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新式稻种(下)
荆谋言拿着这个新式的占城稻的稻穗,来找到了武士彟。
“武都督,这个是我从僚人那里弄来的一些稻种,这些稻种是新式的稻种。是旱稻,可以从在我们巴蜀地区大量种植,产量很高。这种稻种生长周期大概在六十天左右,在我们巴蜀地区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两次,甚至一年三次。这些稻种产量不但比起我们的粟米要高不少,甚至耐旱涝,比起我们的粟米好太多了。并且这个稻米的米饭,比起我们的粟米更加的香软,更容易让百姓接受。所以这个新式稻种,比起我们目前的稻米好很多,我认为可以忍着你推广。”
既然知道了这个僚人的稻种也就是原先历史上的占城稻,那荆谋言自然要想办法推广了。占城稻在宋朝可是大力推广,满足了宋朝的粮食需求。粮食产量是商业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根基,只有粮食产量提高了,才能够供养更多脱离农业生产的人,这个是绝大部分后世人都明白的。
工业是建立在农业之上,只有足够的粮食产品,才能满足更高的塔尖的东西。既然有了这个新式的粮食,荆谋言自然要尽快推广。
武士彟拿起了这个稻穗,然后问道:“这个也就是僚人的粮食?真的有你所说的那么好吗?僚人不会骗人吧?毕竟这些家伙是蛮夷,会不会……”
荆谋言自信的说:“他们不会骗人,他们也都没有必要骗人,我认为他们至少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欺骗我们。何况这些稻种我们其实只要明年试一试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如此担忧。何况如果只要是真的,那我们也都可以赚大了,不会吃亏的。”
“这种稻种可以在我们南方种植,我们整个江南都可以耕种这种新式稻种,将来我们可以在江南开发很快了。甚至江南地广人稀,只要有了这些稻种,我们的江南从此可以成为一个天大的粮仓。甚至光是我们巴蜀地区,再加上一些江南地区,足以供应我们全国人口的粮食。只要我们巴蜀的粮食成熟,天下都可以足够吃了。”
武士彟看着这个稻穗,居然开始在这个稻穗上面数了数颗粒,这个也是最简单的识别粮食产量的方法了。武士彟卖过豆腐,对于这种粮食作物并不算太过于陌生,他很快大概估算了稻谷的数量,然后估算出了粮食的产量。
“如此说来,每年耕种两次,那亩产一年也就是三石以上。如果能耕种三季,那至少是五石了?”
“甚至我们巴蜀,还有江南如此广袤的土地,地广人稀,缺乏人口,如果都能耕种起来,这样岂不是
光是江南的粮食产量,都足以满足全天下百姓的需求了?”
武士彟用这个简单的数学都可以算出来了,如果按照唐朝的粮食产量,基本上粟米是亩产一石,大概也就是后世五十九公斤左右。这个新式稻种如果一年耕种两次,亩产最少在三石以上,耕种三次那亩产至少在五石。
要知道过去在绝大部分耕种粟米的土地,唐朝时期的平均亩产为一石左右,就算是有少部分所谓的高产田能够亩产三四石,甚至更是有亩产十石的土地。可这些土地并不能作数的,这些土地武士彟作为一个老官僚,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吗?
