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我是阿斗在线阅读 - 第七十九章 装在套子中的人

第七十九章 装在套子中的人

    
    
    第七十九章装在套子中的人

    “克秋杀”有优点,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首先是它的准确性太差了,其实科研攻关小组主要的研究目标就是要搞定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怎样才能不偏离方向。

    可惜这个问题的确很复杂,涉及到空气动力学问题、火箭弹的配重问题,还和火箭弹喷出爆炸气体的方向、位置有关。

    这些问题都很难解决,科研小组迟迟不能出成果,最后还是刘厚看不过去,他凭记忆,画了一张后世火箭弹的外形图交给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照猫画虎,在火箭弹的尾部加上四片尾翼,这才大大提高了火箭弹飞行时的稳定性,使准确度提高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即使这样,现在的“克秋杀”准确度还是大大不如火炮。说到底它不过就是一个土烟花而已,没有制导系统,它就只能打到一个大概的范围内。

    在一里路射程内,误差在十几步甚至几十步的范围内,如果超过一里路,误差很可能会超过百步。对付敌人的大部队是没问题的,在这个动不动就几万人以上的战争时代,军阵排开几里路甚至几十里都是有可能的,误差几十米实在不算什么。

    它的第二个缺点就是笨重,这主要是因为刘厚一味贪多造成的,一门炮偏要弄五十个炮筒,一个炮筒是很轻便,五十个就重得可怕了。

    第三个缺点就是太浪费弹药了,发射一次就五十发,而且这些弹药还不是那么容易制造的,刚才说过,为了保证准确性,制造精度要求很高,归根到底,就是钱财问题,这些东西非常烧钱。

    浪费弹药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辎重压力很大,这个时候没有机动力,运输全靠人力和畜力,如果要打一场大仗,要运的火箭弹多了,还真不容易解决运输问题。

    要知道,后世的大战当中,使用几千甚至几万颗火箭弹是常有的事。这样的使用量,无论是使用成本和运输成本都不是现在的蜀国能承担得起的。幸好,现在只需将这种大杀器用作威慑力量,数量少点也无所谓。

    巳时,“克秋杀”和10门铜火炮已经被推到军营外面五百米外,这个距离上,对方火#枪的威胁几乎为零,但是火炮和火箭炮都在射程内。火箭炮虽然射一两里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五百米范围内,可以大大提高准确性。

    火炮用的也是开花弹,因为炮弹飞那么远的距离,动能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用实心弹,杀伤力会比较弱,但是开花弹的杀伤力靠的是炮弹本身爆炸产生的破片和冲击波,和距离远近没有关系。

    这种试验新武器的历史性时刻,刘厚当然是要跟来看看的,于是,刘厚下令摆驾入城。这个时候,整个城池绝大部分地方都处于hong军的控制下,危险性已经很小了。即使是这样,刘厚依然不忘做好保卫工作,毕竟他现在已经身为皇帝,万金之躯是不能轻易涉险的。

    皇帝车架的周围几里路都有明暗哨探在活动,明处的士兵将百姓和闲杂人等全部驱赶开去,暗处的哨探监视是否有暗中潜入的刺客。在内层就是赵统率领的近卫营,他们簇拥在皇帝车驾边上,将皇帝的马车围得水泄不通。

    皇帝坐的马车装饰并不奢华,相反,车厢看上去就像一个黑不溜秋的大铁箱子,事实上这的确是个铁箱子。

    这个车厢四壁加上车顶、地面都是用厚铁板做成的,别说是用火#枪,就算是用现在hong军最先进的霹雳雷、地雷甚至舰载大炮轰,也别想伤害到车厢里的人。

    车厢外表朴实无华,车厢里装饰却是舒适、柔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柔软呢?原来车厢四壁和车顶、地面都装上了柔软的内衬,这样做不是刘厚有什么特殊的喜好,完全是为了防止里面的人撞伤。

    一旦发生翻车事故,例如真像刚才说的那样,如果被舰载炮那个级别的大炮轰击,虽然车厢壁不会被轰破,但是炮弹巨大的动量有可能会将车厢掀翻,这个时候,柔软的车壁就会减轻乘客所受到的伤害。

    看起来被包得严严实实的车厢,坐在里面却不觉得闷热。因为车厢有很好的通风设备。车顶和四壁都有像筛子一样的透气窗,只要拉开遮挡窗户的铁板,就是会露出这些细小的透气孔。

    这些透气窗是在厚铁板上钻出来无数个比子#弹略小的小孔,子弹打在上面是无法穿透过去的。只要遭到袭击,里面的人可以躲过第一波的打击,然后迅速将铁板拉上,将车厢完全封闭,那么后续的打击也一样奈何不了他。

