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铁汉子在线阅读 - 191 【帝后的担心】

191 【帝后的担心】

    191

    “杨格此人究竟如何?”

    李鸿章回到京师入住贤良寺西跨院,请见光绪交卸差事之后就匆匆前往海淀颐和园求见慈禧,慈禧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和谈,不是问李某人的伤情,而是对趴伏在地的李鸿章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com

    显然,老佛爷很恼火!派载振送了大礼出去,陪那年轻将领去书寓花天酒地,面子给的很够了,那家伙竟然连到颐和园面见老佛爷磕头谢恩的念头都没一个,招呼也不打就出京了。他眼里,还有大清国的圣母皇太后老佛爷嘛?!恼火虽然恼火,老佛爷还得按捺住怒气,好生思量大清国政局如今的变化和今后演变的可能。

    皇帝威风了,在六鬼子的撺掇下完全不把皇爸爸放在眼里,完全不顾念姨侄之情和多年的垂帘辅佐之恩,在皇帝心里,如今只有至高无上的皇权了!

    这......皇帝长进了,却愈发的脱离老佛爷给他划定的圈子。

    杨格有了皇帝撑腰,皇帝有了杨格壮胆,加上六鬼子在中间频出jian计,京城里那些见风使舵的家伙们纷纷转了主子爷,任其发展下去,太后的懿旨就只能在颐和园子里起作用了。

    而那杨格,正是淮军出身,正是李鸿章一力拔擢起来的!

    气恼皇帝,气恼杨格,也气恼李鸿章。可是,当慈禧看到趴在地上的李鸿章脑后斑白的头发,整个身子因为趴伏久了而微微颤抖时,心肠又软乎了一下。是大清国,是大清国的圣母皇太后对不住李鸿章在先呐!

    “少泉啊,起来回话吧,赐座。”老佛爷使唤臣子,李鸿章是唯一一个被称以表字的。

    “辄,谢老佛爷恩典。”

    “说说吧,杨格究竟想干啥?”

    杨格想干啥?杨格是秉承李某人的意思,力图保住淮军,也就保住了北洋的基业。哼,若非有杨格在,这些天来的政潮、变局中,淮军恐怕已经支离破碎,北洋已经分崩离析了吧?

    虽然,李某出洋和谈有日本人的阴谋在内,可皇帝谋夺北洋是事实,皇太后也在把李某人当做背黑锅的抛出去之后,打起了淮军的主意,无非是想保持对皇帝的压到优势而已。这中间,皇帝和太后老佛爷,谁想到过李某人的处境、危险和结局?没有!今日觐见皇帝,皇帝压根就没提起李某人回天津的事儿!而老佛爷呢?见面第一句不是慰问劳苦的李某人,而是以杨格之事隐隐指责背黑锅的,看来,这个黑锅是要背到底喽!

    “臣以为,杨格年轻气盛,对朝中政治愚昧无知,只知道效忠皇帝,却不知大清国是老佛爷支撑着的。如今,他统兵两万余在辽东驻守备边御敌,又实行移民实边、军制改良,于大清国而言都为强国强军之良策。他一力行之,为忠臣尔!”

    李鸿章故意装糊涂,可所说也是事实。

    皇帝亲政之后,大清国就是皇帝做主,臣子听皇帝的就是忠,无可指摘。除非,慈禧要打破默契,跳出来说“哀家才是大清国真正的主子!”那,恐怕天下的读书人首先就乱作一团喽!自古以来的圣贤书,教导读书人效忠的是皇帝而非皇太后,告诉读书人皇帝才是天子而非皇太后。有的事儿,朝廷重臣知道就行了,不宜出口告知天下人。

    事实上,打破默契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杨格,而是老佛爷自己。能怪谁呢?怪圣人言?还是怪大清国的列祖列宗没有定下传位于叶赫女子的规矩?

    慈禧未能阻止皇帝向日本宣战,也未能保住建议“暂且退让,整军经武后再战”的李鸿章,甚至在紧要关头上还将李鸿章抛将出去当替罪羊。李鸿章就是再愚忠,心里不可能没疙瘩!如今,要心里有疙瘩的李某人说忠心于淮系利益的杨格不是,难哟......

    没有了身居直隶总督之职的李鸿章,又没能将淮军军权抓到手里,慈禧在与皇帝的争斗中两头落空,唯有指望王文韶能出一把力。哪知,杨格下聘冯家,王文韶借巡查芦台抗灾的理由带着督署要员前去贺喜啦!

    这一次,老佛爷又感觉到了危机,比以前几次更加浓重的危机。

    “少泉辛苦了,就在京师好好养歇一阵子,得空就在军机和总理衙门行走。哀家累了,跪安吧。”

    “臣告退。”

    李鸿章恭敬地倒退出挪用北洋水师装备更新费用建造的石船舫,长出一口气,甩开马蹄袖大步而去。哼哼,如今的李某人想明白了,有北洋舰队,有聂士成、宋庆、杨格、冯义和领军六万余众,就算是在京师“行走军机和总理衙门”又如何?李某乃是太上直督!

