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1644在线阅读 - 第六十九章战俘的归宿

第六十九章战俘的归宿

    戚家军是第一次使用手榴弹作战,还不知道要如何将手榴弹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后期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往往清军一名士兵,有时候要遭受四五枚手榴弹的摧残,加上黑火药的威力确实有限,而且做工比较粗糙,消耗量自然也就增大了。

    三万枚手榴弹,结果只干掉了七八千清军,等于是直接将手榴弹当成连发步枪使了。

    “清军如今在全力围攻扬州,崇明岛目前应该没有大的战事,军器局弹药产量有限,真没多少存货了,这样吧,我让吴浩给你批五千枚手榴弹,三千发开花弹。”明白戚红英的来意后,李鸿飞仔细想了想,这才说道。

    崇明岛虽然没有战事,可随着战场形势转变,戚家军很有可能西进,夺取通州,泰州等地,威胁扬州方面的清军,缓解史可法的压力。

    当戚家军由防守转换成进攻之后,手榴弹的需求自然相对减少,反而是攻城重炮这方面,需要更多的炮弹补充。

    “至于手榴弹被清军夺去,这点无需担心,手榴弹关键在于它特殊的摩擦线,没有这种摩擦线,清军无法仿制出一样的产品,最多也就弄个依靠明火引燃的半成品罢了。”

    戚家军知道引爆手榴弹,只需要拉动木柄外面的绳索即可,却不清楚这一根小小的拉线,为何会将里面的火药点燃。

    其实原理很简单,因为拉线的另一端是特殊摩擦线,就象火柴皮一样,而手榴弹的木柄内,是火柴头同样的物质,构成了包裹摩擦线的环状物,一拉线就象划火柴一样着火了。

    火柴厂的出现,还是李鸿飞制成手榴弹后,从而衍生出的一种民用产品,清军除非能搞到火柴厂的药引配方,否则根本弄不出这种手榴弹。

    “这样我就放心了,手榴弹主要依靠突然性,隐蔽性,产生杀效果,若是用明火引燃,很容易被人发现,如此一来,威力将下降大半。”戚红英很快便明白其中关键。

    以前明军也有研究过这种火器,守城专用火器“万人敌”便与那半成品手榴弹相差不大。

    “万人敌”是大型爆炸燃烧武器,产生于明末,用于守城,重40公斤,内装火药,火油,外皮为泥制,连接一根引线,遇到敌方攻城,便将引线点燃,投到城下,烧杀敌军以及攻城器械。

    若是将“万人敌”小型化,内部填装黑火药与钢珠,不正是手榴弹的雏形吗?

    不过这种万人敌也有缺陷,那就是引线外漏,若是下雨天引线打湿后基本没用,就算投入敌军阵营,有些胆大的士兵,甚至一刀就能将这引线斩断,令其直接熄火。

    李鸿飞研究的手榴弹之所以称之为神器,是因为它的引线是在内部燃烧的,用水都无法浇灭,而且看不到引线的情况下,谁都不敢乱来,毕竟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儿什么时候会爆炸,未知才是新式手榴弹最恐怖的地方。

    “听说你这次抓了不少俘虏,准备如何处置?”

    因为手榴弹的秘密,是审问俘虏才得知的,所以李鸿飞关心起了战俘问题。

    古代可没有《日内瓦公约》,对于战败俘虏,一般只有四种可能。

    第一种,作为商品被收容,比如奴隶什么的,郑和当年就是明军征云南的战利品,因为年纪小,所以被阉割后送入宫中,为官奴。

    第二种,作为杂兵被收编,这种还算比较幸运的,不会立马死,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为杂兵在作战中,将作为炮灰部队,被投入最危险,死亡率最高的地方。

    明末时很多明军的俘虏,就是被满清编为包衣、阿哈,战时作为死兵,当先冲锋,以消耗明军火器。

    第三种,作为战利品被献俘京阙,然后在午门外斩首示众。

    如明万历朝鲜之战中,被俘的一批战俘,就是被明军押到京师,让皇帝和百官、百姓观看,然后皇帝说了一句,斩首,以慑不臣。这些倒霉蛋就被公开在京师午门外,百姓围观中被斩首,然后首级、尸体陈列三日。

    第四种最惨,就地坑杀或斩首。

    如明末,明军毛文龙部,在对满清作战中,就从来不留活口,因为之前,毛部旅顺督司张盘,因为收留俘虏,结果反而被俘虏绑架杀害,所以后来毛军作战不留活口,所虏建虏除女子、幼儿外,精壮男子皆当即斩首。

    “汉人收编入军中,满人以及主将李率泰,过段时间我会派人押送至金陵城,斩首示众。”戚红英清淡描写道。

    对于满清,若不是为了震慑,戚红英甚至都懒得浪费粮食,直接就地斩杀了。

    “这样吧,那些将领你继续押赴金陵城,剩下的满人士兵给我运至宝山镇,那边需要大量矿工,让他们开矿赎罪。”李鸿飞提议道。

    作为现代人,对虐杀手无寸铁的俘虏,李鸿飞还是有些于心不忍,如今苏州重工发展很快,急需大量劳动力,而矿工就算在科技发达的后世,都属于高危行业,按照苏州的伤残补偿政策,这就是一大笔开支。

    如果将矿工换成没有工资,没有伤残补贴的战俘,那么苏州重工无形之中将节约一大笔开支。

    “没问题,我这就安排人,给你将俘虏送过去。不过我帮了你这么大忙,那手榴弹真就不能多给一点?再加一万枚如何?实在不行,多加五千也好。”戚红英讨要好处。

    手榴弹的威力她深有体会,永远不会嫌少。

    “真不是不给,而且产量有限,这样吧,那五千枚手榴弹,以及三千颗炮弹,我不收你钱,就当是我花钱买你手上的战俘了。”李鸿飞说道。

    手榴弹价格不便宜,一枚要收一两纹银,开花弹的价格也不低,一颗要八钱,总计七千四百两。

    而满人战俘总共只有六千多人,相当于一两多纹银买一名战俘,这在当时,属于比较值钱的人命了。

    戚红英原本只是想多争取一点,见李鸿飞不松口,便不在继续纠缠,而是让其赶紧批条子,她好回宝山镇运装备,顺便将李鸿飞,“还给”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