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贼在线阅读 - 第八百八十八章 此战必胜

第八百八十八章 此战必胜

    探索远方的船队极为低调的在南京启程。看着消失在长江尽头的大帆船。李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这次探索也许将掀开中国在于他所熟知历史之外的新篇章。

    但是。并非有所发现。一切就会按照他所设想的方向发展。毕竟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度。拥有一切可以满足自身需求的资源。对向外探索的**并不强烈。再加上中国人有着极重的乡土观念。这一点简直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就算同在国土之内。并非本乡本土都有着强烈的思乡观念。

    李信也不是认为这种思想观念不好。而是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中国人越來越保守。给他所规划的海外探索之路带來数不清的重重麻烦。当然。这些在统治者的刻意引导下一定会出现改观。比如。每户有人参与到拓展海外的行动中。可以免除所在户中的税赋徭役。甚至还可以在国内奖励土地等。

    当然。这都是后话。这一切实施的前提都是探索有所进展才能提上日程來。对此。李信在忧心之余。还是有着很大信心的。他相信在自己的大力倡导之下。几十年的功夫。就算一座大山也可以凿出來一条通道吧。

    而现在。他将要进行另一则更大的计划。

    杨嗣昌在中原连战连捷。李自成留在河南的守军似乎一改此前的战无不胜。转而节节败退。由此。米琰所部以及领两路北上的三卫军都停在了南直隶本省的地界内。等待着进一步的变化。不过看眼前的情形。接下來当也沒他什么事了。

    随着开封的解围。一股乐观情绪又在大明官场上蔓延了开來。大明天子朱由检甚至在战事尚未结束的情形下就明发上谕褒奖杨嗣昌的功绩。这引起了返回南京城中陈开元的愤愤不平。

    “这是什么世道。卢阁部的功劳难道就沒剩下半分吗。杨嗣昌这狗贼……”

    对于陈开元屡屡痛斥杨嗣昌的行为。李信已经见怪不怪。只淡然笑道:“朝廷上的事。不是咱们这些人能够左右的。卢阁部在朝中沒有奥援。被人嫉妒暗算也是情理之中。就算是李某本人。又何时少了朝臣的攻讦。”

    陈开元立即躬身称是。现在李信是他的衣食父母。自从做了放弃北归的决定后。他注定只能依附于这个马贼出身的镇虏侯了。在经过多日的近距离接触。他发现此人与传言中有很大的出入。

    比如坊间官场一直传言。李信粗鄙少文。桀骜不驯。暴戾很辣。但实际上。这位镇虏侯不但脾气好的很。在他看來还有几分优柔心软的成份在内。这种性格与杀伐决断的一代枭雄形象相去甚远。

    但这反而让陈开元一颗忐忑的心安定了下來。至少跟着这样的人不会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那一天。

    五月十四。夏季的热风很快吹遍了江南。不过南京码头上却挤满了焦急的商户。与倭国通商的船队已经迟了半月未归。海上行船固然会有各种突发情形出现。但是像这种半个月杳无音讯的情况却是极为罕见的。

    终于。人们等到了期待已久的消息。但内容却让人绝望到了极点。

    商船在渤海海域被來自朝鲜的海船所袭击掳掠。这立即引发了城中商民的愤怒与痛骂。

    政事堂的一干老臣们听到了这个令人震惊无比的消息后。一个个唉声叹气。

    “此事。看來只能交由朝廷交涉了。”

    姜曰广唉声叹气。最终出了个主意。

    郑三俊冷哼了一声。

    “交给朝廷怎么处理。现在的朝鲜蛮夷已经奉满清鞑子为正朔。朝廷又能奈之何。只能看看镇虏侯是何态度了。”

    现在的朝鲜已经被满清所征服。他们已经不是大明的附属国。朝廷根本拿他们沒办法。他们既然掳掠了大明的商船。如果真想解决。除了开战还能怎么做。可是朝鲜背后站着的是满清。一旦惹恼了满清鞑子。使得鞑子再度叩关南侵。这个责任谁能负得起。

    尽管满清前几年因为内讧实力大为折损。但是经过数年的恢复后。已经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姜曰广眼睛一亮。在他看來。镇虏侯向來重事商贾之事。这件事他八成会揽在身上。这样政事堂的压力可就减轻多了。他以前一直在翰林院任职清要。向來只管建议批判。说话容易的很。可自打进入政事堂经办具体事务之后。他才发现实干的不易。是以竟一扫此前的做派。凡是有空口白牙胡乱说话者。恨不得骂的他狗血淋头。

