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蒙古回归梦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三章 明故宫、孝陵和城墙

第四十三章 明故宫、孝陵和城墙

    明故宫、孝陵和城墙

    早上,李北进在金陵饭店的院子内锻炼了大约一个小时,回到房间,就接到了曾紫薇从她房间打来的内部电话:“大叔,要起床了,不然吃不到早饭了!”

    餐厅吃完自助早餐,李怀扬也到了。

    今天的行程是,明故宫、孝陵、明城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明故宫、孝陵、明城墙都在一个方向上,按方便,第一站就是明故宫。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迁居新宫,即南京明故宫。

    李怀场是南京人,对故宫当然很了解,所以就当了导游。

    他跟李北进和曾紫薇说,在选取宫址时,朱元璋和大臣那是很煞费苦心:南唐故宫旧址也就是朱元璋称帝前住的吴王府内虽然比较空,但面积狭小,临近南部闹市区,在此处开建新宫的话,还需要拆除大量的民房,劳民伤财肯定怨声载道,正处在大业草创阶段的朱元璋自然不会贸然去做;而南唐故宫与六朝宫城旧址又让朱元璋担心“六朝国祚不永”的忌讳,故而这两处地方都没有成为朱元璋建造新宫的首选;长江之滨则又山地纵横,地域狭隘,且不利于提防来自长江以北的进犯,所以最后朱元璋决定在旧城之东开建新宫。

    至正二十六年八月,拓应天城,征用数十万士兵和民夫填燕雀湖,在东城钟山之阳筑建新宫。

    李北进说:当了皇帝,朱元璋就忘了百姓的疾苦了。

    几十万人的施工队伍,也客观上创造了明代故宫的建筑文化的辉煌。

    明故宫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气势恢宏,是北京故宫的蓝图。

    明故宫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设立南直隶,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十分重要。

    都城北迁后南京明故宫渐趋冷落,此后数百年间,自然损坏很严重。太平军与清军的作战的行动,明故宫又经受了一次较大的破坏,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构件基础外,地上建筑已不存。

    今天在明故宫的遗址上建起了明故宫广场和午朝门公园,都是免费公园。

    说到免费公园,李北进觉得杭州的做法不错,西湖上已经免费;不过还不彻底,全部景点都应该免费才是,中国的历史古迹,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产业,理应由全体国人共同继承,可是现在低收入者是没有办法去看的,等于是剥夺了他们的这种权力,使他们无法欣赏中华古代文化和文明。

    三个人沿着明故宫内的南北中轴线,由南向北,对皇城与宫城作了一次巡礼。

    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门进,到承天门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桥,名“外五龙桥”,桥下就是外御河。

    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是明朝中央官署区。

    御道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括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旗手卫、钦天监等;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医院等。

    在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

    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门。

    整个明故宫,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万户千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看到曾紫薇到处在找什么的样子,李怀阳就问:“小曾,你在找什么?”

    曾紫薇说:“找薰风殿呢。可是怎么也找不到。”

    李怀扬说:“从没听说过薰风殿,是不是一座不知名的偏殿吧?”

    李北进说:“《桃花扇》中弘光帝设戏选优里,有一个薰风殿,紫薇,你是不是找它?”

    “就是就是,你知道在哪里?”曾紫薇问。

    “这里基本都毁坏了,哪里去找,作者孔尚任的杜撰的也未可知。”

    曾紫薇就叹了口气,说:“李香君那么可爱可敬的美女,南明故宫中,也就是这一点吸引我了,可是又没找到。”

    【注:《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写的一部传奇剧本,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提诗扇,而和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作者春风江南很喜欢些剧,郑重推荐给大家。】

