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宋帝国征服史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一章 战备(下)

第三十一章 战备(下)

    大观三年九月二十五,丙寅。【西元1109年10月20日】

    已是深秋,观音山头的几株老枫上的红叶一片片地开始凋落,天空中,排列整齐向南飞去的大雁队伍也多了起来。

    趁着这几日天光甚好,赵瑜组织起奴工把日前抢收下的稻谷,翻晒晾干,收拢入库。南面盐田,也收了今年最后一期盐,天再冷些,那日头就要连卤水都晒不干了。岛上的住户,也都开始为冬天做准备,缝衣、储草、屯粮,不论是农家还是渔民,要做的事都差不多。忙碌之余,女人们聚在一起为孩儿们缝缝补补,而男人们也可以坐下来喝点土酒,聊聊天。如果不是家中有人投了浪港军中,那在他们心里,海峡间不断积蓄酝酿着的战事,就离得很遥远。

    不过,赵瑜却无法如此悠闲。前年和去年,蔡禾都会在这时派奴工为岛上军民修葺房屋,但今年赵瑜却没继承下来。为了修造东海王府,赵橹把岛上的奴工抽走了三分之一,若不是赵瑜警告说会影响造船进度,被调走的奴工恐怕还要加上三分之一。

    少了数百精壮劳力,赵瑜的计划就不得不往后拖延。幸好再过半月,农事和盐田中的人手就能空闲出来,只要赵橹不再来抽调,耽搁下的进度也许还能赶上。

    只是对于赵橹的动作,赵瑜现在也无法确定。自从称王之后,赵大当家就如同变了一人。愚蠢昏聩之举一桩接著一桩。修建王府是一桩,搜刮民女充实后宫又是一桩,而三日前,本岛送来一批麻布,声称要把东海王座舰上的帆蓬由竹帆改为布帆,则是最新的例子。

    中国古代的船帆多用竹叶、篾片和芦苇制成,主要是因其材料丰富,成本低廉,质地也极为坚韧,只要编得细密一些,也不虞有漏风之苦。这种中国特有的硬帆,虽然升帆时吃力,但遇上骤风,只要解开缆绳,就能自动掉下来,安全性甚高。至于布帆,此时则只有麻布——棉布得等到百年后黄道婆改造织机才开始普及——能御风造帆的麻布,比寻常用来制衣的布料要厚重许多,价格当然也要打着滚的往上翻,而效率,却不比竹帆好上多少。据赵瑜所知,只有西湖的画舫上才挂着布帆,海上却没见过人用。

    虽然暗嘲赵橹仿效****的行为,不过为了及时交差,他还是得尽心卖力。今日,他便把其他烦心事交给赵文去头痛,自己则由马林溪陪着,在衢山船坊的帆作中检视工作的进度。赵橹称王,马林溪也有封赏,现在的马大工为东海国的工部郎中兼判军器监事,不但船坊由他掌管,衢山岛上的弓箭、火yao、甲胄几个小作坊也归入他管辖。马林溪对此心满意足得紧,已经许久未提回乡之事了。

    走在作坊中,看着一匹匹细麻布在帆作工人手中被熟练地剪切、拼接、缝制成型,赵瑜回首对马林溪笑道:“平日只见马叔你们用竹叶、篾片编制帆蓬,没想到织起布帆也这般熟练。”

    马林溪自傲道:“莫说布帆,就算锦帆,也一样会做。当年神舟上所用锦帆,那可是双面上矾的重绢,论材料、论质地,都不是麻布能比。”

    赵瑜点点头,赞了两句,又问道:“这几面帆,再加上备用的,大约几时能完工?”

    “只需三日。到时,可以同刚造好的两艘新样战船一起给大王送去。”

    赵瑜笑道:“先把帆送回去。新船暂时留在岛上,这是我送给大哥的贺礼,现在就送还早了点。”

    这两艘新船,是赵瑜假借送礼的名义,请马林溪亲力打制。龙骨、大鬣【副龙骨】和船肋都仿广船【注1】式样用铁力木所造,比起以前修造鸟船所用的松、杉,要坚实许多。而船舵,马林溪结合了福船和广船的优点,造出了可升降的多孔平衡舵,船只的可cao控性和灵活性大大加强。除此之外,船板三层加厚,关键位置甚至有四层,水密隔舱也由常见的十三舱增多到十七舱,虽然因此减少了船上的使用空间,但比起所加强的防御力,还是很划得来。

    按马林溪的说法,在这两艘船面前,以前的战船就像鸡蛋壳一样脆弱。不过,与增强的战力成正比,新战船的花费也大大增加,赵瑜倾尽几年来的私囊,也不过打造出两艘。

    对于不能把心血杰作及早向人展示,马林溪有些失望:“那我就让细工把舱内再打理打理,刻上点花样,看起来也喜气点。”

    赵瑜笑笑,正待说话,一个兵士跑了进来,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叫道:“二郎!”

    赵瑜一看,见此人是服侍赵文的亲兵,脸色就是一变,忙问道:“可是文兄弟有事?!”

