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布达拉宫
拉萨最著名的所在是布达拉宫,作为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华丽宫殿,尽管受到时间长河的洗礼,也受到过战火和天灾,但作为汉藏民族融合的标志,屡次得到重修,现在的布达拉宫就是17世纪以来重新修建的。 杨易首先参观的目的地就是布达拉宫。这里是藏传佛教的中心建筑,历代*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也是八代*喇嘛死后灵塔所在。作为华夏大地上最重要的宗教场所,对有心探察佛门感悟天地规则法门秘密的杨易来说,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布达拉宫分为白宫和红宫两大主体建筑,白宫是*喇嘛生活和办公的场所,历代*诸如坐床大典这样的重大宗教政治活动也都是在这里举行,红宫是各类佛堂和*的灵塔。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宫宇叠砌,巍峨耸峙,气势磅礴,整个宫殿里装饰豪华精美,所用黄金珠宝无数,令人眼花目眩,记录历史的生动的壁画,华美精致的卡垫、华盖、法器、帐幔、锦缎、金银器皿、瓷器,让信徒油然而生出顶礼膜拜之念。 杨易心想,这就是佛家的手段了吧,示之以威以修敬也,诚不我欺。 杨易烦恼的是另一点,佛家是如何利用信徒来帮助感悟规则的?佛家强调信徒要‘信’,要虔诚,这又又多了一个问题,虔诚与非虔诚的信徒毫无疑问对修佛道领悟规则的帮助力度不同,但信徒提供了什么来帮助佛门的呢?虔诚的提供多一些,而不虔诚的提供的要少一些,这似乎就只有信仰了吧,那么信徒的信仰是如何对领悟规则产生助力的呢? 对这个问题,杨易首先想到的是历史上佛家宗派之争。佛家在流传中分大乘,小乘之分,后来越发分散的厉害,有华严宗,净土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密宗等等。各个不同教派历史上互相攻击,恶斗惨烈,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会这样,佛门内斗比同道门的斗争都还要激烈? 如果不同宗派的信徒产生的信仰只对本宗派的佛门修士有修行助力的话,那么就可以理解了。道家勿须信徒信仰力,所以没有生死矛盾,而其他佛门宗派抢夺善信那就是你死我活的问题了。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朝廷打压,务必要打击不同教派,历史上有一个名噪一时的佛宗——三阶宗,就是这么绝传了的。 同是佛门善信,有些又不会很通懂佛门教义,也未必知道自己信的是什么宗派,只知道念的是阿弥陀佛,那他们的信仰力是如何分配到不同宗派里去的呢? 这个世界没有毫无缘由的事情,从来都是有因有果,所以根据佛门的行为方法也可以大致推测到一些其中奥妙。 佛门对待信徒的态度有三种,最亲善的是信仰自己宗派的信徒,这些人精通教义,往往被称之为居士,其次是没有分辨力的信徒,这个人群只是笼统的信佛,很多是老头老太太,对这些人也要大加鼓励,向他们宣扬死后可以去极乐世界,至少坚固他们的信仰,剩下来的是其他宗派的居士信徒,这部分人要对他们宣扬教义,不能转变为自己宗派的信徒也要努力说服他们相信原来的信仰是错误的,那是无法去极乐世界的,至少使他们可以转回为笼统的信众。 可以用一个比方来形容这三种信徒提供的信仰力,比如信仰力是钱,第一种信徒提供的好比是自己的外快,私房钱,只能自己使用,第二种也就是泛信徒提供的是单位收入,虽然不如拿到自己手里舒服,但分红总有自己的一份,最后是别的宗派的信徒,这些人提供的是给同事的外快,自己只能看着,一分也到不了手里。 当然,信仰力终究不是钱,至少在宗派里可以共享,佛门招收传人向来不余遗力,这说明是否多个人与自己分享信仰力对自己没有影响,反而因为多加了个人提供信仰,自己得到的更多了。 现在清楚了,规则好比是苹果,领悟规则好比是架着梯子摘苹果,爬得越高苹果越多,摘的速度越快,信徒的信仰力就象垫在梯子下的砖头,泛信者的砖头平均分给了每一家的梯子,而专信徒则把砖头全给了自己信仰的那一家,而梯子上可以站无数人,只要自家梯子高了,有多少人摘苹果对自己摘的速度是没关系的。 黄昏时分了,杨易也是时候回住处晚餐了,带着若有所悟的欣喜,离开了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