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生于1871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六章 滦南(3)

第五十六章 滦南(3)

    近卫军讲究军民一家,要求只要是老百姓有要求,必须给出答复,所以卫兵明知道里面在开军事会议,依然进来通报。

    马金旭随即道:“正好,我们这边会议也开的差不多了,大家各自准备吧,我去看看乡亲们有什么要求。”

    走出门外,只见两个老大爷领着几个小伙子,正在那儿候着,看到马金旭出来,虽然大家不知道这是多大的官,但看到人人都向他敬礼,知道起码不会比县太爷小了,便立刻上去磕头。

    马金旭疾走两步扶起两位老人,并示意其他几个小伙子也起来,这才道:“大爷,咱之前不是都说过了么,我们近卫军不兴磕头。”

    老头道:“你们当兵的讲究敬礼,老汉知道,可老汉不是当兵的,见了大人怎能不磕头?那不是乱了礼数,万万使不得。”

    马金旭知道老人家一时半会儿转不过这个弯儿来,也就不再坚持,随即问道:“不知几位来找我,所为何事?”

    老汉看了看身后,随后道:“回大人的话。今日老汉们看到抬下来那么多的后生,知道这仗打的艰难。村里的老娘们儿们都去帮着照顾伤员了,我们粗手粗脚的也帮不上忙,所以就想着,既然前面伤了那么多士兵,可能会缺人,所以老汉就带着后生们来看看,看能不能帮上点儿忙。”

    后面的年青人听了老人讲完话,也七嘴八舌的道:“是啊大人,我们也想跟着你们打东洋人,收下我们吧。”“是啊,我们能帮得上忙的,请收下我们吧。”

    近卫军自光绪十三年第一次征兵以来,现在已经过去六年多了,新军的政策早已通过各级衙门的宣传深入人心——至少在直隶地区是这样。所以很多农村的青年为了出人头地,或者是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都踊跃报名。但之前皇帝也好、刘少卿也罢,都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将近卫军士兵的门槛设的比较高,所以很多青年虽然想吃这口饭,奈何不够格。但现在这些青年踊跃参军想必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是真的想要报国杀敌!

    但是马金旭却拒绝了。

    近卫军的待遇极好,饷银丰厚而且绝不欠饷。在军营里还有机会不断学习,如果能凭借自身能力考进军校,可以说全家不愁。就算是战死沙场,家人也有专门的机构照顾。所以,直隶周边地区希望能够加入近卫军的年青人极多。之前皇帝也好、刘少卿也罢,都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将近卫军士兵的门槛设的比较高,所以很多青年虽然想吃这口饭,奈何不够格。但现在马金旭拒绝他们,却不是因为怕这些人的加入败坏近卫军的名头或者说坏了规矩。

    对面的日本人极不好打!虽然对方的战术、装备都不如近卫军,而且近卫军既占了地利、还以逸待劳,更不要提得道、失道的问题。可一天的交战下来,近卫军仍然伤亡三百多人。可见对方的实力。

    近卫军的士兵都是久经训练的战士,尚且这样,而这些年青人仅仅是身强力壮而已,不要说上战场打仗,就连枪都没有摸过。如果马金旭同意他们加入,不是眼看着这些年轻人上去送死么!

    可马金旭越是不同意,老乡们反而越是要上前线!

    这个老汉看上去也许是他们的头,是族长或者乡绅什么的。此时道:“大人,请听老汉一言。老汉等活了大半辈子,不是不知好赖的人。大人您是为了我们着想,乡亲们心里都明镜似得。但是请大人想一想,如果东洋小鬼子打破了滦南城,能不能给我们这些乡里人留一条活路?您的士兵都是好样的,一个顶俩肯定没问题,但是毕竟数量有限,而城外的小东洋,可是咱们的四五倍人数。老汉不是落自己的威风,但是像今天这样下去,能撑多久?小老儿就是一句话,左右是个死,若是能拉两个垫背的,值了!”

    老头的话马金旭竟然无法反驳。

    是啊,他知道城外的敌人是自己的数倍,也知道这场仗不好打,更是抱着成仁的决心来打这场仗的。可正向老人家说的,城破之日,这些战火中活下来的乡民,是不是还能继续活下去?如果近卫军没有选择在滦南抵抗,也许日军会放过这些升斗小民,但是既然仗打到这个份儿上,马金旭可以肯定,日军破城后,必定屠城!

    就像老头说的,左右是个死,不如拉个垫背的!

    “好!既然这样,那我就谢谢大家了!赵金东!”

    马金旭说着,喊来了自己的警卫连长。“跟着大爷去,将愿意扛枪一起打鬼子的汉子们都组织起来,抓紧时间教会他们使用枪械,做预备队,随时准备分往各个连队!”

