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旗在线阅读 - 第四十九章 临时编整

第四十九章 临时编整

    按着陆清的意思,郭太监发话要牛庆、宋邦德等军官把队伍重新组织一下。

    眼下御营大军正在奔大同,想见驾就肯定得往大同去,这路途倒也不远,直线距离不过一百七十余里地,不过这路上却是不太平得很。

    大同那边,也先破了阳和口,这会不知是在围攻大同还是在哪里抢劫;宣府这边阿剌破了独石堡,没了边墙阻挡,诺大个宣府便成了瓦剌大军驰骋的战场,除了坚城宣化外,可以说没一处是安全的。因此这南下之路看着安全,实际上却也凶险,谁知道会在哪里突然碰上瓦剌人的骑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同样也没有自保能力,陆清提议将人马重新编队就是怕万一路上遇到瓦剌军,大伙只顾着自个逃命,结果一个都跑不掉。

    没有人指挥的队伍,人数再多也是一盘散沙,有人指挥,哪怕人数再少,也总能做到号令统一,不会如惊弓之鸟般望风而逃,就是打不过,也总能一战,不至于被鞑子撵着屁股杀。

    阳和口一万多败军一窝蜂往南跑的场面给陆清的印象太深刻了,他不想再重现那场悲剧,如果当时有军官能够组织败军稍作抵抗,恐怕瓦剌人也不会如撵羊般追在后头大肆砍杀。也许反抗的结果同样是死,但至少肯定能有更多的人跑出来。

    陆清的想法自然和最需要安全感的郭太监不谋而合,他也怕路上遇到瓦剌人,结果队伍一哄而散,他老人家再次疲于奔命。

    在郭太监的鼎力支持下,牛庆、宋邦德等人也同意重新编组队伍,但如何个编整法却是麻烦。

    从独石逃出来的败兵虽然有七百多人,但是来源复杂,有开平卫的,有万全左卫的,也有万全右卫的,甚至还有十几个平民在里面,这么多人也只逃出宋邦德一个总旗,路上愿意出来维持的也只林、吉两位小旗,另外两个小旗官不知道是吓破了胆子还是自感没这能力,说什么也不愿出头,宁可和普通军士一起也不想再当这劳什子军官,还是一些普通军士主动站出才得以把这七百多人拉拢到一起,勉强保持队伍不散。

    现在要将这七百多败兵和君子堡的一百多人合编,除了急缺的武器外,如何任命新的军官,又如何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愿意接受他们的领导便成了摆在陆清面前最大的难题。

    郭敬这大同镇守太监虽是震慑、唬弄一众败兵最好的旗帜,但如何选一个时刻就在他们身边的军官却不好用这面大旗,得选上能让他们自己信服的人,总不能遇上什么事动不动就要陆清扛着郭太监这面大旗去解决吧。

    牛庆和宋邦德对这问题也觉棘手,他二人一个不过是百户,一个是连百户都比不上的总旗,让他们突然将自己提升到千户层次来解决军中问题,他二人一时都无法适应,没有好的办法。

    最后,还是郭太监出面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知道陆清太年轻,虽说自己看重他,当着众人面许了他个千户官,陆清在昨夜的表现也让人说不出话,但真让他站出来统领这八百多人,恐怕众人未必就肯答应,因此还必须借重这些原来的军官和队伍中那些领头的士兵。

    陆太监的办法也很简单,除去君子堡那四百多老弱妇孺,余下的人有武器的编为一营,没有武器编为另一营。

    独石逃出的败兵手中的武器不多,只120把刀,13把剑,86杆长枪,8具弩箭,13张弓,外加7杆火铳,全部武装起来也只能编两个百户。

    牛庆君子堡的120名士兵则有40把刀,60杆长枪,另外还有10张弓,10杆火铳。仓库里还存有25把刀,36把长枪,9张弓。

    如此,所有武器加起来就能武装360人,余下的480人就没有武器可持。

    这360个有兵器的士兵,郭太监意思编为三个百户,牛庆、宋邦德和陆清各领一个百户,称为战兵,另外那480人则取他们原先的领头人来管,也不设百户、总旗什么,就是跟着队伍走,等什么时候有了兵器补充再编,万一战兵有了折损则从他们当中补充人手。

    宋邦德他们对此没有意见,陆清也没有意见,问过周云义他们,也无异议。

    陆清又以郭太监的名义选了十几个夜不收充为战兵的总旗和小旗官,跟他们说明了,一切都是权代,等到郭公公见了驾求了皇上的恩典后,再做正式安排,其余人也同样安排,只这路上众人必须要服从临时指派的军官命令,否则这补入亲军什么的你就不要想了,哪来滚哪去。

