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仙侠小说 - 聊斋世界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 郡试(下)

第十八章 郡试(下)

    李睿在桌前坐好,把考卷拿出来,大致浏览一番后,心情不禁就放松了下来。

    郡试考三天,每一天考一卷,分为上、中、下三卷,第一天考的上卷最简单,考察的是考生四书五经的,默写和释义。就是从四书五经中抽出一段话来,然后空出一段让考生填空,或是让考生翻译解释。按照李睿的理解就是现代的填空题和句子翻译。

    看完试卷后,让李睿高兴的是所有题目都是他熟悉、掌握的,没有特别生僻和难解的。

    其实就是普通考生,只要对四书五经和注解,背熟、精通后完全就可以答上来。只是题量太多,十张张考卷,虽然是填空和释义差不多也要写上万字。

    这上万字还要尽量做到一个不差,这是用毛笔答题,可不像现代一样,写错后可以用改正液抹了,重新再写。

    在这写错字了只能画叉勾掉,然后再写上正确的字,这样一来卷面就变得不整洁,考官判卷时对你的评价就会降低一等。

    因此想不写差,就要字字斟酌,速度自然就快不起来。不过即使这样每次考试都还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考生会写错。

    毕竟这郡试关系着个人命运和前途,哪个考生能不紧张。

    因为只要中了就是秀才,就是官身,以后即使不中举,也是有机会做官的,这比李睿前世的高考还要重要的多。

    何况就是前世那些,经历过半年两大考,一月一小考的高中生在高考时,还有不少紧张过度晕场的,何况古代这些十年如一日寒窗苦读,很少经历考试的书生了。

    要是考过多次,有经验的考生还要好一些,那些第一次参加郡试的考生大都战战兢兢,十分的紧张。

    这一紧张就往往控制不住手脚,手一哆嗦就写错了。而一写错,评价就会下降一等,这时再不是那种文采特别出色的,就注定要落榜了。

    据说每一次郡试都有不少考少,一紧张写错字,知道自己这一科没有考中的希望后,大哭大闹,或是发狂的,这时考官为了不让他们影响别的考生考试,只有让兵丁把他们架出考场了。

    不过李睿连生死的大恐怖都经过了,况且他知道凭自己的命格,只要自己不出错,这一科十之八九就能考中,到一点都不紧张。往往是把题目反复阅读三遍以上,答案在心中又反复斟酌后,才不慌不忙的下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

    他上一世就练过书法,再结合这具身体的记忆,因此字写的圆润、有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古代科考,写一手好字也是非常重要的,字写的好了,不但考官一看就会有一个好印象,更是给考卷评级时的一个重要标准。

    李睿每写完一张试卷后,都会把其放到桌子的空旷处,好自然风干,以防湿墨叠压,污染了卷面。这样他不知不觉中就沉浸在了答题当中连饥渴都忘记了。

    等李睿把最后一张试卷,也答完放好后,长出了一口气,活动了一下,因为长时间不动,而酸疼的手脚时,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已经黑了。再看别的考间中,大都都亮起了灯光,李睿知道他们,应该还大都没有答完,看来他在这批考生中应该算答得较快的。再把十张试卷全部都检查一遍,确定没有错处后,才放心的收了起来。

    然后拿出放着吃食的篮子,答了一天的卷子李睿现在也是饿坏了,也不在意食物是凉的,就着茶水把三个馒头和两个鸡蛋都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

    吃饱喝足李睿感到自己很是疲乏和,想到明天还有更重要的考试,就躺到榻上,平复心情然后在然而然中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辰时刚过,就有小吏过来把门打开,带来了新的考卷和篮子,并把原来的试卷封好带走。

    等小吏锁门离开后,李睿打开中卷一看是默写原文。

    默写原文,就是围绕经书的内容和注释,出一道问答题,让后让考生把相对应的经书原文默写出来,这纯粹考察的是考生对四书五经的背诵和记忆。

    这中卷看起来,只要把四书五经都背诵下来就可以答上,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却是要比上卷难的多。

    四书五经加起来一共差不多十万字,要一字不差的全部背下来,除了过目成诵的天才,普通人又有多少能做到的?何况不是光背诵下来就行的,还要把经义理解透彻。

    否则就是给你一段解释、注解,没有前后文对照,你又怎么能都反应过来是考的哪段话呢?那些夹带舞弊的考生,其实就是想带着经文纸条进来,来应付中卷的。

    李睿也是先把试卷内容浏览一遍后,发现自己都可以默写出来后,才送了一口气,然后才开始安心答卷。

    这次只有五张试卷了,需要默写的经文字数也不过是两三千字,只要是写的出来,花的时间反倒是比上一卷时少了许多,到下午的时候李睿就都答完了。

    再一天过去后,就到了第三天,下卷的试卷发了下来,这次考的是策论,也就是做文章了。

    策论就是考官从四书五经中随便抽出一段话,根据这段话再出一个题目,题目一般都跟实施或是政治有关,要求考生根据这两个条件做出一片文章,来阐述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当然做文章过程中少不了引经据典,作为论据。

    这策论是三卷中最难得一卷,也是最重要的一卷。李睿把经文原文和题目反复看了四五遍,然后在心中又好好思索和揣摩了一番后,这才提起笔来开始做文。

    李睿这一边文章做的是四平八稳,没有什么新奇的论点,只是根据这个世界主流对经义的理解,加上他前世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见解,可谓平庸中稍有新意。

    这也是他的原本的打算,李睿也不知道评卷的考官性情如何,是开明还是守旧。

    要是开明的还好,万一碰到一个守旧的你却笔出狂言,写一些出奇的论调,再被考官认为是,性格太过张扬、骄纵需要磨砺,然后被黜落掉磨砺三年岂不倒霉。

    所以他还是选择,写一些大家常见的理解来,但为了不是太过平庸,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李睿才又加入了一些上一世的观点,这样中庸却稍有新意刚刚好。

    当然了这样虽然考中的几率较大,但因为见解平庸、文采平淡,排名却不会考前,差不多在中下游,却也符合李睿不想太过高调的心里。

    毕竟以他从六品的命格,这次即使考中,名次也不会太过靠前。

    一篇策论写下来不过两张纸,两千字左右,李睿这次花的时间更短不到两个时辰就写完了。

    今天这是郡试的最后一天,收卷时间也提前到了申时,也就是到了下午五点不管考生们做没做完文章,都必须统一交卷离场。

    交卷后,众多考生在走出考场时神色不一。

    有隐含喜色的,显然是觉得自己考的不错,有唉声叹气,抱怨连连的,这一看就是考砸了,更有甚者胡言乱语、嚎啕大哭的,真是一幅考后众生相。

    李睿从那狭小的考间出来后,也有一种走出监牢,重见天日之感。

    这三天的考试下来,他也熬心的厉害,现在只想回到客栈好好大吃一顿然后睡上一觉。

    至于能否考中,李睿可没心思像其他考生那样患得患失,只要等十日后放榜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