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书迷正在阅读:至尊虫帝、彼岸系列:少女们的复仇、穿越市井福女、娇软小媳妇、掠爱缠情:首席的替罪情人、废柴要逆天:魔帝狂妃、都市杀星、蔬香门第、鬼面灯笼、惊世女帝
支持日本!看着从国内发来的电报,欧格纳气的直想把电报摔在索尔兹伯里的脸上。日本才多大,而清国又有多大那些该死的贵族还搞不清楚吗?这时他浑然忘记了自己也是贵族中的一员。 清国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接连发布了十数份关于开放商业,加速商品流通的法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清国的商务部已经主动与各国驻华公使开始协商关于海关关税和交易税的问题,清国已经很明确的表示,一但协议达成,清国朝廷将立刻取消厘金。不仅如此,清国已经下令取销全部的路捐卡费。除了做为交通要道的路卡还将保留,对往来货物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外,清国正在逐步裁撤不必要的路卡。 清国开始正式发行纸币,清国的货币正从银铜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虽然说还需要一年半的过渡期,但也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一年半呀,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有多少利润可供挖掘。 与此同时,清国的钱路要延长、公路要扩大,就算是基础工业设施上所用的水泥钢材也需要大量进口,如此庞大的商业发展规划所需要的资金还不是清国这个贫穷的国家所能拿的出来的。因此,清国财政部及大清银行正在与英美德等国商议贷款事宜。为此,清国拿出大量新勘探出来的资源用于交换贷款。煤矿、铁矿、林业……等等都摆在了桌面上,用于讨价还价。 这都是利润呀。当年帝国用舰炮打开清国的国门。迫使清国开放市场的目的不正是这些吗?为什么到了今天,当清国主动开放市场的时候,帝国却为了一个连粮食都需要进口的还欠了美国十年债务的小国家。去得罪清国而失去如此庞大的市场。难道仅仅是因为清国能拿出来交换贷款的产业,主要都集中在长江流域的原因吗?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的话,欧格纳相信不是。因为欧格纳是理智的,他也相信国内的议员也是理智的。否则他会冲回国去把那些愚蠢的家伙给暴揍一顿。但他想不出来,为什么国会还会做出如此近乎于愚蠢的决定。 必竟清国已经表现出对大英帝国足够的尊重,欧格纳是所有驻华公使唯一永远随时进入清国皇宫面见清国皇帝的权利,仅此一项。他就已经是驻华公使中的第一人。英国方面才刚刚提出希望京广铁路能在今年年底全线贯通,清国就已经开始从各地抽调人手加快京广钱路的修建。为此整个清国停下了连通黑龙江与西安的铁路修建,如今整个大清还在开工的铁路除京广线外。就是京沪线。 为了能从帝国手里再争取到更多的贷款,虽然协议因为投入与占股的问题还未签订,但清国已经与帝国协商湘沪铁路修建的具体方案了。 你们以为清国不知道日本人在伦敦做的事吗?清国做了这些多,不就是为了能争取到帝国的支持。你们竟然还要选择支持日本。什么叫中国人侵略成性。秦时蒙恬大破匈奴、汉时霍去病血洗草原、更有唐明时期对草原惨无人道的杀戮,这就成了中国人侵略成性的证据?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英国国会上莫明其妙的演讲还竟然获得了大部分议员的同情和认可。那跟本不是侵略而是反击,你们为什么没有看到在中国人反击前,北方草原民族对汉人的杀戮。欧格纳可是看过中国历史的,就连大英帝国都有决斗一说,凭什么中国人虚弱的时候可以被人欺辱,还不许强大以后报个仇?国会的那些蠢货为什么没有看到中国人在反击消灭威胁之后就退回了中原? 中国人讲究的是感恩待德,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帝国一但真的下定决心无条件支持日本的话。这必将引来清国的反感,这时的清国已经不是任外国人想开厂就开厂子的时候了。清国对外两场战争的胜利给了清国人太多的信心。曾经只要外国人开起了厂子后再去衙门里报告一声,衙门就会认。现在,你要是没有拿到清国地方政府的批文还这么干的话,说给你拆了就拆了,多费话几句直接抓到牢子里去。想在别国开展商业活动,如果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那将举步为艰。如果这时清国政府再刻意的宣传一番,即使你能拿到当地政府的批文,也可能面临招不到工人的窘境。 大英帝国是日不落帝国,也正因为大所以才会力不从心。也因为这——大英帝国需要在当地扶持一个亲英的政府。同时扶持起一个对该政权有一定挑战力的政权,以平衡两边的势力,来达到继续统治或是维持在该地区的主导权。这个战略构想是没错,可远东的实际情况却不是他们想的那样。日本那弹丸之地拿什么来挑战开始崛起的庞大的中国,要知道中国的历史比世界上所有文明国家历史加起来还长。要想支持日本挑战清国,那只能是……欧格纳被那唯一的可能吓了自己一跳。 不能让大英帝国陷入到日本人的陷阱当中。欧格纳提笔开始给国内写信,他要设法劝说国会成员改变主意,转而支持清国。然后,他还要进皇宫面见光绪皇帝,向他解释国会上发生的一切只是少数人的意愿。他真切的希望,这一切不会影响清国对大英帝国的态度。 