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在线阅读 - (转载)三国人物散论之曹cao(五)

(转载)三国人物散论之曹cao(五)

    “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曹cao以属于“赘阉遗丑”,出身于大宦官家庭,最初并不是一个具有特殊号召力的人物。他所以能够跻身于以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并成为仅次于袁绍的重要人物;以后,在反董卓的战争中,又取得东郡地盘,继而获得兖州刺史这样的高位,所有这些,主要都是出于袁绍的大力支持。尽管曹cao与袁绍具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不可否认,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在当时的杰出人物中,袁绍具有强烈的政治野心,而曹cao也同样具有强烈的政治野心。《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袁)绍与公(曹cao)共起兵,绍问公日:‘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日:‘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日:‘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日:‘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袁绍毫不隐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意图,即占据河北地区,再以此为根据地,渡河而南,最后夺取天下,统一全国。袁绍不但如此策划,也是如此行动的。当他与董卓在京师洛阳决裂后,不投其他地区,而是直奔河北。在讨伐董卓的战争后不久,袁绍即兼并了“民人殷盛,兵粮优足”的冀州,实现了策划的第一步。同时,曹cao也拒绝董卓的羁绊,“变易姓名,间行东归”。他不在家乡沛国的谯县,而是投奔兖州的陈留,在那里“散家财,合义兵”,投入反董卓的战争。为什么曹cao不在沛国,而去陈留?按照当时惯例,大姓豪族总是凭借在乡里的声望和号召力以招集武装力量,在此以前,曹cao就曾“还沛国,募召合众”(《三国志#蜀志#刘备传》注引《英雄记》),在乡里募集过军队。这次一反惯例,说明曹cao与袁绍相同,也有自己的野心和策划,上引他与袁绍的对话,即是很好的证明。不过,曹cao不像袁绍那样毫不隐讳,没有将自己的策划宣示,仅对袁绍说了一番应付性的空话而已。“且可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这是兖州豪族代表人物鲍信在反董卓战争中向曹cao所作的建议(《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注引《魏书》)。这个建议所以得到曹cao赞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完全符合曹cao的野心,也完全符合曹cao的既定策划。曹cao不在沛国,而投奔在河南担任陈留太守的张邈,其原因就在这里。袁绍的策划是,经营河北,南争天下;与袁绍相反,曹cao则是“规大河以南”,等待时机。因此,袁绍与曹cao之间的和好关系,从而得以维持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

    在陈留,曹cao依靠张邈和当地豪族代表人物卫兹的助力,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不久,汴水一战,被董卓部将徐荣大败,卫兹战死,曹cao也为“流矢所中”,仅以身免。后来,曹cao又带同乡夏侯惇到扬州才募集了一支四千多人的精兵;但是,曹cao只有一个袁绍给他的行奋武将军的空头军衔,没有地盘,处境十分困难。这时,曹cao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袁绍的支持。

    出面大力支持曹cao的正是袁绍。谢承《后汉书》说:“袁绍以曹cao为东郡太守。刘公山(刘岱)为兖州,公山为黄巾所杀,乃以(曹)cao为兖州刺史。”(《文选》卷四四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袁绍不但将本属兖州刺史刘岱的东郡给予曹cao,并正式任命他为东郡太守。不久,袁绍又乘刘岱为黄巾军所杀的有利时机,又任命曹cao为兖州刺史。既取得兖州这样的地盘,又拥有精良的军队,从此,曹cao逐渐开展了他的“规大河以南”的既定策划。

    东汉末年,属于兖州的凡八个郡国: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包括今天山东省的西南部和河南省的东部,这是一个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州。“昔高祖(刘邦)保关中,光武(刘秀)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这是曹cao的主要谋士荀彧策划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他将曹cao所据有的兖州,看作是汉高祖和汉光武帝的关中、河内,这是夺取天下的根据地。苟彧更进一步申论了兖州的重要性,认为黄河、济水所流经的这一地区,“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属于“天下之要地”。荀彧这个意见是符合实际的,也符合曹cao的既定策划。因此,保卫兖州,对曹cao来说,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

