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权宜之计
陆逊安抚好了众将士后又对丁奉仔细的叮嘱了一番才回到自己的营帐,看着自己眼前的地图,再分析了当前的局势,陆逊长叹一声,眉头深深的皱着,这一刻,他想起了周瑜。 思索良久,陆逊英俊的脸庞稍微舒缓开来,喃喃道:“庞统、关平,我江东不会那么轻易就屈服的。” 也许陆逊自己都没有感觉到,再其内心深处已经有了那一丝的倾向。 蜀汉大营,关平也在皱眉,陆逊的级别虽然高,但是全无威望,按道理江东将士应该有沉不住气的,但是却一个没有,思索良久,关平觉得应该是丁奉的原因,现今只有丁奉能有这个能耐。 关平猜的不错,的确是丁奉,丁奉从最初的惊俱慢慢变到了惊讶,随后又镇定下来了,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才能,更因为陆逊,他从陆逊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周瑜的影子。 虽然有些意外,但是关平并没有多想,他不断的下令士兵攻城,甚至于让关兴也亲自上阵,但是丁奉也不是吃素的,最好的一次也不过是攻上了城墙罢了。 强攻十余日,无一能成,关平接连改变战术,挖地道,咋降…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丁奉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就是不出城。 随着士兵死亡的急剧上升,就是关平部队也吃不消,不得已,关平只得每日派人叫骂,另一面向刘备秉报。 关平的战报不仅刘备看到了,庞统等人亦是知晓,在这阶段,庞统趁机劝解刘备退兵,但是刘备依然下定不了决心。 时间飞逝,转眼间数月过去,进入了盛夏,蜀汉三军耐不住酷暑,多有中暑者,而这个情况刘备有怎么会不知晓,于是召集众臣商议。 “近日军中多有中暑者,且数量呈欲烈之势,不知众位爱卿有何良策?”刘备略显沧桑的声音响起。 此言一出,众官一阵沉默,不多时,一个声音响起:“启奏陛下,此时刚刚进入盛夏,实在不是用并兵的良机,而且征战良久,三军具已疲乏,以臣之见,不如退兵,此乃上上之策。”众人看去,乃是镇北将军黄权。 听完黄权之言,刘备一阵皱眉,随即道:“公衡之言差矣!我军自战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士气正值高昂,若是贸然退兵岂不惹江东耻笑。卿言虽善,但不得时。” 黄权默默不语,但是其内心依旧感觉不妥,不过刘备心意已定他也不便再说什么,只是眼盯着庞统。而庞统只是轻微的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弄得黄权摸不着头脑。 黄权开了个头,底下是热闹了,有说退兵的有说继续进兵的,不过主张退兵的稍占多数,而庞统与关平这一文一武却是耳观鼻,鼻观心,仿佛漠然一般。 刘备多聪明,知道指望二人主动开口是不太可能,于是轻咳一声,道:“关平贤侄,你可有良策?” 关平心里一突,刘备这话问的很有巧妙性,经过刘备这一问,自己这半天沉默已经是支持刘备继续用兵,事实上关平也无法提议退兵,毕竟这一仗名义上是为了关羽报仇,苦笑一声:“一切全凭陛下定夺。” 刘备满意的点了点头,沉声道:“贤侄放心,朕自有定计。” 能站在这里的哪个不是玲珑剔透之人,纷纷暗叹刘备的高明。但是最后一句只有庞统听懂了,没等刘备点名,庞统率先出声:“启秉陛下,臣思索良久,并无万全之策,容臣数日,再仔细斟酌。”
“士元之言甚是,不过朕有一策或可解此之难。”刘备略显开怀的说道。 底下众臣对视一眼,齐声道:“还请陛下明示。” “我军之侧有一片密林,朕已派人打探,此地绵延七百余里,足够我七十万大军栖息,待过了酷暑,江东灭亡之期不远矣!” 刘备一席话说的淋漓尽致,旁人还在思考,但是关平与庞统二人却被吓得冷汗直流,齐声道:“不可!” 刘备能从一个白身成就今日的霸业,就是因为他能虚心接受任何对他有利的建议,就是称帝之后也不例外,疑问:“有何不妥之处?” 关平自然不用说,而庞统则是靠着其无比敏锐的头脑刹那间便分析出了其中的利弊。 此时的关平相当的震惊,果然是智者所见略同,而庞统的震惊亦是不下于关平。 听到刘备提问,庞统当仁不让的回答:“若是大军连绵,又在树林之间,万一对方用火攻,那我等只有落败而回的份。还请陛下三思啊!” 刘备乃是征战一生的宿将,也明白了其中的厉害,但是内心还抱着一丝幻想:“想那陆逊一介儒生,应该不会想到这点吧!” “陛下,军国大事岂能儿戏,稍有差迟便是万劫不复之地,望陛下明断。”黄权生平正直,直言不讳的说道。 黄权之言使得刘备略显尬尴,但是随即温怒的声音响起:“难道就没有一人能为朕分忧吗?” “启禀陛下,臣有一个建议。”众人望声音看去,竟然是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