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八章 刘子俊(下)

第三百二十八章 刘子俊(下)

    “子俊,如此一来,陛下提到的这个军邮系统,想必今年就可以在各地成形。此后,将士们的家书就能够在川中和他们的家乡之间往来了,这对军中的士气鼓舞之大,简直难以估量。你为此所建的功劳真的不小。”文天祥再度感慨道。

    “宋瑞缪赞了,子俊不过就是希望身在川中,今后家中的书信也能常有来往,故此尽力筹划而已。若要论功,还是应归于陛下的深谋远虑。”刘子俊摆了摆手。

    宋瑞摇了摇头:“不,子俊的建策,毕竟让此策得以快速达成。陛下会知道这点的。”

    他的眼中显出一缕悠思之色。

    “你说的很对,陛下的此策所谋甚远,它的意义不单单是在今日。须知它在将来还可安慰守边军士之心,这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兵部,均意义非凡。而一旦以后再交给民部,转为民政,必将使得边塞之地,与我大宋腹心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

    文天祥和刘子俊眼下所商议的事,自然是景炎十七年兵部紧锣密鼓实施的“军邮”。这件事对宋军、对于他们这些常年征战在外之人的意义,自然不难明了。

    但文天祥的眼光,的确不是包括刘子俊在内的其他人所能比的,他在看到陛下的文书之后,很快就领会到这件事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当然,以他的学识同样还知道,刘子俊所提的建议有着极大的可行性。因为在绍兴年间,朝廷就曾以两百多万斤盐,换来了一千五百多匹战马。

    听了宋瑞所言,刘子俊顿时沉默。在此事上面,他显然没有宋瑞看得那么深。

    宋瑞却不再提此事,而是转换了话题。

    “子俊,你此次前去,昆州和贵州哪里现今如何?”宋瑞问道。

    刘子俊立刻答道:

    “此正为子俊所要说的第二件事。据我所见,张应科先前在贵州、昆州所设立的大营,营地现已基本圈设完毕,其足以成为将来我禁军牢靠的驻军处。我和他、黄华共同估算后认为,大约到明年,最迟后年,营田所出,已能基本满足云贵都督府军中所需。”

    宋瑞立刻颔首:

    “如此最好,这样一来,兵部的输送不仅可以大为减轻,就算之后再附加上盐货,也不致于烦劳军中工兵过甚。”

    刘子俊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狡黠之意。

    “依子俊所见,张应科怕是担心以后不敷军中所需,所以在选定营地后,不仅把周围能圈的地全圈了下来,就是他辖内沿途的几个军马场,也都被他定为军事用地。这次他就让我给你带来了相关的文书和地图。”

    文天祥掩饰不住地露出了笑容。

    “只要是无人耕种的荒地,他张应科又觉得自己能应付得下来,圈也就圈了。回头我再看一下,就让萧资立刻行文报备兵部和陛下。”

    刘子俊接着说道:“子俊以为,有了这两座大营,再加上营中的屯田,以此为基,云南之地以后也就等于纳入了我大宋的版图。”

    文天祥再度点头。

    我们说,尽管当初有陛下的旨意,但宋军真正的圈地,实际上始于陈吊眼和卯大老。因为当时几个都督府中,只有广南都督府境内的战事已基本结束,所以陈吊眼和卯大老首先遵照兵部的指令,在自己的辖区内开始重建军营。

    既然是重建,就肯定涉及到用地的问题。

    那时候陈吊眼虽然已经身为国戚,且还晋升为广南都督府的都督,但说实话,他和卯大老俩人原本都不是军中之人,对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就是个“白丁”,因此他们就向兵部和陛下请示相关的“方略”。

    而某人则当他们的面再度重复了过去的话:“……耕地涉及到民生,未得许可,军中不得有丝毫侵占,但无主荒地尽可取而用之。……”

    这个时候兵部的众人才忽然想起,某人早就对此有过相关旨意,于是陈吊眼和卯大老就开始圈地了。只不过既然是圈,以陈吊眼贼大胆的性子,还不圈大点?

    结果在他的划拉下,广南都督府的几个主要驻军之地,比好多城镇还大。

    兵部的众人事后顿时开了窍:和文官们去争地有鸟的意思?咱们何不“开疆拓土”,把哪些荒无人烟的地方整下来?这些地方可比过去的要大多了啊。不仅如此,这些地方以后还轮不到文官们来插手。

    从此,他们不仅对所谓的“民地”变得越来越无兴趣,而且还乐滋滋地看着地图上,属于自己的“版图”越来越大。

    所以到了张应科这里,他也开始毫无顾忌下狠手。谁知道将来陛下会不会心意一变,就此不让军中这样圈地了呢?

