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439章 红楼109 肃杀 七

第439章 红楼109 肃杀 七

    ““只见小丫头进来,说:“二姑奶奶要回去了。听见说,孙姑爷那边人来,到大太太那里说了些话,大太太叫人到四姑娘那边说,不必留了,让他去罢。如今二姑奶奶在大太太那边哭呢,大约就过来辞老太太。””这些全是给迎春写的,果然不但是凑字的废话,而且是重复之前几乎相同的内容!

    ““贾母众人听了,心中好不自在,都说:“二姑娘这么一个人,为什么命里遭着这样的人!一辈子不能出头,这可怎么好呢。””这话之“俗”,是不是也忒俗了!什么叫“这么一个人”,又什么叫“这样的人”,又什么是“一辈子不能出头”,哎,看到这些文字,可真是叫人“这可怎么好呢”!

    ““说着,迎春进来,泪痕满面。”写得也太过明显和造作了吧,

    ““因是宝钗的好日子,只得含着泪,”哦?是宝钗的好日子,就可以泪痕满面了?就可以含着泪了?

    ““辞了众人要回去。贾母知道他的苦处,也不便强留,”废话的结果就是废话接着废话,

    ““只说道:“你回去也罢了,但只不用伤心。碰着这样人也是没法儿的。过几天我再打发人接你去罢。””废话的废话的结果就是不断地废话,

    ““迎春道:“老太太始终疼我,如今也疼不来了。可怜我没有再来的时候儿了。”说着,眼泪直流。”显然,“迎春”是“事先”“看了”后面的原文的!又来一个看文行文,但是,有一点却是要说明的,即如果这里的文真是当时的哪个或哪几个小妃子们或哪个哪几个小姐们,以上这些她或她们都是动了情在写的,而且也“力求”是想写得更“感人”或说“场面”更感人的,但可惜是在红楼梦中,光“场面”更“感人”,而失去了真实甚至失去了逻辑甚至基本的逻辑,便是不能在红楼梦中生存的,更何况,写这些文的目的是为了如完全掩饰住王氏集团等等,虽然主要责任在幕后之人,但对于红楼梦对曹雪芹来讲,这些文字那更是不可原谅的了!

    ““众人都劝道:“这有什么不能回来的呢?比不得你三meimei隔得远,要见面就难了。””这也是为了“场面”“感人”而“故意”这样说,但这样说便降低这里的“众人”的智商,甚至是大大降低了!这完全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外人注:嘿,这也是现代影视及文字绝大部分最擅长的!),但红楼梦中的人,除了刑夫人和赵姨娘会有此类“表现”,其余人,包括所有丫环,绝大部分都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竟然把探春也提出来!

    ““贾母等想起探春,不觉也大家落泪。”弱才们的想达到的“效果”便这样达到了!但红楼梦如果与前八十回对比的话,也因此几乎完全失去了真实感!

    ““为是宝钗的生日,只得转悲作喜说:“这也不难。只要海疆平静,那边亲家调进京来,就见的着了。””这里的“转悲作喜”非常勉强,明明是自己说的都是“只要…”,而且“还要”“亲家调进京”来,这要到何年何月!这有什么可“喜”的呢?!但这句话“引出”的更重要的“话题”便是探春在八十回到底是怎样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探春如此重要的人物,如此在前八十回几乎可以用“浓墨重彩”来着重表现的人物,在八十回后竟然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几乎一点实质性的内容也没有了!所以,这里不妨来说说探春在八十回后可能的“轨迹”,

    而这句话“承接”之前的“蠢才”文,仍然用到了探春是嫁到“海疆”,而这些文字又几乎可以肯定不是曹雪芹写的,因此,蠢才们和之后的“她们”在篡改曹雪芹的红楼梦时应该是有一个“大纲”的!这个大纲当然是幕后人拟的!所以无论前后是谁来篡改,都很明显地有一根“大纲线”在指导着他们!之前对于这个“大纲线”已经说过很多,这里不再重复,仅说一下“海疆”,曹雪芹之前倒确实有清朝收复台湾的千秋功业的壮举,而这里不断强调“海疆”,恐怕也是为了清朝这一壮举,但这确实是壮举,本身绝对没错,包括清朝的历次收复各边疆的战争,都是壮举,但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写探春不是为了写这一壮举的,这里不但涉及到清朝,恐怕还涉及到以往某些朝代的“和亲政策”,因此,这里不断强调“海疆”反而露出了幕后人的“尾巴”!

    因此,首先,探春所嫁的地方很可能正与“海疆”相反,即极可能是“外藩”,而且是内陆的“外藩”,这样,正如之前说过的,探春嫁给这样的藩王,语言和习惯甚至水土都非常不服,只能沦为藩王纵欲和繁衍的工具,当然,也有可能探春几年甚至十几年后语言习惯都通了,甚至都可以掌握大权!但想问的是,这几年甚至十几年首先探春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能熬得过来吗?藩王内部也是有如妃子们的斗争的,况且让外姓外族人掌权甚至接触到权力,这种概率也是非常低的,而且退一万步,就算探春真的十几年后如靠生下的小孩封王子等原因掌握了一定“权力”,这就是“好事”吗?说不定结局更惨呢?

