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三章 毛瑟来华

第三十三章 毛瑟来华

    信中所写是其发现德国的毛瑟兄弟研制成发射金属壳定装式枪弹的步枪,口径11毫米,枪长1340毫米,重4.68千克,发射有烟火yao枪弹,弹头初速每435米,采用凸轮自动待击撞针式击发枪机。此火器极其犀利,目下普鲁士政府尚未装备此火器,而泰西诸国亦不知其厉害,草民思之不如我朝先行制造以备他日之患,因此草民建议我朝以私人名义聘请其兄弟俩为工程师,陈兰彬看完了信,合上,对安东尼道:“您能否告写这封信的人的姓名”安东尼有点报歉的微笑着说:“我的这位朋友再三叮嘱不要透露他的姓名,请大使先先谅解,陈兰彬听后没有说什么,让仆人好好的招待了安东尼,立刻修书一封(因为此时中国与美国的电报线还没有接通,正式接通得在两个月以后)令使馆人员带着此信立刻赶回北京,因为陈兰彬晓得中国屡遭外敌ling辱的根本原因就是器不如人,因此他没多想便立刻吩咐手下人去办这件事,整整40天后这封信才来到同治的手中,虽然同治并不是很清楚毛瑟兄弟,不过,此二人发明的枪械似乎是很厉害,同治也马上吩付来人回话给陈兰彬务必寻得毛瑟兄弟,把他们带回中国,让其教授制器之法,酬劳可以很优厚,总之先把毛瑟兄弟请来是最重要的,看来毛瑟枪要提前问世了,而且是在中国!

    李东洋乘坐货轮横渡大西洋来到了英国的伦敦,这座城市是世界第一强国英国的首都,虽然空气不是很好(雾大,多半是工业革命的后遗症),但其工业化的程度不知能高出中国几倍,不过英国并不是他的终点站,他乘坐铁路没有停歇的一口气跑到了仍处在分裂状态的德国,他的落足点就是德意志邦国中最强大的普鲁士,不过他此次的目的既不是拜访上层人物也不是求学游历,而只是为了见一个人,他经过几天的仔细查访,终于在一家兵工厂找到了他,此时威廉·毛瑟正坐在机械旁咒骂着:“居然说我的东西华而不实,美国人真不识货,本国人居然也说我的枪漏洞很多,真是不可宽恕的一群人,”此时一个年轻人打断了他的思绪,“您是毛瑟先生吗”?

    “我是”毛瑟爱搭不理的回答。

    “我是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听闻您制成一种新式步枪,我因此特来拜访您。”

    “不值一提,造出来一个没人用的东西,不过既然你是慕名而来,那就让你看看吧,”

    毛瑟回身从凳子底下拿出了一支新式步枪,李东洋小心的拿在手里他细的验看,没错,这就是后世享有盛誉的毛瑟枪,虽然还比较粗糙,不过在当时绝对是一杆利器,李有些自言自语的说:要是给这支步枪加上一个弹仓变成连发步枪就好了,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杀伤敌人。毛瑟听后觉得此人是个很懂枪的人,便好奇的问:“你真是从那个传说中的中国来的人”

    “是呀,不知毛瑟先生有没有想过大规模生产您的新枪”

    “这个当然想过,不过”

    “别的您不用管,只要您同意,我就能让他大规模的生产,只不过生产的地点是在中国。”

    毛瑟看着这个来自东方的小伙子,他不相信一个留学生能有这么大的能量,而且对东方人他也没有什么接触,也打从心里不相信这个年轻人。“中国,我只在地图上看到过这个神秘的国家,不过中国人会制造火枪吗?中国人不是还习惯于冷兵器作战吗?”

    “这是以前,现在中国已经变了,现在已效法欧陆国家的体制实施了改革,因此极其需要像您这样的专家,您的到来定会改变您自己和东方世界的历史,”

    “毛瑟并不像李东洋那样兴奋,他此时由头到脚重新打量着这个中国留学生,齐整的学生制服,黑亮的皮鞋,搭配着一条不伦不类的发辫看上去有些可笑,而且单凭他一顿说辞,就让毛瑟前往中国,毛瑟也是肯定不会去的。李东洋看出了毛瑟的这种顾虑,他拍着胸脯向毛瑟保证,一个月之内定给毛瑟一份由清朝政府发来的委任状,毛瑟觉得反正自己没什么损失,也就暂且相信了李东洋的话,李东洋告别毛瑟来到普鲁士政府当地政府的商用电报房向美国纽约拍了一份电报给安东尼,说自己已经说服毛瑟来华,不过需要清政府出一份书面委任书,当然这件事也交由安东尼转交给陈兰彬大使,安东尼把这封电报稿交给陈兰彬大使时,朝廷的公文也到了,因为当同治得知毛瑟已制成毛瑟枪时,便决定不惜任何手段一定要把毛瑟接来中国,当然是要以私人名义来华,不得授命于普鲁士政府,同时委任状也一起送来,委任毛瑟兄弟为福州船政枪械局的总工程师,当然还有一道密旨:命其管必把办成此事的李东洋带回北京,皇帝本人要亲自诏见,且皇帝已经从清情局派来十几位好手,帮助陈大使完成此事,陈大使深感责任重大,命自己手下携委任状,以及十几位情报人员前往普鲁士。

    在普鲁士的李东洋虽然说服了毛瑟,但对北京是否会采纳自己的意见确并无把握,他只能默默祈求,那位当权者及时看到,不过同治没让他失望,没过几天好消息就来了,清政府已派特使前往毛瑟所在的工厂聘请毛瑟兄弟,不过令毛瑟兄弟吃惊的是居然是聘请他们兄弟俩做总工程师,全权负责清国的枪械制造,这倒让他们兄弟真的有点受宠若惊,当下就接受了清国的邀请,此时他最想感谢的就是那位中国留学生,在他向中方人员问起时,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也不知道他的行踪,不过从北京来的人在来普鲁士时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中国除了派来军事学员外,并没有派其他人员来普,因此找到那个皇上口中的李海应该不难,经过他们的多方察访,终于在这附近的一家小旅馆查到了他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