那些所谓亩产十石以上的,不就是在那些旁边有足够的水源,并且有很多人进行专门护理,集合了很多优秀条件,这才满足了亩产十石的产量。这个是那些官僚用来糊弄皇帝的,并不能够作数。
可是如果推广了这个新式稻种,将来可以让巴蜀地区的亩产至少提高到三石,甚至三季的地方亩产五石以上,淮河以南基本上都是两季稻。
“如果真的这样,那恐怕粮食将会成为最不值钱的东西了,到时候百姓也都会受害啊!”武士彟说。
武士彟作为商人出身,首先对于价格非常敏感,如果真的像是荆谋言这样退关了这种高产稻谷,首先受害的也就是农民。谷贱伤农,这个也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痛的问题。武士彟是商人出身,物价贵率还是比较明白的,一旦谷贱伤农,最后伤害的还是百姓。
“武都督,你是不打算推广这个新式稻谷了吗?”荆谋言问道。
武士彟担忧的说:“我也为难!如若谷贱伤农,那如何处置?“
可是荆谋言却反而回答:“武都督,我却不这么看,你只是看到了谷贱伤农那一点。可是我却认为谷贱伤农固然可怕,可是我却并不认为是绝对的可怕。因为粮食多了,百姓需求也是更多了。当吃饱饭了,就会想着去要更多东西。到时候自然会有一批人去从事别的,比如说如果天下都吃不饱饭,商业能够发展吗?武都督,假如当年全天下人都吃不饱饭,那会有你卖豆腐的机会吗?连饭都吃不饱,会吃豆腐?”
“同理,我们满足了百姓吃饱了的时候,百姓自然会想着吃好,自然会想着吃豆腐。那个时候,越来越多的百姓想吃豆腐,吃得起豆腐了,那卖豆腐的人自然多了。卖豆腐的人多了,自然而然会有一些人主动去种植豆子,然后向您这种人才能够去做豆腐卖啊!当一批人做种植豆子之后,那粮食自然会再次回归到合理价位,不会长期的谷贱伤农!”
“可是在这个过程,百姓从过去只能够吃粮食,到变成了能在吃粮食的前提之下吃豆腐,这个不也是一个进步吗?所以虽然可能在未来一两年会有谷贱伤农之担忧,可是那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个一两年的阵痛,只要我们做好预防,也不是那么惨痛。可是未来百姓却从只能够吃粮食,变成了粮食豆腐一起吃,这样不更好?”
武士彟这才感慨说:“看来反而是我目光短浅了,百姓虽然承受原谅你的谷贱伤农,可是未来却从吃饱到吃好,这个也就是更大的进步,没有必要执着于这短时间的谷贱伤农。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也不是不能防范的。”
“武都督,这个是我从僚人那里弄来的一些稻种,这些稻种是新式的稻种。是旱稻,可以从在我们巴蜀地区大量种植,产量很高。这种稻种生长周期大概在六十天左右,在我们巴蜀地区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两次,甚至一年三次。这些稻种产量不但比起我们的粟米要高不少,甚至耐旱涝,比起我们的粟米好太多了。并且这个稻米的米饭,比起我们的粟米更加的香软,更容易让百姓接受。所以这个新式稻种,比起我们目前的稻米好很多,我认为可以忍着你推广。”
既然知道了这个僚人的稻种也就是原先历史上的占城稻,那荆谋言自然要想办法推广了。占城稻在宋朝可是大力推广,满足了宋朝的粮食需求。粮食产量是商业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根基,只有粮食产量提高了,才能够供养更多脱离农业生产的人,这个是绝大部分后世人都明白的。
工业是建立在农业之上,只有足够的粮食产品,才能满足更高的塔尖的东西。既然有了这个新式的粮食,荆谋言自然要尽快推广。
武士彟拿起了这个稻穗,然后问道:“这个也就是僚人的粮食?真的有你所说的那么好吗?僚人不会骗人吧?毕竟这些家伙是蛮夷,会不会……”
荆谋言自信的说:“他们不会骗人,他们也都没有必要骗人,我认为他们至少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欺骗我们。何况这些稻种我们其实只要明年试一试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如此担忧。何况如果只要是真的,那我们也都可以赚大了,不会吃亏的。”
“这种稻种可以在我们南方种植,我们整个江南都可以耕种这种新式稻种,将来我们可以在江南开发很快了。甚至江南地广人稀,只要有了这些稻种,我们的江南从此可以成为一个天大的粮仓。甚至光是我们巴蜀地区,再加上一些江南地区,足以供应我们全国人口的粮食。只要我们巴蜀的粮食成熟,天下都可以足够吃了。”
武士彟看着这个稻穗,居然开始在这个稻穗上面数了数颗粒,这个也是最简单的识别粮食产量的方法了。武士彟卖过豆腐,对于这种粮食作物并不算太过于陌生,他很快大概估算了稻谷的数量,然后估算出了粮食的产量。
“如此说来,每年耕种两次,那亩产一年也就是三石以上。如果能耕种三季,那至少是五石了?”
