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全知全能者在线阅读 - 第189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

第189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

    /

    徐亦山见笑了没有?

    没有。

    听了许同辉的念诵之后,他却只是沉默着。

    久久地沉默着。

    还是那句话,道诗,诗只是承载,道才是核心。

    而许同辉的这首诗中,承载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道?

    “昧昧昏昏聚此身,随波逐浪是前尘。”

    开篇的这句其实很好理解,和他的那首一样,这既是说云,也是说己。不止是借用了他的字句,更借用了他的表达。

    但也只是借用而已。

    相似,但不一样。

    随波逐浪是前尘。

    徐亦山心里默默地念诵着此句,然后有点想笑。

    不是好笑,更不是嘲笑,而是笑他们“师兄弟”两个居然想到一处去了。

    只是他是在地阶大成并且修为陷入停滞久久无法提升之后,才感慨不到天阶,终是匆匆过客。

    所谓人阶也好,所谓地阶也好,都是一样。

    都是“下阶”。

    都是沉浮中人。

    而许同辉却是连人阶大成都没有,只是在通脉阶段,就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想。

    面对这种情况,徐亦山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是说后生可畏,还是说你感慨得稍微有点早?毕竟其后的人阶地阶,对你来说还很是相当漫长的一个阶段了,弄不好传承越高妙,那经历会越是漫长。

    有朝一日,当度过那漫长又漫长之后,不知你还是否会回想起今天的这一刻。

    应该是会的。

    就不知那个时候的你,该是作何之想了。

    “随波逐浪”。

    这个词,用得好啊!

    和他所想的其实完全是一个意思,但无疑更高妙,也更深刻,同时也更形象得多。

    想着想着,徐亦山脑海里甚至都出现了画面。

    一座山,接云连天,山上有人在淡淡地看着下面。

    山的四周,全都是海,海中有无数人,或驾巨舟,或乘小舟,或只是抱着一根板木,又或连这板木都没有。

    他们以不同的姿态,在这海中载浮载沉。

    随波,逐浪。

    一个浪头打来,可能把他们掀上高处,再一个浪头打来,又可能把他们击到海下。

    也不时地会有一个又一个的人沉向海底,然后再也不浮上来,就那么落向海底,渐渐地化为海底的泥土沙石。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从想象回到道诗。

    随波逐浪……是前尘?

    这句话如果用来说云,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用来说人……

    徐亦山心中也再次沉默了下。

    你现在也只是人阶的通脉阶段而已吧,凭什么就说随波逐浪是前尘了?

    就算我,现在也还只是在随波逐浪着呢。

    徐亦山倒不是对于这句话中表现出来的“骄狂”或者说“自大”不舒服,而只是心中不解。

    这段时间的相处,徐亦山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许同辉是一个沉静兼沉稳的人,什么骄狂又什么自大之类的,完全与他无关,而对他这个“师兄”,更是向来都执礼甚恭。

    关于这点,一个人阶修者的做派,绝无可能瞒过一个地阶大成者的耳目!

    所以徐亦山对许同辉可谓是相当欣赏的,而且是越来越欣赏。

    基础打得极牢。

    修行极为稳健。

    出身非凡之极,为人却无半点矜高倨傲之气,对他这个名义上的“师兄”竟是隐隐真地拿师兄来对待。

    这样的一个后辈,徐亦山怎么能不欣赏?

    他甚至也开始真的拿许同辉当自己的师弟来相处和对待。

    在“近”之外,更多了“亲”。

    而事实上,修者之间对这种心意上的气机互动极为敏感,越到高阶越敏感,徐亦山毫不怀疑,这般地相处下去,要不了多久,他们会真正地情同师兄弟,以至于情同兄弟。

    为什么会如此?

    不仅仅是相互亲近,更深的原因还是生命经历以至于生命感受上的某些共同。

    就如许同辉现在的这首道诗。

    开篇这句,单从感受上来说,徐亦山竟是感觉和自己写的也无大差别。

    简单来说,这同样也是他的感受!

