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逼上梁山在线阅读 - 第十六卷 第十五回 变故

第十六卷 第十五回 变故

    矩州。

    地处大宋黔南路。也就如今的广西贵阳一带。自西汉时,就有当地大姓谢氏依附朝廷。成了华夏的一份子。唐高祖武德四年设置矩州。据说,因为该地区的南面有水呈方形,其状如矩,所以取了矩州这个名字。

    不过,矩州虽然自古流传,可实际上,大宋彻底统制矩州,时间却也不久。甚至有部分的地方,还尚未完全被大宋掌控。

    无他。天高皇帝远也。

    这矩州,原本在大唐武德时还算正州。可自唐玄宗天宝三年,就因为距离中央政府距离太远不好管制,降为羁縻州。把整个矩州分为了五十个羁縻州小区域,让当地人自治。

    在五代十国时,更有乌蛮人入侵矩州,立号称石人部落。直到,乌蛮人退回黔西北,其子若藏继续管理矩州事务,曾于宋太祖乾德五年向朝廷纳贡。得到宋太祖的嘉奖,与一批土著领同时被授予归德司戈职。自此,这矩州也才算是明面上归了大宋统制。

    没错,仅仅是明面上。归德司戈,职位虽不高,仅仅属于从八品下职官,可却掌有一定军权。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有兵就是草头王。

    故此,当地头人的进贡纳降,也不过就是明面罢了。实际上还是当地的豪族,氏族的领自治矩州。

    故而,直到李民来到这个时代的前几年。大宋皇上赵佶好大喜功,眼看北扩疆土无望,奈何不得人家大辽与西夏,这才诏当地的番部长田佑恭入朝,设黔南路,正式以武力一统黔南的五十个羁縻州。历经十几年,这才基本上统制了整个矩州。

    结果,却又赶上天下大旱,四方尽反。

    好在。矩州久战。民皆思安。其本地吏治在田佑恭地安抚和镇压下。也算是不错。更为主要地是矩州湖泊众多。也没被旱情严重破坏。百姓有吃地。却也是没个乐意造反。

    只不过。随着段誉领着大理军兵地到来。一切却又不同了。

    段誉所帅地大理兵马。虽然在段誉地约束下。并不怎么祸害当地地百姓。可段誉地大理兵马。毕竟以苗人居多。那白苗地军兵还好些。那黑苗地军兵。却是大理地特色军种。上阵多驱赶蛇虫蜘蛛等五毒作战。如此。即使段誉约束军兵不祸害百姓。那矩州地百姓看见大批地蛇虫过境。那也是慌啊。

    何况。大理本不是什么特别富裕地国家。此次来地匆忙。军粮准备更是不足。若不是大宋特使为了大理能够急出兵。许了大理军兵地粮饷。尽由大宋当地府城提供。段誉光是准备那些出兵地军粮。那就不可能那么快地动身。

    当然。这也是段誉仁慈。根本没想过掠夺大宋当地百姓。就地就食地想法。像其他吐番安南等国。就从来没有过段誉这般地烦恼。尤其是安南等小国联军当中。有些尚未完全开化。甚至还保留了生吃活人地习惯。自然在进入大宋时。不会想那军粮问题。

    可问题是。赵佶皇上不知民情。漫天许愿。那大宋地特使。更是管不着地方百姓地死活。可由地方承担大理十万军兵地军粮。对于富庶地地方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刚刚经历大旱地地方来说。那可就是一个大麻烦了。

    何况这矩州,本是久战之地,五十个羁縻州刚刚彻底归顺了大宋。刚刚稳定不久,朝廷不仅没有及时安抚,反倒又加重税收,征粮供给苗人。这些壮族,彝族等的氏族,洞主,自然更是不满。

    段誉兵行到矩州,却是因为军粮问题,不得不慢了下来。

    而他这一慢。却是让已经从两浙起兵。快突进的李民,很是吃惊。

    要知道。李民从两浙到广西黔南路,那可是还隔着江南西路,以及广南东路等诸多地域。那地域跨度,那也绝对是上千里的突袭。虽说淮安有着高俅帮着掩饰,大宋朝廷应该不会得知李民已经不在两浙一代。可是,李民作为一方之主,长时间离开根据地,那也是不好的。

    尤其是,李民此次领军突袭,本就是打的时间差,若是大理居中停军不前,吐番,安南两路加包抄。李民却是自家上赶着钻进人家的包围圈了。

    尤其是,李民大军越往西南走,这军粮的供给也是越不方便。比不得在那江浙一带,李民行军,只要带上路上吃地几日军粮就可,到了地方,自有军粮源源不绝的自水路运来,甚至李民所到的地方,根本就是大宋军粮的囤积点,中转站。

