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北斗七星高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先斩后奏

第一百六十二章 先斩后奏

      田希鉴派人送来的求救信正中李晟下怀,他立即吩咐李愬召集三千凤翔兵马,先行驰援泾州以麻痹田希鉴,自己随后将以巡边的名义亲赴泾州,斩杀田希鉴。

      李愬到了泾州城外,受到田希鉴的热情邀请。但他并没有进入泾州城,而是亲率凤翔兵马直接去边境密林中设伏,等待吐蕃人的下一次侵扰,这令田希鉴非常感动,命泾源兵马沿途堵截,配合李愬的行动。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多天等待,吐蕃果然又派出了一千余人的骑兵到泾源辖区来掳掠。李愬令凤翔军在密林中耐心等待,直到吐蕃人都过去了,而且确认这些人后面没有大股吐蕃军,才下令凤翔军从背后追过去掩杀……

      前后夹击,这一战吐蕃骑兵只有一个人侥幸逃了出去,其余人全部被歼。

      田希鉴十分高兴,写好战报派人送到凤翔报捷。李晟随即回复,提醒田希鉴要严防吐蕃人发兵报复,自己不日也将亲到泾源巡视边防。

      田希鉴不敢怠慢,早早就杀猪宰羊准备为李晟接风洗尘。三日后,李晟才带着几百名亲信牙兵姗姗而至。

      田希鉴亲自率领全部泾源将领到泾州城外列队迎接,李晟与田希鉴并辔而行,边走边与田希鉴热情攀谈,这一举动让田希鉴完全放下了戒心。

      田希鉴看到李晟对自己如此和气,简直是受宠若惊,在接风宴席上极尽讨好之能事,吹捧之余频频向李晟敬酒。

      直到酒过三巡,李晟给儿子李愬使了个颜色,看到李愬微微点了一下头,微醺的李晟故作神秘地说道:“田郎,本帅明日一早即将返回凤翔,今日还有些要紧事与你商议。还请泾源将领稍稍回避,待说完正事,大家再一醉方休。”

      田希鉴听了,马上下令泾源将领退到外面等候,只剩李愬一人留在厅内。

      田希鉴凑到李晟身边,说道:“元帅,请讲。”

      李晟缓缓说道:“本帅离京就任之前,陛下曾私下对本帅说,凤翔和泾源两座边镇屡生祸乱,让本帅就任之后,务必要将祸首查明并严惩不怠。本帅到了凤翔之所以将王斌等人正法,就是这个缘故。”

      田希鉴的脸色马上就变了,结结巴巴地说道:“元帅,卑职,卑职并没有戕(qiang)害任何一位朝廷命官啊!”

      李晟马上安慰道:“田郎莫要多想,陛下这么安排并非为了追究你,凤翔的李楚琳密谋杀了使相张镒,不是照样安然无恙地留在京城为官,你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陛下让本帅这么做,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目的无非就是为朝廷立威。如果这次不杀一批以下犯上的逆贼,以后难免还会发生类此的祸患。所以,田郎最好能将手下将领在泾原兵变时主动附逆的名单写下来,本帅也好在陛下面前有个交代。”

      田希鉴一听李晟这么说完全是在保护自己,心中十分感激,马上说道:“多谢元帅保全,卑职这就将那些将领的名单写给元帅。”说完,马上命门外候着的人送来笔墨,一口气写下了三十几将领的名字才停下来,确认没有遗落后才将名单交给了李晟。

      李晟看了看这份名单,问道:“没有了?”

      田希鉴马上信誓旦旦地说道:“元帅,真没有了,卑职就是怕有漏网之鱼,所以卑职不仅把那些牵头的将领名字写下来了,而且还把当初主动追随他们的将领也加了上去。”

      李晟点了点头,看着田希鉴说道:“好,那本帅就按这个名单抓人了。”说完,将名单递给了身边的李愬。

      李愬早在帅府外安排了五百牙兵待命,此时将他们招呼进来,按着田希鉴写下的名单依次将那些泾源叛将抓住并绑了起来。

      其它泾源将领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不知这个行营元帅李晟和节度使田希鉴刚刚在里面密谋了什么。

      此时李晟和田希鉴联袂来到院中,李晟看了看大家,然后高声说道:“这三十余人都是在泾原兵变时期主动作乱附逆的叛乱分子,今日该是他们伏法的时候了!”

