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血沃轩辕在线阅读 - 第三部大地风云 三百十六 国债

第三部大地风云 三百十六 国债

    景平帝兴奋的话语,却让神采飞扬的朱斌,面色有些暗淡下来。因为,没有人比自己心里清楚,迟早自己将离开这位皇帝!

    景平帝必然会成为一名英明的君主,而一位英主身边是不需要一个权利大得漫无边际的大臣,偏偏自己却正好是这样的大臣。

    “叔父,你怎么了?”景平帝也注意到了朱斌表情的变化,关切地问道。

    “陛下。”朱斌定了下神,尽量用听起来不经意的口气说道:“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离开了你,你会怎么样?”

    景平帝愣了下:“离开我?叔父为什么要离开我?”

    “因为,你会长大……”朱斌微笑着说道。

    景平帝有些茫然,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无法理解自己长大和叔父的离开有什么关系:“叔父,我不许你离开我,我要和叔父永远在一起!”

    他不懂,可是席上的陶慕晴却懂了。自己的丈夫,在恢复了大明江山之后,正在为自己安排着退路。他不愿意看到在小皇帝成人后,出现君臣争权,最终不惜兵刃相见的场面。因为这样的场面,自己的丈夫已经经历过了一次……

    从皇宫回到王府,朱斌只把陶慕晴单独叫到了书房,开门见山地就道:“你们来了正好,我心中正谋划着一些事情。急需你们地帮忙!”

    原本以为丈夫把自己单独叫来,会先说上几句亲热的话,谁想到朱斌却如此的直白要自己出力。陶慕晴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但身为王妃,很多事情都无法像普通人那样去做。

    “目前朝廷最急需的就是银子,当然。上次我让人秘密启动到江南的那批财物,还够使用上一阵子的,但仅靠江南一省来支持朝廷运作,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我准备向民间借款。”朱斌显然并没有注意到夫人表情上地变化,自顾自说了下去:

    “朝廷向民间借款?”陶慕晴的注意力很快被转移到了丈夫的话中:“我大明多年灾荒。战乱不断,百姓赤贫,你让他们上哪里有钱借给朝廷?”

    “这个我考虑过了。”朱斌很快地说道:“这笔借款称其为国债,并且是有利息的。分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第一批国债预计在一个月后发行,主要发行的人群暂时定为朝廷官员和军队将士。所采取地形式,是将理应发放给他们的薪俸的其中一小部分。以国债发放。其官员品级越高,国债所占的比例也就越大……”

    陶慕晴还是显得有些犹豫:“这样势必让他们心中造成不满。我听说你才大幅度提升了官员的薪俸,要以高薪养廉,现在突然以国债充当薪俸,他们只会说你言而无信,之前所做的努力也便会化为乌有……”

    “所以才需要你地帮忙。”朱斌拉着陶慕晴的手坐了下来:“你在京师曾经呆了七年,又是先帝亲封的公主,那些官员将军们的家眷大多与你相熟。你可趁着这次回京。多与她们走动,游说国债的好处。让她们在自己的丈夫面前多吹吹枕头风。想来有了这些枕头风的话,我所面临的压力便会小了许多……”

    陶慕晴笑了起来:“原来你是想要我去骗人……”

    “不是骗人,不是骗人。”朱斌也笑了:“国债当真是有好处地。不瞒你说,我也准备买上一大笔银子,好好的发个财……”

    “这倒不是问题。我还可以动员她们用自己地私房钱购买。只是军队那你怎么处理?”陶慕晴提醒他道:“军队是你恢复大明江山的根本,也是整个大明的根本。什么地方都可以乱。唯独只有军队不能乱啊。”

    朱斌点了点头:“将军们我相信,他们都是跟随我的老部下了,就算心中有疑问,也会以大局为重的。至于士兵们……我相信我地士兵,相信他们对于朝廷地忠诚……其实只要顶过了第一年的时间,当他们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一定会乐意接受地……”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发行国债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这是件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事情,尚不会出什么问题,而随后他准备展开的雷霆手腕,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考验!

    只要景平帝真正长大了,成熟了,懂得如何去治理天下了,那么也便是自己离开的时候了,可是在离开之前,他要交给景平帝一个强大的帝国。

    他还要把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疆土的思想,牢牢地安置到每一个大明子民的脑海之中。让我汉人千年来思想、礼教,彻底地翻个个。让大明成为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在几百,几千年后,依然如不可战胜的雄师一般傲立在世界的中心。而不是一些人嘴里的“睡狮”。

    见丈夫的神态有些异样,陶慕晴想起了与陛下一起进膳时候朱斌说的话,问道:“你说你早晚会离开陛下,难道,你准备在陛下成人后,离开咱们的大明吗?”

    “还是你了解我。”朱斌微微笑道:“明君和权臣是永远不能共同存在的,我曾经和人说过,武英王和崇祯帝的事情,绝不能再上演一次。我的责任,便是为大明不断地去开拓疆土,让我大汉的战旗插到海外。只是到时候,要累你们和我一起受苦了……”

    “同甘共苦,这本就是夫妻应该做的。”陶慕晴也同样微笑着说道:“无论你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跟到哪里。只是有一点,你的那些部下都愿意和你一起走吗?即使是他们愿意和你一起走。可他们地家眷愿意一起走吗?”

