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真是皇帝在线阅读 - 第八十九章 男儿之志

第八十九章 男儿之志

    刘邦又干了一樽酒,他长出一口气道:“朕每天在这宫里用膳,御膳房送来的饭食虽都是些山珍海味,但朕每次吃的总觉得不得劲,可究竟哪里不对劲,朕又说不上来。

    直到朕有一天吃rou的时候,发现有一块竟然有被人咬过的痕迹,朕还以为又是哪个馋嘴的太监偷吃,朕就派王忠去查,结果你猜怎么着?他娘的,原来是替朕试菜的太监一时失误,将试过的菜原封不动的给朕端来了!”

    平时很严肃的卫青闻听此言也是哈哈大笑,刘邦苦笑道:“你也觉得很好笑吧?这么多年了,原来朕一直都在吃剩饭!”

    听到这话,卫青不同意了,他立刻又恢复了不苟言笑的神情拱手道:“此言差矣,陛下乃国之根本,陛下的安危关系到江山社稷,万民的未来,理应如此。”

    看着他如此郑重,刘邦失神了。是啊,江山万民,在这个君权神授的封建时代,王朝的兴衰可不就是cao于皇帝一人之手吗?他的身体,灵魂,不仅属于他一个人,更属于这个国家。

    刘邦现在只是名义上的皇帝,他还没有将自己的一切奉献出去,所以还能凭自己的感觉去喜欢,去憎恶。

    但总有一日,他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到那时,喜怒哀乐就都不是他能左右的了。刘邦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下这样的决定。

    他突然有些彷徨,但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他很快就从自己营造出来的悲伤情境中走了出来,刘邦自嘲一笑“将军不必如此紧张,朕也是讲个笑话而已,嘿,那些呆鸡,整日板着一张死人脸,看着都让人觉得难受,还是跟将军你吃饭痛快啊!”

    卫青见刘邦不再沉迷于魔障,心中不由松了口气。

    他很担心啊,担心皇帝意志不够坚定,担心他丧失信心——现在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如果在这个时候,皇帝起了打退堂鼓的心思,那他还有跟随皇帝的人这么长时间的心血可就白费了。

    卫青举起酒樽敬道:“陛下不但足智多谋,心地仁慈,而且还恢宏大度,豪气干云,甚是有我军中男儿的气魄,臣佩服万分!”

    刘邦很自然地接受了他的赞扬,心里很是爽快,卫青可不是一个随便夸赞别人的人“将军客气了,说句心里话,朕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只会玩弄权谋,在背地里放冷箭的小人!

    相比在朝堂上跟那他们周旋,朕更愿意和将军一起驰骋疆场,扬我大渝国威于海内,只是朕身为天子,即便有千百个不情愿,也无可奈何,可惜啊,可惜。”

    卫青眼睛一亮,大声道:“这有何难?等陛下肃清朝中jian佞,臣便陪陛下饮马渭河,驰骋草原,让那些梁人,北秦蛮子看看我大渝天子的雄风!”

    话刚出口,他就脸红了,自己只不过是小小的京城禁军统领,连金陵都没出去过几回,哪里有资格说‘饮马渭河,驰骋草原’这样的大话?

    “呃,微臣有些失态了,请陛下恕罪。”

    刘邦轻笑道:“卫卿啊,朕知道你在这纷杂不休的京城待的久了,见什么人都有些拘束,谨小慎微那是做给别人看的,在朕面前你大可不必!

    咱们君臣心意相通,卿知朕,朕亦知卿,男儿志向,当持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勋!这有什么错?朕很欣赏你的理想,朕也希望有这么一天,这样吧,咱们击掌为誓,以此立约如何?”

    卫青激动地身体都有些颤抖了,刘邦伸出右掌,卫青伸出左掌,啪!两人掌心相交,约成!两人互相对视着,都哈哈大笑起来!

    酒过三巡,一大盘羊rou被两人吃了个精光,内侍拿来已经烘烤干的衣物甲胄,卫青穿上之后便告辞回去了。

    看着犹不停歇,渐有越下越大的雨,刘邦很是惆怅,不得不说,环境对人的心情影响真的很大。

    比如,柳永曾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后主李煜也作《浪淘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对于这些矫情的人,一写下雨都会满怀哀伤,刘邦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他更喜欢‘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困了你就睡,想喝酒就喝,想女人就去找!男人嘛,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哭哭泣泣的算什么样子?

