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442章 红楼109 食色,性也 十

第442章 红楼109 食色,性也 十

    ““却说宝玉晚间归房,因想:“昨夜黛玉竟不入梦,或者他已经成仙,所以不肯来见我这种浊人,也是有的;不然,就是我的性儿太急了,也未可知。””这话却真的很象宝玉说的,象“不然,就是我的性儿太急了,也未可知”几乎只有曹雪芹会写到细腻如此,因此,宝玉想让黛玉入梦的情节虽然有点点荒谬,但在曹雪芹的原文中却也许真的有这一情节,原因是宝玉想黛玉实在想得太厉害!而且宝玉前八十回就有多次类似谁死了就是化作某某花仙的“想法”,一定想黛玉这样的人儿,更是要成一个更“厉害的仙”才行,而这里“仙”也绝非一般人认为的什么死后升仙,尤其不是前八十回贾敬的那种“升仙”,这里的“仙”是贾宝玉的“纯净心空”的最高升华!也是之前说过的是曹雪芹对黛玉等的纯净自然心灵的一个“升华寄托”之处,但是,宝玉想“梦”黛玉的情节肯定是有删改的,当然是对宝钗和袭人的修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宝钗和袭人肯定会显示有些“奇怪”,之前已经有说明,且看这里如何,

    ““便想了个主意,向宝钗说道:“我昨夜偶然在外头睡着,似乎比在屋里睡的安稳些,今日起来,心里也觉清净。我的意思,还要在外头睡两夜,只怕你们又来拦我。””这话也很象是宝玉说的,所以说那时对所谓剽窃或抄袭是没有什么定义的,否则这里如此严重恶劣地删改曹雪芹原文同时又保留曹雪芹的文字,无异于是在给曹雪芹给红楼梦后四十回上“剐刑”甚至是“千刀万剐刑”!

    ““宝钗听了,明知早晨他嘴里念诗自然是为黛玉的事了,想来他那个呆性是不能劝的,倒好叫他睡两夜,索性自己死了心也罢了,”如何?!这就是删改后的宝钗!!首先,如果是曹雪芹写的话,绝不会写出“明知早晨他嘴里念诗自然是为黛玉的事了”这样的“明文”,其次,更严重的是这里对宝玉的“贬”!即幕后人对删改红楼梦的一条总纲之一便肯定是要贬宝玉到底!所以这里便是“想来他那个呆性是不能劝的,倒好叫他睡两夜,索性自己死了心也罢了”,这里弱才们说了两个“结论”,一个是宝玉是“呆性”,这就几乎给包括前八十回的宝玉“定了性”,即宝玉在整个红楼梦里原来竟是“呆性”!这无疑是对整部红楼梦的推翻甚至是彻底推翻!二个是“倒好叫他睡两夜,索性自己死了心也罢了”,更是为红楼梦的“结局”定下“结论”,即宝玉是“死心”后离家出走,而不是因为要背叛贾家背叛整个当时的封建社会而离家的,同时也“巧妙”地将王氏集团所做的事全部“抹去”!仅从这个目的来看,蠢才弱才恶才们可谓“手段高明”,只可惜文字水平特别是精神境界差红楼梦以光年计算!

    ““况兼昨夜听他睡的倒也安静。便道:“好没来由,你只管睡去,我们拦你作什么?但只别胡思乱想的招出些邪魔外祟来。””哈哈,这里不但尾巴露得更彻底,而且再次给出了“强大”的证明!即宝钗之前说的“邪魔外祟”如果是原文的话(而且前面也确实映证了很象原文),那这里便是弱才恶才们在“套用”之前的原文!因为曹雪芹绝对不会这样在“短时间”内如此重复这样一句“重量级”的话的!所以这里不但证明这里是删改文,而且很可能还证明了前面宝钗讲一句“邪魔外祟”时是原文!(外人注:嘿嘿,妙啊!(XX注:啊,好象很复杂(外人注:你如果比较了解甚至稍微了解曹雪芹便知道这不是很复杂了))),况且这里的“好没来由”以及“我们拦你作什么”第一不符合宝钗儿的性格,第二这句““好没来由”实在是太象那些烂俗的章回小说的“常用词”了!

