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军事小说 - 燃烧的海洋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共同化

第二百七十三章 共同化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七十三章共同化

    牧浩洋计划的正式启动时间是在二零五六年底,即东方同盟国集团就战后重建方案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可是在八月十五日,牧浩洋就签署了一份针对美国的重建方案,开始了重建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牧浩洋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帮助美国重建。

    这里,关系到了中国的对美政策。

    不可否认,在大战爆发之后,中国从上到下,对美国只有仇恨没有同情,甚至连绝大部分军政领导人都认为,只有让美国成为历史书里的文字,才能彻底消除威胁,确保在今后不会次遭到毒手。

    这些观点,在大战最初的两年里,通过一些较为极端的政策,表现得非常突出。

    比如,中国在二零五二年底制订的战时生产计划,远远超过了打败美国的最高限度,而是以彻底摧毁美国为目的。

    当然,在一些绝密文件中,表现得更加露骨。

    根据战后的一些传闻,在二零五二年底或者是二零五三年初,牧浩洋曾经委托李明阳制订了一份绝密计划,而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彻底毁灭美国。为此,李明阳提出建立一个秘密武装机构,专门负责毁灭美国的作战行动。随后,军事情报局就毁灭美国,制订了一套非常系统性的方案。

    这套方案已经不是秘密了,在战争结束后五十年,就已解密。

    按照该方案,中队将在攻上美国本土之后,设置集中营,开始有计划的杀害所有美国人,而执行该计划的将是一支专门成立的秘密部队,最终目的是使美国人像当初的印第安人一样,成为极少数。

    显然,这太疯狂了。

    要知道,美国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有七亿人,而系统性的毁灭七亿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哪怕是当年几乎毁灭了欧洲的大流感,也就只夺走了两亿人的生命,而历史上最大的几次黑死病,所夺走的生命根本就算不上多。

    所幸的是,牧浩洋没有这么疯狂。

    更重要的是,黄瀚林绝对不会允许军队这么做。

    结果就是,这份毁灭性计划只是个设想,从来没有变成现实。

    只是,由此可以看出,在战争初期,中国人对美国的仇恨感有多么强烈。

    当然,客观的讲,这种仇恨感,多半来自恐惧,即对战败的恐惧。要知道,在战争最初的一年多里,中国一直处在战败的边缘上,在任何一次重要会战中失利,都会导致中国在两年内战败。虽然中国顶住了美国的强大军事压力,打赢了战争初期所有的重要会战,避免了战败的结局,但是这只是事后诸葛亮,而身处当时,别说普通人,连牧浩洋都得为战败做好准备。

    有趣的是,当时中国还制订了一份民族生存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战败之后,如何让中华民族延续下去,并且在将来也许数十年也许数百年之后,再次复兴。可以说,这是一份更加疯狂的计划,其中很多内容在事后看来,简直就是匪夷所思。比如,用反物质武器炸毁喜马拉雅山,彻底改变亚洲大陆的气候环境。又比如,在西北地区修建地下城市群,安置一千万人。还比如,在西太平洋上制造一场超级海啸,在沿海地区制造出纵深在一百公里左右的淤泥地带,使美军无法在中国本土登陆。

    毫无疑问,这些疯狂计划的根源,都是对战败的无限恐惧。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情况就有所改变了。

    随着中队在战场上稳步推进,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喜讯传来,民众对战败的恐惧感渐渐消退,对美国的仇恨感也就渐渐淡化。

    到了二零五四年,随着中队在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上取得重大胜利,中国本土遭到轰炸的次数越来越少,战火逐渐远去,中国民众的情感也逐渐变化,对美国的仇恨也就抛到脑后了。