    通风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人工通风,说白了就是鼓风机。鼓风机其实每什么稀奇的,因为这不是电动鼓风机,是人力鼓风机。

    本来刘厚还想仿照后世的风扇,弄三片风扇叶子,再弄个装置带动风扇叶转动的,谁知道那些工匠听说是为了将风鼓进车厢,直接就将铁匠打铁用的气囊拆了两个下来,安装在车头上。

    打铁用的气囊是用来将空气鼓进炉子里,使炉火烧得更旺的。现在不过是将出气口装在车厢上而已,技术上没什么难度。

    事实上,现在打铁行业也在逐渐淘汰这种气囊,改用出风量更大的风箱。不过,车厢是不需要太大风量的,用两个气囊已经足够了。

    这种气囊还是声控的,开关只要说一声就行了,风量大小调节也是一句话的事,十分方便。

    相应的,其缺点就是很浪费人力,每个气囊都需要一条大汉负责鼓气,而且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轮换,以免他们过于疲劳。

    所以,在刘厚的车撵上,或站或坐着很多人,车厢只是在整个车撵的中间位置,在车厢前后还各有一个只有车顶的平台,各种辅助性人员就是在这两个平台上的。

    车厢前的平台上,在最前方是两个御者,这也是唯一坐着的两个人,他们的职责就是赶马架车,相当于正副机长,他们一共赶着八匹马,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八匹马不算多,刘厚并不在乎排场问题,只是因为这俩车实在太重,不得不多用一些马匹才能拉得动。

    他们后面是两个持戟的武士,再后面是两个持塔盾的武士,最后是两名持火#枪和马弩的神射手。

    车厢后面那个平台的兵力配置和前面一样,所不同的是少了两位御者。在这样严密的保卫下,如果还有刺客能突破防线进入到车厢,他就会发现里面的皇帝竟然还穿着全身盔甲,这套铠甲刀砍斧削都很难破得了防,就算是用火#枪也是打不穿的。

    为什么这套盔甲那么厉害呢?因为这套铠甲和一般的中式鱼鳞甲不同,而是像西方骑士用的那种板甲。

    这种板甲是用水力冲压机冲压而成,每个部件就是一整块钢板,中间没有任何缝隙,例如,保护胸部的就是一整块半弧形胸甲,后背又是一块背甲,两块合起来就可以将整个上半身保护起来。

    这种铠甲的防护能力自然比一般的铠甲强不止一点半点,问题是有点笨重,非身强力壮之士无法穿着它上战场。

    不过刘厚并不需要穿着它上战场,只是穿着它坐在车厢中,就算出来也不过是站在那里发号施令,顶多也不过是慢慢走动几下,他还顶得住。

    他平时也经常练习武功,身体素质还算不错,还是可以承受得住这件铠甲的重量的,出巡的时候穿出来,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刘厚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契科夫写的那个装在套子中的人,可是没办法,现在还是非常时期,四国混战,国内外形势非常复杂,想要他小命的人多了去了,可能稍一放松警卫措施,就有刺客飞扑过来杀他。

    他死了不要紧,关键是他知道,自己死了之后,蜀汉政权估计是保不住的,三国时代最后的结局他是知道的。

    蜀汉不存在,那跟随自己的这些人下场必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还有一个原因,刘厚曾经看过一些文章评论,说后来的五胡乱中华,根源在于三国时代军阀混战,汉人死得太多了,剩下汉人数量太少,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力量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刘厚不知道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但是如果真的有这个原因,他一定要竭力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如果是那样的话,说自己一身系于千万黎明百姓这句话可不是别人用来拍马屁的套话,而是很实在的,很现实的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未来的描述。

    刘厚在军营外下了车,几个盾牌手手持塔盾在他周围将他围了起来,炮兵营长过来汇报说火炮和“克秋杀”火箭炮都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发射,等待陛下的命令。

    刘厚正准备下令开炮将#军营中不肯投降的叛逆轰个粉身碎骨,突然听到有传令兵飞跑过来向他汇报。刘厚心想,反正时间还早,先不忙着开炮,还是听听又有什么情况再说,于是,让亲兵放那个传令兵过来。

    那个传令兵小跑到刘厚跟前,单膝跪下,双手高举一本账册道:“报,第四师第三团奉命清点武器库,现已清点完毕,账册在此,请陛下过目。”

    第四师就是朱褒的部队,其实就是个后备师,平时主要任务就是保护辎重部队,保护后勤补给线路。成都城太大,第一、第二、第三师这几个作战部队都投入了进去,兵力仍然显得不足,于是,对成都各种府库的清点工作,还有一些维持市面治安的工作,刘厚就交给了这个后备师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