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场景来测试一下人性,这种类似的测试,心理学上很常见。此测试涉及生死问题,如果对此事非常忌讳的朋友就略过这一段吧。 假如你和多位亲人在一架飞机上,其中有你的配偶及他/她父母,也有你的父母以及你亲生的兄弟姐妹,还有其他平日里关系极好的亲属,比如叔舅姑姨,表兄弟、表姐妹等。 飞行中突遇风暴,飞机剧烈颠簸后,发生不可逆的故障,只能再滑翔20分钟,然后必定坠毁,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包,而你在颠簸时已经身受重伤,不可能再跳伞,只能待死。但你手中有一把枪和足够的子弹,降落伞也在你手上,这就是你有权力分配这个唯一生机的归属,那么请问你会毫不犹豫的把降落伞给谁?那么这个人就是你心中最重要的人,(这个测试中没有亲生子女的选项,因为有子女的话,基本都会选子女吧。) 还有这个被选人,你能不能确定你也是他/她的被选人,就是说,假如你们角色互换,你能不能确定他/她一定会把降落伞给你。如果不能,那么你们的爱是默契的吗?不过是你一厢情愿罢了。如果你说,我为他/她百死无悔,他/她对我怎样我不计较,可是你别忘了,这里还有你亲人或爱人的性命,你为了保住他/她的生命,放弃了所有的亲人/爱人,可你居然不是他/她心中最重要的人,这样的情感,嘿嘿。 再来假设一下,如果你坐在那里举着枪,身上血流如注,一位亲人或配偶走过来说,请你把枪交给他/她,他/她来帮你分配这个降落伞,你说给谁就给谁,他/她绝不反对。这样的情况下,谁能获得你的无条件信任,使你放心把枪给他/她,确信他/她不会直接抢了降落伞逃生,或者直接把降落伞给了他/她心中第一位的人。你心目中有这样一个可以百分百信任的人吗? 再有,假如你选了配偶,父母和兄弟姐妹会甘心吗?假如你选了父母和兄弟姐妹,配偶会甘心吗?甚至说,你选了父亲,母亲会甘心吗?选了母亲,父亲会甘心吗?兄弟姐妹之间会如何争?你那些叔舅姑姨会不会为了保住自己子女的命,上来和你拼命,没被选上的人,能否平静接受你的决定,优雅的等待死亡。 还有,无论你选择谁,假如你手里没有这把枪,你觉得你的意志会得到执行吗?你猜机舱里在这20分钟内会乱成什么样? 你没有把握是不是,大多数人没有把握,根本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也根本不确定,你心中排名第一的那个人,是不是也同样把你放在第一。在你没有枪的前提下,这个人会不会陪你坦然赴死,把生的机会让给你父母或兄弟姐妹其中一个,宁可放弃他/她的父母。 我们到是可以这样推测,大多数父母绝不会和自己的亲生子女抢降落伞,但95%的可能会为了让自己子女得到降落伞而攻击自己的亲家和女婿或儿媳妇。 再有,假如你没有受伤,手里又有枪,你会把降落伞让给父母或配偶吗? 在你心目中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的人,也许平时也是很关爱你的人,他们也许一辈子都想不到,你会为了排名第一的人,用枪指着他/她吧? 如果你是等待被选择的而又没有被选上的人,你恐怕也想不到那个平日里疼爱你的人,会为了他/她心中第一的人,让你去死亡吧。 《笑傲江湖》中,岳不群的夫人宁中则,也算得上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对令狐冲感情也很深,近乎母子之情。但在知道自己丈夫偷了辟邪剑谱后,却也为了丈夫和门派的利益,选择了沉默,任由令狐冲背负冤屈。 郭靖为了维护自己的道德圆满也试图斩断女儿郭芙的手臂。 《射雕英雄传》原文:“包惜弱乍见丈夫,又惊又喜,扑到了他怀里。杨铁心问道:“大嫂呢?”包惜弱道:“在前面,给……给官兵捉去啦!”杨铁心道:“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救她。”包惜弱惊道:“后面又有官兵追来啦!” 杨铁心回过头来,果见一队官兵手举火把赶来。杨铁心咬牙道:“大哥已死,我无论如何要救大嫂出来,保全郭家骨血。天可怜见,你我将来还有相见之日。” 包惜弱紧紧搂住丈夫脖子,死不放手,哭道:“咱们永远不能分离,你说过的,咱们就是要死,也死在一块!是吗?你说过的。” 杨铁心心中一酸,抱住妻子亲了亲,硬起心肠拉脱她双手,挺矛往前急追,奔出数十步回头一望,只见妻子哭倒在尘埃之中,后面官兵已赶到她身旁。 杨铁心伸袖子一抹脸上的泪水、汗水、血水,把生死置之度外,身当此时,以救义嫂为先,” 我们永远预料不到,能让你最信任的那个人下决心背弃你的筹码何时出现。 