    那亲兵喘得说不出话来,只是摇头。一个帆工给他倒了一碗水来,他接过来两口喝下,方回过气道:“不是小文头领,是小武头领!是小武头领回来了。”

    赵瑜大喜:“武兄弟没事?!”

    “没事,没事,精神着呢!”

    悬了两月的心,终于可以放下,赵瑜也不再心急,便悠悠闲闲跟着马林溪视察起船坊来。

    晚间。

    洗尘宴后,赵瑜、赵文坐在书房中,听赵武汇报采办货物的成果,以及这两月来的经历。

    “俺乘船南下,怕给熟人撞见,没敢沿海岸走。出了港就直接向南,本想行上几日,再转向西,正好能到温州附近。却没想到撞上了八月中的那场台风。

    当时风急浪高,船一沉一浮,不像在海上走,倒像在水里游,人泡在海水里的时候多。俺看着情况不妙,便把桅杆放倒【注2】。谁想到桅座不结实,一阵大浪卷来,竟把主桅给卷走了。

    俺们和船在海上受了三天的风,也不知给卷到哪儿。等风雨过去,就只能挂起首尾两面小帆,慢悠悠地向西走。直直行了七八天,才看到陆地。等俺上岸一看……二郎……你猜,俺到哪儿了?”

    ‘这小子该去学说书。’赵瑜笑想着。八月中的台风,是从东面登陆舟山。对于向南行的赵武来说,风势应是从东北而来。被十级以上的飓风吹了三日,就算没有风帆,也该到台湾海峡了。他道:“泉州还是漳州?”

    赵武张大嘴,一脸呆样:“二郎你怎生知晓俺到得漳州?”他看看赵文,赵文摇头:“俺没说。”他又看向赵瑜,赵瑜笑而不答:“自个儿去想。”

    赵武搔搔脑袋,只好继续道:“俺在漳州等了十天才把船修好——当时在船坊里排队修船的太多了,都是被台风打的——不过,也没空等着。俺用了二郎你给的温州路引,派了人在龙溪、长泰采办货物,还租了条船去漳浦走了一趟,二郎你要的四千斤硝石,俺在漳州下面的十几个镇子分几次就买齐了……”

    赵瑜赞道:“做得聪明。”要**,硫磺、硝石、木炭都必不可少。岛上硫磺不少,此物能制火yao,更能发烟,是海战必不可少的装备,几年来,浪港寨劫了不少日本来的硫磺商船,库存有数万斤之多。而木炭也很多,唯独缺了硝石一样,岛上不过数千人,就算日日从茅坑和墙角刮取,也不敷使用,只能外购。不过硝石能制火yao,大批买卖向来被官府监控,赵武能想到分地分批购买,的确做得聪明。

    被赵瑜夸奖,赵武得意得很,但他只高兴一会儿,很快又沮丧道:“不过,硝石容易买,但二郎你要的牛筋牛角还有牛皮都难买到。俺在漳州只收到一点,后来又北上泉州。海边每个港口和镇子都停下来找,也不过只买到四百张皮,三百七十多对角,而干牛筋,就只有两百斤,全是水牛,没有黄牛。”

    赵瑜安慰道:“这怪不得你。这些东西本就是被官府统购,连耕牛宰杀时都有官府派人盯着,你能买到这么多,已经很难得了。”大宋每年造弓弩甲胄数以十万,如牛皮牛角牛筋这等战略物资,绝不会让私人过手,有钱都难买到。

    赵文在一旁叹道:“二郎,现在就只有两百斤牛筋,你想要造的什么扭力弩炮,怕是造不了。”

    赵瑜苦笑,扭力弩炮是他从前世的记忆中找到的东西,传说中能把几十斤重的石弹发射到数百步外,当是海战的好武器。不过经过赵文计算,不提威力,单单那弩炮的成本就让人难以忍受。一头八九百斤的健牛身上的筋腱不过数十斤,其中能用在弩炮上的长条筋腱不到一半,如果再晒干了,就仅剩区区数斤。而单单一台弩炮上用的干筋就要几十斤,整整十头牛才能换一台弩炮。如果把制造这台弩炮所花去的铜钱都熔了炼铜,用来铸真正的青铜炮也足够了:“忘了那玩意儿罢……我们还是用弩箭和旋风砲!”他对赵武道:“你继续说。”

    赵武道:“除了这些也就没什么了,现在铁锭被官府盯着,俺不敢买,就每个铁铺买二三十件铁锅,沿海北上,几十个镇子,百多家铁铺,倒也凑快两千件,合起来也有万斤。还有几百斤种子以及书和纸,都在舱里放着……啊,对了……我到了莆田时,还看到了一件怪事。”

    “什么怪事?”

    “郑家!郑家还在莆田!”

    注1:广船、福船(鸟船为福船的一个分支)还有沙船为中国古代海船的主要船型。沙船为平底,搁浅时不会倾覆,宜在北方浅海航行。广船、福船都是尖底海船,适宜远海航线。

    注2:中式帆船的桅杆,多是架在桅座上,没有固定死,可以视海情放倒或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