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带着农场当崇祯在线阅读 - 32.黄台吉

32.黄台吉

    崇祯元年,后金天聪二年,后金在沈阳建立的宫室内,此时正是灯火通明,屋中生着几个炭火炉,融融如春,几名侍女远远站在一旁听召,后金大汗黄台吉正在书案后神情平静的看着下面呈上的情报。

    黄台吉脸上棱角分明,眼睛细小不过却不显得猥琐,额头大而饱满,下巴圆润无比,长得虽说并不好看,但也可以说是天生福相,只是光秃秃的头顶和脑后的金钱鼠尾辫给他减分不少。

    他左手轻轻摩挲着拇指上的玉扳指,另一手则在翻动着奏疏。

    这是他继汗位的第二年,通过上一年的拼杀,与老汗野猪皮之时相比,后金周围战略形势大为改观。

    东边的东江镇颓势尽显,朝鲜也被二贝勒阿敏带兵打得臣服投降,不敢再资助东江,大明在辽西一如既往的只守不攻,他们的少年天子甚至把防线撤到了宁远。后金已经不再被四面围攻。

    只不过让黄台吉愤怒的是,最近蒙古传来线报,派往喀喇沁部的两拨信使都被忠于察哈尔林丹汗的多罗特部截杀。

    捏着这份报告,他脸上立刻浮现出阴冷的神色。

    林丹汗,多番与后金作对,熊廷弼布置的三方围堵方案,这个林丹汗就有参与,一度差点扼杀了新生的后金政权。老汗野猪皮在时便与他大战了多场,后金都获得了大胜,在这样的条件下后金曾主动去与这林丹汗讲和,不过无奈林丹汗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执意要和后金作对。林丹汗不除,后金始终就有一个比现在的明军还强的敌人在一旁。

    黄台吉也知道,林丹汗的察哈尔本部还有四、五万骑马控弦的战士,这股力量要硬吃自己也讨不到好处。

    想到这里黄台吉却是拿起了另外一份线报,上面写的消息让他的眉头大皱。

    上面写着,大明的少年天子似乎已经成功地调停了蒙古左右两翼的战事,甚至还把手伸到了辽东附近的蒙古部落,后金挑拨蒙古内部关系,削弱吞并蒙古的努力正在遇到严重的威胁。

    蒙古左右两翼如今已经握手言和,这两方势力,一向和后金没有多少来往,就是最近关系有所升温的蒙古左翼,也是因为林丹汗的压迫,现在林丹汗不打他们了,大明又在极力拉拢他们,和左翼蒙古结盟的事,似乎要成为泡影。

    短时间内,黄台吉想要彻底吞并漠南蒙古,已经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蒙古问题他还不是最忧心的,最让黄台吉头疼的是,虽说大明和蒙古都没有进攻后金的能力,不过新生的后金却依旧是徘徊在生死边缘。

    此时的后金人力和物力都十分匮乏,完全没有持续作战的能力,即便军力胜于明军,也无法形成战略优势,而造成国力衰弱的原因便是他那坑儿子的爹干的好事。

    老汗**哈赤占据辽东后,采用了错误的政策,不断地放任旗人把汉民变为奴隶,辽民不堪忍受这种屈辱的统治和残酷的压迫而不断逃亡,加上天灾造成粮食不足,**哈赤为了解决粮食和逃民问题先后进行了多次血腥的大屠杀,将辽民人口迅速从几百万削减到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几乎把大明经营了几百年的辽东彻底摧毁。

    到辽民死伤逃亡了大半之后,老汗野猪皮还是担心,便把剩余的辽民编丁为庄,十三丁立一庄,送给备御以上将官为奴,至此辽东几乎再无自由的汉人,后金也彻底变为奴隶制国家。

    此时的辽东商路不通,百业凋敝,物资匮乏,盗贼蜂起,粮价更是一路飙涨,天命年间大米已到十两一石。到他登上汗位的天聪元年,旱灾也是越来越严重,此时沈阳一斗米已经卖到八两。

    现在的辽东完全是饿孚遍地,不光汉人,甚至连许多女真人都无法承担沉重的赋税和兵役,逃往蒙古或大明。

    黄台吉揉了揉额头,面对眼下后金这个大烂摊子,纵使雄才大略如他也是头疼无比。

    他自上台以来励精图治,对外斩获不少,对内也在改善汉人待遇,在书房中增加汉人“秀才”,将部分汉人也纳入体制,成为后金的助力,成效显著。不过他那坑儿子的爹弄的八贝勒议政高层伪共和制已经成为定制,让后金内部无法完全统一,几位贝勒更是桀骜不驯,时不时就会和他发生冲突。