    ““宝玉笑道:“谁想什么。””这话也实在软绵绵的,

    ““袭人道:“依我劝,二爷竟还是屋里睡罢。外边一时照应不到,着了凉,倒不好。””这里袭人当着宝钗的面是不大会说出“依我劝”这样的话来,这话怎么听怎么象是在向宝钗示威,即“你劝不了我来劝”,甚至还不如把这“依我劝”删去更象,而且“二爷竟还是屋里睡罢。外边一时照应不到,着了凉,倒不好”显得生硬,如果相对于红楼梦原文来说,简直可以说生硬无比,而且这话表现得是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袭人,简直有点象是不知从哪里来的恶女仆(外人注:哈哈),

    ““宝玉未及答言,宝钗却向袭人使了个眼色儿。”这里却也有画蛇添足之意,即看看前八十回,宝钗什么时候跟袭人“使”过什么“眼色”,她们之间的“默契”,哪里要如此明显地“使眼色”,反而露了马脚了!因此,这里的宝钗袭人不但智商严重下降,而且性格也完全走样!

    ““袭人会意,道:“也罢,叫个人跟着你罢,夜里好倒茶倒水的。””仍是两个字,生硬,

    ““宝玉便笑道:“这么说,你就跟了我来。”袭人听了,倒没意思起来,登时飞红了脸,一声也不言语。”这“调情”调的!可能弱才写到这还会颇觉得意,但这是违反甚至是完全违反红楼梦的逻辑的,这里的袭人不象袭人,甚至有些象晴雯了,如果是晴雯如此,倒是可爱,但袭人如此,便觉得有些冷了,

    ““宝钗素知袭人稳重,”如何,袭人成了“稳重”了!

    ““便说道:“他是跟惯了我的,还叫他跟着我罢。”这句话倒是很有“双关”,即袭人自从“结识”宝钗,岂不是一直“跟着”的?但是不是原文却也不敢说,因为也许弱才们也可能一时“不小心”“冒出”一两句惊人之语来,

    ““叫麝月五儿照料着也罢了。况且今日他跟着我闹了一天,也乏了,该叫他歇歇了。”宝玉只得笑着出来。”这都是些可有可无的废话,

    这里倒不妨来说说袭人,袭人是宝钗第二几乎是无疑的,只是宝钗藏得更深,所以看袭人反而可“参见”到宝钗儿的某些内心,当然,也只是某些内心,因为袭人虽然是“宝钗第二”,但总的“含量”还是只有宝钗的最多十分之一的,但就是这十分之一,“施展”出来也是非同小可!

    首先,袭人和宝钗儿最大的相同便是有心机有心计,即处处都能透着“目的”二字,说得不好听就是一个“目的机器”,袭人被贾母送到宝玉身边,当然是因为袭人能非常周到地服侍人,而且性格儿温顺,但袭人到宝玉这和原来在贾母那有“质”的区别!即在贾母处当然是为了得到贾母的认可甚至赏识,但是在宝玉这却不是“认可”和“赏识”了,说白了,其实也不必“怕”说白了,而是为了争取姨娘了!于是,袭人的“目的”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且看袭人之前所做的所有事几乎就一目了然了!

    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袭人争取自己的利益没错,而且她做很多事确实是“兢兢业业”的,但是她在这个过程中已经逐渐开始“畸形”,被所谓这种“利益”慢慢扭曲了自己的良心,