    ————————————————————————————————

    曹cao保卫兖州的战争

    在军事上,兖州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曹cao既然能觉察到,其他的割据者有的也是觉察到的。这时,袁绍以河北的冀州为根据地,其主要对手公孙瓒则以幽州为根据地,彼此争夺河北地区,此外,他们也插手河南。早在曹cao据有兖州之前,袁绍、公孙瓒两人就各自企图夺取兖州。《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说:“是时(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刘)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刘岱从程昱计与公孙瓒绝)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这里所说的公孙瓒大为袁绍所破.指的是界桥之战,说明公孙瓒很早就曾派遣幽州骑兵驻扎兖州,企图伺机占据其地。袁绍不惜以妻子为人质,以支持曹cao,目的也是企图控制兖州。《后汉书#公孙瓒传》说:"(公孙)瓒乃自署其将帅为青、冀、兖三州刺史,又悉置郡县守令,与(袁)绍大战于界桥。”《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也说:"(公孙瓒)进军界桥,以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兖州,置诸郡县。”这也说明,界桥之战时,公孙瓒不仅企图消灭袁绍,占据冀、青两州,而且企图加兵刘岱,同时夺取兖州。因此,公孙瓒所任命的刺史,除冀、青两州,兖州刺史单经就是准备取代刘岱的。

    除公孙瓒外,南阳的割据者袁术也在窥伺兖州。袁术是袁绍的从弟,长期以来,两人处于敌对的地位。《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说:"(吕)布初入徐州,书与袁术,术报书曰:‘……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丘,为曹cao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破兖州,(袁)术复明目于遐迩,其功二也。”’同传注又引《典略》说:"(金)元休名尚,京兆人也。尚与同郡韦休甫、第五文休俱著名,号为‘三休’。尚,献帝初为兖州刺史,东之郡,而太祖(曹cao)已临兖州,(金)尚南依袁术。”这里,涉及了三个间题:第一,金尚为兖州刺史,是出于东汉政府的任命,还是袁术所派遣?第二,袁术为什么要“将(率领)金元休向兖州”,目的何在?第三,袁术“甫诣封丘,为曹cao逆所拒破,流离进走,几至灭亡”,是指的哪一次战争?这里需要作某些必要的探讨。对第一个问题,讨伐董卓的战争开始后,参加这次战争的关东州牧郡守,当然不再承认在凉州军事集团控制下的东汉政府(包括董卓所立的汉献帝在内);同样,凉州军事集团也不再承认这些牧守的合法职位。兖州刺史刘岱是参加反董卓战争的牧守之一,金尚在东汉政府任命下前赴兖州,代替刘岱为刺史,这是符合逻辑的。见于记载的,东汉政府还任命过壶寿为冀州牧。《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说:"(袁绍)斩(于)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因此,金尚只是在前赴兖州途中,为袁术所控制,而不是出于袁术的任命。如果说,这个问题可以如此理解,那末第二个间题就容易解决了。袁术得到金尚这张牌,当然要立即加以运用。这时,曹cao已在袁绍支持下占据兖州,袁术“将金元休向兖州”,是企图以武力支持金尚接任,打击袁绍、曹cao,并借以扩大自己的地盘。至于第三个问题,这里有必要多加说明。对东汉政府所任命的兖州刺史,曹cao当然不会承认,当袁术率军抵达陈留郡的封丘县时,即遭到迎头痛击,以致“流离进走,几至灭亡”。袁术在答吕布信中,回忆这次战争时,还心有余悸或心有余痛,可以看出失败的惨重。这次袁术、曹cao争夺兖州的封丘之战,是否还见于其他记载呢?应该说这是有的,只是后来为《三国志》作注者没有注意而已。记载这次封丘之战较为详细的,是《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初平四年),(袁)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转夫罗等佐之。(袁)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曹cao)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袁)术退保封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其次是《袁术传》:"(袁术)引军入陈留,太祖(曹cao)与(袁)绍合击,大破术军,术以余众奔九江。”这两条记载所叙述的是同一次战争。前条对战争的描述特别详细,突出袁术节节败退,逃奔到九江的狼狈情况;后条虽然较前条简略,但有一点却是前条所没有的,即这次战争所以取得胜利,是出于“太祖(曹cao)与(袁)绍合击”。由于前条系《武帝纪》,当时史官们为了突出曹cao的战绩,从而有意识的将袁绍“合击”这一事实加以隐讳,《三国志》所据的史源中,这种事例是较多的。如果以《英雄记》所载的袁术答吕布书,与《武帝纪》、《袁术传》对比,不难看出,所叙述的显然是同一次战争。从此,东汉政府所任命的那个兖州刺史金尚,也就依附袁术,最后为袁术所害。

