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
直布罗陀号,开普敦号,古里号,关岛号,泗水号,亚丁号,马耳他号,马达加斯加号,科伦坡号,瑙鲁号,帝力号,吉布提号。 **** 鲨鱼级的成功,让帝国海军意识到了大型巡洋舰的“战略价值”。 同时,美国将阿拉斯加级的建造数量增加到十二艘,加上英国也开始建造大型巡洋舰,帝国海军意识到,仅靠四艘海龙级很难对付强大的对手,而鲨鱼级在主炮,防护方面明显不如阿拉斯加级。如此一来,帝国海军需要一批比鲨鱼级更强大的大型巡洋舰。当然,价格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不然,海军宁愿建造更多的快速战列舰,也不愿意花费差不多的资金建造远远不如快速战列舰的大型巡洋舰。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300毫米舰炮,以及配套弹药的价格问题。 实际上,当时生产七十三年型300毫米舰炮的江南枪炮总厂已经在想办法了,必经由青岛造船厂力推的240毫米舰炮得到了海军的青睐,让其损失了大笔订单。如果海军不继续采购这种舰炮,它们连研制成本都收不回来。 结果,当海军提出将建造更好的大型巡洋舰时,江南枪炮总厂首先表态。 该厂不但将提供更好的舰炮,而且只要海军大批量采购,其价格将在七十三年型的基础上降低百分之三十。显然,海军知道厂方还可以降价。谈判工作进行了大概三个月,最终在海军答应采购至少一百零八门之后,厂方答应将价格降低到七十三年型300毫米舰炮的百分之六十二。 另外,只要大批量生产,配套弹药的价格也能大幅度降低。 有了这两个先决条件之后,海军所需要解决的成本问题就不是很严重了。 另外,因为不需要所有战舰都具备指挥舰队作战的能力(至少有四艘安装了舰队指挥设备),所以相关设备的价格平摊下来之后,比海龙级减少了至少三分之二。 当时,另外一件事情促成了帝国海军建造这种大型巡洋舰。 那就是帝国的各处海外领地纷纷捐款,让海军建造更多的大型战舰。 可以说,这是大型巡洋舰带来的另外一个,而且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好处。 战争时期,当这些酷似战列舰的大型战舰出现在海外领地的港口时,对帝国海外领地的居民具有很大的影响。不说别的,那些将大型巡洋舰当作了战列舰的居民肯定会认为,帝国没有抛弃他们,即便在战争打得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都派遣战列舰来保护他们的安全,这不但让他们更加信任万里之外的祖国,也更加愿意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 当时发生的很多事情让很多帝国海军的官兵一辈子都忘不了。 比如,一名在开普敦生活了一辈子,从来没有回过祖国的老太太,硬是搭上了帝国海军的补给船,不顾旅途劳顿,千里迢迢的返回舟山,将她积攒了一辈子的一千二百三十八块帝国金元捐赠给了海军。听闻消息之后,陈锦宽放下繁忙的工作,亲自到码头迎接了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家,并且在数万海军官兵面前,向这位老太太敬上了军礼。 另外一名在南美洲经营矿山的企业家听闻海军要建造更多的大型战舰之后,不惜卖掉了为之奋斗一辈子的矿山,带着十五万帝国金元,途径三个国家,中转了五次,最终回到了舟山,将这笔裹着汗水与泪水的资金送到了卫延年的手中。 当时,几乎每个月,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帝国海外居民来到舟山,将代表着他们一片赤字之心的款项捐赠给帝国海军。当然,通过汇款,或者直接把款项送到帝国大使馆,领事馆,海外总督府的帝国侨民数不胜数。 当时,各海外领地居民的捐款就超过了五亿帝国金元! 即便按照海龙级的价格,这也足够采购四艘大型巡洋舰了。 当然,帝国海军没有浪费这笔钱,而且也没有忘记海外同胞的爱国之心。在正式确定设计方案之前,帝国海军就将这种大型战舰命名为“海外领地”级。可以说,这也是第一种在设计工作正式开始前就为其命名的战舰。 帝国内阁政府也很快有所表示,在经过议政院战争委员会的全票支持之后,内阁政府承诺,海外居民与海外侨民捐多少,政府就出多少,让海军建造更多的大型战舰。 如此一来,经费问题迎刃而解。 可以说,这次海外居民与海外侨民的自发行动,体现出的正是整个民族千年不衰的内在原因。 正如陈锦宽所说:海外同胞捐出的不是金钱,而是他们的赤子之心,是他们希望祖国强大的真诚,是他们为自己的民族,为自己的祖国做出的微薄贡献。 天下兴亡,皮肤有责。 在危难关头,不管是正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帝国将士,还是在后方辛勤劳作的工人农民,还是在远方期待捷报的帝国子民,他们都有着同一个愿望,同一个目的,那就是携手共进,战胜强敌! 承担设计工作的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也受到了感染。 据说,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汪华华在半年之内,平均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足六个小时,很多时候甚至通宵达旦的连续工作好几日。也许,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身体被彻底的压垮了。能够坚持到最后,靠的不是身体,而是坚强的意志,以及不愿意躺下的斗志。 经过上千名工程师的努力,在第二批鲨鱼级开工建造的时候,江南造船厂就拿出了完备的设计方案,而且完全达到了海军的要求。