    虽说黄台吉在天命十一年(1626),设立了固山额真,分化了各个贝勒旗主的权力,但这些固山额真还是与旗主有隶属关系,让他无法统一军政大权。

    以后金如今的衰弱状态,内部权力又分化得十分严重,辽东还遭遇了严重的旱灾,黄台吉根本没有法子改善内治,只能靠抢劫外人来解决内部的危机。

    可是去抢劫,又岂是那么容易。最好抢的朝鲜国土贫瘠,产出甚少,最近又被阿敏抢过一次,短时间再去也捞不到什么油水。去抢蒙古人,那帮人除了马多一点外甚至还不比他富有,战斗力还比明人高一些,也不是个好去处。去抢富庶而多数军队却是不堪一击的大明才是最好的选择。

    他起身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明人绘制的大地图,视线在关宁防线上停留了许久。

    山海关和宁远两个词狠狠地刺了一下他的眼,老汗**哈赤在天启六年攻打关宁,攻破的城堡不少,又在觉华岛上大大捞了一笔,所获物资人口颇多。而他上位后领导的宁锦之战,由于袁崇焕缩着不救锦州,虽说没什么人口损失,不过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反而白白耗费了许多粮草,出战的几个后金高层也颇有怨言。

    现在宁远以外的城堡都被明朝的少年天子废弃,明人也不在这里屯田,去打这条防线更是收获不了什么东西,虽说集中兵力,宁远未必不能攻克,甚至可以去打打山海关的主意。

    只是那个损失他不能承受,即使把宁远打下来,也会损耗大金本来就不多的实力。山海关他更不敢想,打下一个宁远,恐怕就会有不小的损失,要是再攻打那座连成吉思汗都没强攻下的雄关不成,顿兵坚城之下,搞不好那些被明朝收买的蒙古人还会在背后给他来一下,那时后金便有立刻倾覆的危险。

    后金此时权力分散的统治方式和薄弱的经济建设能力,决定了他只能不断以小的代价获取胜利,大战只要败上一场,后金就会立时土崩瓦解,可是现在黄台吉却只能望着那些软弱的明人修筑的坚城叹气。

    后金从来就没有攻取守军有守城意志大城的经验,打下辽阳和沈阳等辽东大城都是靠的jian细。说起攻城,他们倒是有些在辽东缴获的火器,不过可以攻城的都太陈旧,几乎是没有可以用的,更没有几个会放炮的汉人可用。

    再看向地图上的蓟州上方,黄台吉只有继续苦笑。

    他也想绕道蒙古去攻大明。这个有些汉官提过,那些人甚至说可以占据北方。只是如今蒙古左右两翼已经停战,吞并蒙古现在都十分困难,哪里有安全的道路可以让他去绕道,更别说占据中原,那完全是神话。

    眼下似乎只能议和。

    自他继汗位以来,也不断有汉官建议和大明议和,方便开通商路。只是线人传来消息,如今这大明也不知从哪弄了许多辽东的特产在到处甩卖,现在那些辽东特产已经不值钱,那些投靠他的商贾如今只认金银。

    以黄台吉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的了解,他很清楚素来强硬的大明哪里会真心议和,最多不过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而且线人早上报过,大明那位少年天子刚一上台就丢出了六万以上的战兵扩军计划,摆明了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最后看向那东江镇,据线人报告,黄台吉知道如今那里已经重新获得大明朝廷的大力支持,有了粮草供应。不过那东江依旧是个穷哈哈的地方,毛文龙实力大损后又只敢缩在几个岛上,明廷更是在大规模地迁移东江人口至内地,后金也没有水师,想去打杀有水师的毛文龙实在是说梦话。

    这大明怎么就有如此深厚的家底,连连战败内部都还没陷入混乱,反倒还能扩军准备再战。而我大金,现如今又该如何是好。

    黄台吉长叹一声,看着地图久久无语。

    黄台吉知道叹气也无用,第二天便召集了几位贝勒和各旗重臣,商讨多罗特部的事情。

    这次倒是没有多少争吵的余地,去啃那个又硬又没多少油水关宁防线,后金的首领们除了少数的愣头青外没人会同意,那朝鲜已经臣服更没东西可抢,也不能再打,他们只有继续吞并蒙古这一条路可走。

    办法他们也没有多的,只有继续想办法挑拨蒙古左右两翼,大明可以撒钱,他们只能使用一些计谋。

    有仇不报也不合后金各位首领的性格,比起费脑子去琢磨挑拨离间之计,后金的首领们还是更愿意去思考点简单的事情,第一个达成决议自然是出兵攻杀那个碍事的多罗特部。

    至于要如何挑拨蒙古人,这些后金的首领们一致认为还是那些阴毒计策不断的包衣奴才们在行,由那什么范文程之流去想主意便是。

    对那几个汉官想出的各种阴谋,黄台吉只有叹气。阴谋多数时候都是弱者的无奈之举,只有庞然大物一般的大明可以使用那种无懈可击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