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铁汉子在线阅读 - 350 【南北洋合流】

350 【南北洋合流】

    350南北洋合流

    张謇,帝师、户部尚书翁同龢的门生,江苏南通人,甲午恩科状元。

    在皇帝与杨格亲密合作与太后一党斗法时,张謇由翁同龢推荐入杨格幕,每月支取六十两的薪水,又在杨格和翁同龢的共同授意下留在江苏,投入张之洞的幕中,实际上成为帝师、新军和南洋大臣之间的联络人。

    联络人得到的好处不仅仅是杨格和刘坤一支付的幕僚薪水,纺织总局办大成纱厂,张謇同时运动刘坤一和江苏绅商出资入股办大生纱厂,共同为纺织总局提供纱线,纺织总局又为第一军军需处被服厂提供机织布,又以大生纱厂为龙头收购南方几乎所有纱厂的棉纱头,提供给天津和鞍山的军工火工厂,作为无烟药的原材料。可谓是来去都能大发利市,南通张家从没落走向辉煌,也就是在大生纱厂投产后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

    联络人永远不可能保持中间立场,谁给利益的大就为谁说话,这是一个准则。如今,张家的财路捏着新军的被服厂和火工厂手里,张謇就要对得住杨格给出的六十两白银的月薪以及背后每年上万两银子的进项。

    江宁城内的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府,俨然是大清国在长江口膏腴之地的最高象征,门禁森严、寻常人等望而却步,但是总督幕僚、江南纺织总局帮办张謇的轿子却可以从侧门直入二道院子。

    “季子来得匆忙,有何急务?”

    把幕僚唤进书房的刘坤一是揣着明白故意发问。前日,杨格电报朝廷“受领王八泡子一案查办”差事,各地的“拥军、立宪”风潮渐渐消散,大清国的政局在乙未年的腊月初,1896年的洋人圣诞节过后,摆明了就在都支持“丁卯新政”的南、北洋如何就第四军整编后续事宜、第五军整编和南洋水师、马尾船政与总参谋部之间的关系达成协调一事上。

    两江和湖广的态度趋向,将决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大清国政局。

    老湘军若选择继续推进湘淮合流,就要在军务和船政事务上作出表态,换取在北洋——新军体系的支持下,确保两江和湖广的湘系利益,并在内阁和部院谋求席位。此般条件,李鸿章已经在来往电报中阐明,张謇更在此前为杨格传话,表示敬候“刘砚帅、张香帅佳音”。

    问题是,皇帝给出价码却要优厚得多,不过,皇帝的承诺和价码的实现之间的变数也更多一些。曾经某段时间的李鸿章就是刘坤一和张之洞的前车之鉴!

    李鸿章和杨格雄心勃勃的要统一全**政,整训听令于总参谋部的新军,刘、张势必要交出大部分的军权才能与淮系达成一致。刘、张二人有些不情愿,有些对失去军权之后的未来存在忐忑。

    因为杨格太强势了,比之圆滑老道、遵守大清国官场惯例的李鸿章强势了好几倍。这个年轻人在东三省摆明车马,用移民、屯垦、洋务和新军整编攫取了东三省的军政大权,东三省总督和各省巡抚衙门只是摆设,若非依克唐阿还兼着军团司令、寿山还兼着第五师师长的差事,就会如志锐一般是被架空的傀儡。这种事儿要落到老刘、老张的头上,二人哪能束手待毙?

    皇帝也要统一全**政,却是以皇家禁卫军为主,借用湘系力量掣肘北洋新军,达成三方面的利益平衡,基本维持现状。为此,皇帝许给老湘军的条件是在两湖增加一个军的编制,当然军饷军械是自筹啦!除此之外,皇帝还暗许南洋和两广发展海军,以与北洋舰队相抗衡。实际上,这些好处如果能够实现,就南洋老湘军推到与北洋新军对立的地位上。

    刘张二人对此也是忧心忡忡,不敢轻易借皇帝的招。因为李鸿章的前车之鉴表明了皇帝的立场是——汉族官僚势力无论是湘系还是淮系,只要壮大到某种程度就会成为皇帝的敌人,皇帝就会引用新的势力来掣肘、制衡、打压。

    而且,与北洋新军体系为政敌,刘、张二人心底都有些发憷。杨格不是好相与的,杨格不是一个遵循官场规矩的主儿,杨格的军事手段要用在两江、湖广身上,刘、张二人自问决计接不下来。

    啥人呐?能指挥陆军步兵和炮兵打老毛子海军战舰,而且生俘三艘敌舰补充、壮大北洋舰队的主儿!手里捏着三个半军近15万新式陆军、在形同**王国的东三省说一不二的霸主!在举办工业和移民实边的新政中颇得人望的年轻俊杰,又惯于利用舆论手段打压对手的狠辣角色!

