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北斗七星高在线阅读 - 第十四章 出手

第十四章 出手

    紫宸殿,是皇帝平时办公议政的主要场所,只有高级官员、有议政权的翰林学士和接到皇帝旨意的低级官员,才能在平日到紫宸殿面圣。

    德宗今日在紫宸殿就是想和群臣商议任命谁做朔方节度使的问题,虽然他反复考虑了那个最合适的人选,但是还要在朝堂上商议一下,听听群臣的意见。

    德宗看了看殿内的官员,突然发现宰相卢杞不在,就问到:“今天宰相怎么没来上朝啊?”

    俱文珍赶忙说道:“启禀陛下,卢大人昨夜不知吃了什么不洁的食物,今天告假了。”

    德宗听了,对众官员说道:“朕派舒王到汾阳王府上去慰疾后,回奏说汾阳王病体沉重,一时半刻恐难痊愈,然朔方节度使一职不能再耽搁了,众卿可有合适人选推荐给朕?”

    颜真卿马上站起身,说道:“陛下,老臣认为,金吾将军浑瑊出身朔方并任职多年,详知朔方军政,老臣举荐浑瑊将军出任朔方节度使。”

    德宗听了,心下不快,但是却点点头,说道:“嗯,朕知道了。”

    众位官员看德宗并没有说什么,都猜测出浑瑊并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谁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

    浑瑊将军也揣测出德宗的意思,马上说道:“臣自知能力不及,还请陛下另择人选。”

    德宗看着浑瑊说道:“浑将军不必妄自菲薄,朕自有主张。”

    颜真卿见此情景,又说道:“如浑瑊将军不妥,老臣再举荐右金吾将军李晟,御边多年,军功卓著且老成持重,可任此职。”

    德宗听了又点点头,并没有表示什么。

    监察御史兼翰林学士陆贽见德宗依旧没有表态,说道:“臣举荐司农卿段秀实。”

    德宗听了还是点点头。

    满殿官员都有些猜不出德宗的心思了,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正在此时,面容憔悴的卢杞走进了紫宸殿,本来发蓝的脸色微微透着黑气,正要跪下施礼,德宗说道:“免了,爱卿不是身体有恙告假了吗?”

    “臣感觉今日身体好多了,不敢借身体小恙而对政务有所懈怠。”

    “爱卿忠君为国,堪为百官楷模。既然来了,就谈谈你对朔方节度使人选的看法,现在被举荐的有浑瑊、李晟和段秀实三人。”

    “臣以为此三人都非合适人选。”卢杞听完德宗所言,黑着脸说道。

    德宗假意怒问:“三位爱卿都曾立有大功,为何在宰相眼中都非合适人选了?”

    “臣以为,朔方地位太过关键,关系我大唐社稷安危,故其节度使人选必须由一位妥当的人选出任,这不仅关系到军事,还关系到我大唐的内外政策,昔日玄宗就是轻易任命异族胡人安禄山为节度使,才致我大唐生乱,生灵涂炭,因此,必须选一位值得陛下信任、清正廉明、在军中没有朋党之人方可。”说完这些,卢杞转身朝浑瑊等人施了一礼,说道:“三位将军,我所言非与各位将军有私怨,实为大唐社稷而出于公心,还望三位将军见谅。”

    卢杞的两个死党户部侍郎赵赞和司农少卿白志贞马上表示附议。

    颜真卿一看这情势,马上据理力争,说道:“臣依旧坚持由三位将军中选择一人。”

    “臣附议。”翰林学士陆贽也说道。

    “臣附议。”一直旁观的翰林学士姜公辅(字德文)也说道。

    眼见朝堂之上泾渭分明的立场水火不容,太子因不能发表政见,只能眼睁睁看着如此僵持的场面却毫无办法。

    舒王见双方僵持,明白此时如果再不表态,卢杞很可能随时把李怀光给推荐出来,使自己失去这个首举李怀光的人情,于是马上说道:“启禀父皇,儿臣以为鲁郡公和宰相所言都各有道理,与其如此纠结,不如另推人选,或者就令朔方兵马使李怀光暂领节度使之职,若其治理有方再行正式任命。”

    德宗其实心里最理想的人选正是李怀光,虽然也有一丝担心,怕他不能管理好朔方军队,但相比于另三位有争议的人选,目前最理想的也只有他了。于是德宗说道:“舒王所言朕感觉可行,就让李怀光暂领此职吧。”

    卢杞没想到舒王居然推荐了自己心中的人选,心中不是高兴,而是一种受到轻视的愤怒,心中暗骂李怀光:臭匹夫,不相信我的能力,暗地里还投靠到舒王门下。

    德宗的决定早在颜真卿预料之中,虽然郭子仪早就预判会出现这种情况,自己今天还是要努力一搏,既然结果已经不可逆转,只能退而求其次了。于是,颜真卿说道:“陛下圣明。老臣以为李怀光虽然可暂代此职,然朔方边境近年一直平安无事,周边又有夏绥(今陕西靖边)、邠宁(bin今陕西彬县)、泾源(今宁夏固原市泾源县)三大藩镇倚仗,朔方军八万步骑一枝独大,恳请陛下从朔方抽调一些精兵,另组成神策军交给浑瑊和李晟两位将军,归陛下亲自指挥调动,然后分别驻扎在咸阳与奉天,这样不仅能让其它藩镇感到陛下处置公平,也可让老将军们不离军旅,帮助陛下拱卫京城。”

    德宗听了颜真卿的话感觉很舒服,如果按颜真卿的建议来做可称为三全其美,不仅削弱朔方的实力,还能让浑瑊、李晟两位宿将心中有所平衡,最关键是把这部分兵力抓到自己手中才是最理想之处。于是德宗问众臣:“众位爱卿以为鲁郡公的建议如何?”

