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天宋武功在线阅读 - 第十二章 席间会议、朝议迁都

第十二章 席间会议、朝议迁都

    多谢染兮遥和谜独白的打赏~

    九月二十日黄昏,迎銮军演已经结束,而唐国使臣见了赵德昭之后也坐船回了江宁府。

    赵德昭结束一天的日程,回到了迎銮镇上的驿站准备歇息,而他今天从宋军水军cao演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而且这些战船只能在江河中航行,却未必能够经受住海浪的拍打,若要出海则要制作更大、更抗风浪、稳固性强的海船,而他的目标是大海、是星辰。

    赵德昭自信泱泱华夏的造船技术一定是无敌的,据史料记载早在远古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初步发展,在秦汉时期造船业出现第一个高峰,而著名的徐福东渡出海扶桑就是靠着大规模的船队横行海洋之上。

    而汉朝时期,楼船成为水战的工具,舰队之中,完备这各种作战船只:先登”在舰队最前列的冲锋船;”蒙冲”冲击敌船的狭长战船;”赤马”快船;”槛”上下都用双层板的重武装船。

    三国时期,东吴造船业发达。据史料记载,东吴所造之战船,规模最大的为上下五层,一次性能够容纳三千名战士。

    魏晋南北朝之南朝时期,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一千吨的大船。欲提高航行速度,则齐国祖冲之造船,此船即为装有桨轮的船舶,名曰”车船”,而当时日行百余里。

    ”车船”之原理,即利用人力以脚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之前进。虽无风帆之便利,可也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为后来船舶动力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造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之后之时期为造船业的第二个高峰时期

    隋朝甚至建造了特大型龙舟,它采用榫接结合铁钉钉联之方法。及唐朝,内河船中,长二十余丈,载人六七百者已屡见不鲜。某些船上居然能开圃种花种菜,仅水手就达数百人之多,舟船之大让人匪夷所思。

    及赵德昭所处时代,朝廷出使朝鲜之”神舟”,其载重量竟达一千五百吨以上。有的大海船载重数万石,舵长达三至五丈。

    船体两侧下削,由龙骨贯串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约为十比一,船底呈v字形,也便于行驶。

    而现在这些造船之人多数在江南唐国、吴越国等地,他现在只能慢慢寻找造船的能工巧匠,突破前代的经验与技术。

    歇息过后,及了晚间,灯火煌煌,整个迎銮镇灯火通明。

    赵德昭将宋延渥、无庸子、赵信、万松五人邀请至席间,然后畅谈军务以及白天的cao演。

    “殿下,白天的cao演把唐国人吓得心惊胆颤,怕是再也不敢图谋淮南了”赵信对此颇为乐观,他认同水军cao演已经给唐国带来了震撼的效果。

    万松则摇头道:“唐国的实力我还是比较清楚的,虽然暂时不会北上,可江南地大物博,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还是能够对我大宋造成一定伤害,而唐国水军确实不差,纵横江海湖泊之中,天下第一,确实不可小觑,所以还是小心为妙。”

    “万兄弟,你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啊,今日你看唐国使臣冯延鲁与李璟之子看了之后,皆遁走了,这不是怕我大宋的水师,难道还是装出来的。”

    而赵德昭听了两人的话,则道:“赵信,此言差矣,江南这边我们大宋应该时刻防守住,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唐国的实力还是不弱的。虽说唐主李璟懦弱,但江宁府某些臣子和将领还是颇有能耐的。别的不说,如今驻守润州镇江的守将林仁肇,就必须加倍小心,当年在寿州,可是让世宗皇帝吃过大亏的,而此人战功赫赫,颇得人心,所以说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若是我大宋得此良将,则多了一份平天下的助力。”