    这种人避又避不开,还是少惹为妙哦!

    张謇在刘坤一身边充任洋务幕僚一年多,大致摸熟了砚帅的脾性,又在兴办实业上拉扯了大帅一起发点小财,关系自然不比寻常,可在此时说话还得掂量清楚,事关重大,言多必失。

    “制帅,这是杨致帅给您的亲笔信。”

    “哟?”刘坤一略感意外,官场上传说杨格是个目不识丁的防勇出身,从未有人得到过他的亲笔信,今儿刘某人是破天荒的第一遭了。撕开信封抖出几页信纸,刘坤一忙寻了老花眼镜戴上,这才能看清楚用鹅毛笔在信笺上写下的字迹。粗略一看,横平竖直、书写认真,结构是一般般的啦,谈不上法度、意境,却让刘坤一能够想象得到书写人的心意。这种事儿,平常间让文案师爷代笔即可,杨格非要手书露丑,足见其心意拳拳呐!

    晚辈末学杨格南拜执师刘制军砚庄大人勋鉴:甲午以来,中国以新败之凋敝,君臣一心力掀丁卯新政大潮,经历年余努力,国际环境大为改善,整军、移民、实边、洋务、西学、筑路、邮传诸般事业皆有所成,国民精神振奋,国家气象一新,正该勃勃而发,谋日新月异之效。然则世事乖张无常,帝心仁厚敦慈,为身边小人谗言所惑,虽有力行新政之念,却频频见疑于杨格。为何?尊满抑汉之陋习和军权日集于杨格之手而已!杨格扪心自问,可指日立誓,惟愿殚精竭虑整顿出忠于国家之劲锐军队,他日挥军疆场、一洗国耻后戍守边疆,保中国未来数十年之太平而已。

    新军非杨格之私军,也不应成为一人、一系、一族之私军,新军名曰国防军,乃是三万万六千万人的军队,新军誓言曰:吾为国家军人,为国家利益而战,虽百死而不悔。

    当前之国家利益,乃是继续深入推行新政,从经济、教育而国家政治体制,核心问题就是取消满族特权实现各族平等,进而推动君主立宪。观西洋列强之历史,看今日国民之呼声,君主立宪是从上到下推行,还是从下而上的革命,都为必然。然,二者区别大矣!主动的从上而下实现,国家政体可平稳过渡,新政建设、国防建设、国际环境不会因此发生遽变,遭受影响;被动的从下而上是为革命,则国家政体一朝破碎,各族各地利益纷攘势必造成建设中断、列强趁虚而入,则为国家、民族之大不幸矣!如此,今日之新政又有何意义?

    杨格决意继续贯彻军队国家化之宗旨,缔造国家军队,以强悍之武力推进民族平等、君主立宪而行共和之政。砚帅乃湘军耆宿,威望颇卓,登高振臂,从者云集,正宜领陆军部尚书之衔跻身内阁,为国家军人之领袖,如此,湘军和南洋水师亦为国家军队之一份子。

    南洋、北洋,西北、东北以及两湖同气连枝,则国事可定。

    晚辈素知砚帅目光卓然,值此非常之时定能判明情势,作非常之决定。决定若何?晚辈于奉天百拜而恭聆。

    刘坤一收起书信沉吟良久。

    杨格书写里的话说的客气,却隐隐带着威胁之意,说白了就是湘淮合作,则凡事都可以两家商量着办,刘坤一跻身中枢与李鸿章并肩而立也不是难事。湘军若要阻扰淮系,那么就对不住了,直隶、东三省、西北都是新军的地盘,以新军之强只需第一军和北洋舰队配合南下,强行整编了南洋水师和自强军又如何?人家那是执行新政之国策,是遵照总参谋部的军令,还打着建设国家军队的旗号,国民势必支持之。

    恐怕到了那个时候,皇帝也不好为湘军说话了吧?