    关于明朝故宫,李北进在《剪烛丛编》上还看到过一则与之相关的逸话:“高皇帝建都金陵,命刘诚意相地,筑前湖为正殿。基业已植椿水中,上嫌其逼,稍徙于后,诚意见之,默然。上问之,对曰:‘如此亦好,但后不免迁都之举。’时金陵城告完,高皇与诚意视之曰:‘城高若此,谁能逾之?’诚意曰:‘除非燕子能飞入耳。’其意盖谓燕王也。高祖又问国祚短长,诚意曰:‘国祚悠久,万子万孙方尽。’后泰昌,万历子;天启,崇祯、弘光皆万历孙,果符其谶。”

    李北进把这段话解释了给李怀扬和曾紫薇听。

    李怀扬说:“这刘伯温就是一个神仙,什么都知道。”

    曾紫薇说:“你们信不信星象命理?我有点信。”

    李北进就笑了。

    因为大部损毁,所以李北进他们只用了不到半小时就看了。

    接着就去了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李怀扬说,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又叫明孝陵博物院,整个博物院也是免费的。

    门面不大,但是内部的展品非常丰富。

    参观的顺序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博物馆主要为三个版块:序厅与第一章节“孝陵雄姿”为“明”版块,风格上追求大气,大尺度,突出明代的简约风格。

    序厅正立面创作双层式主题浮雕,前景以朱元璋为首,形成立体式群雕,表现其雄才大略的英雄气概;后景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与钟山全景相融合,综合叙述传奇人生。

    “孝陵雄姿”以大尺度漆画为主体,表现明孝陵的整体全景,两侧以明宫墙为装饰空间语言,这是中国传统“借景”的表现手法。

    第二版块重点写人,讲述传奇皇帝朱元璋,亮点在于空间的处理。

    在表现“扫平群雄,肇基大明”的章节上,设计营造出逐步抬升的阶梯,模仿皇家宫廷的气势,朱元璋从底层被压迫者,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登上皇帝宝座的历程,完成了从平民到天子的进化。

    此处以登基场景为终点,设计95厘米高度的基台,隐含九五之尊的创意。

    第三版块讲述明孝陵的选址、营建、规制与地位,全方位阐述陵寝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用下马坊、大明神功圣德碑作为构造元素,营造大尺度空间。

    紧接着与前面登高版块形成节奏上跳跃,利用空间高度,反向下沉,设计以墓道形式过度到地宫,从开阔的空间转入紧张的甬道,观众心理被引导着步步深入探索。

    李怀扬说,史料记载,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令建陵。第二年8月,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

    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

    明孝陵永乐3年建成,历时25年,朱元璋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加。

    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其周边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李北进对明代是很有研究的,明代军事历史先不说,就是明代建筑,家具,仍然对今天中华建筑和家具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明文化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孕育出精彩纷呈的文化现象来,同时也为世界许多大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对于朱元璋,三个人的评价也各有不同。

    李怀扬很认同朱元璋对付贪官的手段。

    李怀扬说:“我前几天看了一本故事会,上面写了一个朱元璋治贪官的事儿,我说给你们听听。”

    一天,朱元璋坐在宫殿之上,仔细查阅着各地呈报上来的财政账目。突然,他在一本账册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细微的问题:一本账本上“十万两白银”被人为地改成了“五万两白银”,也就是在“十”上加上3笔便成了“五”。

    朱元璋看后倒吸一口凉气,一字之差便使国家面临亏损五万两的危机。

    同时他也暗暗佩服改账目的人,如果不仔细查看,是很难发现的。是谁胆子这么大,竟敢擅自修改政府财务账目?其目的何在?贪污,一定是贪污。朱元璋想到这两个字,牙根都疼。

    朱元璋原来是一个佃农出身的孤儿。

    在做皇帝之前,他讨过饭,当过和尚,打过杂役,深知老百姓的疾苦,因此对贫苦百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怜悯,对贪官污吏怀有一种异常强烈的仇恨。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把此事调查清楚,并严惩作弊贪污的人。

    他仔细看过账本后,确定该账本是由户部侍郎郭桓呈报的,便差使大内总管去叫郭桓前来晋见。在郭桓到来前,他也效仿郭桓在“五万两白银”中间狭窄的缝隙里加了一个“十”字,“五万两白银”立即变成了“五十万两白银”。