当时六大造船厂为建造大型巡洋舰而兴建的船台也陆续完工,所以海军立即下达了订单,而且是一次订购十二艘。只是,能够立即开工建造的只有六艘,所以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的建造工作分成了两个阶段进行,最终一共建造了十二艘。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31840吨,满载排水量:38950吨,最大排水量:42880吨;总长:251.8米,水线长度:240.6米,型宽:28.5米,吃水:9.8米,定员:1655人(充当旗舰时为1808人)。 锅炉:8台七十二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二年型蒸汽轮机,功率:210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5.5节,续航力:21000海里/18节,或者24500海里/16节。 主炮:9门七十五年型300毫米/L58型舰炮(3×3),副炮:16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8×2);鱼雷:2具三联装鱼雷发射器(各备雷20条)。 主装甲带:120-220 50毫米,装甲甲板:80-150 50毫米,装甲隔舱:50毫米,炮塔:100-350毫米,炮座:350毫米,司令塔:220-350毫米。 仅从设计上看,很多人会认为海外领地级是海龙级的指挥简化版本。 显然,这个认识并不完全正确。 海外领地级确实简化了指挥设备,从而有效的降低了造价。只是与海龙级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新采用七十五年型300毫米舰炮就比海龙级的七十三年型先进得多,而且能够将300毫米重型穿甲弹的威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其穿甲能力在七十三年型的基础上提高了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 这一提高带来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当时,美国海军已经发现,其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装甲根本抵挡不了300毫米穿甲弹的打击,在与海龙级交手中肯定占不到便宜,甚至在鲨鱼级面前的优势也不是很明显。说白了,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最初防护设计是针对重巡洋舰的200毫米舰炮,而不是大型巡洋舰的240毫米与300毫米舰炮。 显然,巡洋舰的防护设计不是以自身舰炮为标准,而是以针对的对手的火力为标准。 如此一来,在设计第二种大型巡洋舰的时候,美国海军就明确要求能够在常规交战距离内应付海龙级主炮的打击。当时,美国并不知道,帝国海军已经拥有了比海龙级主炮更好的300毫米舰炮。 因此,在美国海军建造第二种大型巡洋舰的时候,其防护就已经落后了。 后来的实战也证明,在面对海外领地级的时候,美国的大型巡洋舰只有挨打的份。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会在战时为四艘服役不到三年的海龙级大型巡洋舰更换主炮,以增强其火力! 除了主炮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防护。 虽然为了降低成本,必须减少排水量,从而必须削减装甲的重量。但是汪华华并没有忘记提高防护性能,特别是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海外领地级的时候,他就更大范围的采用了“重点防护”的理念,即在适当削弱部分装甲的情况下,用富裕出来的装甲加强关键部位的防护。 也就是说,汪华华把当时帝国海军战列舰的防护设计思想用到了大型巡洋舰上。 实战证明,这一设计理念是非常正确的。很多战舰都是因为关键设备受损而丧失战斗力,并且被敌人击沉。如果能够确保关键设备的安全,即便在次要部位多挨几枚炮弹,战舰也能返回港口,并且在维修之后重返战场。无论如何,维修一艘战舰要比重新建造一艘战舰划算得多。 也正是如此,很多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都在战场遭到重创之后活了下来。 显然,这一点设计在其主装甲带,水平装甲的加强设计中体现得极为明显。比如,其主装甲带的厚度有所降低,却在关键部位加上了一层50毫米厚的装甲,使其防护能力反而超过了海龙级。 可以说,这一设计理念成为了后来所有大型战舰的设计标准。 当然,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的出现,也奠定了帝国海军在破交作战方面的霸主地位。另外,其强大的续航能力也让该级大型巡洋舰的使用范围超过了鲨鱼级,成为了真正的远洋型破交战舰。 海外领地级在战场上的表现再次让帝国海军相信,高强度的海上绞杀足以让英国这样的国家退出战争,同时严重削弱美国的战争潜力。不说别的,当时美国本土很多重要物资的运送工作都是由海运承担的,而不是由陆运承担的。如果能够破坏美国本土附近的海上航线,美国的战争机器就难以正常运转。 也正是如此,在与美国打到最关键的时候,帝国海军最重视的不是战列舰,反而是大型巡洋舰,而且海军的战略也逐步向破交作战方向转移。可以说,正是如此,帝国逐渐走向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