      李晟的话音一落,被绑的人之中就有一人高声喊道:“元帅,冤枉啊,我是受田希鉴唆使才追随他们一起作乱的!”

      大家一看有人带头,也纷纷开口揭发田希鉴。吓得田希鉴脸色刷白,赶忙对李晟说道:“元帅切莫听这些叛贼胡言乱语,他们,他们这是血口喷人。”

      李晟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请田郎下令,将这些污蔑你的叛将斩首示众吧。”

      田希鉴马上说道:“来人,将这些主动作乱的叛将拉出去斩首示众!”

      李愬留下几十个牙兵保护李晟,然后命人押着这些叛将走了出去,其余泾源将领也被迫跟在后面去观看行刑。

      李晟看着泾源将领们都出去了,轻声对身边的田希鉴说道:“田郎,那份名单你本该排在第一位,念在你夫人与本帅同宗的份上,本帅不忍心让你刀斧加身,有意留你一个全尸,你看如何?”

      田希鉴听了李晟的话如五雷轰顶,瞬间瘫倒在地,用手抓着李晟的衣服,但已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李晟一脚将他踢到一旁,对牙兵说道:“拖下去,给他留个全尸,用白绫缢杀!”

      …….

      德宗看了李晟送来的奏折,然后扔到一边,气愤地对俱文珍说道:“这个李晟眼里究竟还有没有朕,即便他想杀掉田希鉴也应该先请示朕啊!他随便给田希鉴定了个‘损兵折将’的罪名,就敢对一个朝廷任命的节度使先斩后奏,最后再把结果告诉朕,他这是要干什么?”

      俱文珍马上说道:“陛下,西平郡王(李晟)早就想杀掉李楚琳和田希鉴了,因为陛下将李楚琳留在长安,令他无法下手,所以他这次对田希鉴先斩后奏,就是怕陛下以为了稳定边镇为由再次保全田希鉴。他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自恃身为西部行营元帅,握有无需请示陛下即可临时决断的生杀大权,才敢如此大胆行事。往好了说,西平郡王是为了朝廷立威,往不好了说,难免有功高震主的嫌疑。”

      “他就是自恃功高,早就算准了朕不敢对他怎么样,所以才敢擅杀朝廷的封疆大吏!”

      “陛下,老奴以为朝廷应该马上派一个监军使到凤翔去,像西平郡王这种对朝廷立有大功的将领,如果没有人在他身边掣肘,会愈发骄纵,难免会晚节不保啊!”

      “对!朕马上就降旨斥责他,并且在诏书中明确告诉他,朕要给他安排一个监军使。你马上找一个合适的人选,让这个监军使和传旨的中使一起去凤翔。”

      “老奴觉得可以让新任的内侍少监王希迁(顶替死去的翟文秀)去做西平郡王的监军使,王希迁办事通达干练,沉默寡言且城府较深,一定能完成监军使的职责,并且绝不会为陛下惹出麻烦。”

      “如此甚好,朕明天朝会就降旨,让王希迁到凤翔军去做监军使。”

      ……..

      第二天上午朝会,德宗痛斥了李晟擅杀泾源节度使的行为,并说道:“天下未靖,朕为了稳定这得来不易的局面,宽宥一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官员,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帮助朝廷稳定边镇形势。可西平郡王却不理解朕的一片苦心,抓着那些官员犯过的错误不放,这种秋后算账的行为很容易让那些已经安稳的藩镇再生祸乱。所以,朕决定派内官王希迁到西平郡王军中做监军使,防止他矫枉过正,造成边镇不稳。”