    朱斌愣了下,终究还是女人心细些,这点他倒没有考虑过。他的部下,和他们的家眷,生在大明,长在大明。去海外开拓疆土,谁有不知道将会面临着什么样未知的危险和苦难,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死在异国他乡,未必人人便和自己一样如此坚定了。看来,这思想工作从现在便应该开始做起了。

    “无论愿意或者不愿意。都必须这么做。”朱斌忽然说道:“你知道吗,在大海的另一头,有一个国家叫英国,他们在我大明还陷入内战的时候,早就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在这点上,我们已经落后。如果再不尽早地对大明地政治、经济体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迟早我们的国门都会被巨舰大炮轰开,到那个时候我们才会变成亡国奴……”

    陶慕晴听的有些茫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些词她闻所未闻,但她却信任自己的丈夫,她相信既然丈夫那么说了,那就一定是对地。

    朱斌见妻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笑了下。其实要想把这个道理讲清,让大明人人都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朝代出一个英明伟大的君主并不难,但昏聩无能的君王却更多。辛苦打下的江山,很容易在几代,甚至一代皇帝手中被摧毁,然后中国就又会重新陷入战火。这样只会使自己的国力一步一步被削弱……

    当然。这样地事情无法着急,否则只会引起巨变。在朱斌的构思中。将会循序渐进的,将大明的皇帝独裁制,一步步地向民主制过渡。同样的,这也将会让自己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会有让自己身败名裂的可能。

    变法,革命性的变法,必然要承受地巨痛。但只要能够成功了,就如分娩时候的疼痛过去,一个崭新地生命就会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对了,有个事得和你商量下。”陶慕晴忽然说道:“平儿和陶海呆了那么多年,为咱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可却始终没有个名分。平儿虽说无怨无悔,可咱们这些外人看在眼里,都觉得有些不平。你能不能让陛下下个圣旨,让陶海和平

    朱斌一愣之下,接着大笑起来:“下圣旨让两人成婚?这可真是我大明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好,咱不能让好人受委屈,明日罢朝之后,我就和陛下说这事。”

    见丈夫答应得如此爽气,陶慕晴心中高兴:“还有,你的宝贝女儿可也得好好管教管教了。一个女孩子家,整日里骑马射箭地,成个什么样子?这样将来哪家后生敢要了她?”

    “不,不,夫人,这点我倒不敢苟同了。”朱斌连连摆手说道:“谁说女孩子家便不能骑马射箭了?咱朱家要能出个和秦良玉一般地女将军,那可真正是我求之不得的……”

    陶慕晴连连摇头叹气,这位武英王什么都好,可就是太宠爱女儿。连当年崇祯帝赐给他们夫妻地一对宝剑,居然都送给了朱兰慧,一个女孩子家的舞刀弄剑的成何体统!万一将来嫁不出去了,到时候非得后悔死他不可

    正说着,王府的院子里忽然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刀剑碰撞之声。朱斌夫妻急忙走出,面前的景象却让他们目瞪口呆。原来,却是朱兰慧,和长平公主两人正在那练武……

    天知道长平公主是什么时候来的,不过这两个女孩子进退间倒颇有章法。长平公主勇猛,朱兰慧灵巧。战了一会,朱兰慧看准了空子,一下打掉了长平公主手中的宝剑。接着发出一声欢呼,好像打赢了一场胜仗一般。

    “放肆,怎么敢对公主如此无礼。”生怕伤到长平公主,朱斌赶紧出言阻止,走到长平公主面前,看着无事这才放下心来。

    “武英王不必生气,我和兰慧妹子在江南的时候便天天比武。”长平公主却根本就不在乎,只是说了这话后显得有些沮丧:“可兰慧妹子总是能赢我,哎,我就说宫里原先的那些人从来不拿真本事教我……”

    “不是他们不拿真本事教你,而是他们不敢。”朱斌笑道:“公主的身份何等尊贵,万一在教习的时候一个失手,谁能承担得起这责任?因此那些教习公主的人,往往都是抱着应付,让公主觉得开心就行的心态。小井儿就不一样了,早先她跟着她母亲住在京城就到处乱疯,等回了江南,更是整日混在我的军营之中……”

    说到这,他一下停顿了下来,这两个女孩子的不同身世背景,倒让他想起了一个问题,大明初定,那些大臣将领的子女教育问题如何安置倒是必须考虑的。

    他们都是功臣的后代,从一生下来就处在锦衣玉食的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势必会因为觉得自己出身尊贵而产生优越感,但这却是最可怕的。一代人辛苦打下的江山,很可能会因为下一代的不屑而一步步走向衰弱。

    毕竟,像当年“天字第一营”中“四大公子”那样出污泥而不染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要处理这事却又有些为难的地方。部下们跟着自己,出生入死,打下了这片江山,谁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享福?难道要强迫他们每个人的思想都如同自己一般才行?

    既要安排后功臣后代的问题,又要不伤了功臣们的心,朱斌想起就已觉得头疼万分……

    “爹,什么时候带我们去真正的战场看看?”朱兰慧拉着长平公主的手,冲到朱斌面前兴冲冲地问道。

    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就见门外一军士进来,大声道:“报王爷,我大明水师援军已经抵达台湾,对郑家水师形成合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