    因此,这里且推论一下探春在后八十回比较可能的整个大致的“轨迹”,

    首先,探春在八十回前与赵姨娘的矛盾冲突在八十回后应该会继续存在,但八十回后会增加她和王夫人甚至和整个王氏集团的矛盾,甚至会成为探春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因为探春八十回前曾和宝钗李纨等“代管”过贾府,但探春表现出来的“强硬”甚至是“六亲不认”,不但吓着了众下人,甚至吓着了王熙凤,恐怕更是吓着了整个王氏集团,即王夫人甚至薛宝钗!

    探春很有治家的才能,却没有家庭或说家族的“政治头脑”,几乎是完全没有!如果她能在当时的“政治头脑”中有至少三分,也许她甚至都不会“嫁”到如此之远的地方!

    她如果“清醒”,便应该猜出王夫人让她们代管荣府,宝钗才是真正的“主力军”!即宝钗甚至从红楼梦一开始,就是王夫人或说王氏集团的“整个计划”的一部分,即黛玉父母双亡后“突然”来到贾府,这是王夫人肯定没有想到的,而黛玉刚来之时,王夫人“特地”“开玩笑”似地“嘱咐”黛玉不要“接近”宝玉这个“混世魔王”,便“露出”了一丝“马脚”,即王夫人恐怕早已想好了要将宝钗嫁给宝玉,甚至恐怕在两人更小的时候,甚至是刚出生不久时,就有这个想法,甚至都早已和薛姨妈“沟通”好了!可能有人会说有这么“早”吗?只要想想王熙凤是怎么来的,便“看”到了宝钗的未来了!即王熙凤显然也是王夫人“特地”“安插”给贾琏的,当然,并非说凤姐儿捡了便宜,贾琏肯定是配不上能力和体貌出众都一流的王熙凤的!但王夫人“让”王熙凤过来后,王熙凤不就当了贾府的家了吗?!依此类推到宝钗身上,王夫人到底想做什么不是一目了然了吗?贾琏的媳妇只能管家,而要象贾母一样统家的人,贾母之后肯定是王夫人,而王夫人之后呢,当然轮不上贾琏的媳妇,当然应该是王夫人唯一亲子宝玉的媳妇!而这个媳妇当然只有“再是”王家的人最好甚至必须是王家的人!那薛宝钗不是百分之百千分之千最佳或说唯一人选吗?!更何况宝钗才貌甚至都强过王熙凤何止数倍!最何况的是宝钗儿几乎堪称是王夫人的“知己”!王夫人夸袭人时都不吝其词,对宝钗恐怕在心里都可以用“五体投地”来形容了!即看清楚没有,王夫人很早而且一直都在为宝玉“物色”最佳的最大符合王氏集团利益的媳妇和姨娘了!因此,黛玉、晴雯当然要成为王夫人的眼中钉了!

    因此,当王夫人察觉黛玉和宝玉这个“不懂事”的竟然生出情意来后,自然“心急如焚”!因此,“不久”后,宝钗全家便“全数”而来,并且在完全可以独立置房产独居,甚至可以去王子腾那去的情况下,竟“立马”“毫不考虑”地便“寄居”在贾府中,宝钗脖子上还多了个金锁!

    这金锁与其说是薛家的“主意”,不如说是王夫人的主意更恰当吧!(外人注:石破天惊兼触目惊心!)

    因此,宝钗小小年纪便被王氏集团或说被王氏姐妹主要是王夫人“赋予”了如此重任!这金锁与其说是“配玉”的,不如说是王夫人王氏集团把宝钗给“锁”住了!因此,宝钗绝对有值得同情的一面,因为她小小年纪便受此“重任”的渲染和潜移默化,活生生把真情实感在体内“压制”成了“热毒”!因此,宝钗是可怜可悲的,但她也有让人可恨的一面,之前说过,宝钗肯定知道几乎所有的事情和结局,但她还是在其中“努力”甚至是“主动”地去完成她的“使命”!所以,来到贾府之前的宝钗如果说是“被迫”甚至“被逼”的,但来到贾府之后的宝钗便慢慢地越来越融入到了王氏集团中甚至说她成为了其中的核心之一都不为过!甚至后面还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表现和本质!几乎可以想见,若干年后,若没有贾府的重大变故,另一个比王夫人更“王夫人”的“薛夫人”便“横空出世”了!因此,贾府变故后,宝玉离家出家后,薛宝钗之后的悲剧是不是悲剧呢?当然是,相对于黛玉是这一极端的巨大悲剧,宝钗甚至是另一极端的巨大悲剧!

    宝钗的结局之前已经有过大致说明,但宝钗的最终结局还有待之后定论,但如同黛玉自缢一样,宝钗的结局不太可能是孤独终老,宝钗的结局几乎也离不开和黛玉类似的“肃杀”二字!但缘由和细节如当时的环境还有待推论,(外人注:似乎越来越感到红楼梦八十回后原文悲剧的越来越强大性!几乎越想越不能呼吸!甚至是非常致命的窒息感!),且先到这,探春的其余且待下文!”

    “果然肃杀!”小戒大叹道,“窒息得都几乎找不到根源在哪!”

    “而且是肃杀到底!”小猴也叹道!

    “掀开一看,盖的全是‘利益’和‘无情’二词!”老沙重叹道!

    “阿弥陀佛!”小唐闭眼合什,“我佛亦黙然兼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