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强明在线阅读 - 第五百零五章 中兴之主??

第五百零五章 中兴之主??

    丁云毅拓展吕宋,崇祯内忧外患,而这个时候流寇首领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也终于再度露出了狰狞的爪牙。

    对于当时明王朝所面临的空前危机,在朝臣中却有很多人比较清楚,有些人深为国事担忧。受全面危机的压力最大的是崇祯皇帝。现在他正在为克服这一可怕的危机而拼命挣扎,不过有时他还在幻想做一个中兴之主,口头上也时常这么说。尽管他不敢想,更不肯说有亡国可能,但这种深藏在心中的无限忧虑和时常泛起的悲观情绪使他更变得刚愎任xg,心狠手辣,决不允许任何朝臣批评和阻碍他的行事。

    在紫禁城内,文武百官排班站定以后,有一个太监走出皇极门,手中拿一把黄丝静鞭,鞭身一丈三尺,梢长三尺,阔有三寸,用蜡渍过,安着一尺长的朱漆木柄,上刻龙头,涂以金漆。他走至丹墀一角站定,挥起静鞭在空中盘旋几下,用力一抽。鞭声清脆,响彻云霄。连着挥响三次,太监收起静鞭,走下丹墀站定。于是,午门内寂静无声,仪仗森森,气象肃穆。

    过了片刻,内官传呼驾到

    崇祯头戴翼善冠,身穿圆领绣龙黄罗袍,面带忧容,在一大群服饰华美的太监们的簇拥中乘辇出来。由翰林中书科道各四人组成的导驾官员,从皇极门导驾而出,步步后退,将龙辇导向御座。文武百官躬身低头,不敢仰视。崇祯下了辇。升人御座,这御座在当时俗称金台。在他的面前是一张有黄缎绣龙围嶂的御案。离御案三尺远有一道朱漆小栏杆,以防某一个官员正跪在地上奏事时突然扑近御座行刺。当崇须坐下以后,有三个太监,一人擎着黄缎伞盖,两人擎着两把黄罗扇,从东西两边陛下上来。站在崇祯背后。他们将黄伞盖擎在御座上边,那两把黄罗扇交叉着擎在他的身后,jg惕地保卫着他的安全。如果看见哪一个臣工在御案前奏事时妄想行刺。两个执黄罗扇的太监只须手一动,一道铁线圈会自动落下,从扇柄上露出利刃。原来还有九个锦衣力士手执五把伞盖和四把团扇。立在御座背后和左右。后来因为皇帝对锦衣力士也不放心,叫他们都立在丹陛下边。在金台背后和左右侍立的,如今只有最亲信的各种执事太监了。

    仪表堂堂声音洪亮的鸿肿寺官高唱:人班行礼随即文武百官面向金台,依照鸿胪寺官的唱赞,有节奏地行了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然后分班侍立。一位纠仪御史跪下奏道:

    今有户部主事张志发,平身起立时将笏落地,事属失仪,合当拿问。请旨

    崇祯因昨夜几乎通宵未眠,jg神疲倦。只低声说了一两句话,群臣都未听清。一位容貌丰秀身穿圆领红罗朝服。蓝sè鹦鹉补子,腰束镶金带,专管上朝传宣的随堂太监,从御座旁向前走出几步。像女人的声音一般,朗朗传旨:

    皇上口谕:姑念他事出无心,不必拿问;着即罚俸三月,以示薄惩。谢恩

    崇祯手足浮动,似乎十分焦急,心不在焉地看见一位年约六十多岁的老臣从班中踉跄走出。匍匐跪下,颤声奏道:微臣朝班失仪,罪该万死。蒙陛下天恩浩荡,不加严罚,使微臣生死难报,敬谨叩谢皇恩然后他流着泪,颤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崇祯仍然心不在焉,脸上除原来的忧郁神sè外,没有别的表情。

    当张志发谢恩站起来的时候,崇祯的眼光正在向左边文臣班中扫去。他没有看见首辅薛国观,明白他是因为受了弹劾,注籍在家。又一位鸿胪寺官跪到面前,向他启奏今ri在午门外谢恩和叩辞的文武官员姓名和人数,同时一个随侍太监将一张红纸名单展开,放在御案上。他仅仅向名单扫了一眼,又向午门外望了一下。因为距离午门远,他只看见左右两边门洞外都跪伏着人。