    堡内另外还有七匹马,四匹是用来报信的快马,另外三匹则是用来拉粮食的驽马,陆清认为一旦出堡南下,路上必须有侦骑在前头探路,不然根本不知道前方有什么情况,万一碰上瓦剌人也能及时发现,免得一头撞上去。

    这四匹马便交给了周云义手下的蒋通、樊若,长相颇有气质的林风、满脸胡子的彭大万,周云义则在战兵中权任总旗。

    两匹驽马套了马车,由郭太监使用,另一匹则被郭太监“指派”给了陆清,惹得牛庆和宋邦德一肚子酸水,但也知陆清在郭太监心中的份量,虽是不满,但也不敢有异议。

    堡内的军户们东西也收拾得差不多,也没带什么东西,都知道南下是逃难的,因此大家伙自然不敢带,只是带了些财货细软加上路上吃的干粮,骡车有三辆,驴子也有几头,甚至还有两头耕牛。

    陆清奇怪哪来的耕牛,牛庆告诉他是堡内军户用来耕地用的,陆清噢了声,却是寻思路上要是没吃的,倒是可以把这两头牛宰来吃。至于宰了人家的耕牛,往后君子堡的军户如何耕地,他却是没有多做考虑。

    一切都安排得差不多后,郭太监便迫不及待的下令南下,于是,上千人的队伍便浩浩荡荡的出了堡,前面是拿着兵器的战兵,中间是手无寸铁的兵,最后面则跟着一大群老弱妇孺。

    小旗葛明死活不肯和牛庆一起,自己带了十几个人落在队伍最后面。陆清也没去管他,反正到了最近的千户所这些人就要留下,管他那么多干什么。这队伍本来就是临时拼凑的,谁知道哪天就要散了,葛明虽是条汉子,但也没必要去刻意交好拉拢他。

    充为开路先锋的蒋通他们倒也勤快,不时派个人回来通传前面的情况,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走,前面没有鞑子,后面也没有鞑子,众人一直悬着的心这才稍稍松了下来。

    因急着赶路,这队伍之间的距离不知不觉的就拉了下来,最前面的郭太监他们离最后面的葛明等人怕都有四里多路了。

    葛明不是没有派人过来向陆清、牛庆抗议,认为前面的人走得太快了,后面一队战兵都没有,万一鞑子出现怎么办。

    郭太监示意陆清不必理会这事,牛庆却是突然说那他带人留下等后面的人,说到底,后面的老弱妇孺都是他君子堡的人,身为驻所百户,牛庆想巴结郭太监补亲军的心思再大,也总不能把自家人就扔下不管吧。况且他手下这队兵都是他君子堡原本的人马,后面的老弱妇孺全是他们的亲人,他这百户要是真的不管不问,底下人就要先闹腾起来了。

    牛庆执意要留下等,郭太监便由他去,陆清和宋邦德不反对也不赞成,最后牛庆便领着他手下那队战兵留下等待后面的队伍。

    老天爷似乎格外眷顾这队南下队伍,一上午,除了这上千号人,一路上连个鬼影都没见到。

    到了午间,陆清请郭太监传下令,歇上半柱香时间,好让军士们吃些东西垫垫肚子。

    队伍停下后,陆清找到回来通报的樊若,让他到最近的松石堡去一趟,看看松石堡那边什么情况。

    松石堡也是个百户所,和君子堡一样都是金家庄堡千户所下辖的百户所,因松石堡并不靠边墙,堡边上的土地又有河水灌溉,产出颇高,所以全堡都是以屯田户为主,人口有上千人,也算是百户所中规模较大的了。

    陆清其实很想派人到马营那打探一下,看看阿剌部是否在攻打马营,但考虑马营传回来的消息不管是好是坏,对他和郭太监都没有什么好处,便按下了这个念头,免得乱了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人心。

    郭太监坐在马车里倒也舒服,队伍停下后,牛庆还体贴的找人给郭太监烧了壶热水,用从所里带来的细茶叶沫子泡了请郭太监饮用,那茶叶自然是差得很,比不得郭太监在大同常喝的宫中贡茶,喝得郭太监是眉头直皱,却又不能表露不快,违心的赞了牛庆几句,乐得后者跟个什么似的。

    郭太监身上那套污秽不堪的红袍早就脱了,换上的是一件还算干净的儒袍,却是牛庆“强迫”书办李文和献上来的,只不过这衣服不是李文和本人的,而是他死去的爹——一个连着考了三十多年都没有考中秀才的老童生所穿,本来这衣服李文和准备给他爹一块放进棺材里,后来还是他娘说家里日子也不宽余,于其把你爹这件衣服给埋进地里,倒不如留下等娘改改给你穿。结果李文和没穿上,倒让郭太监先给套上了,不过看郭太监的样子,似乎对这件衣服还是颇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