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混在明朝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三十章 舰炮雄威(上)

第四百三十章 舰炮雄威(上)

    第四百三十章舰炮雄威上

    王锐自然不是一时冲动了,他当然知道此事的重要,‘交’给其他人又怎能放心?而且这件事情是由他提议,估计别人也不敢‘插’手,最后一样还是落在自己头上。既然如此,那索‘性’主动一点好了,还能让小皇帝高兴。

    眼下见朱由检果然大喜,众人纷纷‘露’出意外的表情,他不由得暗暗一笑。

    对于庆典一事,王锐早已思虑了很久,当然是有了把握这才提出。要想彰显所谓的天朝之威并不难,一是让那些海外藩国和‘蒙’古诸部见识一下新式火器的厉害;二是搞一个华丽之极的庆典仪式,相信必能将这些家伙全都镇住。

    新式火器自不必说了,大明能有今天、王锐能有今天,全是仰仗了这远超时代的看家法宝。只要是这个时代的正常人,见之想不感到震撼也绝不可能。

    关于庆典仪式,王锐亦想好了新的‘花’样。

    即使是没有王锐的‘插’手,明朝也仍是当时世界上科技和文化上数一数二的国家。尤其是悠久、灿烂的文化,极少有国家、民族可以匹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喜欢将他人当作蛮夷的主要原因。

    那些海外藩国和‘蒙’古诸部想必没真正见识过大明皇家的威仪,只需将往昔节日里盛大的庆典仪式拿出来,估计就够他们惊叹的了。

    但王锐却认为这样还远远不够,他要的是彻头彻尾地震撼,要让海外藩国和‘蒙’古诸部感到自己的确是蛮夷,从心底对大明感到真正地敬畏,这才真正能显示出天朝之威。

    因此他打算再一次借鉴现代的经验,搞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大仪式,不但令海外藩国和‘蒙’古诸部,而且让小皇帝和文武百官也一样看傻了眼!

    王锐如此有信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现代有不少经典的奥运会、世界杯的开幕式表演可以供他借鉴。

    就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吧,虽不敢说后无来者,但却敢说是前无古人的。而且将了来即使是超越,也多半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完成,老外恐怕是不太可能了。刨除那些高科技的声光元素,其中能够借鉴的东西还有很多,王锐相信其必能引起轰动。

    因此王锐觉得这些并不算难,只需要‘精’心准备和砸钱即可。真正难的事情是与海外藩国的外‘交’和同‘蒙’古诸部的军火买卖,那是双方的斗智斗勇,其中的变数很多,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样,绝不容有半点疏忽。

    事情就这样最终定了下来,庆典的日期定在了八月二十四,那正是崇祯两年前登基改元的日子。

    眼下离庆典大约还有5个多月的时间,由于不需要在创意上费太多的功夫,因此时间应该足够用。

    龙虎豹象四卫的冬季魔鬼训练已然告一段落,让王锐感到高兴的是竟没有一个人被淘汰,全部都通过了严酷的考验。这似乎是有些匪夷所思,其实也十分正常。想当初龙虎卫那些“戏子兵”都全体通过了残酷的魔鬼训练,成为天下无敌的‘精’锐。这些新选拔的人原本就俱都是京师三大营和关宁军的‘精’锐,自无通不过的道理。而且第一阶段的魔鬼训练难度较低,只是“开胃菜”而已,更加严酷的考验还在后面。

    但不管怎么说,已经通过了第一阶段魔鬼训练和队列训练的龙虎豹象四卫面貌焕然一新,已是初‘露’‘精’锐锋芒,从中选拔‘精’锐进行大型团体‘cao’的演练自是毫无问题。5个多月的时间虽然紧了点,但也应该问题不大。

    时间紧迫,因此领旨之后,王锐立刻就开始了忙碌。他仿效现代的模式,先马上成立了一个庆典组委会,自己牵头挂帅,然后将所有相关各部的头儿和自己的一干‘精’兵强将全拉了进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庆典的重要‘性’,又有王锐亲自挂帅,谁敢不给面子?敢有任何敷衍了事?这不单是不敢违拗的问题,更是一个巴结和展示自我的绝佳机会。杨鹤与洪承畴的例子人人看得清楚、明白,心知只要能够得到威国公的赏识,飞黄腾达便指日可待。

    因此他一将任务分派下去,相关部‘门’、人等无不遵行无误,不敢有丝毫懈怠。庆典组委会成立的第二天,所有相关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开始展开。

    对于其他的事情,王锐仍像以前一样,只管大面、提要求和监督执行。但对庆典仪式,这一次他却是亲自上阵。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所有的创意只有他一个人最清楚,他只好来当这个总导演了。

    他先将相关的人找来,特别组成了一个专‘门’负责庆典仪式的团队。然后将自己的创意详细阐述,并通过团队讨论、完善,最终定下了具体的方案。

    紧接着王锐又做了分工,礼部、工部负责场地、服装、道具等事宜,史梁和周宁则负责从龙虎豹象四卫中挑选人手,开始进行大型团体‘cao’的演练。

    忙了差不多有一个多月的功夫,一切才全都渐渐进入正轨,有条不紊地进行。而王锐也终于能喘上一口气,将所有的事情‘交’与了谢天博负责,自己暂时脱身出来。

    需要他‘cao’心的事务太多,每一件都不在这庆典仪式之下,比如说海事、船舶、海龙卫等等。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奋战,船舶研究局那里总算传来了好消息,舰炮的研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王锐闻报大喜,恰巧此时庆典仪式的准备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因此他暂时脱身出来,立刻赶往了大沽口。