    此事刘子俊原本并不太知情,他真正了解此事是在入了文天祥的西南都督府之后。不过他对此举是非常赞同的,在他看来,这才是保有边地的长久之策。

    当然,此时的他也不能不从兵部的角度来看问题,因为这些事与他自身已经是利益相关。

    但他的神情随即就转为慎重。

    “文相,子俊此次回川,最重要的是为了第三件事。”

    文天祥的脸上也已正色。

    “子俊请说。”

    “林桂芳和詹福在建昌已数次击退了北兵的来犯,并且在哪里不断地囤积军资,使得建昌成为云贵都督府之军入川的前进基地。”

    在宋代,昆明和CD之间的一条大路就是:从昆明出发,经会川府(后世的会理),建昌府(后世西昌市),然后出云南,经嘉定府(后世的乐山),抵达CD。

    当初宋瑞和参谋院在拟定经略西南计划时,其中的后半部分主要内容,就是在宋军拿下云南的基础上,再经过充分的准备,然后沿着这条大路出兵,与从重庆率部进军的邹洬汇合,共同拿下CD。

    因此,在夺取云南的过程中,原先张应科的副将、现在的云贵都督府副都督林桂芳,和督军副指挥使詹福,就指挥部分宋军沿着这条大路一直打到建昌府,才停了下来。

    “原本张应科和黄华已集结好兵马准备出兵川中,但我此次前去和他们商议时,军情司的谢明也来到了军中。据他所言,眼下的安南颇为不稳,他的手下已经探听到,北兵已经向安南派出了使者。”

    ……

    黄华是云贵都督府的督军指挥使,文天祥自然是知道的,但听了刘子俊的话,他的脸色瞬时就变了。

    以时代而论,即便如今的宋军很强,他们也没有能力在刚拿下云南,紧接着就出兵川中。所以,在整个“经略西南”的计划中,张应科所部应首先巩固云南这个已占之地,站稳脚跟,然后才能兵进四川。

    实际上,宋军占据了建昌,这本身已经对川中的元军形成了一种很强的威胁,让他们不得不应对,所以从整体形势上来看,宋军在西南地区此时已占了上风。

    但宋军不能立刻就发兵四川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云南的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包括宋瑞在内的所有人,对大宋过去的某些所谓藩属之国都心存疑虑。

    我们说,云南,过去的大理国,在它的西南面原先主要有四个国家,一个是安南,另外三个是占城、真腊和缅甸。

    缅甸此时和大宋的交往并不多,占城、真腊、安南和大宋往来较多。

    假如从地域上看,这三个国家也就是后世的老挝、柬埔寨和越南。

    其中的占城和安南的国主都得到了大宋的册封,但他们却是世仇。大宋在接受他们朝贡的时候,假如遇到他们同时到来,甚至都不得不弄分别接待。

    占城的不幸在于,它处于真腊和安南之间,而整个北宋期间,他们三国彼此又攻伐不断。所以,它始终和大宋维持一种非常好的关系,极力想让大宋出兵,帮他们灭掉头号大敌安南。

    可惜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到了南宋时期,占城反被真腊灭国。于是真腊的国王之后就继承了大宋过去所赐予的称号,也被称为了占城王。

    客观来说,无论是过去的占城,还是现在的真腊占城,和大宋的关系都还说得过去。真正令大宋非常反感的是安南。

    安南这个地方,它原先的沿海地区,在汉代属于交州刺史治下。唐代虽然有所放弃,部分地方仍属于安南都护府。是在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最终脱离出来。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大宋立国之后,他们遣使来朝,本朝太祖赐他们的首领为交趾郡王,朝廷上一般也就称他们为安南。

    安南实际上是最先来朝贡的,本应和大宋关系最为密切,但在太宗年间,它的国王被人篡位,于是大宋不仅对新国王不予承认,而且还出兵讨伐,想为老国王的后人找回公道,只不过因为遥远和水土不服等众多原因,这次讨伐失利。

    从此双方开始翻脸,安南之后一面向大宋遣使请和,一面又不断地到大宋的广南西路各地抢劫,制造冲突。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有点熟悉?还是老话,本性难移啊。)

    事实上,如果从海路上讲,由广南到安南要比到占城更近。但正因为过去的缘故,所以即使是陈宜中,当初考虑的也是让行朝驻跸占城,而不是安南。

    当下,刘子俊接着说道:“我和谢明、张应科、黄华共同商议后都认为,安南之人,生性反复无常,实令人不得不防。所以他们特意请在下前来详述此中内情,并请您斟酌一下,是否需要让他们暂缓入川?”

    文天祥的脸色已经严峻:“我已收到谢明传来的军情,正打算在听了你之所见后,再报送陛下和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