    果不其然。三卫军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声明。坚决主张打击卑鄙的朝鲜小朝廷。

    一向作为其喉舌的《公报》用了数版篇幅大力批判了朝鲜的这种卑劣行径。同时又呼吁官府对这种行为必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否则这些人将会变本加厉。

    这一日早晨。姜曰广拿着最新的《公报》來到政事堂。见到郑三俊已经早早的赶來办公。不禁赞了一句:“郑兄每日早起晚归。姜某自叹弗如啊。”

    郑三俊摇头苦笑了一句:“哎呀。姜兄就不要挖苦了。我何尝不想休息上几日。清闲清闲。奈何这些杂佐之事多如牛毛。不抓紧办完了。又如何能作为政事堂表率。激励下属啊。就是这张老脸也沒处搁啊。”

    自打整合了江南官场后。李信先后提倡了一些新运动。比如简政。勤政这一项。当日事当日了。诚然提高了办事效率。但这些一向养尊处优的老爷们却都苦不堪言。

    但是人人却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经过精简衙门职事后。很多差事都被裁撤。往往一个官职就有一两个。甚至三五个人盯着。如果谁慢了半拍。那些下面虎视眈眈的人恨不得立即就将在位的人拉下马來。

    不过。自此以后。南京官场上下风气面貌为之一变。令人赞叹不已。

    “今日的《公报》已经读过。镇虏侯的意思也早在意料之中。只沒想到却会如此急着开战。不知所为何來。难道就不怕激怒了鞑子。叩关南侵吗。”

    姜曰广将手中的报纸搁在桌案上。又指点着报纸。说道:“评论上说的清楚。鞑子这几年韬光养晦数年。去岁又生了雪灾。是以断定今秋必有南侵举动……”

    说道这里。姜曰广的声音一顿。

    “这《公报》上说的让人心胆俱寒啊。孙阁老的时日无多了。只怕也就这几日。一旦他的死讯传出。鞑子必然会下定南侵的决心。如果此事不可避免。不如向那报上说的。咱们主动出击。袭取其后翼。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以解朝廷之危。”

    很显然。姜曰广对这《公报》上的时事评论大为折服。只不知镇虏侯会不会这么做。

    郑三俊毕竟要比姜曰广谨慎了许多。思量了一阵。还是觉得。一动不如一静。如果能稳住鞑子。怎么也比主动去招惹的好。

    就在两个人还准备争执的时候。李信竟不请自來了。

    “如何。二位可有了决断。”

    李信这种一向开门见山的风格。让郑三俊和姜曰广很不适应。但既然他先提了出來。两个人又分别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姜曰广已经彻底被《公报》上的评论折服。认为应当对朝鲜这种跳梁小丑教训一番。而郑三俊则出于多年的谨慎经验。建议李信还是应该寻求战争以外的解决途径。

    毕竟兵凶战危。一旦打起來。说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而且杨嗣昌在河南正与李自成打的火热。一旦鞑子借口开战。朝廷势必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他虽然在立场上站在了李信一边。不过毕竟朝廷与之唇亡齿寒。能不冒险还是不冒险的好。

    最终。不出二人预料的。李信采纳了姜曰广的意见。

    “满清鞑子今秋必然南侵。如果现在可以趁机威胁其后方。鞑子必不敢从容南侵。教训朝鲜非但不会给朝廷带來麻烦。反而会使朝廷从容度过即将到來的危机。”

    五月十九。距离消息传回南京仅仅过去了五天。三卫军就做好了出兵的准备。大批的新军在城北集结演习。舰队彩旗招展在长江上鱼贯驶过。最终停在上元门外码头。

    一时间。城中百姓纷纷涌向城北观看这多少年都难得一见的盛况。更有精明商贩推车担筐。赶到城北向看热闹的百姓兜售时令吃食赚钱。

    让百姓们沒想到的是。大批三卫新军在经过规模庞大的演习后。便不断的有方镇转换为纵队。排着整齐的队列向码头而去。顺着码头搭在船舷上的舷梯从容登上甲板。

    人们这才恍然。原來今日竟是三卫军誓师出征的日子。顿时便暴起了阵阵的欢呼之声。由于此前城中已经煽动出百姓们的同仇敌忾之心。对于三卫军打算教训昔日的属国叛臣。自是欢呼雀跃。

    更有亲人被朝鲜掳掠之商民激动的潸然泪下。

    “明军威武。三卫军威武。此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