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非洲帝国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五章 在柏林

第三十五章 在柏林

    在大使的帮忙下,李慕菲在学校附近租下了一套舒适干净的楼房,除了两个保镖之外,又雇了一些仆人和厨师,原本李慕菲并不想如此奢侈,但李永瑜非常担心自己“年幼”的儿子,所以在给大使的信中,提到了务必要给李慕菲租一套宽大安全的房间,钱不是问题,李慕菲的个人安全和居住环境才是关键,大使怎敢怠慢家主的指示?

    柏林大学那里也很痛快的接受了李慕菲的入学,柏林大学并不保守,丝毫不觉得收下一个11岁的孩子有什么惊世骇俗,只要智力和知识达到了要求,哪怕是做教授又有何不可?历史上,柏林大学确实有过一个真正的神童教授,卡尔·威特,他才16岁的时候就成为了柏林大学的教授。

    (这个人的故事是大使在面见校长商谈入学事宜的时候从校长口中听到的,这是一个真正的天才,让假冒天才李慕菲感到有些泄气,又有些怀疑这家伙是不是也是穿越的: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

    李慕菲在柏林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住处在学校的南边不远处。

    每天李慕菲都需要沿着河向北走上几分钟,来到一座桥头,桥墩上,耸立着8座大理石雕像。刻画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各位女神形象,体态婀娜,栩栩如生。

    站在这里向正东方看去,会发现一座庞大的正正方方的建筑,白色墙壁,黑色的窗框和栏杆,仅仅有三层,但每一层都异常的高,上面是平坦的屋顶,建筑的四面都有入口,东西两面的大门上方屋顶平台上各自矗立着一座有着巨大圆顶的建筑。

    这座威严肃穆的建筑便是德意志帝国****的象征,权力的集中地,帝国的皇宫。

    德意志帝国的皇宫比荷兰的皇宫要气派得多了,正如两国的国力对比一样。

    每次走到这里,李慕菲总是情不自禁地向东望去,他不得不承认,这座建筑—-皇权的物质体现确实给人一种欺骗性的崇高和庄严的感觉,每到这个时候,李慕菲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如果自己像住在里面的那个人掌控着德意志一样,掌握了南非的大权,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幸好,眼下,李慕菲的目标不是这座建筑,他要在这座桥头向西转,沿着大街走不到300米,便到了他求知的柏林大学大门,回身望去,李慕菲往往会有一种迷幻的感觉:政治上****的标志与学术上自由的象征,离得如此之近,隔桥相望,仿佛是冰山上喷出了岩浆一样荒谬。

    而柏林大学门口的这条大街同样在欧洲赫赫有名,甚至连远在中国的李慕菲前世都听说过她的名字—-菩提树下大街,这条大街简直就是一个恢宏得多的阿姆斯特丹水坝大街。

    柏林大学的重要程度从它所处的位置就可以看得出来,她的校园和主楼位于菩提树下大街6号,这条大街笔直向西不到1300米远便是德国的另一个精神象征,普鲁士的崛起标志,德意志帝国的第一次统一和兴盛的见证者——勃兰登堡门。

    这座门以古希腊雅典卫城城门式样建造,用乳白色花岗岩筑成,门高20米,由前后各6根陶立式圆柱支撑,分成5个入口处,城门上竖立着一座铜制的希腊胜利女神维克托里亚乘坐战车的雕像。

    这座建筑曾经是柏林的城门,但在1870年以后,柏林城几乎所有的城门都被拆除,勃兰登堡门是至今仍存在的唯一一座柏林城门。她在李慕菲那个年代又成了东西德统一的象征和见证,如果德意志这个民族像犹太民族一样有面哭墙的话,那非它莫属。

    望着这些意义非凡的建筑物,尤其是意识到它们中的一些将会在几十年后永远地消失在世界上(二战之后,德意志皇宫被拆毁),李慕菲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想到自己在原来的世界中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而在这个世界中却拥有了改变历史的力量,他就格外地珍惜现在的每一秒。

    在柏林大学的日子中,李慕菲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与远在南非的家人通信,为梦工场和南非的诸多公司发送新的技术成果和研究指示。