    刘邦惆怅却不哀伤,他只是在头疼,该如何打发下午的时间,像昨天那样呼呼大睡是不行了。

    一来是因为他昨晚没睡着,今天如果再睡,晚上想必又要失眠。生物钟可不能乱。第二个原因嘛,他是怕!昨天一觉醒来,世界就变了个样,再睡一觉,醒来又不知会是何等可怕的情形?

    这样想多少有些自欺欺人,不过有安慰,总比没有安慰强,他站在殿门前矗立良久,忽然想到,魏鞅那里的情况还不知道怎么样了?曹杰的死到底是不是他干的?

    刚准备叫王忠去看一看,有没有消息传回来,他一回头却发现身后空无一人,他这才记起,自己给王忠放了假,他这会还不知道在哪里舔、舐伤口呢。

    锦衣卫和宫里的一切联系都由王忠单线负责,他不在,送信的人定然不会将情报送到养心殿来。

    想要知道外面的消息是不可能了,刘邦不由有些郁闷“王忠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重要了?把权力交给他一个人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他思索着,回到养心殿书房,《荀子》就剩下了不多的几篇,得看完,自从杨玄明就任自己的老师,他对荀子之儒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半本《论语》已经被他抛在一边了,和那些夫子的仁义道德相比,刘邦更喜欢荀子的主张。

    尤其他在这本书里所论述的‘王霸’,‘君道’‘强国’,更是给了刘邦不少治国施政的启发。

    每个时代都有其各自的规则,古代不同于后世,想要在这里混,就不能以他原先的思维看待事情。

    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古今历史上,有多少因为迈的步子太大而灭国亡身的帝王?

    别的不说,就前世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最像穿越者的新朝皇帝,王莽,他篡国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放在后世是正确的决策,但放在他那个时代,就变成了毁灭的源头。

    刘邦从来到这个世界伊始就想的很清楚,自己可以用后世的那些东西来改造这个时代,但决不能照搬。

    而要改造这个时代,首先得接受这个时代,接受这里的思想,接受这里的做事方法。

    “哎,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看到《荀子》,刘邦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推荐给自己的杨玄明。

    说起杨玄明,刘邦就是一阵头晕目眩。

    这家伙,完全就是个妖孽!

    杨玄明写了一本《秦宣太后纪要》,里面把秦昭襄王的生母芈月夸成了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贤后,他将此书献给太后,太后大悦,以为这是他向自己效忠的投名状,于是就安排他去教刘邦读书。

    结果,杨玄明表面上是给刘邦教授正统的儒家学问,实际上却是为了兜卖荀子之学,朝堂上几位大佬知道后很不高兴,于是联名上奏,说杨玄明别有用心,其罪当诛!那本《秦宣太后纪要》是他花一个月时间弄出来的伪劣产品。

    太后一开始还不信,再将书交给几位大儒品鉴之后,才发现确实如此,里面所叙述的事情牛头不对马嘴,完全是胡说八道,太后大怒,于是找他质问。

    杨玄明打死不承认,还说那完全是有人嫉妒他,想栽赃陷害,太后半信半疑,也就没有重罚他。

    直到前天,也就是端午的前一天,杨玄明竟在石渠阁与几位博士,公然讨论始皇的功绩,还说,天下政事必须归于皇帝,太后闻听此言这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

    发配龚县的旨意落了下来,杨玄明灰溜溜地骑着马从金陵滚到河间郡去了。

    能在太后眼皮子底下,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还大难不死的,也就他一个,况且,他这未尝不是明哲保身呢?

    刘邦猜测,十有八九是杨玄明察觉到金陵可能不太平,就故意大放厥词,好让自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戏耍了太后,又戏耍了朕,就连那些名扬四海的大儒都被他戏耍了,这份见识手段着实可怕,更要命的是,朕明知道中了他的计,非但不生气,反而有些欣赏,这家伙,还真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