    何况在湘军众将中,李光久、魏光焘、卞长胜等人与杨格都有勾连,湘军精锐无非有二,其一为武威军,如今编入第四军被宋占标、滕毓藻、周昭明、傅春祥钳制;其二为自强军,朝廷原定是在三千自强军和江北、江南淮军及楚军基础上编制员额四万人的第五军,若要展开编练,前番督办军务处规定的统一制式枪械,初级军官、军士和德国教习来源,都需仰仗杨格方能办成。

    “制帅,卑职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此处并无他人,季子但说无妨。”

    张謇伸出两根指头,说道:“关要处无非有二,一曰军权,二曰政权。军权者建于强军之上,敢问制帅,自强军比第三旅如何?”

    在京师受阅,轰动全国乃是全世界的第三旅,如今是第四军的核心武力之一。刘坤一岂能托大妄言,心里对张謇此问有些不舒服,还是微微摇头道:“不及多矣。”

    “第三旅,最初出自聂军门卫队,而后扩编武毅新军第二营,又转为武毅先锋军第二营,为验军堡混成团中坚,其后更有天下第一团之称。到得小站合编了定武军为第三旅,仍为新军之劲锐,今日开到喀什噶尔与俄军遥遥对峙,其底气之充足,一如11旅在瑷珲战俄国海军,9旅、12旅在乌苏里东战俄国陆军一般。如我自强军也能如第三旅一般劲锐,则制帅军权稳固矣,如大为不如,自强军不足恃,军权何来?”

    张謇夸赞第三旅,目标却是自强军的“自强”,此语才是重点,也颇合刘坤一之心。身为湘军耆宿,刘坤一当然知道强军的重要性,因此筹划着开办南洋武备学堂,可德**事代表团的索林伯格对此并不感兴趣,在公开场合放话说:中国陆军人才尽在新军,德**事代表团的合作对象是新军而非别的中**队。由此,指望得到德**方的支持不大现实,两江总督只能延聘那些退役的德**官。

    退役与现役有天差地别,更别说教练军队与军事院校教学的差别了。

    面临杨格合作不成就强行整编的威胁,又没把握和资源整训出强军的刘坤一,实在有些为难呐!

    “进以中枢掌全国陆军军政、军学、军辎大权?或以僻处两江掌自强军?制帅三思啊。”

    刘坤一又是长久的思索后,长叹道:“唉……季子,你电告杨致之,老夫愿意离任两江而赴中枢就任陆军部尚书、入值内阁。然,两江总督兼第五军司令官之职以魏光焘接任为宜。”

    “李中堂和杨参总正是此意。”张謇见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一大半,心中轻松起来,又见刘坤一露出“有些出乎意料”的神色,乃微笑道:“制帅,马尾船政……”

    “哼,那是裕禄的事儿!”刘坤一心意已决,对皇帝那边的幻想也就渐渐的淡去了,对皇帝安排在南洋大臣麾下的船政大臣裕禄,自然无需太过客气。皇帝是要挑起湘军与淮军斗,却不曾想以今日之湘军根本无力与北洋—新军体系角力。坐山观虎斗而得渔人之利,皇帝打的是好算盘啊,却不料,李鸿章和杨格早把湘军捆绑上了!第四军席卷了湘军的老底子,李光久在湘淮之间说通勾连,魏光焘因整军、补给之事费尽心力,皇帝却什么都给不了,还需依仗杨格、李光久把持的总参和陆军部来解决问题……这些种种,留给刘坤一的印象就是——皇权已然了无屏障,湘军犯不着为此出头卖命!

    张謇会意,失去湘系暗中支持的裕禄,恐怕很快就会从船政大臣任上调离了吧?那么,马尾船政局的整备就将随着新一任的船政大臣履任而展开,谁又是新一任的船政大臣呢?

    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杨格得了刘坤一确切的回复之后,势必从奉天启程回京,大清国的政局即将廓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