    不一会儿,郭桓腆着大肚子来了,见过朱元璋后,乖巧地立在一边。

    朱元璋强压怒火问郭桓:“郭爱卿,我来问你,这个账本是你呈上来的吧?”郭桓接过账本看了看,小心翼翼地回道:“启禀皇上,此账本正是下官所呈。”

    “那呈送的时候,你是不是仔细核对过呢?”朱元璋继续问郭桓。

    “启禀皇上,下官已核对属实,请皇上明察。”郭桓说。

    “好,那现在朕让你重新核对一下,是不是还有什么遗漏。”朱元璋说完,把账本扔给了郭桓。

    郭桓接住账本,心里惴惴不安,他猜不透朱元璋的本意。

    可当他细细看过账本后,后脊梁骨上马上透出了一股股凉气,想不到自己的细心还是露出了马脚。他怔怔地看着刚刚被朱元璋改过的数字,许久没有缓过神来,而且脸色越来越难看。但他还是故作镇定地问朱元璋:“启奏皇上,该账本被人改过。”

    “噢?说说哪里被改了。”朱元璋一脸惊讶。

    “皇上,各省府衙每年上缴的税费不过五至十万两白银,而这个账本上却是‘五十万两白银’,而且其中的‘十’是后填上去的。”郭桓仍以平静的口吻说道。

    “是吗?不过不止这些吧?你再仔细看看还有没有被改的地方。”朱元璋进一步说道。

    “没有了。”郭桓回道。

    “真的没有了?”朱元璋加重语气问道。

    郭桓一激灵,意识到朱元璋马上就要发威了。但他依然强装镇定地说道:“恕下官眼拙。”

    朱元璋一听此话,火往上撞,一拍龙案,用手指着郭桓大声训斥道:“好你个郭桓,吃着皇粮,拿着俸禄,却贪心不减,明明你在账本上做了手脚,还在这里信口雌黄。你说,账本上那五万两白银去哪里了?”

    这下,郭桓便没有了辙,一下子瘫在地上。朱元璋即刻命令将郭桓押进大牢。

    后来经过认真审讯,一桩惊天大案浮出了水面。

    郭桓勾结刑、礼、兵、工等六部小官员及各省官僚、地主,贪污税粮及鱼盐等,折米二千四百余万石,还侵吞大量黄金白银。朱元璋龙颜大怒,下令把郭桓等六部的十二名高官及左右侍郎以下同案犯几万人都判处了死刑,还有很多同党被发配到边关。

    经过这桩大案,朱元璋意识到数字在财务账目上的重要性,也感觉到现行的数字极易涂改,如果继续沿用下去将贻害无穷,于是他果断出台了一个规定,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来代替。此决定一出,便断了那些贪官们的财路,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曾紫薇说:“上小学时,老师让写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我总写不对,比方说那个贰吧,我不是少写一横,就是多加一撇,那时候我就很生气,是哪个王八蛋把数字的笔画搞得这么多来,以后见到了,我一定踢他一脚,原来朱元璋还有这么个典故啊,看来我是踢不到他了。”

    说得李北进和李怀扬都笑了。

    李怀扬说,朱元璋憎贪污腐化,恨贪官污吏,为了反贪树廉,几乎用尽了他的毕生精力。他的梦想,就是要创造一个真正纯净的王朝,一个官员们人人清廉、百姓安居乐业的王朝。所以他尽一切努力去实现这个梦想。所以,在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

    后来他登基皇位不食言,果然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他的办法很特别:

    首先,朱元璋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

    其次,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由于大量使用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大胆对这些官员进行惩处。

    洪武十五年,户部官员与地方官府勾结,采取预先空白报表盖印后私自填充虚假支出数额营私肥己贪污财物。朱元璋发现后,立即将各地衙门相关管印的长官全部处死;副长官打百棍边疆充军。