    宰相卢杞正在暗自生李怀光的气,听皇上这么一问,马上说道:“臣以为鲁郡公的建议很好,臣附议。”

    各位大臣一看宰相卢杞都表态赞成颜真卿的建议,异口同声的说“臣附议”。

    难得众位臣工意见如此一致,德宗很高兴,继续问颜真卿:“爱卿以为抽调多少兵力为宜?又如何安置?”

    颜真卿说:“臣以为抽调三万左右为宜,浑瑊和李晟二位将军各领一半,一部分驻扎奉天(今陕西乾县),一部分驻扎在咸阳。”

    德宗听了点点头,说道:“三万略多,两万吧,拟旨。调朔方留后郭晞入朝,授检校工部尚书。擢朔方兵马使李怀光暂代朔方节度使,抽调朔方精锐步骑两万编为神策行营,右金吾将军李晟领一万五千步骑驻守咸阳。左金吾将军浑瑊领五千步骑驻守奉天。”

    翰林待诏王伾高声说道:“领旨!”

    颜真卿看朔方的问题目前能争取到这些,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只好进入下一个问题,说道:“陛下,老臣还有奏对。”

    德宗心情很好,说道:“爱卿有何奏对尽管说给朕听。”

    “泾源节度使朱泚与卢龙节度使朱滔为兄弟,此二镇皆是我大唐的重要藩镇,且朱滔在卢龙势力庞大,为免当年安禄山、安思顺兄弟分掌节度之患,臣请调朱泚进京任职,泾源节度使一职可委任司农卿段秀实担任。”

    卢杞听了马上要反驳,德宗却说道:“爱卿对朱泚兄弟所言,朕有同感,朱泚兄弟二人确实不能同时执掌藩镇,就把朱泚调入京城吧。然而段秀实毕竟曾经在泾源节度使任上被人举告侵吞军饷,虽无实证,但也不宜再次任命,朕看就让泾源兵马使姚令言继任节度使吧。拟旨,泾源节度使朱泚戍边有功,擢升太尉,同平章事,即刻进京任职。”

    王伾道:“领旨!”

    舒王李谊看颜真卿连着两件事都被德宗准了,知道德宗心情好,马上朝远处的韦执谊使了个眼色,韦执谊心领神会的站出来说道:“臣翰林学士韦执谊有本启奏。”

    德宗确实心情不错,看了韦执谊一眼,说道:“讲。”

    “微臣韦执谊启奏陛下,我大唐多年不用独相已成定例。当下宰职虽名义上有汾阳王郭子仪、卢杞大人、张镒(字季权)大人和关播大人,但汾阳王年迈且有病在身,早就不问朝政,张镒大人出任凤翔(今陕西宝鸡凤翔县)节度使不在朝中,而关播大人做事历来看卢大人眼色行事,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独相专权。微臣以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治蜀有方,建议陛下拔擢其充实中枢,以达制衡。”

    卢杞的肺都快气炸了,如果是朝中重臣弹劾自己,也能说明自己位高权重,可偏偏却是一个小小的翰林学士、八品小官出面,这简直是对自己的侮辱。但是韦执谊所言有的确是满朝皆知的事,因此还无法发作,只能暗生闷气。而关播听了,早就惭愧的无地自容了,别说反驳,连头都不敢抬一下,真恨不得能有条地缝钻进去。

    舒王不动声色,暗中得意。颜真卿等正臣暗自为韦执谊叫好,互相一交换眼色,满大殿的臣子,除了赵赞、白志贞以及卢杞自己,都声言“附议。”

    德宗脸上也很尴尬,他没想到深得自己信任的宰相卢杞,居然这么没有人缘,忍不住沉着脸责问道:“宰相可有话为自己辩驳?”

    卢杞赶忙跪倒说道:“臣有负圣恩,请陛下责罚。”

    德宗不耐烦的说道:“还是散朝以后回家自省吧。拟旨,擢升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即刻进京。擢升金吾卫将军、户部尚书韦皋(字城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即刻离京任职;擢刑部侍郎班宏任户部尚书。”

    “领旨!”

    舒王看看时辰不早,估计朝会也快结束了,于是出班说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奏陈。”

    德宗本有意散朝了,听到舒王说还有事,只得勉强说道:“讲吧。”

    “儿臣听闻,朝臣中似乎有人对父皇的‘和吐蕃、战回纥’的国策不满,意图建议父皇同意派使节出使回纥以修盟好,儿臣想,吐蕃这些年与我大唐一直和睦,而那回纥却不然,与父皇不仅早有旧恨,这几年sao扰我大唐边境又添新仇,儿臣以为我大唐只需尽力维护与吐蕃的友好,而回纥臣服于吐蕃,令吐蕃去压制回纥足矣,无需再派使臣去回纥结盟。”

    德宗听朝臣私下想变更自己的国策,非常生气地说道:“舒王所言有理,今后朝臣再有敢言改变朕的国策之人,严惩不贷。退朝!”

    太子听到这些傻了,这明明是昨天为了试探刘禹锡和柳宗元故意说给二人听的,难道这二人中有一个是内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