比如某男对妻子说:“你不能把我父母当作天下最尊贵的人、最完美的人,我们离婚吧。”或者:“你不能生育。”“你生不出儿子。”所以我们离婚吧。 某女对丈夫说:“你不能像别人丈夫一样给我最好的物质享受。”“你的病基本没有恢复的希望了。”“你的事业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所以我们离婚吧。 当然,身患重病后,家人卖房子、借钱,倾家荡产给治病的也不在少数,可在事情没发生前,我们大多数无法确定家人是否会这样做。 那么,所有问题都没有把握是吧?都难以回答是吧?这就是情令智昏的表现,也是人类情感最大的悲哀,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别人心中最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只能根据对方的言行去判断、猜测、感觉。很可惜的是,在一时感动的蒙蔽下,在由对孤独的恐惧导致的自动美化情感的副作用下,我们的感觉往往会出错。 那么怎么样算好的情感呢,假如有这样一位亲人或爱人,他/她来到你身边,诚心诚意的陪你赴死,把生的机会让给其他人,并支持你的任何决定,也就是说,即便是面对生死的问题,你们都是不用商议就有默契的,完全信任的,这种情感是顶尖的,可你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做到对吧。甚至是,可能你知道,你的亲人根本就没有一个能做到的。 如果你说,那我根本就不选,我心肠软,善良,不会用枪对付任何人,尤其是亲人,降落伞他们自己去抢,我也没权利决定他人的生死,我就自己等死。 那你真的很脆弱,这不是善良,是懦弱,不敢承担责任。没人掌控的话,大家会打成一片,最终的结果要么是同归于尽,要么是体格最健壮的人活命,基本不可能出现互相谦让的情况。这样还不如由你来分配,哪怕简单的分配给最年轻的人,或者为了公平不徇私,你让大家抓阄,也比乱抢要好的多。 在这种必须抉择的时候,谈什么人文关怀,情感悸动都是多余的,唯有理智为王。真正有自信的人,心理强大的人,对这种问题不需要有丝毫犹豫,谁是第一、第二、第三,在心里排的清清楚楚,根本不用纠结。 看完这一段,请不要用这个题目去考验任何一位熟人,这类场景基本不可能遇到,人性禁不起试探,徒然扰乱人心而已。即便得到答案,你也无法确定是真实的。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互相关爱就足够了,其余的,难得糊涂就好。 因为但凡是在你心中排名前十的人,只要不是生死关头和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他们的超我和自我足以压制本我,只会友善的关爱你。尤其是在你单方遇到难处时,比如生病或者一定程度内的财政危机等,那一定是父母、爱人、亲朋等帮助你,即便是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超我的作用下,也许大家都会尽了全力保护你呢,这种实例也不少啊。所以平日里,你大可以放心的享受你的亲情和爱情。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生死关头我们生活中根本碰不到。好吧,我们就说最接地气的。夫妻之间,没结婚之前的,彩礼、车房的博弈;婚后洗衣做饭、刷碗、打扫卫生,哪一样是毫无争论的,两个人都心甘情愿去做的,并且能一直坚持到最后也从不抱怨的。 说了这么多,就是阐述一个道理,“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为什么一切无常,因为人心太善变,今天对你疼爱有加的人,明天就可能为了某种对他/她来说极其正当且无可选择的理由背叛你、抛弃你、伤害你的情感。你对别人也是一样如此。 比如父母一方出轨,抛弃子女的。子女为了恋人,对父母恶语相向的等等。 而更令人失望的是,即便是最真诚、最美好的情感,也抵不过时间的流逝,有些情感会变淡,有些亲人(比如父母)一定会先我们而去。还有种种意外、疾病,都可能夺走我们心中所爱。这就是“无常”的含义,没有恒长不变的情感存在。 “此生敌友实无常,转瞬即逝如湍流,愚人不知其迅猛,常因贪著陷迷乱。”万事万物以因缘和合而聚,缘聚缘散无有恒常不变的道理。敌会变友,友会成敌;苦中有乐,乐中藏苦。