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我是阿斗在线阅读 - 第十二章 各抒己见

第十二章 各抒己见

    这一个晚上,他们还是有一点成果的,每个人都提了一些主意出来,这些主意虽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是其中有一些还是有好取之处的。比如,郭攸之提出,让三个方向战场上的军队加紧进军,从敌人那里多征集粮食送中原,以缓解中原的粮荒。

    可是,连刘厚都可以想象得到,这个方法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只能算是聊胜于无而已。原因很简单,三个方向的军队一直都在做这种件事情,他们一直都在掠夺那些异族的物资运中原,其中粮食是他们最重点关注的物资。

    他们原本已经很尽力在做这件事了,现在再叫他们加强也压榨不出多少潜力出来,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方法最后不会取得太大的效果。

    还有一个原因,北方和西方两个战场上,征集到的粮食多数是rou食,而汉人大多数不习惯吃太多rou食,只能将rou食作为副食,不可能将之作为主粮。

    而且,有条件吃到rou食的人毕竟是少数。虽然说,那些人吃到rou食后,粮食的消耗量肯定会减少,但是,rou食始终没有粮食好用。

    这个主意最大的希望寄托在南方的军队上。重点是督促高定,让他多占领一些产粮区,这样才能掠夺到足够的粮食送中原。

    马良则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可行的办法,那就是向那些大户,“借粮”。马良的理论依据是,其实天下并不是真正的缺粮,只不过大部分的粮食都被那些大户囤积了起来。

    缺粮的只是那些平头百姓,大户们却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所以只要想办法,从这些大户的手中将粮食掏出来,就能平抑市面上的粮价。

    刘厚对他的理论却并不能完全赞同,原因是天下经过几十年的诸侯混战,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要知道,在那些军阀眼中,那些大户都是肥猪rou。

    这些年来军阀之间互相混战,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资源除了兵员之外就是粮食了。兵员可以采取抓壮丁的形式强抓来,粮食的话,谁都知道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找那些大户去“借”。

    可以说,找到大户“借粮”这一招,是那些诸侯早就玩剩下的了。当年他老爹刘备如果不是傍上大商糜竺,那里有发家的本钱。

    当年糜竺可是散尽家财为刘备筹集军资的,可见这位大户被刘备“借”粮“借”得有多狠,有多彻底了。至于当年他是不是自愿“借”粮给刘备的刘厚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刘备也没亏待他,给他封了高官,并予以重用。现在大汉统一天下,他当年的“投资”终于得到超额报。

    天下大乱数十年,天数“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被“借”粮的大户又岂止糜家一家。被“借”了那么多年的粮,估计那些所谓的大户也没有多少存粮了。

    所以,现在再用这一招的话,估计效果不会太好。不过听了马良说的话,刘厚想起了分配不公的问题,继而想起了后世共和国在困难时期实施过的供给制。

    这是解决分配不公、共渡时艰的好办法。在共和国困难时期,曾经将生活资料按级别供给。那个时候买粮要持有粮票,买rou需要有rou票,买布要用布票。

    当社会物资的总量不足时,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将物资平均分两配到个人手上,保障了全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将每个人消费的生活物资的数量限定在一定的程度,避免造成浪费。

    例如,有十个人但只有八份食物,如果处于一个分配不公的环境中,例如大家根据武力大小去抢食物,能抢到多少就吃多少,这样的环境下,很有可能有人吃得很饱,甚至有些抢到的食物吃不完倒掉。但那些武力值较弱的人就惨了,他们很可能因为抢不到食物而饿死。就算没有人浪费食物,大家都抢够自己吃的就收手,最后的结果是前面8个人都吃饱了,武力值最弱的两个人被饿死。

    如果有人浪费食物,那饿死的就不止两个人了。但如果这是个有爱的环境,大家平均分配这些食物,那么,每个人都不能吃饱,但是每个人都能吃个八成饱,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人会饿死,顶多是大家都营养不良而已。所以,无可否认,在社会资源贫乏的时候,平均主义和供给制的确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布骘也提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将俘虏的几十万东吴水军组织起来,让他们进入云梦泽和附近的河网中捕捞鱼虾,采摘菱角、莲子、莲藕等水生植物作为食物。同样他这个方法也只能生产副食,而不是主粮,但不可否认,一个人副食吃多了,占掉一部分胃容量,主粮的摄入也会相应的减少,而且,食物的种类丰富了,可以使得百姓营养更均衡,有利于大家的身体健康。

    所以他这个主意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类似的主意还有很多,例如组织百姓打猎,采摘野菜、野果等等。但是,其实这些事情根本不需要官府出面组织,百姓饿了自然会自发去做。

    几位内阁大臣去休息了一个早上,到了下午,又到内阁继续开会商量解决方案。这一次刘厚直接参与了了会议。他将供给制的概念给说了出来,请问各位阁臣的意见。不过令他很失望的是,众内阁大臣听完之后,一致觉得这个供给制很难实施。

    供机制的前提是先要把社会资源集中起来,然后再统一分配,说白了就是要先把社会上所有的粮食全部收缴,作为平均主义分配的基础。这个年代,私有化是根植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现在跟他们讲**无异于对牛弹琴。

    特别是在场的每个人除了郭攸之外,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他们都代表了家族的利益。即使是郭攸之原来出身贫寒,但是他也在刘厚的身边为官多年,原本平凡的家庭现在也渐渐变得富足了起来。

    这个时代的大家族也就是大地主的代名词,跟大地主讲平均主义,讲**那不是与虎谋皮吗?所以豪不意外,这些人第一时间就否决了这种危险的思想。刘厚也知道现在讲这些东西实在不合时宜,而且身为皇帝,可以说他是全天下最大的地主,最大的特权阶级,站在他自己和他的家族利益的角度,继续维持现有的统治制度才是最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