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晓阳回来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第139章晓阳回来了 东瀛,大阪府,板本家,几个家主正在密议。 “听说崔晓阳的老巢给蒙古人围攻,他的兵大多调走了,只剩下几个文书先生之类的,我们要不要趁机…”有人提出建议。 各家主纷纷发表意见,有的想翻脸动手,有的则不想,大多数却是持了观望的意思。 德川康男一直没有发表意见,最后大家争论不休,还是问到了他头上。虽然德川家目前境况大不如前,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影响力还是有一些的。 德川睁开眼睛肃然道:“我们东瀛是岛国,只要崔晓阳的海上势力没有垮掉,我们就不方便翻脸。再说,现在战局不明…不过,暂时没有他们节制,我们趁机占些地盘还是… 各家主想想,也只得先这样了,回去收拾东西准备打内战。 鹿儿岛、江户各地家主,基本都是这个态度,要趁机扩张势力! …. 回头再说崔晓阳,接到中土的紧急传信,也不得不暂且离开吕宋北上,路上,他在考虑着自己的生存问题。 “单纯比较兵力,自己远远不及,海匪虽多,却也只是乌合之众,短期偷袭尚可,长期作战肯定不行,不过我们也只需要拖它几个月,他们不战自溃。” 不过自己的子弟兵加上船上这些也不过七千,对抗几万蒙古骑兵还是相当困难,须得找点外援才行。 “方国珍?张士诚?徐寿辉?朱元璋?蒙古人?” “方国珍手下只是些海匪,难堪大用;张士诚此人交情有限、徐寿辉更是连见都没见过;蒙古人更加指不上,关系再好也不可能帮自己去打同胞,那么只有朱元璋了…”晓阳思前想后,决定向朱元璋发信借兵一万,好在以前有人情在,想来他不会拒绝。 … 这时,朱元璋在浙西云岭一带已经扎下了脚跟,除了大肆垦荒种粮之外,茶叶和铁器的输出也让他们有所获利,虽然不是太多,但也勉强够他们养一支几万人的军队了。 这时候年景不好,流民甚多,只要有人管饭便会蜂拥竟从,更别说还有期望跟着当官发财的各路势力来依附。眼下朱元璋已经有了一支五万人的军队,以原来的红巾老兵为骨干,屯田之余日夜训练,已经有了不错的战力。 “哦?崔晓阳来求援?”朱元璋拿着晓阳的求援信,若有所思。他想的是,崔晓阳这次会不会给打垮。“若是他轻易垮掉,那也就没有再交往的价值了。” 和他一样心思的还真有几个。 别说朱元璋等不讲究、太冷血、太势利,枭雄人物就是如此的现实,江湖就是这样的现实。人情不见得值钱,得了好处翻脸无情的多得是,只有实力更受重视。 他的兄弟属下倒是大多认为应该支援晓阳。像蓝玉、胡大海等粗人的思想比较简单:江湖中总得讲个义气,以前得了人家那么多雪中送炭的帮助,人家有事来求援,自己这边不闻不问的话,那不成了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以后在江湖上也没法混了。更别说一些家属还在辽东呢! 徐达的老妈也在辽东,挠着头看着老大的脸色,嘟嘟囔囔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常遇春平时都是听老朱的,此次为了妹子,也给说了不少好话。 有几位则想的比较深远。 “我看崔晓阳并非常人,不会轻易垮掉。”李善长道。 “他手里有大船队,打不过也可以跑,以后也是海上的大势力,仍然值得相交…”胡惟庸说。 “嗯…”商量一番,最后一致决议,支援崔晓阳。 待晓阳到了长江口,就已经得了回信,同意借出精兵一万!由蓝玉、胡大海率领。蓝玉是朱元璋手下头号猛将,胡大海也骁勇非常,此举也算是表现出了足够诚意。 晓阳在浙江一带就地借船,到浙北接了这一万人北上,同时给辽东飞鸽传信,让他们坚持一时。 …. “晓阳回来了!还带了援兵!”接到传书,三山城一片欢腾,特别是老婆们,感觉一下子就有了主心骨。 “还是晓阳有先见之明,利用庄稼地,我们可以…”老伯温和一帮人策划起来。 … 山海关前,两万蒙汉军队前进不得。 整个正面、几里的纵深几乎布满了拒马、土墙、陷阱、绊马索、陷马坑、棘刺…还有一些他们不认识的黑灰色一圈圈带刺的东西(铁丝网),甚至好几万人还在努力地在加强着这些东西。 有一种比较简单的陷马坑几乎遍地都是,只有碗口粗、一尺深,马匹一下踩上去就得绊倒折断马蹄。 这种情况下别说马行,走路都困难,特别是他们这些不熟悉情况的。 晓阳的战术:你不是骑兵冲击力强吗?我就让你冲不起来! 蒙古人骑兵强悍,可最怕的就是这些玩艺,马一旦跑不起来,就成了大号活靶子,若是下马步战---不是万不得已,蒙古人不会放弃自己的骑兵优势的。 更别说,这种环境下肯定是易守难攻,马战步战都一样。。 探马回报,山海关城下也堆满了这些东西。 “我ri!”带头蒙古将军窝儿台破口大骂。“这仗怎么打?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了两天,窝儿台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身边一些幕僚属下也都一筹莫展,最后就想到了硬攻。 硬攻却不能如此进去,总得弄出骑兵可以奔驰的场地来,那么谁去把那些障碍物破坏掉?当然是天然炮灰---汉军。 汉军头目石寒坚都快尿裤子了:“这不是让我们送死吗?”有心拒绝,可看到好几个蒙古人手都放到刀把上了,也就没敢说。 石寒坚出去点了4000汉军,分出1000名弓箭手准备掩护,其余人分成三队,准备三班作业。 第一队战战兢兢走向障碍物群,还没等动手呢,一百多步以外就猛地“冒出”许多人头,大批箭支如飞蝗扑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