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章 太初秘密(下)
回到秦家堡之后秦牧找到秦老爷子,将自己刚才的发现告诉了他。秦老爷子急忙差人到后院练武场上将秦业请来。 “父亲,不知叫我来何事?哦,牧儿也在。出了什么事了?”从门外进来的秦业一头汗水。自然是正在修炼《十虎大力决》。 秦牧将刚才自己的发现又说了一遍。“所以说我们秦家必须迁出此山,而且根据我的观察,起码要远离此山千里之外,灵气水平才能恢复正常。” 秦业闻言沉默不语,实是不舍得此处基业,要知道这秦家坳其实算的上是一块宝地。此山坳虽然面积不大,方圆不过七八里,但是环境却是得天独厚,不但有一条小河穿寨而过,而且山坳中还有一个方圆一里多的小小湖泊,依托这湖泊和溪流,开出的一千多亩田地,皆为高产的水田,灌溉极为方便;更妙的是此处夏季雨量丰沛,因地势又不惧洪水,春季则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滋润田地,真可称得上是风调雨顺,得天独厚。 “业儿,我已经老了,在此山中终老倒也无所谓;可是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当年的雄心了吗?就算你甘愿在这穷乡僻壤中埋没自己;难道你忍心墨儿和羽儿陪着我们在此埋没吗?”秦开突然开口说道。 秦业闻言一愣,“父亲,当年我们父子逃到此处用了三年时间才扎下根来,这秦家寨我们经营了二十多年才有此规模;若离了此地我们能去何处呢?难道要再打拼二十年吗?” “父亲不用担忧,我自然会安排好一切;若不是南巴县太过深入琅邺山中,当年的发生的兽潮让人不放心;南巴县的苍山寨倒是个好去处。苍山寨下的那片山间平原若是完全开发,便是万亩良田也不再话下。” 秦开闻言问道:“不知牧儿有何打算,可有中意的安家之处。” “按照孙儿的意思,最好迁往楚州或者楚州西侧的安州;此两州都是鱼米之乡;气候温润,少旱涝之灾,十分适合安家立业。至于具体的地方孙儿心中却还没有想好,不过孙儿驾驭灵舟一夜千里,要找一处山灵水秀之处却是不在话下。”秦牧回道。 秦业担忧的道:“楚州,安州虽是好地方,但是此两州地价极贵,一亩地听说要二十两银子,我们秦家寨的水田虽说产量也高,但是毕竟地处半山,来往运输不便,根本买不上价钱,一亩地不过三两银子罢了,而且这寨中一千多亩地,只有一半是完全属于我们的;其他的田地不是为了吸引庄户低价卖掉,就是和细户签订了契约的永租田,就算要买也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卖给这些细户,这样算下来这些田地最多可卖出银子两千两。这座石堡虽然当年耗费了我们极大的心血,但是也因为地处偏僻,并不值钱。我们若迁去楚州,安州这样的富庶之地;根本没有足够的银子安家啊!” 秦牧闻言微微一笑,将腰间觅仙剑解下,对父亲道:“父亲大可不必担心银子,虽然我当年为了购买百年灵药,将银子花的干干净净,但是我这把觅仙剑却是我在乌钢中掺了三成玄铁打造而成,其中含有的玄铁多达10斤。便只是将其中的玄铁提炼出来便价值百万两白银,若是我在爷爷的指导下再将其打造成神兵利器;价值更能翻上几番。” 秦开闻言大喜,伸手欲拿觅仙剑,竟然没有拿动。这觅仙剑看似普通,只是比寻常宝剑长了一尺,其实重达三十六斤。秦开毕竟年纪已大,加上从未练过武功,自然无法单手拿动如此沉重的宝剑。 秦牧急忙将宝剑抽出,送到爷爷眼前让他仔细查看。秦开细看半晌后笑道:“好!此剑铁料配比合理,锻造手法老道,淬火到位,牧儿已经深得锻造之精要,我的一身手艺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哈哈……不错,将此剑熔炼后足可打造出十多把价值万金的神兵利器。” 秦业闻言后便也不再反对迁家之事。 三人议定后,秦开便决定三天后重新开炉。 第二天开始秦牧便在爷爷的指导下沐浴熏香;然后斋戒三日;祭拜了铁匠祖神后,重新开了炉火。 在与爷爷和父亲商议后秦牧决定打造两把厚背长刀;一杆长枪,一柄大刀,然后将剩余的材料全部打造成长剑。
因为根据秦开和秦业两人的意思,今后要以武传家,那么子孙后代自然要多入军中发展,打造长刀、长枪、大刀,都是要作为传家之宝留给子孙后代。打造长剑却是因为同样的神兵利器中,剑的价格最高。 秦牧经过精心设计和计算后确定,在打造长刀,长枪,大刀之后,还可再打造十柄长剑。 秦牧如今两臂间有万斤巨力,挥动百斤重的巨锤两三个时辰都不会喘气,而且他对身体肌rou和力道的控制更是无人能及。 所谓百褶铁,百炼钢,指的是将铁胚折叠后锻打延展开的过程重复百次;这无疑会大大的增加钢铁的强度韧性。对于普通工匠来说,这一步费时费力;但是对秦牧来说,那些烧红的铁料在他的锤下就像面团一样;只要半天功夫他就可以将其折叠锻打百次,而且其效果比普通工匠所锻打出的铁料要好十倍。 三个月后的一天夜晚,一道流光从秦家坳升起,往西方激射而去。秦牧的储物袋中多了五把装饰古拙典雅的连鞘长剑。 在秦业老到之极的经验,和秦牧强悍的体力和精湛的锤法的配合下,这五把长剑每一把都堪称绝世。 秦牧走后的第二天,秦业便开始变卖家产,并向家人及下人们宣布了秦家将搬迁的打算;秦墨,秦羽和秦嫣虽然有些不舍,但是听说将要般去繁华的楚州,倒也十分开心。秦夫人本是临山县城中一位老秀才的独生女儿。如今父母都已经亡故。虽说故土难离,但为了儿女的前途自然也不会反对。 当年跟随秦开父子来逃来临山县的老家人们有一半愿意跟随秦家一起搬迁;而另一半则因为或者年纪已大,或者膝下儿女尚幼,又或者不愿再受颠簸之苦,要求留下来。秦业便给这些留下来的老家人们每户又赠送了30亩上好的水田。也算全了这数十年的主仆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