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让有种的人先富起来
半个月前,江阴典史阎应元被锦衣卫请到了南京,这位阎应元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典史,不知道缘何皇上要召见自己,只能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宫面君。 阎应元大礼参拜完毕,崇祯一看这相当于后世县公安局长的阎应元,四十左右年纪,面色红润,一脸络腮胡子,隐然有一股精明强悍之气。这个历史上曾经领导江阴城军民坚守江阴83天的著名人物,被自己请来还不知所为何事呢! “阎爱卿,朕请你进宫,是想委托你办一件事。不过这事阎爱卿以前可没有干过,不知道阎爱卿能不能为朕分忧?” 阎应元心想我就是以前干过典史,更高的官的确是没有干过,不过所有的人不都是一路升官上来的嘛!难道说没有干过更高的官儿就说自己不能干吗! 阎应元心想皇上不知道要给自己升个什么官儿,是不是连升三级那种,怕吓着自己。阎应元一向自视甚高,哪怕连升六级自己也能胜任愉快。当下回答道: “承蒙皇上恩典,只须皇上发话,微臣自是尽一己所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是不知道皇上要微臣如何做。” 崇祯笑笑说:“阎爱卿放心,这个事只要阎爱卿用心去做,并不是什么难事。做好这件事之后,朕还有更要紧的事交给你去做。不过此事务必做好,不容有失。”随即看了看王承恩,说道:“这样吧,王公公先跟你说说这事。” 王承恩连忙接过话来,说道:“阎大人,是这样的,皇上在南下途中,路遇一位世外高人,言及江西某地有一个特大的铜矿,而且此矿还伴生金银,皇上已经派人去看了风水,都说此事不虚。因此皇上想派一个能干的吏员,负责开矿,因阎大人在江阴任内平定盐盗,保境安民,政绩突出,故此皇上特意从江阴将阎大人请来,就是为的此事。此事阎大人虽然不熟悉,但是其实不难。有关开矿的技术工匠,在下已经物色好。至于江西矿区,皇上已经差人买下所有地盘。阎大人可愿为皇上办理此事?” 阎应元不是糊涂之人,其理解沟通协调能力更非常人可比,否则陡然间要领导江阴几十万军民抗清,哪能那么指挥顺畅!看来皇上要自己来主持开一个铜矿,这个矿中还有金矿银矿伴生其间,这么说一定是一个非同一般的矿藏,换一句话来说,自己所要担负的使命也非同一般,阎应元向来是一个喜欢挑战性工作的干部,当下答道: “微臣多谢皇上的信任,敢不从命。微臣一定尽力而为,以报答皇上浩恩!” 王承恩见阎应元直承其事,并无推辞,心下夸赞,继续说道: “皇上此次开矿,不欲效法盐铁专卖制度。皇恩浩荡,此次采用的是合伙开矿的办法,皇上矿山地皮占股六成,其他合伙人占股四成,皇上花了十二万两银子买下了矿山,其他的合伙人只要凑齐八万两银子,就可以开矿了。这个八万两银子,郑芝龙出四万两银子,本来郑芝龙意欲出齐其他四成全部八万两银子,但是皇上考虑让更多的人利益均沾。因此,其他四万两银子,皇上有意让你在江阴筹集,入股占份子的人一年以内回本绝无问题,机会难得,在下想他们必然乐意。阎大人以为如何?” 阎应元以为让他筹集银子是有意考验,盘算了一下,依自己在江阴的影响力,就是筹集个十万两银子也不在话下,何况这一次还有皇上的金字招牌,又有一个宝贝似的铜矿摆在那里(要是皇上所说不假的话,嗯,皇上金口玉牙,当然不会假!)。当下答道: “给微臣五天时间,微臣一定将银子筹好。” 崇祯一听大喜,欣然说道: “阎爱卿,朕此次并不给你封什么官。朕给这个铜矿取了个名字,叫做孔雀山铜矿股份有限公司,朕作为这个公司的大股东任命你作为经理,年薪一千两银子。爱卿好生办事,朕日后还有大用。至于如何合伙,如何分红,王公公那里拟了章程,你拿去一看就明白了。朕许你便宜行事,朕不干预。不过有关开矿的技术问题,你要多听听王公公的,此外就是账目一定要清楚,这一点王公公也会与你细说。大的方面王公公代朕做主,具体事务阎爱卿可便宜行事。阎爱卿这就和王公公一起办理此事,务必加快速度,不得有失。” “微臣遵旨!” 阎应元打着皇上的招牌,一天就在江阴筹集了四万两股银,筹满之后还有陆续要来参股者,阎应元只好婉言回绝。