    这西南之地,那可是人烟稀少,荒山野领的多,人烟密集的少。而且水路也不十分通畅,没有什么可以一条水路直达的河道。大军绕路不说,军粮更是只能人抗马背,光是路上不断往返运粮的军兵,就把李民刚刚组建的,并且带在身边装声势地八万辅军师,用了一个干净。而占用人手不说。那些辅军师运送军粮的途中,那自身也是要吃喝的啊。如此,十万石的军粮,最终运道李民前线主力军的手中,也就是三四万的样子。

    再加上李民还得从其他地方再调粮补充军粮中转点。李民虽说空手套的从朱那里得了不少好处,苏州的关税更是赚足了,可是也是头疼。毕竟江南的军粮总数就在那里。

    李民等不知段誉地难处,只知段誉自到了矩州之后,行军度直线下降,隐隐有要跟吐番安南两路军兵等合围地架势。李民等如何不急

    此时,李民却是明白了那些古代帝王,为什么一个个即使都把开疆扩土当作最大的荣誉和功绩,并将之记载入史册。可最终却也没有一个能够一统整个亚洲地。感情都是这后勤供给闹的啊。怪不得历史上也只有铁木真打下的版图最大。确实也只有铁木真那种掠夺式以战养战,行军从不带过多军粮的蝗虫军团,才能不为后勤所困,打下那么大的版图。

    不过,掠夺性扩张的后果也是严重,没的可抢了。这个国家自然也就完了。所以忽必烈一生才有建设地方的做法。可却也晚了。即使元朝夺取了南宋几百年的财富,可也支撑不过许久,随即就烟消云散了。

    李民感慨一生,不禁隐隐有些后悔:不是专家,推演什么军略啊,如今岂不是进退不得

    好在,李民锻炼异能,早就练就了心志坚定无比。认定一个方向,永不言退。既然段誉的行军度下降,不能在李民预定的江南西路两军碰面。李民索性先把江南西路先平定了。反正,李民在离开东南,进军京师前,也是要把整个大后方都安稳住的。

    而要说这江南西路,地方也算不小,除了小县城之外,有三千军兵镇守以上的,就有洪州,抚州,乐安,建昌,吉州,临江等等。此外,更有建昌军,临江军各两万正规军驻守。

    只不过。这些地方的军兵虽多,可却是太分散了。并没有统一指挥。尤其是两浙等地都反了,这江南西路与大宋朝廷的信息通道也全都被截断了。各个州县,只知道自保。却有哪个敢串联防卫的。

    若是串联,恐怕两浙等地平定后,就该他们这些官员倒霉了。而如此一来,却是方便了李民。

    李民攻略这江南西路的军略,简直成了跑马圈地。那种师道领着三万的第九骑兵军,一通跑,这江南西路各地,只是看了那三万骑兵的雄壮,那就纷纷的开城投降。却是没有几个像样抵抗的。

    唯有临江军的抵抗激烈一些。欺负种师道的第九骑兵军都是马军,攻击力强大,却是不擅攻城,坚守不出。可谁想,种师道眼看临江四门紧闭,根本也没在临江过多停留,更没有用骑兵攻打临江城。径直的就绕城而过,直扑下一站的新途去了。

    可就在那临江团练使,庆幸不已的时候,慕容博的燕军随即就到了。当天夜里,就翻入了城内,开开了城门,把燕军主力放了进来。

    这临江军在这江南西路,虽然也算是精锐,可比之慕容博的燕军,那却是差远了。那些燕军的藤甲,一个个都是刀枪不入,其军兵的身手,更是高。就算白天正面作战,哪怕是有着燕军几倍的兵力厮杀,也未必是燕军的对手。何况还是那燕军偷袭,展开了最强的夜战,混战,巷战。

    此等战法,就是种家军,折家军这等大宋的王牌主力边军,那都不是对手,何况是没有这方面准备的临江军。

    一夜混战,那简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若不是李民的军规,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能俘虏的尽量俘虏。这临江军非得全军覆灭不可。

    可就这,临江军也是去了一半。

    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下来,李民却是尽占江南西路。而且,此时吕师囊的堂弟军师吕助,也有奉李民的军令,安抚了宜州等地的壮族头人,帮助方腊平等了叛乱。方腊的军马却是腾出了空来。

    此时,方腊也自领兵赶来援助。