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迁长安
数天后,洛阳诸人总算得到了徐荣的捷报,舒了一口气。 徐荣奏报说,吕布率领五千骑兵,趁徐荣与孙坚僵持的时候,看准时机,从左翼直插孙坚军肋部,撕裂了孙坚整个部队。 而孙坚缺乏足够的骑兵部队,在骤然撞见吕布军后,只能以人命死扛。 等到溃退的时候,两条腿自然也跑不过四条腿,无数叛军只能选择跪地乞降。 至于孙坚本人,却最终躲过了一劫,从吕布与徐荣围剿中逃出生天。 董卓看完战报,心情大好,决定晋升吕布为中郎将,更赐予徐荣与吕布大量财物,以示恩宠。 至此,困扰了众人多天的隐疾总算去除,而刘轩晚上也能好好的睡上一觉了。 只不过,这几天的折磨,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消除的。 一开始,城内的一些下级官员开始担忧洛阳地处四战之地,如果下次没有打退鲁阳的攻击,或者关东叛军舍弃虎牢关,集结主力与鲁阳一线,缺乏了天险关隘的帮助,胜负实属难料。 而一旦被叛军从鲁阳突破,洛阳城就成了孤城,只能依赖于长安与陇西的驰援,这对习惯将生死cao纵在自己手里的众人来说,实在是生不如死。 很快,这股风潮就蔓延到了上层官员,甚至在董卓府内,刘轩也不下一次的听见下人在悄悄地谈论这个问题。 这天例会,就连坐在上首的董卓也开始冷着脸,坐在下面的众人,则只能更加的小心谨慎,以免殃及池鱼。 刘轩看到此情形,知道“火烧洛阳”终究难以避免,现在所缺的只是一个出头鸟而已。 刘轩又看了看低头装深沉的贾诩,这种必定落得声名狼藉的事,他倒知道韬光养晦。 董卓环顾了座下沉默的众人,脸色越发的阴沉。 就在董卓忍不住准备说什么的时候,刘轩出人意料的挺身而出,说道:“董公,在下有话要说。” 看到刘轩站了出来,董卓紧皱双眉,似乎不想看到由刘轩打破这个僵局,问道:“何事?如若不是紧要事,今天就先这样吧,明天再说。” 刘轩拍开了身后李儒猛拉自己的手,拱了拱手,说道:“自然是要紧事,请董公听在下道来。” 刘轩不理会李儒拼命给他打的眼色,自顾自的说道:“自从得知鲁阳方面袁术军集结了大军,城内便已经人心惶恐。尽管之后徐荣将军将梁城的孙坚军击退,可难保下次袁术会集合更多兵力。何况,如果鲁阳叛军对关内派出小股部队sao扰,洛阳城的补给也会因此受到重创。此种境况,若不加以转变,势必影响城内守军士气,更可能有破城之危。为今之计,只有一策能够确保摆脱如此窘境。” 董卓看到刘轩没有顺着他给的台阶,只能叹了口气,明知故问的问道:“不知刘轩有何计策?” “西迁长安。”刘轩一个字一个字的回答道。 余下的众人没想到竟然是刘轩出头捅破这个窗户纸,贾诩也睁大着眼睛看着他,不明白看似精明的刘轩竟会做出如此鲁莽的举动。 随后,众人又将目光转向了董卓,想看看他到底什么意思。 “西迁长安?”董卓凝视着刘轩,问道,“你可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刘轩对董卓点了点头,无惧的盯着他,回答道:“尽管西迁长安,势必会造成很多人的不解与抵触。可在战略意义上,却是十分重要的。长安城南邻华山天险,北接黄河。关东叛军要想夺取长安,则只能先取潼关。相比较洛阳城的两面为敌,长安城没有了后顾之忧。而董公更可在安邑和渑池部署重兵,阻挡从洛阳进攻的叛军,或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进行反攻。而为之引发的一切后果,在下可一力承担。” 董卓听完,闭起眼睛沉默不语。 在场的众人,也只能正襟危坐,等待董卓最后的决定。 董卓没有让众人多等,很快就睁开眼睛,对着其余众人问道:“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这个时候,众人可不会因为同情刘轩,而放过他这个出头鸟,纷纷伏地说道:“附议。” “既然如此。”董卓看到没有人有异议,疲惫的挥了挥手,说道,“你们都散了吧,刘轩留下。明天,我就上奏朝廷,提议此事。” 等到众人依次告退以后,董卓神情复杂的看着刘轩,说道:“你可想过,当世人得知,这个提议由你起头,他们会如何对你吗?” 刘轩淡然的点了点头。 董卓怒其不争的说道:“既然如此,你还敢出头。就算你不出头,我也可在他们中间挑出一人,来提议此事。” 刘轩这个时候,只能拍着马屁,回答道:“董公若如此做,势必会降低董公的声誉。更何况,有自愿的,总比胁迫的强。” “你啊。”董卓现在也没有办法,只能接受这个事实,问道,“朝廷那里,我会替你解决。你还有什么需要,尽可提出来。” 刘轩这样做,当然有他的打算,毫不隐瞒的说道:“在下只要求全权处理西迁一事,并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可以。”董卓点了点头,想了想追加道,“我令樊稠领一千近卫军协助于你,如果有人胆敢阻扰,你自可杀之。” “一切用度,你都可从我这里拿取。”董卓看了刘轩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洛阳城内富户众多,抄家之资,你可自行安排,不用知会于我。” 刘轩明白董卓的意思,只能苦笑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董卓果真上表奏请迁都,却遭到了司徒黄琬,司空杨彪的阻扰。 最后,董卓罢免了黄琬与杨彪,彻底为刘轩的迁都扫清了道路。 而刘轩的大名,也在士林之中,传阅开来。 …… 这天,蔡琰照例来到董府,而早已被洛阳城内各种簿册弄的头昏眼花的刘轩,准备让蔡琰给他支支招。 可没想到,当刘轩刚刚踏进董媛的房间,还没开口说话,就看见董媛的表情似乎有些奇怪。 还没等刘轩反应过来,就听到原本坐着的蔡琰,站起身,面无表情的问道:“听闻迁都一事,最先出自刘公子之口,不知是否属实?” 刘轩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却没想到这么快。 而现在,刘轩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默认了蔡琰所说。 看到刘轩承认了此事,蔡琰没有多做停留,对董媛行了一礼,就告辞而去,至始至终,没有看刘轩一眼。 刘轩丧气的叹了口气,他的苦衷永远只能埋在心里。 看到刘轩有些尴尬,董媛反倒爽气的说道:“尽管我不知道刘公子为何会做此决定,不过想必刘公子必定经过深思熟虑,妾身只能在此祝福先生。” 刘轩苦笑着拱了拱手,也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