    西苑,紫光阁外,光绪见恭王匆匆而来,来挥退演习步兵班进攻战术的玉瑞等人。

    “杨格究竟在干什么?”

    “回皇上,杨格昨日下聘冯家小姐,热闹一番也无妨,毕竟,天下人都知道,如今的杨格乃是皇上亲睐之人。”

    “王文韶也去了?”

    “正是。”恭亲王知道皇帝担心什么,更知道王文韶是不能不去捧杨格的场面,兴许,这也是把王文韶从太后手里拉过来的机会。“皇上,奴才一路走得急......”

    看着老皇叔干瘦的脸和雪白的须发,光绪心中一阵恻然,温言道:“朕心急疏忽了,有请皇叔入内赐座奉茶说话。”

    恭亲王奕訢落座后,缓缓说道:“奴才请皇上放心,如意等五女也跟随杨格去了芦台,出关赴辽东也多半会随行。以杨格今日之地位,又出自淮军,在辽东恶战连连,哪能没有生死之交?以奴才看来,杨格之忠诚可以无忧,惟忌小人挑拨而已。他身边聚拢的人越多,效忠于皇上的人也就越多,颐和园那边,最近几日是车马寥落,冷清了许多啊。说来,这也是杨格在外表率之功呢!”

    “那五个女子能系住杨格?”

    “回皇上,不是奴才自夸,如意、文秀等五人乃是千里挑一的可人儿,杨格能带她们出京远走辽东,足见杨格对五人之痴迷。否则,不如留在南河沿的宅子里洒脱一些。”说着话,奕訢从袖子里抽出一份折子,双手呈上道:“这是聂士成、杨格、冯义和议定的第一军司令部要害人选,请皇上过目。”

    光绪匆匆一看,皱眉道:“还大多是淮军中人,皇叔,朕觉得该让志锐回来了。”

    “太后在颐和园,皇帝下旨从乌里雅苏台召还志锐,众臣绝不敢非议。”

    “那......就让志锐回来,去第一军司令部任职,执掌军法!”

    “不可,皇上,万万不可。”奕訢急道:“此时正是杨格收淮军之心,整编部伍之时,志锐前番上折指责李鸿章一事乃淮军皆知,此时派去第一军司令部,于杨格之整军大计无益。即便要去,也要等到整军完成之后再去。”

    “那,就派到盛京去帮办屯垦,总不能让他在乌里雅苏台那等荒凉之地待久了。”

    “辄。”奕訢心知这事定然是珍妃在皇帝耳边吹风使然,屯垦嘛,还真需要一个说话又分量的人去帮办着,否则移民和旗庄之间,恐怕要出乱子。

    “奴才还有一事启奏。”

    “皇叔尽管说,朕听着。”

    “三国干涉日本归还辽东,日本已经答应下来,三千万两银子一支付,日军即撤出辽东。接下来,皇上应该再次召见三国公使以表慰问之意,而何人统军进驻辽东?也需早日决定下来,让进驻之军早作准备才是。”

    “就杨格吧。”

    “奴才以为不妥。杨格整军、移民乃是大事,进驻辽东与之相比,虽然光鲜不少,却徒具其表尔。皇上,莫如给宋庆一个机会。”

    光绪闻言眼神一亮,看着奕訢笑道:“还是皇叔老谋深算呐。但愿宋庆知情识趣,得了这趟好差事之后,更思报效皇恩。”

    “不止。”奕訢神色得意的说道:“武毅先锋军乃是辽南主力,叠获大捷。而同时宋庆亲率之毅军、铭军、亲庆军、嵩武军、拱卫军等两万余人屡次失利,毫无寸功。朝廷以宋庆统军进驻辽东失地,此等荣耀武毅先锋军岂能不争取之,又定然会记恨于宋庆。故而,辽东之淮军就真正的一分为二了。至此,李鸿章无论如何作为,手中的实力都锐减一半有多,连带着,杨格更能影响聂士成。宋、聂争斗,李鸿章无依,皇上可以无忧也。”

    “就这么办下去,另外电令杨格速速出关任事,他到了奉天,朕就召依克唐阿回京述职。”

    “杨格有电呈总理衙门,选定八月十五中秋之日为大婚之期。”

    “南河沿宅子几时整修完工?”

    “估计还得十数日才行,皇上,还有一事无关紧要,却是关于杨格的。本月九日,杨格得加振威将军号之后,带五女逛天桥......”

    奕訢绘声绘色的把街头巷尾的传闻一一道出,光绪听着听着,若有所思的问:“皇叔,杨格就不怕掉进龙须沟后上不来,朕的事儿由谁去办?定要电饬之,严饬之!另赏银八百两,他是替大清国朝廷出的银子,该当朕来加倍赏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