    鸿胪寺官随即起身,退了几步,面向午门高呼:午门外谢恩叩辞官员行礼

    当午门外的文武官员们正在依照另一个鸿胪寺官的唱赞,遥遥地向他行五拜三叩头礼时,他又向午门外望一眼,跟着抬起头来,望了望午门的城头和高楼。暗云低沉,雷声不住。他忽然又重复了经常在心头和梦中泛起的渺茫希望:要是杨嗣昌能够成功,将张献忠和李自成拿获解京,他率领太子和诸皇子登上午门受俘,该有多好

    又是照例地五府六部等衙门官跪奏例行公事,崇祯都不大在意。他正要向群臣宣布对薛国观的处罚,忽然听见从远处隐隐约约地传过来嘈杂的人声,这在承天门附近是极其稀有的现象。他猜到定是那畿辅和山东来的无知愚民想要见到自己不肯离去,不禁皱皱眉头,心中怒恨,想道:他们竟敢抗旨,仍在京师逗留

    但是他没有忘记要臣民们看他是尧舜之君,所以他忍着心中怒气,将户部尚书和传郎们叫到面前,带着悲天悯人的神sè,慢慢说道:

    朕一向爱百姓犹如赤子。有些州县灾情实在太重的,你们斟酌情形,钱粮是否应该减免,详议奏闻。随着一阵南风,东长安门的隐约人声继续传来。他忍不住问:这外边的人声可是上书的百姓么

    跪在地上的户部尚书李待问抬头奏道:是山东和畿辅的百姓父老,因灾情惨重,征派不止,来京城吁恳天恩,豁免征派,火速赈济。

    崇祯又一次将眉头皱起,沉默片刻,对站在身旁的一个太监说:你去口传圣旨:百姓们所奏的,朕已知道了。朕深知百姓疾苦。决不许地方官再事征派。至于赈济的事,已有旨着各有司衙门从速料理,不得迟误。叫百姓们速回原籍,不许逗留京师,滋生事端,致干法纪,辜负朕天覆地载之恩。

    他随即叫五府九卿科道官来到面前。霎时间。被叫的朝臣们在御案前的小栏杆外跪了一片,连轻声的咳嗽也没有。他的脸sè格外冷峻,充满怒气。眉宇间杀气腾腾。众文武官深知他喜怒无常,都把头低下去,等候着不测风云。有些胆小的朝臣。不禁小腿肚轻轻打战。天sè已经大亮,乌云比黎明前那一阵更浓,更低,压着五凤楼脊。天边响着沉闷的雷声。他向天上望望,又向群臣扫了一眼,说:

    朕叫你们会议薛国观应如何处分,昨ri看你们议后所奏,颇从轻议,显系姑息。薛国观身任首辅,不能辅朕振刷朝政。燮理y阳,佐朕中兴,反而营私贪贿,成何话说本应拿问,交三法司从严议罪;姑念他其他恶迹尚不显著。着即将他削籍了事,不许他逗留京师。你们以后做事,决不要学他的样儿

    众文武叩头起去,退回朝班。有些朝臣本来有不少重要事要当面陈奏,因见皇上如此震怒,便一声不响了。冷场片刻。崇祯正要退朝,忽然远处的人声更嘈杂了,而且还夹杂着哭声。他大为生气,眼睛一瞪,说:

    锦衣卫使在哪里

    锦衣卫使吴孟明立刻从武臣班中走出,跪到他的面前。他先向群臣们感慨地说:

    朕自登极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总是以尧舜之心为心,务使仁德被于四海。只因国事机陧,朕宵衣旰食,总想使天下早见太平,百姓们早登征席。今ri赋税科派较重,实非得已。不想百姓们只看眼前一时之苦,不能替朕的万世江山着想。他转向吴孟明说:你去瞧瞧,好生晓谕百姓,不得吵闹。倘若仍敢故违,统统拿了

    那些使皇帝生气的一千多百姓代表从天不明就伏阙上书,跪恳天恩,跪过长安右门又跪长安左门,得不到一位大臣的怜悯,收下他们的奏本送到皇帝面前。他们只能望见外金水桥和桥前华表,连承天门也不能完全望见。上朝时,他们听见了隐约的静鞭三响,随后就一切寂静。好像紫禁城是一个极深的海,而他们远远地隔在海外。长安门承天门端门和午门,每道门是一道隔断海岸的大山,使人望而生畏,无法越过。人们的腿跪得麻木,膝盖疼痛。有些人只好坐下,但多数人仍在跪着。