    洪武十六年,刑部尚书开济接受一死囚家贿银万两,用另一死囚做替死鬼,他还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钱物,并导致一家20口人全部自杀的悲剧。被朱元璋处死。

    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把征兵之机当作生财之道,接受逃避服兵役的世袭军户所送贿银达23万两。朱元璋把他也送上断头台。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就查处侍郎韩铎、李桢贪污受贿案,并且带出中央专门派去监督工部的工科给事中。相关人员全部被处死。

    洪武十九年,刑部郎中、员外郎受贿虚报死亡并私放两死囚,被朱元璋斩首。

    洪武二十五年,户部尚书赵勉伙同老婆内外受贿十几万银两东窗事发,结果夫妻二人双双成了刀下鬼。

    朱元璋为了监督各级官吏行为,专设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职位,然而这些监督部门也被腐败了。

    洪武十九年,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奉命去淮安处理一宗案件。到达后他故意拖着案子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勒索两家许多钱物,还诱jian良家民女,后被朱元璋处死。

    第三,朱元璋发明“剥皮实草”的残酷刑法处置贪官,把那些贪官拉到每个府、州、县都设有的“皮场庙”剥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将其放在处死贪官后任的公堂桌座旁边,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

    这种触目惊心的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第四,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中下级官吏决不姑息迁就。为了培养和提拔新力量,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为没有入仕的年轻读书人提供升迁机会。

    然而洪武十九年,他派出大批进士和监生下基层查勘水灾,结果有141人接受宴请,收受银钞和土特产品。朱元璋在斩杀他们时伤心的连连叹气。

    第五,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

    近两年时间编纂的《大诰》一书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的记录,书中还阐述他对贪官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

    朱元璋下令全国广泛宣传这本书;他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对付贪官。

    曾紫薇说:“这个朱元璋对付贪官是厉害,可是动不动就剥人皮,是不是太有点残忍了?”

    李怀扬说:“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曾紫薇说:“没有。”

    李怀扬说:“所以呀,还是朱元璋的办法好用。”

    曾紫薇说:“我喜欢朱元璋没有架子,还跟大臣抢东西吃。”

    “你又是哪里看到的故事?”李北进被提起了兴趣。

    “明史上的。说是有一天,刘基从家里端来一砂锅鸡rou,没想到让朱元璋遇见了。朱元璋感觉那鸡rou闻着挺香,就问刘基:‘这是什么呀?’刘基没想到朱元璋会问这个,就忙着按照鸡rou的做法起了个名字——黄焖鸡。朱元璋觉得好奇,就尝了一口。结果这一吃,朱元璋顿时来了食欲,给吃了个底朝天,急得刘基不停地说:留点留点,我还要下饭呢!可是朱元璋根本不理他,吃完了一抹嘴,走了。

    后来,朱元璋还让刘基上了这个做黄焖鸡的法子,从此之后,黄焖鸡进了御膳房。这道膳方不油不腻自然入补,刘基和他的老婆就经常吃这道菜。朱元璋吃过之后也经常和皇后妃子共品,最终成为历代帝王中儿孙最多的一个。”

    李怀扬说:“你这都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李北进说:“我最佩服朱元璋的,是他把元顺帝赶回了大漠北边。最不佩服的也是他把顺帝赶走了,但没有占领那地方,让那里成为中国的版图。”

    说说讲讲,三人开心地看完了孝陵,再去看城墙。

    明南京城墙及皇宫,还有孝陵,据说都是刘伯温一手规划设计而成的。

    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历时21年之久,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高大的京城墙依然屹立。

    南京明城墙共有13座城门,门的上部,都建有高耸的城楼,而且聚宝门最为雄伟。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

    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

    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

    据估算修建城墙,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

    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重为10至20公斤。由于城砖来自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有粘土、沙土、高岭土等等)。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砖石等材料,用工也是巨大的。

    看完城墙,三个人都不断赞叹明代初年的朱元璋的组织能力、财力和精湛的建筑艺术。

    李北进说:“只有国家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