夫妻、亲眷之间,无论是甜蜜地互相爱慕,还是每天争吵不断,都有分离的一天。一切相聚,必将分离。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句话可不是单指夫妻感情,所有的事都可以说是美中不足。当然,我们要追求的可不是事事挑毛病,而是要做到从所有不完美的事物、情感中找出善来,以感恩、珍惜的态度去面对。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认识某人并产生感情之前,在我们对某件事物产生想要得到、想要做好的欲望之前,我们的心理是大致平静的。而一旦产生了要得到的欲望,而且非常迫切的要得到时,心灵就再也不能平静。 也就是说没有生起这贪爱前,你是轻松快乐的,贪爱一生起,忧虑、恐惧就随之而来。那你为何不能在失去后,尽快恢复到生起贪爱之前呢,说到底,你只是多了一段记忆和感受而已,完全可以斩断放下啊,何苦为之忧愁、痛苦呢。 那么有些朋友可能要问了:“难道人生为了心中的平静,就必须绝情断爱吗?那我可做不到,虽然这些情感会带来很多的烦恼和痛苦,可我强大不到那个地步,宁可烦恼也要换来那短暂的温暖。” 当然,我们不是出世修行之人,扮演的就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配偶的角色,那就有责任要承担,得按照剧本去演。但演戏不能太入戏,你的超我和自我别忘了观察本我。只要一直保持这种局外人的观察,就不会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摧残自己。 你得明白,所有的情感需求,都是本我在索取,因为普通人是怕孤独的,必须要和某些人保持亲密关系,才能获得安全感,而这种需求不是必须的,当你心理强大到一定程度,是绝对可以自我圆满的,不需要任何人的慰藉。 当然,我们对亲眷所给予的付出,一定也是必须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诚挚回报的,知恩不报,伤了别人的心,也损伤自己的道德感,让自己心中愧疚,这种事当然不能做。 那么怎么做能获得一种平衡呢?既能不为情所困、缠缚身心。又能享受亲情、爱情并予以回报,令大家双赢呢。其实很简单,还是那句话,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上面讲了那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看破“情”的真相,这样在失去时才不会心理受到重创。没有智慧观照下的“人情味”,往往会带来很多烦恼和麻烦,甚至是罪恶。 什么是正确的“爱”呢? 得不高歌失不忧,你既无心我便休。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你若是从此转身,我即刻飘然而去。对一切人事物的得失,我们的心,就应该像一面明镜,可以照映天下万物,但当万物主动或被动移走后,镜子上不会留下一丝痕迹和改变。或者说像电脑显示器,无论演绎过多么丰富的色彩和内容,只要断了电,它就是黑色的。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 一切人事物,随缘而来,随缘而去,过不留痕。没有不正确的奢望就不会有失望。甚至我们可以抱着这样一种理念:“重大利益、风险出现时,亲眷背弃我们是人之常情的规律,无可厚非。肯不离不弃的帮助我们是奇迹。”这种心态下,就绝不会伤心,而又极其感恩,一箭双雕。 我们极其理智的确认:一切亲密关系都可能随时瓦解或转化为对立,也可能随时被不可抗力夺走,那么你就可以淡然面对一切变故。 而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如果仍然能做到对亲眷尽全力的关爱,你想想你能获得何等巨大的道德感,这道德感又会带来何等坚固的自信。 当然,这只是初级阶段的心态而已。 以上谈的是对情感的“爱”,带来的“忧”和“怖”。下面谈谈其它的“爱” 对心灵的损伤和蒙蔽。 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多非如此不可和被逼无奈。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其实大多不是外界逼得你身不由己,是你自己放不下欲望和执着而已,自己逼得自己身不由已。