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宋风在线阅读 - 第三百九十二章 谜底

第三百九十二章 谜底

    韩琦在河北出人意料的举动立时让宋辽两国统治高层都乱成一团,不过辽国内部意见更加尖锐一些,可是形势逼人容不得他们太多深想,即刻派兵增援才是真的,新城周边的大量空营帐已经暴露了辽国虚弱的事实,若是此时还要继续玩这种把戏,说不得对面的韩琦会做得更加过分。

    相对于辽国内部的最后决定,韩琦反应更加现实--他早就停止了军事行动,将新占领的三城及其周边地区完全变成了军事管制地带,除了正在修建工事的民夫和军队之外,其他不相干等人一律迁回大宋。由于是麦收季节,韩琦在加强好城墙防御后,便尽可能的抢收粮食,并且还派出一些骑兵想周边活动--那里的粮食他是收不回来的,但是他可以毁灭,一小队十几人的骑兵就可以烧毁一大片成熟的麦田,韩琦明白辽国之所以没有真正增援边境,一方面是契丹人不认为这场仗会真打,另外便是由于经济原因,不过他是不会给对手任何机会的,即使他的骑兵小队只能够烧毁一部分麦田,但对于整个前线作战来说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麦田大宋是收不上来的,但契丹更不能收上来做军粮补给!

    燕云十六州是辽国的农业精华所在,上百年来一直是辽国发展和存在的根基,这也是辽国由草原文明向家耕文明转变的见证所在,只要燕云十六州的经济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辽国财政基础虽然薄弱也倒还能够过得去。若是一旦受到冲击的话。那后杲不堪设想--燕云十六州所创造地财富占到了辽国总财政收入地五分之三,这可谓是辽国的生命线。辽国可不比大宋,它的财赋收对农业和畜牧业的依赖性太大,商业税收仅仅占了一小部分,其中农业税的来源几乎全部都是燕云十门州贡献地。这也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辽国的粮食十有**都是燕云十六州供应的,若是这个地方出了什么问题,辽国衰弱是必然的,更要命的是这很可能会引起帝国地全面崩溃。

    不管是一千年前的中国还是王静辉所生活地一千年后的中国,粮食是这个在东亚延续了几千年的民族最为重要的问题,历史上无论多么伟大的王朝是因为何种原因最后全面崩溃被取代。这背后都有粮食问题地身影。王静辉从开始的全面击败辽国到最后只选择燕云十六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不仅仅是因为燕云十六州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位置,失去了最重要的农业区。那这个文明倒退乃到崩溃是必然的,一个不是由农业为主导地文明,还能够称为农业文明么?正如后世的战争中,首先要摧毁地便是敌国的战争潜力,战场的胜利固然重要。但能够摧毁敌人的工业农业也是赢得战争的另外捷径。

    王静辉冷冷的看着宋辽两国围绕着燕云十六州所展开的较量,他少有的亲自坐镇大宋情报总局,通过各方面传回的情报来分析燕云十六州的走向。他已经明白了韩琦的意图,不过有的时候事件的发展结果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至少他就是灭夏问题上曾经作出过错误的判断。要不是当时郭逵、种谔等人在灭夏战争上主导,他也未必返过头来支持大宋西军对党项人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只要是人就总会犯错误的时候。一两次看走眼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时刻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在和辽国打交道的问题上,更是要如此,宋辽两国之间的冲突肯定会深刻的影响到这个时代今后的走向。

    皇帝赵顼虽然也在日日召见他,不过所谈论的并不是宋辽关系,而是因为磨古斯的谈判使节终于秘密的来到了汴都开封,王静辉就是接待磨古斯使者并且与之谈判的全权负责人。可能受到燕云十六州风云变幻的压力,皇帝赵顼希望王静辉能够说服磨古斯的使者回复磨古斯能够在些时尽快的出兵对辽国发动进攻,这样也有利于牵制辽国对燕云地区的增兵行动,若是cao作得当的话甚至趁机夺了燕云十六州也说不定。

    不过王静辉自然有自己的看法,对于赵顼的想法他并不认同,不过他还是就此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与磨古斯和谈使者磋商的时候也尽力说服对方,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和谈使者的等级并不是很高的缘故,无法对整个阻卜部的走向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

    进过几天的交往过后,王静辉也算看透了这个貌似显得温和的和谈使者其实除了向大宋乞求和平计要好处之外,便一无是处了。不过王静辉还是非常热情的招待了他,陪同他一起游览了汴都开封,让他见识到了难以想象的一个国家的繁荣到底是怎样的,当然也没有忘记向这个异域使者展示大宋武力--包括大宋已经在军中普及的轰天雷、威力巨大专门用来攻城的燃烧弹,甚至他还想让这个阻卜人看看大宋的绝密武器火炮的威力,不过因为出于保密的策略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就算他肯但皇帝赵顼和文彦博也会力阻的。