美国人没有这种顾虑,借着甲午借款和为日本造军舰之机,用五千美元贷款彻底奠定了美国对日本的经济主导地位,财大气粗的美国在欧洲市场面被英国人打的节节败退,终于在亚洲找回了一点自信。日本是很穷,但一千万人口的市场总能消化掉很大一部分产能,这对产品已经堆满了仓库的美国而言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至于在清国的投资,美国人已经近乎于绝望了。美国人用无数的财力和技术在清国的东北堆集起的大量工业设施。却在突如其来的战火中被炸的一干二净。新兴的汽车工业、设备制造工业、矿产业等等等等都被俄国佬炸的干干净净。除了二条铁路外,基本当年的投资什么都没剩下。 清日战争还算好,一则受损的少。二来清国在获得日本赔款后也给予了这些受损企业相应的赔偿。但这些不一样,清国没能得到俄国的赔款,所以就拒绝了美国企业的赔偿要求。按照中国人的话来说,是这群该死的俄国佬让他们的投资打了水漂。如今,面对清国邀请他们再次进入东北投资的意愿,美国人说no了。清国人当美国人是傻蛋吗?如今是个人都知道,俄国那个疯狂的皇帝还在叫嚣着要再派五十万大军报复清国。你们清国人还让我们美国人去投资,那跟送钱给清国有什么区别。 既然你们不愿在东北投资,那江南可好?上海、杭州、广州、江宁等地大清可以考虑扩大开放条件。 什么?你让我们到英国人的地盘上去。噢上帝。见鬼去吧。我们在欧洲市场被英国佬打的还不够惨吗? 那山东、江苏可以吧,内地交通不便那沿海总可以吧,更何况朝廷已经决定要在连云港开设大清中部的东方码头,这可以了吧。不行。那里也不行。美国人再次拒绝了。明年日本舰队就要回来了,那可是比清国舰队更加强大的舰队,投资放在海岸线上不放心。 那这样只有内地西安、四川等地了,朝廷咬牙也答应了,谁叫你们美国人有钱而朝廷没钱呢。什么,那里交通落后也不行,你们想投资到直隶来。不行,现在轮到清国说不行了。直隶地区那可是准备用来分封各位有功之臣之地。你们另选地方。 美国公使田贝接连几日不停拜访清国各大臣,许下了各种意愿。就是为了能争取到直隶地区的投资权。美国人到东方投资算是给打怕了。但凡清国有了战争最倒霉的总是美国人。直隶是个好地方,这是清国首都所在地,无论清国哪里发生战争总是会尽力避免战争爆发在首都附近。 为了争最到清国扩大投甚至愿意为清国争取一笔三千万美国贷款,甚至田贝搞了一颗三尺多高的红珊瑚树来贿赂新的财政部长。虽然投资直隶的打算可能还会落空,但却有了新的思路――台湾。 林启兆说的没错,现在清国朝廷跟本没有财力顾及这个远在海外的小岛,就连建设中的基隆军港都已经停止施工。所以说如果美国人愿意在台湾投资的话,那林启兆可以为美国争取到最大程度的优惠,比如果美国人要在台湾修铁路,那将不会有什么铁路材料一类的限制。更何况,现任台湾巡抚可是当今清国总理的女婿,在地方政策方面必然不会出现刁难之类。 这好像是个不错的主意,田贝小心翼翼将这个信息发回国内,等待国内的决定。 法国也看到清国要大发展的机会,驻华公使施阿兰也是忙的上蹿下跳。可是无论他怎么跑关系,似乎清国就只看上了他的造船业。对于其它产业总是一付可有可无的态度。是不是法国的条件还不够优惠?你们清国不就是没钱在到处贷款吗?套用你们皇帝的一句话,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想通了这点的施阿兰开始了新一轮的活动。 意大利也同样,清国就只盯着他们的火炮制造技术,甚至不惜花数十倍的价钱从意大利购买技术,还直接购买炮管,这让濒临倒闭的工厂重新焕发活力。不过也难怪,就算是与清国关系最好的德国都不愿意出售152毫米以上的火炮技术,全世界只有意大利愿意。 德国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顾虑,清国对德国表现的那是绝对的欢迎。对于德国提出来的任何要求,清国朝廷总是优先给予处理。让德人生气的是该死的俄国人败的太快了,以至于他们的军械还没来得及运到大连,俄**队就随着清国皇家陆军的到来遍崩溃了。没了战争这让德国数船的军械怎么办。还好清国看在清德的“传统友谊”的面子上,勉强的还是收下了这些军械,只是让本想发战争财的德国人失望了。 如果说西班牙、奥匈、奥斯曼等国也想在大清分一杯羹还能说的过去。远在南美的智利就因为帮着夏威夷造了几艘驱逐舰也想来大清接点单子,这不是才听说清国的船不够用,即使接不到军舰定单,民用货船也行呀。反正现在船厂闲着也是闲着。没问题,那就选造五艘驱逐舰,每艘军舰帮大清配养一百名造船工人。现在拿到总价近四千万英镑贷款额的光绪不是一般的牛呀。 “启禀皇上,英国方面传来消息。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英国国会公然发表演说,言及我中华种种不是,特别说到我中华自古来侵略成性。”在一个小范围内的会议上,中情局长周勤递上刚刚接到的陆奥宗光的演讲稿。 “日本人不死心,想重新武装起来对抗我大清是可以理解的。即使英国继续支持日本也是可以预见的。只是没想到英国竟然用允许陆奥宗光公开在英国国会演讲,如此公然的支持日本却是想不通,难道英国已经狂妄到无视我大清在远东的地位和庞大的远东市场了?”看过稿件的唐绍仪愤怒的将稿子拍在桌上。 “英国有狂妄的资本。即使是实力最差的美国也不是我大清能对付的。”李鸿章长叹道。 “去把程诚和吴德仁叫来。”沉思一会的光绪开口说话。 程吴二人很快来了,看着还在喘粗气的二人,光绪只说了一句话:“朕就问一句,一但英国把我国定购的两艘军舰转售给日本,我大清海军还能战胜日本海军吗?” “什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