      朝中大臣没有人反对,因为都已经被吓傻了。他们一听李晟未请示天子就擅杀了泾源节度使,每个人心中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西平郡王胆子未免也太大了吧,节度使可是朝廷任命的封疆大吏,如果遇到藩镇叛乱,临阵对敌之时杀也就杀了,可田希鉴并没有造反,即便要治他当初依附朱泚之罪,也应该将他押送到长安,由天子定罪发落,他怎么能用所谓的军法就将一个封疆大吏给杀了呢?再说泾源地区正是当初兵变并拥立朱泚作乱的根源,如今好容易随着田希鉴的投降而归顺了朝廷,一旦他这么做又激起了泾源士兵作乱,岂不是又将再起波澜?也难怪陛下生这么大的气,如果换做别的将领,陛下早就直接降罪了,绝对不是只派一个监军使就能作罢的事。

      德宗见无人反对,心中十分满意。因为此时没有人出面反对自己派监军使到凤翔,就证明大臣们对李晟的所作所为也是不认同的,一旦自己成功在李晟这个功高盖主的将领身边安排了监军使,那么其它各镇再派监军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德宗见没有大臣主动奏对,看了俱文珍一眼,俱文珍随即说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兵部侍郎柳浑急忙出班奏道:“启禀陛下,今晨刚刚收到昭义军李仆射的捷报,昭义军已经成功收复了汴州。李希烈见王师大军压境,已经主动放弃了占据的中原州县,将淮西兵全部撤回了淮西。”

      德宗听了高兴地点头说到:“好这真是个好消息,如今河中与陕虢都平定了,就差一个李希烈还占据着淮西,传朕旨意,让李抱真指挥各军先稳固中原局势,然后在伺机拿下淮西。”

      正在此时,小太监跑进来向俱文珍报告陕虢宣慰使张延赏在殿外侯旨,俱文珍马上报告给德宗,德宗一听,示意俱文珍宣旨让张延赏进殿。

      张延赏进殿行礼参拜后,德宗问道:“张爱卿,此番宣慰陕虢,朕交给你的差事办得如何?”

      “陛下,李泌大人在陕虢处置得当,眼下陕虢人心稳定,粮荒已大为缓解。”

      德宗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朕当时还认为李爱卿过于自负,单人独骑就敢去陕虢平叛,没想到他果然是胸有成竹才敢口出豪言,很好!”说到这,德宗话锋一转,问道:“逆贼达奚抱晖等人是否也一同押解到长安了?”

      张延赏听了,赶忙从怀中逃出李泌的奏折,吱唔着答道:“达奚抱晖畏罪潜逃,其余逆贼也并未押解进京,李大人特意谢了一份奏折给陛下做了详细说明,请陛下过目。”

      俱文珍赶忙上前接过奏折,拿过来交给了德宗,德宗打开看了看,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悦,但并没有发作,说道:“还是李爱卿最能体会朕心,他在奏折中说陕虢刚刚稳定,建议朕将参与谋杀张劝的叛将流放。这是从大局考虑,这一点比西平郡王做的好,朕准奏。将这几个陕虢罪臣流放天德军(在今内蒙古乌梁素海附近)去戍边,遇赦不赦。”

      ……..

      回到后宫的德宗对俱文珍说道:“俱总管,你帮朕想着这件事,过几个月派神策军去天德军传朕的口谕,将那几个陕虢罪臣给朕杀了。”

      “老奴记下了!”

      “好了,朕饿了,传膳吧。”

      ………

      蒲州。

      志得意满的马燧正在为成功平定李怀光叛乱而洋洋得意。当初李晟和浑瑊因平定朱泚叛乱分别封王令他羡慕不已,如今自己也是平叛有功,虽然与他二人收复长安的功劳相比还要稍逊一筹,但是与李抱真在中原仅仅收复了汴州相比,却显得略胜一筹了。如今自己早已经年过花甲,凭此高龄还能横刀立马,平定号称大唐劲旅的朔方军叛乱,他心中难免有些自傲。其实他这么比,并不是嫉妒李晟和浑瑊封王,而是感慨目前在大唐的几位名将之中,他的年龄最大,资格最老。掐指算算,这也许是他替朝廷指挥的最后一战了,他希望自己的军旅生涯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至少不能逊色于其它几人。有道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能够在有生之年为自己戎马一生增添这浓重的一笔,夫复何求?

      正当马燧自我陶醉的时候,手下人突然报告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居然将已经归顺朝廷并被封为御史大夫的徐廷光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