    这个阻卜部使者也被王静辉弄得神魂颠倒,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是自大宋武器实验场成立后第一个进入参观的外国人,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见识过大宋的繁华过后,立刻被王静辉抛进了恐惧的深渊--尽管大宋在初期的时候也曾经和阻卜部进行过火器交易,那些火器在阻卜部中已经是表现惊人了,所以尽管这些火器价格昂贵,但阻卜部仍然购入了不少,磨古斯在统一阻卜部的时候也没有少拿出这些火器投入战斗,从而在草原上赢得了一个“雷神”的绰号。

    不过这次阻卜部和谈使者算是见识到真正的“雷神”了。由于王静辉有意让阻卜人见识到火器地威力。刻意指使实验场地人员在cao演展示火器的时候都用了实物靶标,并且还让阻卜人检验了靶标。不过再结实的靶标也会被威力巨大的火器所摧毁,毕竟不是在实战当中,大宋的火器cao演人员经过这么长时间地摸索,光是用眼睛看便知道什么样的靶标用使用什么样的火器来对付能够起到最佳效果。用以糊弄阻卜人自然是不在话下。

    “圣上,磨古斯的使者明天将会返回草原,基本上所有的谈判条例都是在我大宋控制之下,而使者也被迫同意了我们所定下的新地交易价格,可以说此次谈判基本上全部达到了预期设想的目标!”王静辉说道。

    皇帝赵顼点点头笑着说道:“爱卿又是那一套威逼利诱吧!朕已经听说了,爱卿还把他带到武器实验场去了。朕也可以想象地到那名使者的反应……呵呵!”

    王静辉笑着说道:“臣此次和磨古斯使者谈判,不仅仅是为了现在给大宋谋取好处。同时也是在未来做好铺垫。想那磨古斯叛乱已经形成气侯,基是辽国不幸被灭,这也为最后和阻卜人讨价还价的时候增添砝码。使之对我大宋心存畏惧不敢轻举妄动,这也是臣向种谔将军所学习地!”

    在灭夏战争中最后的兴庆府一战中,种谔将配合宋军行动的吐蕃等部落首领都给请来观摩,大宋在那一战之中投入了巨量的火器用以攻城,也同时震慑了对河西走廊有野心的吐蕃诸部。燧不费吹灰之力便在吐蕃诸部地眼皮底下得了河西走廊,让周边部落望而兴叹。

    “臣有负圣恩。最终还是没有说服磨古斯出兵与我大宋合击契丹,实为臣之无能!”王静辉躬身向皇帝赵顼说道,虽然愿望是好的,不过最终没有完成,尽管所有地人都对此不抱有什么太大的指望,但是王静辉还是要自己检讨的。

    皇帝赵顼只是挥挥手说道:“这并不是爱卿无能,实为那个使者做不了主,爱卿大可不必介意,爱卿所为朕看在眼中的!”

    王静辉听后并没有说什么,他只是非常知趣的退到一边,皇帝赵顼以为王静辉对自己要求过高对这次没有完成任务而感到有些芥蒂,也就没有说些什么,两人一前一后继续向前走着。

    “伴君如伴虎”,这句经典名言王静辉是非常清楚的,尽管皇帝赵顼和他有着非常密切的私人关系,但他也明白古时帝王也并非常人所能够测度。古代留下了多少君臣相宜的佳话,到头来能够善终的又有几人?最让王静辉心寒的例子便是那个诤臣魏征的故事,唐太宗还不是在他死后挖坟泄愤!赵顼在官制改革过程中的表现让王静辉十分顾忌,所以便寻思逐步脱离宋朝统治核心的办法--他想要做很多事,不过这些事也必须他有命去做才可以,若是皇帝赵顼对自己心生猜忌,那自己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好事情的,这不是后世,在这个时代皇权才是最最权威的,所谓太祖皇帝的“道理最大”那一套,在王静辉的眼中是一钱不值的,他犯不着为此把自己给搭进去。

    现在与王静辉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大宋情报局和统计局两个直属皇帝管辖的部门,这两个部门说起来别人可能还会心存轻视,但王静辉却知道这两个部门在后世都属于国家极为重要的部门,都是权势熏天的,若是以其发展的角度而言,搞不好便是成为后世明朝的东西两厂,或者干脆是克格勃和中央情报这样强悍的权力机构,对此王静辉有着清醒的认识。