    同时,兖州还遭到从北面来的公孙瓒的进攻。与袁绍、曹cao敌对的公孙瓒,界桥之战失败后,仍继续在窥伺兖州,并与袁术建立了联盟。因此,当袁术“将金元休向兖州”时,公孙瓒也派兵前来配合。《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袁术与(袁)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袁)绍。太祖(曹cao)与绍会击,皆破之。”紧接这条记载之后,即前引“(袁)术引军入陈留”一节,可见公孙瓒派兵前来,是与袁术进军陈留密切配合的。公孙瓒、袁术虽然相互配合,但也有各自的打算,即他们两人都企图占据兖州。袁术挟与俱来的,是东汉政府所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而公孙瓒所派遣的单经,则是他所任命的兖州刺史,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此外,还有两个问题,公孙瓒的根据地在河北幽州,为什么能够前来夺取兖州?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陶谦是当时的徐州牧,为什么能够接受公孙瓒的命令,率军前来?首先,据上引《武帝纪》,刘备部队屯驻在高唐,单经在平原,高唐、平原两地都是青州平原郡的属县。《三国志#蜀志#刘备传》说:"(公孙)瓒表(刘备)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说明青州平原一带是在公孙瓒的势力范围之内。袁绍在青州所能控制的仅是,“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注引《九州春秋》)。刘备本来屯驻高唐,单经则从幽州率军前来平原,因此,袁绍与公孙瓒的这次战争是在青州境内展开的。其次,陶谦是徐州牧,他的军队所屯驻的发干,是兖州东郡的属县,应该是从东面进入兖州的,攻击的对象是曹cao。至于陶谦为什么与公孙瓒联合,甚至接受公孙瓒的命令,这需要从两方面加以考察。《三国志#魏志#陶谦传》说:“陶谦字恭祖,丹阳人。少好学,为诸生,仕州郡,举茂才,除卢令,迁幽州刺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会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刺史,击黄巾,破走之。董卓之乱,州郡起兵,天子都长安,四方断绝,谦遣使间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傈阳侯。”在陶谦的经历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即是曾任过幽州刺史。公孙瓒是辽西令支人,辽西郡属于幽州;同时,公孙瓒从任辽西的门下书佐开始,一直到辽东属国长史,活动地区也都在幽州。这说明,他们之间,早在陶谦任幽州刺史时就建立了一定关系,可能还是较为密切的关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陶谦的根据地徐州在今长江以北和山东东南部,与兖州、青州接壤,处于曹cao、袁绍的威胁之下,而徐州又是当时的富庶地区,“百姓殷盛,谷米丰赡”(《三国志#魏志#陶谦传》),更一直为曹cao所觊(ji)觑。为了自保,属于曹cao、袁绍敌对势力的公孙瓒,从而成为陶谦所寻求的支援力量,这是很自然的。

    通过这次保卫兖州的战争,曹cao、袁绍击退了来自外部的袁术、公孙瓒、陶谦的进攻。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曹cao、袁绍之间的矛盾是次要的,所显示的是,为了抗击共同敌人,关系十分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