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灵异小说 - 最后一个渡鬼师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二章 关于冯清的报道

第八十二章 关于冯清的报道

    “对上了?什么对上了?”我疑惑的看着希楼,有些不解又有些期待,毕竟看她的神情,这个所谓的“对上了”是一个好消息。

    “你等等。”希楼翻了翻包,拿出手机,在手机屏幕上敲动了几下以后,把手机递给了我,却见界面上是一个新闻报道,报道的题目是《18岁书法天才抑郁自杀:过多的荣誉让压得他喘不过气?》

    标题的配图,正是冯清!

    我不禁吸了一口气,目光被接下来的文字报道所吸引。

    “刚满18岁的冯清,一边备战高考,一边在笔协参加各类活动。被著名书法家曾伟教授盛赞,“他的书法水平,许多练了四十多年的成名书法家都比不上”。24日凌晨,突然传来噩耗,冯清自杀身亡,这一天才少年的离去,让人唏嘘,本来前途光明,为何突然毫无征兆地自杀?他究竟是怎么了?

    2015年12月,17岁的冯清,以子润为名参加全国书法青年大赛获得一等奖,并受到知名书法家曾伟教授的称赞,一时间收到广泛关注。

    冯清曾在接受访谈时披露他书法之路的心路历程。在文章中,冯清自述出生在金陵的一个书画世家,母亲是安徽著名的画家,父亲则是江苏著名书法家,他幼儿园时,父母开始在书画界崭露头角,他也会跟着一起去。小学一年级至二年级,他开始被父母亲自教导书法。小学时他已经开始有模有样的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了。

    受到父母的影响,冯清在中学阶段开始使用子润这个化名向各种书画杂志投稿,并开始参加各类网络类型书法比赛。通过网络,他和微博上活跃的书法界的前辈交流探讨,也开始临摹其他名家的作品,渐渐糅合出自己的字体。

    “书法就是修心的过程,写书法让我心胸豁达,遇事冷静不骄不躁。”他曾这样说。

    我国著名书法家曾伟教授曾坦言,愿意等他上大学以后,为他出资做一次书法展览。谈到这部冯清的字,曾伟教授说:“风格虽还未定型,但是基础扎实,也有自己的感悟和灵魂。我国目前的书法家大多都是因为临摹而缺少自己的风格,但冯清不同,他的字,不仅基础扎实,也已经渐渐具有了名家风骨。”

    4月24日,深夜23时45分。金陵九龙湖小区,救护车的鸣笛打破寂静,随后传来一中年妇女的呼喊:“小清!小清!”两分钟后,呼喊转为撕心裂肺的哭喊。

    已在十二次国家性质书法比赛,七次省市级书法比赛中得奖,18岁的高三学生冯清,以自缢告别了黑夜和这个世界。半年前,他患上抑郁症。

    自缢当晚,冯清做好作业,吃了药,在桌上留下了他最后一幅字,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法不仅是冯清的兴趣爱好,更成为他安全的精神高地。

    在同班同学眼中,冯清身在重点班,成绩又不错,尤其是语文、历史成绩特别好,因而被称为“冯老师”。

    连语文老师,也称他为“冯老师”。同学说,冯清唤自己的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为“哥哥”“jiejie”。在有关国学、秦晋唐宋课上,“哥哥”“jiejie”常让冯清上台,但冯清的引用讲得太深奥,能听懂的同学并不多。

    “很多人起初都不喜欢他,因为他名气太大,学校荣誉总有他。”冯清的初中和高中同学接受采访时说:“但和他接触过的,都会成为他的朋友,因为他的脾气实在太好了。”

    冯清常环顾全班感叹:“国学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但不是用来考试的。”

    “曲高和寡。”在学校信息中心刘主任看来,冯清的学识,远超过同龄人,因而朋友虽多,却都是抱着仰慕情绪,交心的没有几个,而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的就是孤独。

    半年前,冯清患上抑郁症。父母带着他前往鼓楼医院看过,并开了药,一直在服用。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得知此事后,告诉本报记者:“天才往往高处不胜寒,天才的天赋往往展现在远超同龄人的智慧而非心智,他承受了太多的荣誉,荣誉会迫使他成就更高的荣誉,而他感觉累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却没有一个说话的人,所以他的陨落,是一个意外的意料之中。”

    这个观点,也有人承反对意见,大多数冯清的同学表示,冯清的性格比任何人都豁达,他还经常开导一些班上因为月考发挥失常而难过的同学,完全没有抑郁症的任何症状。

    对于这位天才的自缢,我们是该反思教育,还是该反思书画界的现状?欢迎来到本报微博进行话题讨论……”

    “呼。”看完这篇报道,我长长的呼了一口气,然后对一旁的希楼说道:“这个报道,和冯清说的很多地方都不符。”

    希楼耸了耸肩:“很正常。”

    “所以,你帮我安排一个合理的身份。”我点头说道:“我想见见他的养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