当之强!语气相当之坚定!相当象极了惜春儿!与之前前八十回惜春与尤氏“说理”的那一段原文犹如一脉相承同出一辙!即惜春竟能将对于贾家来说是一件“恶劣”的事情说得竟然如此合情合理起来! 因此,可见,这里仍是保留了原文!而且这段话也恰合之前所说惜春出家必有一番重量级的说话!(外人注:几乎全中!),虽然比想象中的重量级似乎还是要“稍弱”一点,但这段话实在太符合惜春的性格和年龄,因此,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实录”本质! ““尤氏本与惜春不合,听他的话,也似乎有理,只得去回王夫人。”这里的“不合”才有力道,而不象之前为了凑字数,说什么尤氏一听惜春要出家竟然大呼什么““他那里是为要出家?他为的是大爷不在家,安心和我过不去。也只好由他罢了!”,直逼赵姨娘水准! 而且这句“似乎有理”也足以说明惜春的一脉相承的属于惜春的严谨的逻辑思维, “果然如迷宫!”小戒觉得有些晕晕地道。 “迷宫是迷宫,而且能走,也能走出去,但就看怎么走。”小猴笑道。 “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前后内外,时间时空,千思万维,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能用得上的都用上。”老沙笑道。 “阿弥陀佛,”小唐笑道,“菩提花开,慧眼识珠。” “说得轻巧啊!”小戒心中大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