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强商在线阅读 - 第134章 难题

第134章 难题

    宋艺成一向负责管理工作。听杨逸再三叮嘱,不由咧嘴笑道:“你放心,我有分寸。”

    杨逸却知道,他一向没进过正规公司,没见识过真正的企业是怎么走的流程。人都是有好恶和私心的,就算再公正廉明的人,也做不到绝对的公正公平。

    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一切只能凭他一念之差去处置。这就危险得很了。只是明面上,他也不便说得太直白,要不然,就有怀疑人家的嫌疑了。

    体系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如果一年内能初具稚形,杨逸已经烧高香了。

    常云山也没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反正只要不让他负责就行。他一边悠闲地喝着茶,一边对杨逸道:“艺成做事你放心,他管理是好手。”

    宋艺成便谦虚地笑,呷了一口茶,道:“我是做了很多年管理工作了。”

    杨逸只好说几句麻烦你了之类的话,反正他是救火队员,只要出现问题,这两位肯定第一时间找他。

    至于说到开分店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必须把不可复制的资源牢牢掌控在总部。常云山便头疼地皱着眉,道:“好象我手里没有什么资源啊,所有的一切,你们也看到了,我没藏着掖着啊。”

    这一点杨逸相信,问题是,如果开分支机构,为了保证成功,这一条是必须解决不可的。当然,开分公司的人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人家也照着开。可是,开了之后呢?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试想,常云山长驻永庆,分店开在全国各地,如果管理不善的话,恐怕分店会年年亏损。当然也有可能没这么严重,兴许还是赚的,只是没赚太多。

    可是,关键在于,赚还是没赚,赚多少,永远是一个谜。或者有人会认为,不是有财务嘛,查一下账就清楚了。

    真的查一下帐就清楚了吗?那为什么很多企业有两本账,为什么有会计师证,经验丰富的会计师每到月末月初就忙得团团转,一人接了很多企业的活呢?

    以杨逸的个性,肯定不会做这么不着调的事。他要的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既然你一下子说不出来,那我们大家一起想,就像做出特色一样,没有也把它做成是有的。”杨逸鼓励常云山道:“你当初计划开这个店的时候,就没有想过有一天把店开到全国各地去?没有想过有什么优势是别人学不来的吗?”

    “亦成,”常云山苦笑:“没开店之前倒是想来着,可是开门不吉,慢慢的也就不敢想了。我们认识的时候我什么情况你也清楚的啊。”

    杨逸点了点头。这几天,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要说货源,车友并没有奇特之外,随着这一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饰品可供选择。进货渠道不一定能把控,确切地说,不一定能完全把控。

    除非,设计一套进销软件,用软件控制。就像前世那些大型网商一样,在全国各大区都有仓库,而每个仓库的存货多少都能实时显示。

    而进货,进什么货,完全由总部控制。

    杨逸把自己的设想提出来,常云山和宋艺万一时没听明白,直到杨逸再三解释,常云山才恍若大悟道:“我看这样成,我们在总部成立采购部,由总部定期发货。”

    不同的地区,如果需要调货又怎么办呢?这时可不比十年后,快递业既贵又不发达。

    “那就先不调货好了。”常云山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总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嘛。现在担心太多也没用,到时候我们再想办法。”

    他觉得开分店多一分把握,兴高采烈地道:“中午我们吃什么?不如找个有特色的地方搓一顿。”

    杨逸有时候还真羡慕他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管。可惜他不是这种性格的人,没有这个命哪。

    宋艺成道:“还是得想个办法才成,免得到时临急抱佛脚,手忙脚乱。”

    杨逸深表赞同,做企业又不是过家家,哪能走一步看一步?此路不通掉头重走?做企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步错,步步错哪。那能走一步看一步?

    常云山本来已经在考虑要去吃海鲜还是吃本地菜,听两人都说得先考虑清楚,只好重新把手机放下,低了头不停泡茶。

    都喝了一上午茶了,杨逸嘴有些涩,当下道:“你这里有没有零食点心?我喝茶喝得口又干又涩,肚子也咕咕叫了。”

    常云山道:“现在去吃饭也可以。”

    看看时间到了十一点了。

    宋艺成持重,道:“还是先把正事解决了再说吧。”

    常云山便打电话叫餐,让车友旁边的小吃摊送几份永庆的小吃过来。

    常老板是老主顾,手头又阔绰,小吃摊老板放下其它生意,先把他要的小吃紧着做了让小弟送过来。

    杨逸不耐饿,毫不客气,来不及拆一次性筷子,用手抓了一块冒着热气的南瓜烙就往嘴里送。他平时少年老成,难得这么孩子气,惹得宋艺成哈哈大笑。

    三人填了肚子,杨逸揩了手,才道:“全国地图呢?你这里有没有?”

    还是想着先把开分店的城市定下来,再考虑仓库的问题。

    常云山吃得满嘴流油,走到门口喊一个营业员:“去书店买一张全国地图来。”

    杨逸就着地图把全国划成了七个区,捏着下巴考虑先从哪个区开始。

    宋艺成奇怪地问:“不是宾州先开第一家分店吗?”

    有的企业开分支机构,先从省城开始。这样的企业一般先吃了本省,再根据实力向外扩张。杨逸这么做,肯定不是这种打算了。

    果然,杨逸道:“我们的目的不是全国市场吗?”

    对这一点,常云山很佩服他,目标是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会被别人左右,也不会走弯路,更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最后把最初定下的目标给忘到瓜哇国了。例如这次,定下的目标是全国市场,他便从全国的高度通盘考虑,至于本省,自然不会单独列出来的。

    常云山自知自己长到三十多岁,从没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是他认定只要杨逸接手,三年内一定能做到全国的原因了。

    当然,他下这断语,纯粹是一时有感而发,当不得数的。

    宋艺成也跟在杨逸身侧,顺着他的目光看。常云山泡了一会茶,除了他自己也没别人喝,想了想,也从沙发上起来,站在杨逸另一侧。

    刚好有一个员工过来请示什么事,见三个老板站成一排,有些莫名其妙地摸了摸脑袋,才敲门道:“宋总,你能不能出来一下?”

    宋艺成便匆匆出去了。

    常云山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什么,想退开,瞥眼见到一个小小的五星,那是燕京所在。他眼前一亮,指了指燕京两个字,道:“要不,我们把第一家店定在这里?”

    杨逸凝神想了想,道:“物流呢?怎么解决?从永庆开车到燕京得几天,火车托运行不行得通?我们的货怎么最快到达?这中间,可没有中转的地方。”

    常云山被问哑了,道:“那再想别的地方。”

    杨逸的目光反而停在燕京上面,道:“如果我们把总部搬到燕京,再由燕京发散到全国,会不会太冒险了点?”

    “这个……”常云山张口结舌道:“这个想法,是不是太大胆了?”

    杨逸拿过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几行字,道:“也不失为一种方案,先记下来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