    而宋延渥听了赵德昭一番话,对此也是赞同,他点头道:“殿下所言甚是,林仁肇此人不弱。臣这些年掌管水军,日夜cao练水军,欲渡过长江,攻打江宁府,其实也只是一个空架子,作出一番让唐国害怕的心思。我大宋水军虽然近些年来已经加紧训练水师,可还是跟江南的唐国之间相差许多,他们的船只能够纵横江海之中,而我大宋的则只能在江河之中行驶,唐国江海作战,已经历几十余年,若打起仗来,对我大宋不利啊。而臣听闻陛下在迎銮镇设立建安军,则是加强此地的防守,同时也是于此向唐国明示我大宋水军不惧怕唐国水军,如今则应该暗中加紧cao练,增加作战经验。“

    赵信在一旁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道:“殿下,是否需要大量造战船,训练水军呢”

    赵德昭回道:“增加战船以及水军数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我们哪里有这么多的会水的士兵,而且粮草供应也要不间断,其次数量多并不代表我们一定会赢。而我们现在则要加强训练,增加作战经验,改进作战方案,精益求精。”

    此刻无庸子道:“不知殿下如何想”

    赵德昭略微沉吟,道:“诸位,打战并不一定靠人多。而是谋略、当今天下,时南北各地,国家分裂并存。荆南高保勖据有江汉三州;周行逢占据湖南十四州;蜀国孟昶据有两川、汉中四十五州;岭南之地,汉刘鋹据有岭南六十州;唐国李璟据有江南十九州;吴越钱俶占据两浙十三州;晋阳,汉刘钧占据河东十二州。辽国控北方之地,掌燕云之州。天下大势,莫不如此。然我大宋在迎銮训练水军是必要的,但不能作为大宋水军的主力。”

    “为何”宋延渥道:“迎銮距离金陵很近,水军,可以进攻金陵。”

    赵德昭道:“进攻江南,水军作战很必要,但从迎銮出击是溯江而上,不利进攻。自古以来,进攻江南,都是居高临下,顺流而下。所以我大宋水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大江上游。比如蜀国或者荆襄,而且现在我看最好是荆襄一代。”

    “荆襄一代可荆襄是”宋延渥、赵信与万松脱口道,而无庸子则是淡淡一笑。

    赵德昭笑道:“宋将军你们三个,不必如此惊讶荆襄高家和周行逢虽然归顺我大宋,不过是依附我大宋的,难保有一日不会像李筠和李重进一样反叛,然他们不过是跳梁小丑,凭什么据有荆湖呢八月之时,从开封传回的消息称高保融已经病卒,大位传给他弟弟。所以高家的衰落是必然的。

    而当今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百姓思归,我大宋将来的大业是必定要一统天下的。而灭国之战,非易事,犹如秦之六国,三国鼎立,南北分裂以及当今之割据格局。德昭愚见,历史上王濬楼船下扬州,德昭认为我大宋则可效法于此,欲灭唐必先平荆湖,然后水师沿江而下,直取江南。”

    包括无庸子在内,在座的三位有勇有谋的将领都对赵德昭刮目相看。他们看向赵德昭的目光亦是不同,虽然只有十岁,但在战略上的眼光毒辣,策略清晰合理。而不是随波逐流,平定淮南便叫嚣着渡江南下。

    宋延渥道:“居高临下,顺江而攻没错,但迎銮可直接威胁唐国国都为何不从迎銮镇南下,直取江宁府”

    “宋将军,江宁府可取可是唐国疆域面积极大,从短时间内看,宋军或许能够渡过长江,攻打下江宁府。还有若唐国迁都了,我军即使占领江宁府,恐怕亡唐不是那么简单的,我听闻李璟在江淮大战之时,就已经在着手营建洪州,打算以此为都城,放弃江宁府,其实李璟的迁都不错,只是朝中大臣对此议论纷纷,他也只好暂时营造新都,不迁都罢了。而洪州,有湖口水师拱卫。

    若是我大宋兴起兵力,一下子南下,难保不会逼得李璟迁都。而湖口水师可沿着长江,从上游出发,发兵援助,届时我大宋水军在下游难保不会受到腹背受敌,好不容易攻取的江宁府则会弃之如履,弄不好水军也会损失惨重。

