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镇压
第一百九十一章第191章镇压 “引导吕宋人采集金鸡纳树皮、种植金鸡纳树,打猎采集野物,反正能拿出去卖出价钱的就行!”晓阳吩咐几个侨领。 “呃~这么多稻米回头拉走…喂猪也行啊!”晓阳拍拍屁股上船走,心中还想着怎么把这么多稻米换成钱的问题。 他这里一走,东瀛人就在几个工程现场展开了行动。 某矿场,东瀛人在华人领导的首肯下,命令所有吕宋矿工集合。 “你们,挖坑,一丈深、两丈方圆,快快地!”河口永南挑出几十个“特别的”吕宋人,命令道。 这些吕宋人虽然平时懒得要命,但此时在大批东瀛人的监督下不敢怠慢,锹镐如飞,很快就挖好了大坑。 随后,河口示意一下,几十个东瀛人上前,或推或踹或摔,把坑边一些接土的吕宋人都弄下坑去。 这时候这些吕宋人才感觉不对,哭着喊着往外爬,可是坑有一丈深,对于这些小个子就是天堑了,怎么也上不去。少数几个返祖、爬高能力较强的手足并用爬了上去,当头就挨了东瀛人一刀! “哈哈哈...”砍到人的东瀛人挥舞着粘血的太刀大笑。 众矿工一阵sao动。 河口高喊:“这些人,都是最懒的吕宋人,死啦死啦地!以后给汉人大大干活,胆敢不卖力的,跟他们一样!”说着一示意,待命的百多个“听话”矿工兴冲冲上前,先往坑里丢石头,然后填土,特别的卖力。 坑里顿时一片惨叫痛骂之嚎叫,不过没过几分钟,嚎叫声渐渐低弱下来,后来就全没有了。 几千吕宋矿工在两百多东瀛人和远处华护的监督下,连个屁都不敢放。(此时南洋的华人武装都叫“华护”) 河口等人又转战了几个地点,活埋或砍杀了几百个吕宋懒汉。经此屠杀,此后吕宋人的工作效率果然高了好几倍。 随后东瀛人又驱赶着吕宋兵去剿匪。 “嗖嗖嗖~”迎面一阵弓箭飞过,十几个吕宋兵中箭,所有吕宋兵习惯性的往后跑。 河口永南率领一帮东瀛武士“嚓”地齐齐把太刀出鞘,迎头就向溃兵砍去,登时几十个人头飞起!鲜血喷出好高,无头尸体兀自跑了几步,方才倒地。 后面的华护也用弓箭比划着。 “谁敢后退,死啦死啦地!”河口永南暴喝。 吕宋兵对比了下,东瀛人要比本国土匪要凶得多,最后还是哭着喊着去打土匪了!折腾了一天,终于砍了几十个土匪,过来个华护给了几串铜钱,把吕宋人乐得直喷屁! 如此慢慢打下去,竟然打出了一支“忠勇无比”的吕jian走狗队伍,这是后话。 ... 晓阳回到了台北港。这里的港口规模不算大,却也能停数艘大船,算是基隆和高雄的备用港,一般都是“靠得住”的人和外宾船只来此停泊。。 一大堆消息,一大堆需要老板决策的。 首先当然是好消息。 “东方牌”治疟丸早已试制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正式全面开卖,立即就遭到全面追捧!虽说卖得并不便宜,可还是出一批卖光一批---这是此时治疗疟疾的唯一特效药,救命药啊。 这药有的流入黑市,卖到十倍的价钱!有钱人还是会买。 不但在中土,以后晓阳还打算直接在南洋设厂加工,远销南洋、印度洋和欧洲!而且有蚊子存在就会有疟疾,就会有许多的病人。 可以想象,它将成为晓阳府的主要财源之一。 日后,有些精明的西方人、阿拉伯人、掸国、锡兰等国也想挤进这个市场,可是搞一种新的药品并非易事,再说治疟丸的原料“金鸡纳树皮”主要的来源地南洋南部地区大多在晓阳府的势力范围内,外人想找原料都困难!只能捏着鼻子每年花大代价买晓阳大药房的药品。 三山造船学院、台北航运学院(附设航运学校)、三山机械学院、马尼拉造船学院陆续开学!这已经不是晓阳府的第一所学校了,早在三山城时期,三山航运学校(培养高级水手)、三山武器学校(军火行业内设)、三山造船技术学校(培养造船技工)和行政学院便已开学。 标准化、规模化、技术化是晓阳手下产业的发展方向,有目标的培养符合这样标准的人才自然是必须的。 台北航运学院看来只是教航运的,实际上却是有单独的“航海系”和“海军系”,两系虽然同处一个大院,共享许多教学资源,却是互相分开的,军事课程也都保密。 基隆港的建设和生意极为红火,因为能提供安全便利的经商环境,南北商人蜂拥而至,除了做海贸,还有大量作其它事业的,单是房地产晓阳府就赚了好大一笔! 眼见基隆的地方很快就不够用了,晓阳府正在策划两个方案:基隆新建商品房推荐建楼房,向山上发展;在台北、台中、台南、台东策划新的商业区和工业区――当然这些是要远离治所和重要机构设施的。 中原战事正如晓阳所料,纠缠不清。大元朝死而不僵,一百多万军队把义军打得满地找牙。不过随着大元朝粮饷不济,蒙元军队士气也渐渐低落下来,各路义军再次重出江湖,攻略各地方。 适逢这几年中土天气不好,不是旱就是涝,再加上各路烽烟影响,中土已经全面出现了粮食不够吃的问题,要不是东北的粮食rou类大量外运,中土早已出现了严重饥荒,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蒙古人征粮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前线的军粮只够半月之用,而且运过去的越来越少,这样下去一两个月,前线就没粮食吃了!前线的蒙元大将由莫思吉王爷带领齐齐上书朝廷,威胁没有粮食就撤兵!更有人纵容士兵大掠地方,战区小民苦不堪言,纷纷逃亡,昔日富庶繁华、鸡犬相闻的水乡田园成为百里不见人的废土,上好的田地无人耕种。 情况稍好些的地方,也因为蒙古人的残酷压榨而渐渐变得奄奄一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