    她与宝玉偷试云雨情也不能怎样“怪”她,因为是宝玉“强拉”袭人做此事的,但是,也请注意曹雪芹对这段是怎样“描写”的,全文如下:“袭人过来给他系裤带时,刚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冷粘湿的一片,吓的忙褪回手来,问:“是怎么了?”宝玉红了脸,把他的手一捻。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省人事。今见宝玉如此光景,心中便觉察了一半,不觉把个粉脸羞的飞红,遂不好再问。仍旧理好衣裳,随至贾母处来,胡乱吃过晚饭,过这边来,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与宝玉换上。宝玉含羞央告道:“好jiejie,千万别告诉人。”袭人也含着羞悄悄的笑问道:“你为什么——”说到这里,把眼又往四下里瞧了瞧,才又问道:“那是那里流出来的?”宝玉只管红着脸不言语,袭人却只瞅着他笑。迟了一会,宝玉才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说到云雨私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姣俏,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袭人自知贾母曾将他给了宝玉,也无可推托的,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自此宝玉视袭人更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越发尽职了。”

    请注意这里好几处值得“回味”的地方,而这里突然拿出前八十回这样经典的段落来,不免感叹,八十回后中属于蠢才恶才弱才们“原创”的部分中,与这种文字这种智商这种境界相比,便知道什么是巨大到光都追不上的差距了!

    且再回到这段文字,袭人起初摸到“冰冷粘湿的一片”,而“吓的忙褪回手来,问:“是怎么了?”,这是袭人最真实最自然的反应,完全没有问题,

    而她也“心中便觉察了一半,不觉把个粉脸羞的飞红,”这甚至让人觉得很是可爱,嘿嘿(外人注:哈哈),

    “遂不好再问。”但却注意这句了!之前已经觉察了一半,实际上,这种事觉察到一半就相当于“完全察觉”了,另一半“没察觉”的不过是宝玉梦里到底梦见了什么,所以这里“不好再问”几乎意味着之后也“应该”是“不好再问”,

    而再请注意后面的“仍旧理好衣裳,随至贾母处来,胡乱吃过晚饭,”,为什么叫作“胡乱”吃过晚饭,显然,袭人“心不在焉”,即袭人在想着“其他什么”,想什么呢?胡乱猜测的话,也许在想着“这是一个机会甚至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当然,不能妄猜,所以请继续看下文,(XX注:又要且待下文?!(外人注:是继续看下文啦!看这个你就来劲!(XX注:…人之常情嘛,嘿嘿)))

    “过这边来,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与宝玉换上。”这里特别注意“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这句写得似乎隐晦,即到底是“众奶娘丫鬟”不在宝玉身边,还是宝玉附近,还是离宝玉更远的地方?这里显然猜不到,因为换所谓“中衣”的时间是很短滴,所以再请看下文(XX注:…),

    接下来“宝玉含羞央告道:“好jiejie,千万别告诉人。”,很好,宝玉是“含羞”的,于是,“问题”便出来了,那宝玉为什么“很快”就“强拉”袭人呢?而且这里袭人只要一句类似“自然不会”,然后走开便是,所以接着看,

    ““袭人也含着羞悄悄的笑问道:“你为什么——”说到这里,把眼又往四下里瞧了瞧,”哈哈,“问题”便展开了!“也含着羞悄悄的”没问题,但是“笑问”就开始有“问题”了,而笑问的内容更是问题开始“大了”,即“你为什么——”,既然都问“为什么”了,那宝玉肯定“必须”要回答呀!(外人注:贼!(XX注:说袭人?(外人注:还有大白纸(大白纸注:…)))

    接下来是“说到这里,把眼又往四下里瞧了瞧,才又问道:“那是那里流出来的?””这句话如果看官能完全模拟当时的环境和当时袭人的心理的话,便知道什么叫作是“司马昭之心”了!“四下里瞧了瞧”,显然,这“四下里”是“范围比较大”的“四下里”,因为问一句话完全可以小声问,就算四下里有人也肯定会听不到,所以这“四下里”便是袭人要盘算的下一步,即两人再“进一步”时,要四下里不但“听不见”,也要“看不见”,而“那是那里流出来的?”更不用说了,这是“挑逗”宝玉最厉害的一句话也是最具“决定性”的一句话,宝玉纵然是柳下惠,也恐怕会变成将“柳下惠”倒过来念了!(XX注:倒过来念是什么?(外人注:…))