    再者,江南湖泊纵深、山丘林立,树木丛生,山林瘴气,阡陌横纵、不利于北方宋军的作战,而江南百姓众多。若唐国与宋军殊死作战,四下招兵买马,抽取兵丁,到时候宋唐之间必定是一场硬仗。而如今多国林立,谁能料到,两国作战之时,难保其他国家不趁虚而入,为上计,还是从上游攻打,占领地利,蚕食唐国疆域西部,逼得唐国往东边逃窜。”

    “殿下说得有理,臣明白了。”宋延渥答道。

    “殿下好谋略,臣等佩服。”无庸子等三人也赞叹道。

    赵德昭说完之后,天色已经很晚,然后让宋延渥回去,其余四人则是去驿站歇息。

    此刻,赵德昭起身,去往驿站外面透透气,而无庸子等人也跟随其后。驿站外面的天空之中,群星灿烂,月光温柔,清风拂过脸上,顿觉十分惬意。

    而此刻,一水之隔,繁花似锦的江宁府,同样的星光,可是同样的风吹在人脸上,透着一丝凉意。

    自从冯、李二人归朝之后,将宋军cao演一事禀告给唐主李璟之后,则李璟大惊,就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连忙召集朝臣议论军务。

    而此朝廷朝议,竟然是围绕“迁都”之事展开。

    “陛下,不可啊,宋军不过是场cao演,然观其宋军实力,是不可能一下冲破长江天堑,南下发兵的。”

    “你们这是要拿朕的命来赌吗,江宁府若是不再了,还何来的大唐啊今日宋军已经在迎銮镇施压了,朕当然明白他赵匡胤的想法,也知道江宁府的重要性。但是为了大唐社稷,我李璟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暂时丢弃祖宗之地,无奈之举啊。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迁都洪州,即日便准备。”

    其实迁都也并非李璟突发奇想,自从淮南丢掉的那一天,他就有这样的想法。江宁府位于唐国北部边缘,虽有大江天险,可终究要直面宋军的威胁。一条大江是不能绝对保证国都江宁府之安全,否则南朝陈国就不会灭亡。

    毕竟洪州在南方的腹地,远离宋军前线兵锋。而且不远处还有湖口整个要塞作为门户,强大的唐国水军就驻扎于此,相对来说很安全。是以李璟才会动了整个念头,迁都洪州。

    可是当他提出之后,臣子们的反应很激烈,几乎没有人一个人赞成迁都的提议。

    “陛下。宋军北有汉国、辽国、南有蜀国、唐国以及吴越国,若是他发兵南下,则辽国可以偷袭宋国北境,我估计开封也不会这么愚蠢啊毕竟迁都乃是大事,不可儿戏。您仓促间提出此事,任谁也不容易接受,此乃动摇国本之事,请陛下三思那。尤其是因为宋军的一场演习而迁都,这未免也儿戏了。再者,他们的家业都在金陵,都是多年积累起来的,难不成要因此折腾掉,然后改去洪州。是以,臣非常担心那。”

    反对的大臣其实并不愿意,他们更习惯,也更喜欢生活在富足繁华的江宁府城里,享受美好生活,而不是去洪州那种穷乡僻壤。

    是以当李璟提出迁都计划时,几乎没有人响应。

    其他朝臣担心的是洪州城池不及江宁府,并不适宜作为都城,怕是容纳不下太多人。毕竟都城迁过去之后,大量的官员、军队和商贾都随之云集,需要一下子安置这么多人,朝臣们很是头疼,所以说仓促间行事未免太让人费力了。

    再者,人一多,粮食消耗也就多了。江宁府周围修建有大粮仓,多年储存,十分方便。可洪州什么都没有,虽然有河道可以水运,但是绕行很远,很是折腾,花得代价甚大。洪州此地,相对偏僻,道路不行。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一想懦弱优柔的李璟却一改作风,态度极为坚决。当即以雷霆之势下诏:“迁都洪州,立即执行”

    而之后,李璟发现他的臣子杜着、薛良暗中投降宋国,过江投靠北国。而赵德昭见其之后,疾其不忠,斩着下蜀市,配良庐州牙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