    王静辉知道有些东西是一个国家离不开但却又不好控制甚至容易被其反噬的,他所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在初期进行加以引导,并且定下种种规章制度尽量发挥其正面作用。在现在看来大宋情报局已经逐步走上正规,他向先从这个机构中脱离出来,然后接班的估计很可能不是涅心便是彦生,自己在从旁指导就足够了。至于以后情报局的发展就要看这个时代的人来自己摸索积累经验了。大宋统计局涉及到廉政反腐问题。这个部门是他所不能放弃地,在物色好合适人选之后再考虑去留也为时不晚,想来自己主动放弃一半地权力也是足够赢得皇家的信任的,况且他头上还顶着“包拯追随者”的名号,就是反贪的时候下手狠些也不会有什么人以此为借口来整治他。

    “圣上。臣想辞去情报局提举地职务!”王静辉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把自己的决定说出来了。

    “哦?!”正在前面漫步的皇帝赵顼听后身体一颤转身说道:“可是爱卿有何难处?!”

    王静辉说道:“臣并没有什么难处,不过臣身为驸马来捃掌大宋情报局实在是不是很适合,以前是臣在勉力维持,现在眼见大宋情报局构建已经日趋完善,臣也可以放心的辞去此职务了!”

    皇帝赵顼听后沉思了半天说道:“朕不准!爱卿之才能朝廷重臣都夸奖有加,情报局成绩有目共睹。为何爱卿要选择求去?!”

    “当初臣建议成立大宋情报局和统计局完全是为了大宋的需要,现在已是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不过大宋统计局现在牵扯到官员地廉政,故此臣还需要在这个职位上多待上一段时间,以便建立一个可供后人参考的准则。”王静辉淡淡地说道。

    皇帝赵顼听后半天没有说话,最后转过身走上两步后说道:“爱卿还需和朕见过太上皇再说!”

    王静辉听后一愣,太上皇赵曙现在一直闲居在重华殿不出。自己也是经常去那里一是为赵曙治病,二来也是和自己的老丈人打好关系,尽管赵曙已经退居重华殿,但他却不想让老丈人一个人孤单的在重华殿的轮椅上渡过晚年,所以王静辉一家可谓是重华殿的常客了。现在皇帝赵顼在听到他要辞职地消息后。没有召集王安石和司马光来讨论,反而去重华殿见太上皇赵曙。这实在是让王静辉心中感到非常费解,不过也没有多想,紧跟皇帝赵顼的脚步向重华殿的方向走去。

    太上后赵曙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尽管这几年来他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但在王静辉地精心照顾下身体恢复的非常快,除了还需要借助拐杖行走在院子里面散步之外,到没有出现什么大毛病。

    当皇帝赵顼和王静辉对太上皇行礼过后,赵顼便将王静辉辞去大宋情报局提举地事情和太上皇赵曙细说了一下,赵曙听后也只是皱了皱眉头,不过并没有说什么。皇帝赵顼见赵曙并不表态,心中多少有些着急忍不住想要说些什么,不过在看到赵曙在考虑的模样便合拢了嘴巴。

    王静辉非常惊异皇帝赵顼为什么带他来见老丈人,不过他还是非常留心的,皇帝赵顼的表情都看在他的眼中,回想想最近赵顼的表现,他心中多少有些明悟--能够在背后给皇帝赵顼支着的人不会是德寿宫的曹老太太,也许正是眼前的老丈人!曹老太太早在九年前便在“濮议”之争中败得一塌糊涂,虽然威信还在但却对皇帝赵顼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了--毕竟原本只执政四年的英宗赵曙在王静辉的干预下并没有死去,反而执政时间又延长了一年,后病退居重华殿当太上皇,若论对皇帝赵顼谁的影响更大,那无疑是眼前的老丈人了,毕竟曹老太太在血缘上还是距离太上皇赵曙差了一筹!

    想通了这一关节后,王静辉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太上皇赵曙来引导皇帝赵顼作出决策这并不新鲜,只是由于赵曙退居幕后实在在太久了,他和赵曙接触颇多但也只是赵曙当作自己的老丈人而非是太上皇,逐渐的忽略了赵曙在政治上地位和作为。想当初王静辉拼尽全力救治赵曙,其中也有借赵曙之手来对抗曹老太太为首的势力对变法的干预,不过因为历史改变太多,王安石并没有像原本历史上那么强悍,所以这着暗棋也就失去了效用,久而久之连王静辉自己都忘记了。

    “看来局面还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差,英宗赵曙虽然执政没有几个,但其继位时间晚对宫廷政治也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也难怪能够想出官制改革要点了,怪不得皇帝赵顼能够表现的如此成熟,不动声色的便把相权降低了不少,原来背后有老丈人在坐镇啊!”王静辉暗暗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