    接下来紧接着“宝玉只管红着脸不言语,袭人却只瞅着他笑。”,而““宝玉只管红着脸不言语”却真的让宝玉成了“柳下惠”,足见曹雪芹之功力实在到达几乎是极致!此时袭人只要走开即可成就宝玉“柳下惠”之身,但“袭人却只瞅着他笑”,哈哈,这是怎样的“笑”呢?曹雪芹“不好意思”写出来,但聪明的恐怕已经猜出,

    于是,宝玉“迟了一会,宝玉才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宝玉仍然“迟了一会”,真是感慨宝玉此时真是“柳下惠”了!但终于“宝玉才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相当于宝玉的心理又把那“警幻之事”“细细”过了一遍(XX注:接下来轮到宝玉的生理了!(外人注:这个你聪明得很哪!))

    而紧接着是“说到云雨私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这里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因为“说到云雨私情”,袭人完全可以“呸呸呸”地走开甚至跑开啊,但却是“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当然,袭人也是凡人,纵然挑逗宝玉,但恐怕也被宝玉“挑”起了(XX注:嗯,这个是相互的(外人注:呸你呀!)),所以这“笑”如果可以算正常,但为什么是“伏身而笑”,于是,看官们不妨“模拟模拟”当时的宝玉,说句大白话,被袭人“诱导”的几乎“yuhuo焚身”的宝玉前面“伏着”一个还“那样”“笑”出声的美袭人,没有其他“道德约束”和“道德遣责”负担的宝玉如果还是柳下惠,恐怕就是练过葵花宝典的柳下惠了!(XX注:哈哈哈!)

    于是,“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姣俏,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便自然而然了!但这里曹雪芹用了一个小小的障眼法,即宝玉“强拉”的原因“是”“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姣俏”,但“明眼人”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袭人自知贾母曾将他给了宝玉,也无可推托的,”,这句话极具水准,这也是深深打上曹雪芹印记的文字!即袭人虽然这样那样,但当时的“礼”她是非常清楚也非常遵守的,但是,这里当然是袭人给自己的“借口”,即以一个“礼”为借口来行另一个“非礼”(外人注:哈哈,妙!),

    于是,“也无可推托的,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这句也极可看出曹雪芹的功力!即曹雪芹对女子的了解真是匪夷所思!心理上的了解已经达到让人瞠目结舌无法企及的地步,而“生理”上也绝对“到位”!这里的“也无可推托的,扭捏了半日,”却是女子出于生理上非常自然的“表现”,当然,前提一定要是袭人是愿意的,否则就不是“强拉”了(XX注:那是强什么?(外人注:…))

    而最终“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这“只得”二字也妙,所以“只得”“只得”,只要是“得”了就可以(外人注:哈哈(XX注:哎呀,怎么老曹写到这里不写了!(外人注:呸呸呸!赏你个耳刮子!))),

    这里也小段地再再再次完全证明了曹雪芹之功力,几乎达到一个了极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说句极其“冒犯”曹雪芹的话,如果让曹雪芹去写“金瓶梅”,恐怕全世界几万年的********小说都要被放进厕所当厕纸!也足见金瓶梅和红楼梦的极其巨大的差距!(XX注:大白纸有没有兴趣写?我非常有兴趣看哦!(外人注:去拿刀去!))

    而“自此宝玉视袭人更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越发尽职了”,用另一段文字“翻译”的话,就是“自此宝玉离不开袭人了,袭人也知道终于‘得到’了”,而后果就是袭人之后要剪除身边的“异己”,甚至包括林黛玉!且先到这!”

    “这个,这个…”小戒脸有些发红地道。

    “哈哈!”小猴大笑,“佩服,佩服!”

    “呵呵,”老沙笑着,也不由道:“厉害,厉害。”

    “阿弥陀佛!”小唐合什闭眼,“我佛慈悲,虽色即是空,愿万物自然成长。”

    “什么?!”小戒暗暗在心中道,“还食色性也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