    在孙传庭的不懈努力下,眼下京津船舶局已然初具规模。在大沽口,第一个造船坞已基本完工,水师基地的内河船坞与外海码头也已竣工大半。

    王锐一到大沽口,首先就去参观了造船坞。刚一进船坞,他的眼睛就不禁一亮,有些目不暇接的感觉。

    只见船坞中有四个长方形的大水塘,长约300米,宽40米,深5米左右,分别编号为一至四坞。

    水塘旁边就是造船台,还有木料加工场地。船台和滑道相结合,外形和铁路相似,由枕木、滑板和木墩组成。枕木分大小两种。滑板宽距可以调节。滑板上平置两行承架船体的木墩,共十三对,两两相对排列,高一米左右。在船底钻孔、打钉、艌缝,这样的高度恰巧比较合适。

    船台南侧有木料加工场地,场地上有烘弯木料的“弯木地牛”结构。还有下料时划线用的划线铅块,以及铁铸、铁凿、铁钉和艌缝用的“挣凿”,此外还有取垂线用的方锥形木垂球等等。一应工具俱全,王锐大多数都不认识。

    眼下战舰的设计还没有完成,但孙传庭已网罗了大批的工匠。并且造船坞也并没有闲着,而是先造沙船和福船。一支舰队不可能只有战舰,还要有大量的辅助舰只。另外通过沙船和福船的建造,一方面测试和完善船坞的各项功能,另一方面来积累经验。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航海木帆船中的沙船、鸟船、福船、广船等等是最有名的船舶类型,尤以沙船和福船驰名于中外。

    沙船方头方尾,俗称“方艄”;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采用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有“出艄”便于安装升降舵,有“虚艄”便于‘cao’纵艄篷:多桅多帆,航速比较快,舵面积大又能升降,出海时部分舵叶降到船底以下,能增加舵的效应,减少横漂,遇浅水可以把舵升上。

    它的前身,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在宋代称“防沙平底船”,在元代称“平底船”,明代才通称“沙船”。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之中就颇多这种船。

    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

    明代的水师就以福船为主要的战船,其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cao’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此外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

    王锐以前只知道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对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船舶了解得不多。因此这时亲眼所见,听了详细介绍,不禁感到又惊又喜。

    其实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特点,是能创造出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地理环境、各种不同‘性’能要求的优良船型。例如,周代的方舟,是一种双体船。战国时期有舫船,也是两船并连在一起的双体船,不仅能提高稳‘性’,更便于装货载人。

    汉代的楼船非常高大雄壮,三国时期海上大船长二十多丈。唐代有海鹘船,又出现新型漕船叫歇艎支江船。宋代最大的车船桨轮船,长三十六丈,宽四丈一尺。明代有郑和宝船,还有两头船、蜈蚣船、连环舟、子母舟以及其他新型船舰。连环舟分前后两截,前截冲炸敌船,后截脱环驶回。也经验长时期地用于民间运输,也很方便,在弯曲小河中可以分成两截,便于转弯。子母舟后部中空藏小船,入敌阵后发火和敌船同毁,战士则乘小船安全返回。

    我国古代的船工还善于吸取各种优良船型的优点,综合起来,创造新船型。比如宋代的江海两用船,就是采用湖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尾的新船型。

    王锐在孙传庭的陪同下将船坞仔仔细细参观了一遍,只感到眼界大开。他没想到孙传庭的动作这么快,当下夸赞了一番。

    贝阿特丽丝此番也一同前来,这段时间她都一直忙于潜心设计战舰和参与舰炮的研制,船坞的建造自是也参与其中。尽管早已经见识过宝船的图纸,但大明的造船和船舶水平之高仍是超出了她的想象。她大加赞赏的同时亦感到喜出望外,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得到了不少启发。

    参观过了船坞,接下来自然便是今日的主题,要正式对大明的第一代新式舰炮进行检验!

    舰炮和其他的火炮一样,最早来源于发石机。16世纪末期,由于管型武器的发展,臼炮和榴弹炮开始逐渐广泛使用爆炸‘性’燃烧弹‘药’,舰船上也开始安装甲板,设置火炮。此时的火炮不再是接舷战时期的辅助武器,而是能够独立作战的舰炮。但这种舰炮准确率低、‘射’程近,实际上就是将陆上的火炮搬到了船上,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舰炮。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北方海军的小型装甲炮舰“莫尼特”号首次采用了封闭的回旋式炮塔,与陆上的火炮完全不同,才算是真正现代舰炮的鼻祖。它与南方邦联海军的“弗吉尼亚”号装甲舰之间发生了首次近代意义上的海上炮战——1862年的汉普敦海战。

    而在此之前,从1588-1850年,舰炮在战舰上的布置方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主要的火炮均配置在两舷,火炮的旋转角度也很小。海战的战术和方式就是尽量抢占到有利位置,用侧舷火炮对敌人进行猛烈‘射’击。

    到了1845年,出现了后膛装弹的线膛炮,由于线膛炮能够发‘射’长圆形弹丸,使舰炮的‘射’程,‘精’度、‘射’程、机动‘性’都大为提高,并能穿透舰船装甲。随着舰船装甲的增厚,舰炮发展到发‘射’被帽穿甲弹。因此,安装于前、后装甲板的舰上主炮口径的大小成为火力强弱的主要依据。

    这一时期的海战方式为双方军舰接近到较近距离,以舰炮互‘射’的毁伤效果决定胜负。主炮口径大,那么它就身管长、‘射’程远,从而成为海战中的主角。

    除了大明之外,眼下这个时代的火炮还远远没有达到后膛装弹线膛炮的水平,即使是英、荷、葡、西的无敌舰队,也仍是前膛装弹的原始火炮。

    但是大明的情况却不一样,早已经有了新式火炮的强大基础,因此王锐的要求自然也不相同,一开始就要研制具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