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锵锵三人南北行在线阅读 - 第六十八章 此时王谢堂前,没有燕(一)

第六十八章 此时王谢堂前,没有燕(一)

    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归思若随文字在,路傍空为感千秋。

    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

    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临流有许豪与丽,元无一个能知津。

    长忆山阴旧会时,王家兄弟尽相随。老来放逐潇湘路,泪滴秋风引献之。

    潇洒王郎亦胜流,今年何事阻清游?当家风味今如此,孤负山阴夜雪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几首诗,都描写了一个世家的风流与伟大,那就是琅琊王家。

    这个琅琊王家又多牛呢?

    几组简单的例子,可见一斑。

    这个琅琊王家,在中华浩浩五千载传下来的二十四孝里站,占两个,分别是卧冰求鲤的王祥和王览争鸩的王览兄弟俩。

    因为这个琅琊王家,人们创造出了很多的成语,并流传了千百年,比如弹冠相庆、卧冰求鲤、琳琅满目、阿堵物、情有独钟、清谈误国、信口雌黄、楚囚相对、击碎唾壶、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东床佳婿、卿卿我我、入木三分,等等等等,尚有许多,全部是因为他们家人而来。

    这个琅琊王家,出过很多的名人,王吉、王导、王崇、王敦、王雄、王衍、王澄、王恬等等,数不胜数,在后世广为人知的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就是出自琅琊王氏。

    这家人,文韬武略,曾经独领风sao数百年,后代生活在齐梁的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曾说过:“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

    这家人到底鼎盛到什么程度呢?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二十“王氏江左世家传”条引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曰:“琅琊王氏自汉谏议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晋南北朝,一家正传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书二十五人。”

    其他的不如传记的皇后、嫔妃等女性和大小官员更是数不胜数,多如过江之鲫、漫天星辰。

    后来历代史家一再称述琅琊王氏“簪缨不替”,“冠冕不替”,“世禄不替”,并意识到这与其家族风尚不无关系。

    再过几年,会有一个出自皇帝亲口所说的话出现。

    “王与马,共天下!王在前!”

    这家人的光辉伟业,实在是不好赘述,再多说,一本书就写他家就可以了。

    此时此刻,扬州丹阳郡,建业城,丹阳太守府内,王家的主事人王导,正在和他的堂兄王敦密谈。

    “大兄,联系北方那些人南来的事情,筹备的如何了?”

    “前几年一直在筹备,咱们也在江南谋划了这么几年了,他们今年来建业,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其他人家的意思呢?还有什么那些不想动的吗?”

    “其他家都还好说,已经早就定下的事情,年前就已经商量妥当了。就是河东裴氏,泰山羊氏,颍川荀氏,这三家还是没有最后拿定主意。以为兄看来,想来他们还是不太想迁移,只是排些细枝末节的来充数了。”

    “愚蠢!这些看不清形势的,就不要去管他们了。咱们那位王爷最近怎么样了?”

    “琅琊王那边已经早就谈妥了,就等着家主你来拿主意了。有问鼎九五的机会,他还能说什么不成?!”

    “如此就好。也不要过于相逼了,毕竟他也是皇家子弟,未来咱们的招牌还要靠他来扛的。”

    “为兄知道了,家主尽管放心就是。”

    “我近日听闻秦王司马邺有意在长安继位,可有什么更确切的消息传来吗?”

    “还不是那几家不想南渡的在后面搞风搞雨,趁着咱们这些人势力南来的机会,妄图浑水摸鱼而已。”

    “也别太大意了,他司马邺想要当皇帝,由他去就是,反正他也蹦跶不了几年。正好让他挡在前面,咱们也好稳固好南方的基础。不过,跟最北边的联系也要加紧了,别真让他给整出些不必要的麻烦出来。”

    “家主放心,最北边那群人咱们一直联系着呢,先让那几家蹦跶几年,帮咱们吸引下天下的注意力。等咱们稳固好了,为兄自然会联系北方那边一起灭了他。”

    “恩,大兄晓得轻重就好,我还担心大兄不乐意呢。”

    “这点轻重为兄还是知道的。”

    说到这里,王敦看天色已晚,事情也说的差不多了,就想起身告辞了:“家主还有什么吩咐吗?如若没有,家主也早些休息,别太过cao劳了,为兄也就先行告辞了。”

    见王敦想走了,也没有什么大事了的王导最后说起了件不太重要的小事:“紧要事情倒是没有了,就是有件小事,大兄回去且先注意下就行了。”

    “哦?不知家主所言何事啊?”

    王敦听王导这么说,也来了些兴致。

    像如今王导这样的身份,又是专门说出来的,哪里会有什么小事?

    就算是件小事,经过王导一说,也便变成大事了。

    “大兄无须太过在意,确实是件小事。”

    看王敦的表情,王敦也是哑然失笑:“我也是近日才听说了件趣闻,听说最近一段时期,蜀中江阳郡冒出个姓王的小子,在蜀中也是风生水起的。据说最近恢复了的青盐供应,都是来自那个小子那里的,有这回事吗?”

    听到王导这样的说辞,王敦这才放下心来,确实是件小事:“是有这么个说法,咱们蜀中的探子也有回复,据说那个小子还勾搭上了如今那个什么大成国的丞相范长生了,很是闹腾了一些动静出来呢。”

    “哦,原来确有此事啊?那个姓王的小子,跟咱们王家,有什么亲缘吗?”

    王导接着很随意的问了句。

    对于王导的问话,王敦并没有准确的把握到他的意思,思量了一会儿,这才迟疑的开了口:“家主是想抬举下他?”

    “也不算是抬举,天下王氏本一家。既然咱们连晋中王家都能容忍他一直存在,并且共认一祖。那么,在蜀中增加一条支脉,多些关联,也不是什么坏事的。大兄不妨去联系下他,说不定哪天也有些用处呢。”

    王导为了避免王敦继续猜疑下去,直接的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准确把握到王导意思以后,王敦也就开了口:“咱们王家在先汉的时候,曾经流落在荆州和蜀中过一支,想来那个小子也就是从那一支里分散出去的。既然家主开了恩,允许他入族归宗,想来他也应该是会视抬举的。这件事情交给为兄去办就好了,这种小事,家主就不要多过cao心了。”

    “如是甚好,大兄办事,我自然是放心的。”

    在这些门阀世家看来,能把你收入门墙,你还不是要感恩戴德的感天谢地,浑然就没有想过,他们口中的那个蜀中小子王佑安,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这些cao纵天下大事的世家门阀,向来就是如此嘴脸,明面上礼仪道德是他们,背地里勾结异族,屠戮天下百姓的,也还不就是这些人吗?

    这些人掌握了天下史书语话权,史书怎么写,还不是由着他们?

    多少的魑魅魍魉之事,栽赃这个,抹黑那个,最初的根源,难道不就是他们的利益瓜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