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活着必须要有至少一个内在支撑点加一个外在支撑点,否则就会惶惶不安,自信全无。 内在支撑点就是自我认知带来的道德感,外在支撑点就是情感、名声、地位、权力、财富、学识,相貌、武力等等外在之物。 看不破、放不下这些支撑点,就会痴“爱”。慕容复非得兴复大燕吗?萧峰非得报仇吗?都不是必须的,他们二人念念不忘放在心上,为之奋斗拼搏,视为天经地义的东西,其起源之人,慕容博和萧远山,最后反而将一切看破放下了。 原文:突然间听得老僧喝道:“咄!四手互握,内息相应,以阴济阳,以阳化阴。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消于无形!” ……只见萧远山和慕容博二人携手站起,一齐在那老僧面前跪下。那老僧道:“你二人由生到死、由死到生地走了一遍,心中可还有什么放不下?倘若适才就此死了,还有什么兴复大燕、报复妻仇的念头?” 萧远山道:“弟子空在少林寺旁耽了三十年,没半点佛门弟子的慈心,恳请师父收录。”那老僧道:“你的杀妻之仇,不想报了?”萧远山道:“弟子生平杀人,无虑百数,倘若为我所杀之人的眷属都来向我复仇索命,弟子虽死百次,亦自不足。” 那老僧转向慕容博道:“你呢?”慕容博微微一笑,说道:“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那老僧哈哈一笑,道:“大彻大悟,善哉,善哉!”…… 是啊,人生不过百年,至多3万余天,百般争夺、千般计较,最后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场空。感悟人生真理的三大最佳场所就是医院、公墓、火葬场。到了这几个地方最容易平心静气、消除欲望。 慕容复如果不是执着于复国,最后又怎么会疯,以他的能力、资质,无论是与王语嫣还是阿碧在一起,都可以逍遥红尘之中。
萧峰如果不是执着于为父报仇,又何必落得个塞上牛羊空许约,亲手打死爱人是何等的痛。 他二人都执着于对自己的认知,无法自拔,慕容复看自己就是大燕后人这个身份,所以,一切言行念头都围着这个打转。萧峰看自己就是英雄好汉,所以,也是同样一切围着这个打转。 他们不明白,人生来只是个赤条条的人,其余一切都是后天套到身上的外物。没有什么不可以斩断放下的,只看有没有必要而已。他们自觉年轻力壮,智力体力都在巅峰,所以绝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非得最后受到重挫,才心灰意冷。 这可就不如他们的父亲,从生到死转了一圈,什么执念都看透了。复国不是必须的,报仇不是必须的,百年之后尽归尘土,无非是空,只有心灵的彻底解脱,才是根本大事。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人的一生就是如此,明明每一秒都在不停的走向死亡,却没几人愿意去想这件事,如果真的如令狐冲一般洒脱倒也不错,可平日里固执己见、争强好胜,到临死时就百般畏惧、不甘,这算什么人物。 生活中我们常常落入各种自己设置的陷阱,无法解脱,不但会因此和他人争执,也常会引发自己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产生各种烦恼、痛苦。 一些人会极为固执的坚持一些理念,但你得明白,你的坚持大多是出于私心,并不是为了公理正义,那么当别人为了他的理念与你起了冲突时,你又何必愤怒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半斤八两。 被人骂了就必须对骂吗?被人打了就必须报复回去吗?被单位或交警处罚了,就必须愤怒吗?被出轨了就必须争吵打骂吗?被人出卖了就必须伤心落泪或愤怒吗?为了赚钱就必须无情无义、只讲利益吗?孩子生下来必须随男方姓氏吗?结婚女方必须要彩礼吗?除夕夜必须夫妻都在男方父母家里过吗?或者就必须在女方家里过吗?婚后财产必须由某一方独自掌控吗?年轻人必须结婚吗?结婚必须生子吗?父母必须为子女结婚而准备婚房吗?必须为子女带孩子吗?等等等等,太多太多的风俗习惯、大众理念,还有自我认知,束缚、僵化、误导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为了一个个虚幻的、无聊的、荒谬的、甚至是罪恶的目标,去拼搏,去争执。不惜伤害他人甚至是亲人。值得吗?其实追本溯源,几乎一切执拗背后的动机都是为了利己。 