要知道“崇祯北京脱险记”已经在民间传为奇谈,有说腾云驾雾的,有说天兵护体的,不一而足。在王承恩的有意无意传播中,在崇祯徒弟崇拜的神话下,加上锦衣卫温铁诚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崇祯脱险的故事编辑成了不同的神话版本。不过对于击毙大顺军追兵,这些不同的版本都不约而同地将击毙的对象换成了其他的倒霉蛋——土匪、鞑子、倭寇。于是民间传说崇祯成了神仙一样的人物。听说开矿是基于崇祯得自世外高人的指示,人们自然就联想到这是神的指示。于是江阴的有钱人深信不疑,趋之若鹜。 阎应元家中门庭若市,最后不得不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带着六百弟子第二天就赶赴南京。到了南京,会合王承恩和一介工匠,又立即乘船赶赴江西。 江西总督袁继咸早已接了崇祯密旨,安排部属一千人马陪同送至上饶德兴,一行人在孔雀山下扎下营帐,王承恩兼职要干的事儿实在太多,等不及探矿,只是把后世露天铜矿的矿层深度大致说了说,具体位置反正也说不准,那就只好沿着孔雀山四周多挖洞,深挖洞,到处撒网,总能捞上点什么!嗯,就是这意思!王承恩第二天就匆匆离开了。自第二日起,大队人马就开始四处开洞,大肆挖掘,此行带了不少火药,因此在探矿的时候,为了尽快探明矿藏,其一是不惜人力,其二便是不惜动用火药。方圆几十里打起洞来,把一个好好的地方挖得到处是洞,到处是渣。到了第四天,就有四个洞口发现铜矿。德兴铜矿矿藏很浅,后世机械化露天开采,这个时代虽然没有条件露天开采,但是多挖一些个深度十几米几十米的坑洞,那还不是什么难事。阎应元充分发挥了他的组织协调水平,指挥了这次声势浩大的孔雀山探矿大会战,参加会战的有按劳取酬的大明将士,有600紧跟阎应元的公司首批员工,还有附近蜂拥而至的民工,当然也离不开工匠们的指导,这个特大型铜矿就这样被一帮兵哥小弟以及临时工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本次挖坑大会战的一千名官兵日后成为大明朝一支过硬的工兵队伍,被誉为“金刚钻工兵团”。 当孔雀山铜矿的矿石样品送到南京的时候,王承恩把矿样送到工部,这种斑铜矿石的含铜量到了二成五,100斤矿石冶炼出来了25斤粗铜。 王承恩将冶炼的铜钿送到宫中时,崇祯看了货真价实的铜钿后犹自仿佛,这速度也太快了吧!阎应元到孔雀山下不过四天,就通过挖坑探出了铜矿的位置,这挖了多少坑多少洞啊!当王承恩禀报说动员了一万八千人,六十个人负责挖一个洞,日夜不停,总共挖了三百个洞,火药用了三千斤,光请人挖洞的钱就花出去三千六百两银子时,崇祯不禁有点佩服这个阎应元的魄力了。 崇祯年的铜钱粗制滥造,钱薄重量轻,含铜量不到六成,含铅太高,所以一是发黑,二是极易破碎,难怪市面上5500文铜钱才能换到一两银子。按照正常年份一两银子兑换700-800文铜钱,若按照一文铜钱8克,即使全铜铸造,6.4公斤铜可以铸造800文铜钱,而铜价是铜钱价值的四成,也就是说6.4公斤铜价值为320文铜钱,即四钱银子,一公斤铜的价格约为六分银子,按照一两银子折合后世人民币700元,则铜价为每公斤43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倒是相差不大。这个孔雀山铜矿矿藏极浅,最浅处也就十米,开采成本极低,所以开矿利润极大,达到了五倍以上的暴利,或者说毛利率可以达到惊人的80%。孔雀山铜矿一天开采100吨精铜矿是小菜一碟,按日产粗铜24吨计算,一天收入一千五百两银子,税前利润为一千二百两银子,如果收取10%的矿税的话,净利润也有一千零五十两,一年下来稳赚三十六万两银子。二十万本金,年收益率达到了惊人的180%,这还不算伴生的金银,要是算上金银产量,净利润绝对超过五十万两银子。听王承恩把账一算,崇祯和王承恩一击掌,然后双双大笑起来。 太监们就见皇上和王公公看了一块铜钿之后,嘀嘀咕咕了半天,末了君臣俩右手击掌,大笑出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高兴事儿,心说这不过是一块铜钿而已,皇上却好像看到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一样。