    只是他没在刚才那首写云的道诗里表现出来而已!

    带着某种有会于心的默契,也带着相当的不解,徐亦山想着这首诗的后面。

    “一朝从地来天上,万丈紫华耀纷纷。”

    对这一句,徐亦山同样咋舌。

    倒不是说什么感慨其气量之大,对一个地阶大成的修者来说,那些都是虚的,没有切实的支撑,再大的意气之慨,也不过就是一个浮华的泡沫而已。

    就如写云,完全可以写其“遮天蔽日”,写雪,完全可以写其“改天换地”。

    气量够大吧?

    但对于他们这种人阶地阶的修者来说,写这样的东西有何意义?不过是一场胡言妄语,枉自害了修行。

    得多浅薄无根脚的修者才能想着那样的东西!

    毫无意义!

    而许同辉显然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一个能在他面前表现得如此沉静安然的人阶修者,不要说虚妄,就连浮华也都迹近于无。

    然而许同辉的这句诗,却又为何和上一句一样,看起来这般地虚妄和浮华?

    一朝从地来天上。

    万丈紫华耀纷纷。

    很直白地说,这句,让成就天阶的修者来说更好更恰如其分吧?

    不要说许同辉这般的层次,就是他来说这样的话,也都还只能说是为时过早!

    而如果只是把从尘世因为运道的关系得以去到那个地方说是“一朝从地来天上”,说固然也可以这么说,但未免太过恃势而骄。

    以他对许同辉的认识,许同辉不可能是这样的意思!

    这么理解的话,不只是贬低了许同辉,同样也是贬低了他自己。

    带着又一重的更深的不解,徐亦山继续往下面看着。

    说运道,运道来了。

    “是运为我添光彩,是道为我化真淳。”

    但这一句里,许同辉把运道分开了,以单独的“运”,代指运道。

    而分开的那个“道”,他好像给添加上了更深的内涵,至于具体是什么,徐亦山一时间竟是看不太透。

    这里,许同辉是在说他自身的修行?

    还是单纯地指造化?

    又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一时间,徐亦山搞不太清。

    而如果这一句只是搞不太清但大体能够理解的话,那下一句,徐亦山就完全是看得一头雾水了。

    “若问我亦何所幸?”

    这一句没有什么,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刚识字的几岁小娃也能看懂。

    “曾与花开共作邻。”

    关键是这一句。

    而这一句里面的意思,就晦涩得多了,徐亦山一时间脑海里浮现出很多的想法,却仿佛都没有切中这句话,隐隐约约隔了一层以至于隔了不止一层。

    这首道诗是写云的,就算更深一层是写人,但拿开那“更深一层”,只用写云来理解的话,是必须要理解得通的。

    否则,就是乱了主题。

    许同辉没理由犯这么明显的错误。

    所以,如果这一句用写云来理解,那它是在说什么事?

    花开。

    作邻。

    是云化为雨又或雪,滋润了地上的草木,让草木得以繁荣开花?

    云在这里担任了一个使者又或造化流转的职责?

    大概好像只有这么理解才说得通。

    但这么理解,又好像没有太多的意义。至少,具体的意义是什么,徐亦山分析不出来。

    然后回过头来看这整首诗。

    单纯从“诗”上来说,还是可以的,至少也是一个中规中矩,至于什么不规整之类的那只是小毛病。

    但这不应该是道诗!

    或者说,不应该是出自此时此刻的许同辉的道诗。

    这诗里固然有道。

    但明显与许同辉所表现出来的不符!

    而最关键最紧要的地方,很可能就在于最后一句。

    那里面,很可能就隐藏着破开这整首诗不谐的钥匙。

    一句一句地解析完毕,又沉吟了良久之后,徐亦山终于打破了沉默,把一直看向天边的视线收回,看向许同辉也问向他道:“同辉,这便是你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