    进入二零五五年,仇恨逐渐被同情所取代。

    当然,这得归功于中国的战时宣传。

    在宣传机构的嘴里,美国已经是一个被军国主义控制了的国家,成千上万的美国平民被强制征召入伍,然后派往战场送死,大批美人阵亡,美国人民正在国内反抗穷兵黩武的暴。

    总而言之,美国就是一个民不聊生的地方。

    当时,很多宣传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不仅仅夸大其词,还有意丑化美国。

    比如,在与美国国内情况有关的宣传中,宣传机构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绝大部分美国人不愿意参军服役,二是美国民众的生活极为困苦。前者,宣传机构把功劳归到了美国民众的觉悟上,即美国民众知道这是一场由万恶的寡头资本家策划的战争,而卖命的却是平民百姓。后者,宣传机构强调了美国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把重点放在了军事生产上,导致民生物资供不应求。

    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事实。

    至少在二零五五年,美国民众的参军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而且美国的生活物资供应也非常充足。

    只是,这些宣传确实改变了中国民众对美国的看法。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让很多中国人相信,美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国家,美国人民也正受到军国主义政府的迫害。

    到了二零五六年,随着战略轰炸全面开始,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同情,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

    有趣的是,当时中国国内甚至出现了反战思绪。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很多民众认为,不应该把矛头对准美国的平民百姓,即便为了彻底打败美国,也应该打击美队。

    结果,中国的宣传机构不得不刻意压低战略轰炸所造成的影响。

    事实上,当时很多与前线有关的消息都没有在国内公布,中国民众只知道,军队正在走向胜利。

    由此可见,中国对待美国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民众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黄瀚林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国内民众的态度,而民众的态度,也最终决定了黄瀚林对待美国的态度。

    帮助美国进行战后重建,也正是中国民众意愿所产生的结果。

    后来,黄瀚林在访问华盛顿的时候就提到,善良的中国人民,是美国最好的朋友,也是美国人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帮助美国完成战后重建修复战争创伤走出战争阴影的是中国人民。

    显然,这种说法一点都不过分。

    要知道,在大战结束后的三年之内,中国国内自发为美国捐助的重建款就有上万亿元之多,而且有上千万中国人前往美国,参加战后重建工作,其中很多都在美国安家,最终成为美国公民。

    当然,这也与中国的特殊国情有关。

    要知道,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只有不到一百五十万军民死亡,而中国在大战爆发之前是一个男多女少的国家,男性所占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三,比女性多了百分之十,相当于大约六千万人。

    有趣的是,大战结束后,中国是唯一一个男性多于女性的国家。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大量中国男性移民他国,而且以去美国为主。

    根据官方统计,在大战结束后的二十年内,大约有五千万中国人移民美国,其中男性占到了百分之八十。

    如此大规模的移民,不可避免的改变了美国的人口结构。

    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国移民在到达美国之后,并没有立即加入美国国籍,而是在定居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才加入美国国籍。主要原因就是,继续拥有中国国籍,能够得到较高的社会福利,而这些福利能在美国供养一个家庭。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生育率最高。

    在进入二十二世纪的时候,中国移民移民后裔已经超过了三亿,占到美国人口总量的百分之三十,超过白人,成为美国的第一大族群。如果以家庭计算的话,中国移民移民后裔占到了美国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八。与之同时发生的,还有中国移民在美国的政治地位大幅度提高。

    显然,美国在战后很快就被中国同化了。

    这是不难想像的结果,因为中国在战后积极帮助美国进行战后重建,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美共同化。

    也许,在推出战后重建计划的时候,牧浩洋就考虑到了这种结果。

    有趣的是,牧浩洋的后代中,有三名曾孙移民美国,并且成为美国公民,其中一人还成为了美国纽约州的参议员。后来,牧浩洋的一名旁系后裔,即其曾孙女的孙子,还当上了美国总统。

    当两个最强大国家的主体人群同根同源的时候,这两个国家就具备了结盟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黄瀚林与牧浩洋所追求的结果,因为只有同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潜在的威胁。如果跳出国家这个圈子,站在民族的角度来看问题,同化美国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对外扩张。

    要知道,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融合了数十个民族的大家庭。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中华民族一直在不断的同化其他民族,最终形成了世界上结构最为复杂的民族体。

    只是,到了二十二世纪,中美共同化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话题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共同化

    第二百七十三章共同化,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