    赵金东一听胸膛:“保证完成任务!”说完敬了个礼,转身带着乡亲们离开了旅部。

    日军第二天的进攻更加凶猛。

    黑木为桢明显已经放弃的所谓一个旅团的承诺。他将所属第六师团的四个联队轮番拉上前线,从早至晚,不间断的进行攻击!

    清军在当天晚上的后撤让黑木为桢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他认为,清军所蒙受的损失不低于、甚至高于自身所受的损失,所以清军迫不得已放弃了坚守了一天的阵地,在夜色中后撤。

    既然清军已经出现了疲态,那么如果自己进一步对其施加压力,滦南城的清军必然会溃败,而黑木为桢坚信,只要清军的第一场溃败出现,之后就必然会一场接着一场,出现连锁反映,直至完全失败。

    而且,黑木为桢计划在攻克滦南后进行屠城,以加深清军的恐惧,为今后的战斗创造对己方有利的客观氛围。

    当然,也算是为在第一天战斗中死去的战士复仇!

    清军的确是因为战线的压力主动后撤的,但撤到了第二条防线的清军,其发挥出来的阻击能力却更加恐怖。

    第二天的防御,马金旭改变了一下战术。他将近卫军的火力进行了层级分派,七五炮和马克沁负责在一千至一千五百米处进行战场遮断,并且负责打击敌方间射火力;八二迫和六零迫负责一千至五百米处的战场遮断,并且负责打击敌军的直瞄火力或者机枪;步枪和轻机枪则负责五百米内的敌军进攻。考虑到在和日军进行刺刀搏杀时的高战损率,马金旭要求前沿阵地尽可能的使用弹药压制,避免和敌军进行rou搏。

    马金旭的战术是尽可能的发挥近卫军的火力优势,打击敌军。从第二天的战果来看,马金旭的战术无疑是成功的,日军的伤亡人数接近第一天的一倍。但是,这一战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对弹药的依赖!

    近卫军从光绪十三年开始建立,到今年年初满打满算总共整编了大约十五个师不到二十万人,但是按照载湉之前给刘少卿的规划,到甲午之前至少要编制二十个师。而之所以现在的差距这么大,其原因当然不是缺人,而是缺武器。准确的说,是缺少武器弹药。

    京师机器局或者叫京师军械总厂是伴随着近卫军一起发展起来的,从光绪十三年到现在,已经扩大了三次,尤其是在1892-1893这一年,京师军械总厂的月产量已经达到七五炮三十门,六零、八二迫击炮上百门,步枪三千支,马克沁机枪十余挺,轻机枪数十挺,各型炮弹上万发,各种子弹三百多万发。

    这些数据看上去很多,但如果考虑到京师军械总厂需要供给黄河以北十多万新军所需,你就知道这一产量之不足了。

    就说步枪子弹,一名士兵的标准配置是八十发子弹,十万新军就需要八百万发子弹,而八十发子弹在这样的一场战斗中也就够一名士兵打几个小时的。

    至于机枪这样的耗弹大户,那就更没办法算了。

    当然,如果能够再多两年时间,清朝的弹药储备也许能获得极大的改观,但日本人偏偏没有给大清这两年的时间。

    所以,现在马金旭的部队开始出现弹药危机!

    然而黑木为桢现在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的部队被打残了!

    在白天,每一次发动对敌军的冲锋,都似乎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日军压了一次、两次……,最后一次,已经打红了眼的黑木为桢甚至组织了一个联队的士兵头绑白布进行敢死冲锋,但这头骆驼却始终没有倒!

    两天的战斗下来,日军的兵力损失达到五千多人,即使是对以擅打硬仗著称的黑木为桢和第六师团来说,这样的战损率也足够伤筋动骨了。骑兵部队被全歼,炮兵在和清军的炮兵进行炮战时也基本损失殆尽,现在工兵和其他辅助兵种已经全部编入一线部队了。而且,日军也同样存在弹药不足的问题。

    在出征时,因为考虑到运力的问题,第二军携带的弹药并不充足,而两天的强攻,黑木为桢的士兵现在人均仅有八发子弹了!

    攻占滦南,已经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黑木为桢并没有气馁,而且他相信,正是因为自己的师团在这里牵制了清军大量的兵力,才有可能为大山大将占领唐山创造良机。

    是的,黑木为桢到现在依然相信,对面的清军至少是一万人的兵力……也许,是两万人!那么,以帝国之前所获得的情报来看,直隶守军的三分之一已经在这里了。再考虑北京、天津这样的地方所需要的守备力量,唐山的守军必然不会太多。

    当然,即使是黑木,现在也认为大山大将已经无法进一步进攻天津或者北京了。

    日军第二军在乐亭沿海地区的登陆用了三天的时间,同时从乐亭整军向唐山地区行进,路途上也用去了两天的时间。五天的时间,足够章高元的第五师乘火车增援唐山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接到命令,确认章高元部一定能够赶在日军前面驻防唐山,马金旭也不可能离开唐山到滦南来打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