    有的人想着家乡惨状,呼天无门,在绝望中默默流泪。过路人愈聚愈多,在他们的背后围了几百人,有的完全是看热闹,有的深抱同情,不断地窃窃私语。几次因守卫长安左门的锦衣旗校要驱散众人,发生争吵。突然,一个太监走出,用尖声高叫:有旨

    所有坐着的赶快跪下,连那些看热闹的人们因躲避不及,也慌忙跟着跪下。太监口传了圣旨以后,然后转身便走。百姓们有的跪在后边,心中惊慌,并未听清圣旨内容,只听清钦此便完了。

    但多数人是听清了的,等太监一走,不禁失声痛哭。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子登时心一横,忽地跳起,抢过来奏本自己捧着向长安左门追去,大声呼求:

    公公公公请公公可怜小民

    太监没有回头,扬长而去。突然一只手抓住他的胸前衣服,猛力一推,将他推出五尺以外,仰面倒在地上,昏了过去。有几个人扑上前去救他,有的人去拾取地上奏本。锦衣旗校害怕百姓们冲人长安左门,扬起棍子和刀剑将众人向后驱赶。站在远处观看的京城市民平ri看惯锦衣旗校们随便行凶打人和抓人,一面乱叫着打人了打人了一面四散奔逃,使得东长安街上登时大乱,商店纷纷关门。恰巧巡城御史带着兵马司的一队兵丁来到,将惊慌失措悲愤绝望的上书百姓们驱赶到正阳门外。

    锦衣卫使吴孟明走出东长安门时,伏阙上书的百姓已经被驱散了,地上留下了几只破鞋和撕碎的奏本。他命令一位锦衣卫指挥同知率领锦衣旗校会同五城兵马司务须将来京上书的山东畿辅百姓驱逐出内外两城。

    当吴孟明走下皇极门丹墀时候,崇祯正要退朝,忽然从文臣班中走出来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臣,到御案前的朱红栏杆外跪下。崇祯一看是前ri上疏反对加征练饷和攻击杨嗣昌的黄道周,立刻动起火来。不等这位老臣张口,他神sè严厉地问:

    你的奏本朕已看过,另有何事要奏

    黄道周伏地说:微臣求皇上停征练饷,严惩杨嗣昌以谢天下。布宽仁之政,收拾已溃之人心。

    崇祯因为生气,手脚更加浮动,说:朕因为虏寇猖撅,兵炯俱缺,故去年不得已用辅臣杨嗣昌之议,增加练晌。朕何尝不爱民如子何尝不深知百姓疾苦然不征练饷即无法更练新兵,不更练新兵即无法内剿流寇,外御东虏,不得已采纳杨嗣昌之议,暂苦吾民一时。尔等做大臣的,处此国家困难之ri,不务实效,徒事攻汗,深负朕意。今嗣昌代朕在外督师,沐雨栉风,颇着辛劳。原来在房县一带的九股流贼,已经纷纷请降;献贼自玛瑙山败后,也成了釜底游鱼,与罗汝才被困于鄂西川东一带,不得逃逸。李自成仍被围困在商洛山中,不ri即可就歼。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功亏一篑。你前ri疏中说杨嗣昌建议加征练饷是流毒天下,如此肆意攻汗,岂是为国家着想他转向群臣,接着说:朕切望文武臣工,不论在朝在外,都能和衷共济,万不要各立门户,徒事攻汗。

    崇祯满以为他的这些话可以使黄道周不再与他廷争,也使别的朝臣不敢跟着说话。但是黄道周既没有被说服,也没有被他压服。黄道周的xg格非常倔强,又自幼熟读儒家的经史书籍,只想着做个忠臣,学古代那些敢言直谏之士,把文死谏,武死战的话当做了为臣的金科玉律,很喜欢苏武的诗句居官死职战死绥。更重要的一点,他出身寒门,又常被贬斥,接近地主阶级的下层。

    朝廷实行了一条鞭的聚敛办法,将丁役钱和一切苛捐杂派都并人田赋征收。大地主多为豪绅之家,既享有免役权,也能借官府和肯吏舞弊,将部分田赋负担转嫁到无权无势的中小地主身上。这一阶层和有少量土地的农民,既是官府敲剥聚敛的对象,也是大户进行土地兼井的对象,加上战乱和天灾,随时都有境况沦落,甚至倾家破产和死亡流离的可能。

    这一阶层加上有少量土地的农民,在人数上仅次于佃农和雇农,所以他们的动向会影响明朝的存亡。崇祯皇帝将豪绅大户看成国家的支柱,而黄道周却将中小地主加上有少量土地的农民看成国家的支柱。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