君臣两人还真就是仿佛看到了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不,这远不是金银财宝那么简单!这是君臣二人费了海量脑细胞才斟酌出的一套系统计划,这一整套计划环环相扣,既叫“先富示范工程”,也叫“民间资本激活工程”,还叫“国力动员模范工程”。 两个人来自后世,当然知道有钱才是硬道理,当然也有另外一个更文明的说法——发展才是硬道理。此外,两人分析了明末的国家动员力,分析之后那个郁闷啊,真是别提了!你说光北京就能追赃助饷追出七千万两银子,江南更富,财主们的地窖里埋了大把的银子,就是宁肯埋着不肯拿出来投资,宁愿日后白送给清兵。大明朝当时绝对是世界工厂兼世界工业技术发源地,贸易顺差的结果是让世界上的银子全部哗哗哗流入大明,以至西方殖民者把美洲的银矿挖到几乎枯竭还是填不上贸易逆差。西方这一阵正在大打“三十年战争”,谁他妈的还买大明朝的瓷器丝绸这些奢侈品!尤其是1630年到1648年全欧洲混战一团,更是打成了一锅粥,军费都捉衿见肘,哪还有心思进口大明产品享受高档消费。该着崇祯倒霉!一上台就碰上了出口萎缩,江南经济大受影响,江浙的良田土地都用来养蚕种棉了,结果谁也不知道西方把美洲的银矿挖没了,又把剩下的银子烧到了打仗上,所以该来的订单没有来,产品积压,可田地不产粮,大明朝这些年的天灾可没有断过,种棉种桑通通亏本,而米价天天上涨,财主们的日子开始进入“入不敷出”阶段。这些财主们的日子其实还是很好过,这帮家伙地窖里的银子堆积如山,只是赚惯了银子,现在亏本经营,谁敢象以往那样大把花银子!可以这么说,大明朝的银子越来越集中在一大批商人手中,有些商人平时里挂着其他名目,比如各级官员莫不介入工商,差别只是直接或者间接而已,缙绅宗族势力也是工商业的主力参与者。可是这些人掌握的巨额财富却不能有效地通过动员转换成战争资源。大明朝以至少两亿的人力资源,是满清人力资源的二百倍,大明朝天下的财富,按照杜车别的说法,明朝12亿亩土地,除去辽东3亿亩,算9亿亩,每亩平均产粮426斤,总产3800多亿斤,农业产值就是6—12亿两白银,产值是满清的二百倍不止,可是国家的动员力不及满清的百分之一。满清甚至都能把大明朝的资源利用上,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想一想当1740年腓特烈大帝继承王位的时候,就继承了当时属于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其兵力已接近8万人,这对于一个只有250万人口,年收入约100万英镑的国家来说真是匪夷所思。到了1786年,腓特烈大帝的常备军达到了20万,人口刚好是500万。普鲁士国家年收入的80%都花费在军队上。比较一下一个国家的动员力,大明朝和人家腓特烈大帝相比,简直要羞愧至死。 围绕到底是依靠谁的问题,两人议来议去发现农民暂时是不能依靠的对象,农民的潜力固然巨大,可破坏力更大!你总不能先去发表马克思主义,然后再来一场启蒙运动,再然后成立无产阶级政党吧!那得花多少年!一个世纪不知道够不够。所以最后认定的依靠力量就是士族缙绅工商阶层,这个阶层可称之为大明朝的基层柱石。陆象言有所谓“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就是指各地士族缙绅工商阶层在当地长期不变的影响力,其号召力绝对超过朝廷任命的官员。 这就是为什么阎应元能够指挥江阴军民坚守江阴83天才破城的原因,简单而言就是因为士族缙绅工商阶层的基层动员力。而史可法守扬州才两天就破了城,指挥固然差劲,不能有效动员基层却是失败之主因。 所以,阎应元被选中做了崇祯皇家公司的第一任经理。崇祯和王承恩敬重江阴的士族缙绅工商阶层有种,便把最暴利的投资机会送给了这些有种的爷们。 当然,皇帝的目的远不止此,这一招不过抛砖引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