“甚至我们巴蜀,还有江南如此广袤的土地,地广人稀,缺乏人口,如果都能耕种起来,这样岂不是
光是江南的粮食产量,都足以满足全天下百姓的需求了?”
武士彟用这个简单的数学都可以算出来了,如果按照唐朝的粮食产量,基本上粟米是亩产一石,大概也就是后世五十九公斤左右。这个新式稻种如果一年耕种两次,亩产最少在三石以上,耕种三次那亩产至少在五石。
要知道过去在绝大部分耕种粟米的土地,唐朝时期的平均亩产为一石左右,就算是有少部分所谓的高产田能够亩产三四石,甚至更是有亩产十石的土地。可这些土地并不能作数的,这些土地武士彟作为一个老官僚,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吗?
那些所谓亩产十石以上的,不就是在那些旁边有足够的水源,并且有很多人进行专门护理,集合了很多优秀条件,这才满足了亩产十石的产量。这个是那些官僚用来糊弄皇帝的,并不能够作数。
可是如果推广了这个新式稻种,将来可以让巴蜀地区的亩产至少提高到三石,甚至三季的地方亩产五石以上,淮河以南基本上都是两季稻。
“如果真的这样,那恐怕粮食将会成为最不值钱的东西了,到时候百姓也都会受害啊!”武士彟说。
武士彟作为商人出身,首先对于价格非常敏感,如果真的像是荆谋言这样退关了这种高产稻谷,首先受害的也就是农民。谷贱伤农,这个也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痛的问题。武士彟是商人出身,物价贵率还是比较明白的,一旦谷贱伤农,最后伤害的还是百姓。
“武都督,你是不打算推广这个新式稻谷了吗?”荆谋言问道。
武士彟担忧的说:“我也为难!如若谷贱伤农,那如何处置?“
可是荆谋言却反而回答:“武都督,我却不这么看,你只是看到了谷贱伤农那一点。可是我却认为谷贱伤农固然可怕,可是我却并不认为是绝对的可怕。因为粮食多了,百姓需求也是更多了。当吃饱饭了,就会想着去要更多东西。到时候自然会有一批人去从事别的,比如说如果天下都吃不饱饭,商业能够发展吗?武都督,假如当年全天下人都吃不饱饭,那会有你卖豆腐的机会吗?连饭都吃不饱,会吃豆腐?”
“同理,我们满足了百姓吃饱了的时候,百姓自然会想着吃好,自然会想着吃豆腐。那个时候,越来越多的百姓想吃豆腐,吃得起豆腐了,那卖豆腐的人自然多了。卖豆腐的人多了,自然而然会有一些人主动去种植豆子,然后向您这种人才能够去做豆腐卖啊!当一批人做种植豆子之后,那粮食自然会再次回归到合理价位,不会长期的谷贱伤农!”
“可是在这个过程,百姓从过去只能够吃粮食,到变成了能在吃粮食的前提之下吃豆腐,这个不也是一个进步吗?所以虽然可能在未来一两年会有谷贱伤农之担忧,可是那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个一两年的阵痛,只要我们做好预防,也不是那么惨痛。可是未来百姓却从只能够吃粮食,变成了粮食豆腐一起吃,这样不更好?”
武士彟这才感慨说:“看来反而是我目光短浅了,百姓虽然承受原谅你的谷贱伤农,可是未来却从吃饱到吃好,这个也就是更大的进步,没有必要执着于这短时间的谷贱伤农。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也不是不能防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