    在柏林的第一个月,李慕菲没有来自南非的任何消息,这并不出乎意料,因为在这个无线电还没有发明的年代,人们之间最快的通讯方式是电报和电话,而这两种通讯方式都需要事先铺设线路,南非作为遥远非洲最南端的国家,没有任何通向其他地区的信号线路,要想与外界联系只能通过最慢的方式:邮件。

    从南非到欧洲的邮船需要航行一个月,也不是每天都有,所以李慕菲只有耐心地等待,落后的通讯速度让他油然产生了发明无线电的冲动,想到就做,李慕菲一头扎进了学校的图书馆,开始研究电磁学,大学物理的课堂上也开始经常出现一个11岁的中国男孩。

    李慕菲也去听过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教授的课程,前世的记忆中,这个学者给他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普朗克常数,但对于其人本身,李慕菲却并不了解多少,在听过他的课之后,李慕菲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非常正直,物理学上造诣名至实归,而且既有德国人的严谨又有中国人的谦虚。

    (历史上,普朗克是一个以伟大人格著称的科学家,即使是在二战中,他也一贯反对纳粹,为了捍卫科学的尊严与正义,对希特勒政府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还有他战争中遭受的悲惨的遭遇,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世人的崇敬,甚至有来自敌人—-英国人的尊敬。)

    虽然普朗克教授的课程是理论物理学,和李慕菲的目标无线电关系并不太大,但普朗克教授讲课的内容和方式深深地吸引了他,李慕菲不由自主地每节课都跑去听,仿佛是前世听评书广播一样上瘾了。

    一开始,普朗克教授在表示了好奇之后,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个东方人,白人优越论此时在西方非常有市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他并不认同白人优越论,但心中肯定多多少少被这种观点潜移默化了,在他看来,一个黄种人能否听懂大学课程都是个未知数,李慕菲或许只是因为好奇而坐在那里。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普朗克渐渐发现,这个学生年纪虽小,却是他目前的学生中最勤奋聪明的一个,而且在物理学领域有许多新颖的观点。

    柏林大学物理学领域中另一位非常有名气的教授是赫尔姆霍兹,这是一位电磁物理学方面的资深学者,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就是在他手中发扬光大的,他也是一位非常喜欢鼓励学生研究的老师,与普朗克一样,他也发现了李慕菲是个超出同辈的优秀学生。

    在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李慕菲向赫尔姆霍兹教授透露了自己在进行电磁物理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在向教授详细阐述了大致的设想之后,这位令人尊敬的学者嗑了嗑自己的烟斗,若有所思地望着空气,缓缓回忆着说道:“李,你也知道,我主要的研究方向偏重于电磁物理学的理论研究,而你所进行的是实验物理学研究,在这方面,我可能给不了你多大的帮助。”

    “但是,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在师从我学习的时候就表示了研究电磁学的志向,同时他下定了以实验来证明理论的决心,或许你能够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

    “太好了,教授,您能给我他的联系方式吗?”李慕菲高兴地说。

    “当然,当然,他也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赫尔姆霍兹一边微笑着说,一边从内衣口袋里翻找着什么:“他的名字叫赫兹,地址和联系方式在这里。”

    赫兹!?李慕菲懊悔地敲了敲自己的脑袋,都怪自己大学时没认真学物理,自己明明学过电磁波的存在是由赫兹来证实的,但却把这一点忘记了,以至于走了这么多弯路,要不是因为柏林大学的教授恰好是赫兹的老师,自己恐怕又要浪费不少的时间。

    得到了赫兹的地址之后,李慕菲立刻开始了与这位科学家的通信往来,此时的赫兹正在卡尔鲁厄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同时利用教学空余时间从事自己的实验。

    但赫兹实验遭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还远远没有取得成果,李慕菲的通信好比雪中送炭,不但解决了他许多的困难,而且为他提出了一些很新颖的设想,李慕菲的支持让他干劲更足了。

    与赫兹、赫尔姆霍兹、普朗克等人的交往和通信,使李慕菲很快融入了这个时代的学者们的圈子,通过书信往来与许多著名科学家建立了私人亲密的友谊。

    在欧洲历史上,通过书信建立联系的伟人们非常多,欧洲的上层人物似乎有一个自己的聊天频道,不光是那些物理学家化学家哲学家,还有著名的工程师、演员、明星,甚至有一些着迷于科学和哲学的皇室成员,都加入了这个聊天频道,得到他们的承认,也就意味着你也成为创造历史的人们中的一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