这种执拗、贪爱,执着到了一定程度,就是心魔,凡是执着心魔的人,必定要为之付出代价,轻则心灵烦恼焦灼、忧虑恐惧或抑郁症,重则做出偏执疯狂的事,伤害他人身心安全,或自残自杀。 那么正常的“爱”和心魔的区别是什么呢?凡是因为得不到、怕失去、做不到。而让自己痛苦不堪,焦灼不已,并且无法克服的,就是心魔。凡是失去了可以从容面对、轻松放下的就是正确的“爱”。 心魔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游坦之对阿紫,欧阳锋对天下第一,早期的一灯大师对瑛姑等等,全部都是心魔。 正面例子的“爱”,:胡斐面对闯王的宝藏,萧峰对耶律洪基要赏赐的美女,令狐冲面对生死,莫大先生面对衡山掌门的位子,黄药师面对天下人的评价,杨逍面对倚天剑等等。 对了,还有一位不大引人注目的洒脱人物,《倚天》中谢逊当众悔罪那一段,原文:“……人丛中一个又一个地出来,有的打谢逊两记耳光,有的踢他一脚,更有人破口痛骂,谢逊始终低头忍受,既不退避,更不恶言相报。 如此接连三十余人,一一侮辱了谢逊一番。最后一名长须道人出来,稽首道:“贫道太虚子,我两位师兄命丧谢大侠拳底。贫道今日得见谢大侠风范,深自惭愧,贫道剑下也曾杀过无数黑白两道豪杰,我若找你报仇,旁人也可找我报仇。”说着拔出长剑,左手振指一弹,当的一声,长剑断为两截。他投断剑于地,向谢逊行礼而去。 群雄窃窃私议,这太虚子江湖上其名不著,也不知是何门派,武功却如此了得,更难得的是心胸宽广,能够自责,看来再没人出来向谢逊为难了。” 以上这些人,有的战胜了对财物的贪欲,有的战胜了对权位的贪欲,有的战胜了对名誉的贪欲,有的战胜了对美色的贪欲,有的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有的战胜了对仇恨的执着。都是很了不起的行为,他们主动解除了缠在心灵上的一些束缚。 《神雕》原文:杨过和小龙女眼见慈恩的铁掌有如斧钺般一掌掌向一灯劈去,劈到得第十四掌时,一灯“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慈恩一怔,喝道:“你还不还手么?”一灯柔声道:“我何必还手?我打胜你有什么用?你打胜我有什么用?须得胜过自己、克制自己,这才有用。”慈恩一愣,喃喃的道:“要胜过自己,克制自己!” 一灯大师这几句话,便如雷震一般,轰到了杨过心里,暗想:“要胜过自己的任性,要克制自己的随意妄念,确比胜过强敌难得多。这位高僧的话真是至理名言。” 如果我们能把所有缠缚人心的执着、心魔都放下,那就是战胜了本我,真正的一尘不染,洒然若仙。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平静自在,从容自若,天下无一人能困住我心,更无一事能困住我心。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个“离”字,对于出世修行之人,就是身心俱离。对于在红尘俗世中修心的我们就是身在心离,拿得起“爱”,更可以轻松放下“爱”。 对于亲情和责任,我们认真的维护保养,尽力报答;对于事业、名利,我们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努力去争取。但心灵绝不为之所困,不为之烦,不为之苦,不为之怒,缘来则聚,缘尽则散。如此,便可无忧亦无怖。 最后再用最浅显直白的文字,来说明“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以后是什么样的境界。 1、对于其他人给予的善意和关爱极其感恩,并尽力回报,即便这些并不完美。 2、但不惧怕因为任何原因失去任何人、以及任何人给予的情感。 3、除了在涉及人命等极端的情况下,不认为有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 4、在不危害社会和他人的前提下,不认为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就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思。) 5、在没有危害社会和他人的前提下,不怕任何人,也不怕很多人(哪怕是全地球人)任何形式的负面评价。拥有绝对自信。 6、不怕死。 这一章所说一切,还是在修炼途中,有一种还在“用力”的意思,离最终那种轻松洒脱、消除一切二元对立的境界还有距离呢,我们得由浅入深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